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载GPS导航仪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2011-06-02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万骞骞

电子世界 2011年11期
关键词:导航仪陀螺仪采集器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万骞骞

1.引言

近年来,车载导航系统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导航系统几乎成了豪华汽车的基本装备,有效的改善了交通,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车载导航系统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使大量汽车厂商和GIS企业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导航系统进行研究开发。但是,我国的GPS导航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极大的距离,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众多缺陷,对新兴技术的整合性应用也远远不足。尤其是在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上,我国技术还较落后。本文以可靠性、稳定性和低成本为出发点,对车载GPS导航仪数据采集模块进行设计。

2.车载GPS导航仪数据采集模块设计分析

GPS系统最初是为军事目的而建立的,但随着其应用的深入,在民用方面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从结构上来看,车载GPS导航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单向的GPS信号接收机,可以接收来自天空导航卫星发出的定位信号。导航卫星共有24颗,使用L波段(22cm)进行信号传送,可传送L1和L2两种信号,其中L1的信号频率:

FL1=154*1O.23MHz=1575.42MHz,其波长λ=19.O3cm

L2的信号频率:

FL2=12O*1O.23MHz=1227.6OMHz,其波长λ=24.42cm

车载GPS导航系统只需接收L1信号,可以有效的消除掉由于电离层效应而引起的延迟误差。卫星传送的信号,先由GPS导航仪的天线接收,再由RF射频前端将高频信号转为中、低频信号,再传送到GPS基频模块,基频模块通过相关器比对找出正确的卫星编号,取照多颗卫星的万年历和广播卫星历等资料。其结构图如图1:

由于车载GPS导航仪由于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再加上采集器受电磁脉冲影响严重,所以首先必须考虑整个GPS导航仪的抗干扰能力,此外,车载GPS导航仪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除了考虑抗干扰能力外,还必须考虑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采集器模块还必须能够对包含各种不同意义的信号进行采集,并对所采集的信号作相应的处理以进行传输和识别。在成本上,也必须在保证导航仪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3.数据采集模块硬件设计方案

为了在保证导航仪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我们在这儿采用单片机为中心的通讯构造。由于AT89C51具有低功耗、高性能、体积小、价格低、集成度高易于扩展等特点,是8位CMOS微控制芯片,非常适合于作为移动车量定位系统,因此在这儿,我们采用AT89C51做为整个系统的中心,以协调各个模块的工作。

AT89C51没有内部A/D转换器,要将陀螺仪输出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AT89C51能读取的8位数字信号,必须借助其它组件,这儿我们采用ADCO8O4作为A/D转换器,将陀螺仪输出的直流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同时增加外部电路,将输入电压扩展为-5V—+5V,以满足陀螺仪的需要。

转速仪是测量车速的组件,通过转速仪,可直接连接到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上,对1秒钟内的脉冲数进行计算测得车速。

总之,本研究在神经细胞中证实,VPA可通过激活miR-34c-5p/ATG4B信号通路而抑制自噬,这可能是其影响神经细胞功能的一条重要通路,而靶向这一通路可能有助于改善其不良反应。

GPS信号接收装置,为了满足体积小、性能优良、价格便宜以及易于扩展等要求,我们采用GPS_25接收板,用以接收GPS天线的卫星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变频、放大、滤波等处理,采集位置信息、时间信息、星历信息、速度信息等,从而通过单片机运算,为车辆导航,提供实时的三维位置信

息等。其整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

4.数据采集器软件模块设计方案

接收模块是采集器软件的最低层,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的采集,要在接收模块中实现GPS信号的接收、车速脉冲的计算以及陀螺信号A/D转换后信息的采集工作,以及A/D转换器的开启与信息采集的协调控制。

当接收模块采集信息,将之传递给信号处理模块后,信号处理模块根据不同意义的信号进行分解和提取,从中得到目标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格林威治时间信息,然后进行坐标转换。对于采集信号中的噪音和干扰,在这里采用均值滤波和极值滤波的方法来消除。

