APP下载

替硝唑液治疗有瘘型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2011-06-08孙喜忠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
关键词:厌氧菌替硝唑根尖周炎

孙喜忠

(吉林省九台市中医院,吉林 九台 130500)

慢性根尖周炎为口腔科临床常见病,该病通常在患牙根尖部颊侧牙龈形成瘘道、溢脓、经久不愈。为保存患牙,恢复患牙的正常功能,应及时进行完善的治疗,尽早做根尖诱导成形术,完成根尖孔的闭合和瘘管的修复,将抗生素充填根管导入根尖暂封治疗性根尖周炎,可取得良好效果[1]。笔者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应用替硝唑液冲洗充填根管治疗有瘘型根尖周炎,并于氢氧化钠冲洗,FC(甲醛甲酚)充填根管的疗效进行比较,前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根尖周炎患者106例,男55例,女51例,年龄3~58岁,平均年龄(32.3±11.5)岁,共160颗患牙,病程3个月~24个月,平均(16.5±5.8)月。均为颊侧根尖部瘘管形成,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摄X线片检查,确诊为有瘘型根尖周炎,X线显示0.2cmX0.2~0.6X0.6cm根尖阴影。将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替硝唑组和FC(甲醛甲酚)组,每组各有80颗患牙。替硝唑组男26例,女27例,年龄3~55岁,平均年龄(33.1±10.6)岁,病程3个月~22个月,平均(16.7±5.5)月。FC(甲醛甲酚)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5~58岁,平均年龄(32.1±11.6)岁,病程4个月~24个月,平均(16.4±5.9)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术前常规记录患牙自觉症状及客观检查结果,拍摄X线根尖片,了解患牙根尖周组织病变及骨质破坏情况。常规开髓,拔髓,根管扩锉,在局麻下行瘘管刮除术。替硝唑组用替硝唑注射液加压反复冲洗根管和瘘管,吸干后用蘸有替硝唑液的棉捻封于根管。FC组用氢氧化钠反复冲洗后,用蘸有FC的棉捻封管。7d后复诊,分别观察两组封药与根管充填完成次数及临床疗效。

1.3 疗效标准

显效:封药1次后,自发痛和咬合痛消失,根尖无红肿,牙无叩痛,瘘管消失。有效:有瘘管者瘘消失,根尖无红肿,无自发痛,但仍有咬合痛及叩痛。无效:瘘管不消失,根尖红肿,仍有自发痛,有咬合痛及叩痛。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进行率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替硝唑组患者均完成治疗,FC组有2例因拒绝第4次封药未完成治疗,有2例患者失访。

2.1 两组封药次数与完成根管充填的结果比较

替硝唑组均在1次、2次封药后完成根充,以1次完成根充为主。FC组有3次、4次完成根充的患者,但仍以1次、2次封药后完成根充,完成根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封药后疗效比较

替硝唑组有效率为92.5%,FC组有效率为84.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替硝唑组疗效明显优于FC组,见表2。

表2 2组封药后疗效比较 (例,%)

3 讨 论

慢性有瘘型根尖周炎是由急性根尖周炎未彻底治疗、反复发作、肿胀化脓而出现瘘管的一种慢性迁延性根尖疾病,慢性有瘘型根尖周炎临床上较难根治,常规治疗效果佳,复发率高。根尖周炎的细菌感染多以厌氧菌为主,有需氧菌的混合感染,过去的根管治疗消毒剂多为酚类或酚类衍生物,虽然能够有效地消除感染,但杀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组织亦有破坏作用,自限性小,对细胞有原生质毒,药物用量过大或连续多次使用,容易引起根尖周围组织强烈的炎症反应,造成化学性根尖周炎,且形成抗原[2]。

对于有瘘型根尖周炎的患者行瘘管搔刮术,可最大程度清除根尖周围及根管内坏死组织和微生物,瘘管及根尖区搔刮后形成新鲜血凝块,有利于新生肉芽组织增生[3]。而良好的根管消毒可以有效减少急性根尖周炎的发生发展和慢性根尖周炎的急性发作。既往配合甲硝唑液根管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厌氧菌甲硝唑耐药性增加。另外,发现甲硝唑的作用持续时间短暂,有时会引起严重的毒性作用,因而临床应用受到限制[4]。而替硝唑(tinidazole,TNZ)做为新一代硝基咪唑衍生物,与甲硝唑的抗菌机制相同,均靠厌氧菌硝基还原酶还原成细胞毒素而致敏感菌死亡,半衰期12~14h,大于甲硝唑的半衰期。替硝唑能透过厌氧菌微生物的细胞体,破坏DNA链而抑制DNA 的合成,它的药效是甲硝唑药效的2~4倍,持续时间长,过敏反应发生的概率相对小,抗厌氧菌作用强,直接作用于患部,显效快,能缩短病,而对根尖周组织无刺激作用[5]。

表1 2组封药次数与完成根管充填的结果比较 (例,%)

我们的研究证明,替硝唑组有效率为92.5%,FC组有效率为84.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硝唑组均在1次、2次封药后完成根充,以1次完成根充为主。进一步证实了替硝唑液用于根管治疗,药物局部浓度高、作用强、显效快,能达到快速缓解急性症状和缩短疗程的目的,而置于根管内的替硝唑棉捻能继续抑制和消灭残存在根部牙本质深部的细菌,同时避免了使用FC或CP引起的尖周刺激、牙齿变色甚至致突变等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1] 王中林.抗生素糊剂治疗慢性根尖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143.

[2] 唐丽丽,王巍.根管内应用替硝唑糊剂治疗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8):129-130.

[3] 白静萍.复方替硝唑糊剂治疗慢性有瘘型根尖周炎疗效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0):42-43.

[4] 张景龙.替硝唑在根管消毒治疗中得应用[J].山东医药,2008,48(40):87.

[5] 朱正民,周焕凤,王学振.替硝唑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16):3255-3256.

猜你喜欢

厌氧菌替硝唑根尖周炎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复方替硝唑溶液制备工艺影响因素考察及其稳定性研究
2019年河北省血流感染厌氧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您想了解厌氧菌吗
Gas from human waste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用药效果初评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根管治疗联合瘘道刮治治疗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的疗效探讨
不同根管充填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