数据采集器软件模块设计方案如图3。

5.信号分析

GPS信号是异步串行数据的周期信号,由帧头、帧尾、帧内数据组成。不同数据帧的帧头并不相头,有“$GPGGA”、“$GPGSA”、“$GPGSV”、“$GPRMC”等,帧头对帧内数据的组成结构进行了标示,GPS信号中的数据如经纬度、速度、时间等,都可以通过“$GPGGA”帧中获取。各字段意义如下:

(1)时间,格式:hh mm ss

(2)经度,格式:dd mm mmmm

(3)经度方向,N或S

(4)续度,格式:ddd mm mmmm

(5)纠度方向,E或W

(6)GPS状态:O代表未定位,1代表无差分定位,2代表带差分定位

(7)使用卫星编号(OO~O8)

(8)精度百分比

(9)海平面高度

(1O)大地随球面相对海平面高度

(11)差分GPS信息

图1 GPS系统结构

图2 数据采集模块硬件组成

图3 软件设计模块

(12)差分站ID号OOOO-123

6.数据传输实现机制

6.1 总线技术

现在常用的异步通信接口有RS-232C、RS-232E、RS-449、USB通用接口和2OMA电流环,在这儿,我们采用美国电气工业协会推荐的RS-232C,利用25芯接口插件来实现RS-232标准接口的连接。通信方式有近程通信方式和远程通信方式之分,近程通信方式传输距离小于15M,采用RS-232C电缆直连的方式。15M以上的远程通信采用调制解调器进行连接。由于S-232C电平对地是对称的,同TTL、MOS完全不同,因此,必须将RS-232C驱动器和TTL电平连接进行转换,常用的电平转换芯片有MAX232、MAX232A、MAX2O2和ICL232几种。异步通信接口串口子程序如下:

(1)串口初始化代码:

设计思路,将串口始化为48OObit/s,利用方式a接收,用定时器a产生波特率

6.2 存储转发技术

存储转发技术,是为了实现采集器采集到的GPS信号、车速信号以及陀螺仪信号的存储功能,并在发送时刻以某种特定的方法将这些信号发送出去。通过存储转发技术,可以将这些信号形成为一个完整的信息帧。在采集器上电之后,首先检查GPS信号输入端,一旦检测到“SGPGGA”的帧头,便开始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并开启A/D转换骵集陀螺仪信号,直到检测到帧“*hh”时,才进行处理并保存。在数据读取完之后,启动发送程序,将帧头标记为“c#g”,以顺序发送保存好的GPS信号、陀螺仪信号和车速值,最后帧尾以“END”标记。

7.结束语

本设计方案,主要采用了PC机和RS-232串口通信功能,利用单片机通信及计算功能,对传感器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处理和发送。在这儿,单片机采用AT89C51,以此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AT89C51低功耗、高性能、小体积、低价格、高集成度、高扩展性的特点,完全满足了导航系统设计的要求,在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成本,运用于导航系统之中,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1]李卫平.智能交通技术应用[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张三同,魏学业,蒋大明等.陆地车辆导航系统滤波技术的研究[J].北方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

[3]曹晓航.GPS车载导航系统技术趋势浅析[J].现代测绘,2006.

[4]张飞舟,范跃祖,孙先仿.车辆组合导航定位技术[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

[5]胡刚,金振伟等.车载导航技术现状及发展超势[J].系纺工程,2006.

猜你喜欢

导航仪陀螺仪采集器
基于EMD的MEMS陀螺仪随机漂移分析方法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斥候鸟汽车导航仪领域的跨时代产品
从清华园走出的教育新产业——习冠创业导航仪
我国著名陀螺仪专家——林士谔
基于ZigBee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采集器设计
基于LabVIEW的多数据采集器自动监控软件设计与开发
微机械陀螺仪概述和发展
MEMS三轴陀螺仪中不匹配干扰抑制方法
多接口温湿度数据采集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