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蹄疫在东南亚及中国的流行现状和控制策略

2011-05-31翻译李娜娜胡翰校对何启盖

兽医导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柬埔寨口蹄疫

翻译:李娜娜,胡翰 校对:何启盖

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于1997年启动,通过协调各区域合作来控制口蹄疫。作为一种跨国性的动物疫病,控制口蹄疫需要邻国之间相互合作,同时也需要农场主、经销商等利益相关群体的积极参与。在2010年中国加入了这项计划,该计划后来更名为东南亚及中国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

为了给这项计划提供长期的指导,该组织于2007年制定2020年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路线图。当时的策略是按照一种渐进的方式,来高效地利用来自捐赠者和国家政府的有限的资源。随着该计划在2010年的扩展,参与该计划的地区社会政治的新发展,疾病流行病学方面在经济、政治领域的新发现,路线图计划被重新审阅。最终该路线图在2011年3月举行的东南亚及中国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委员会会议上签署。

一、口蹄疫的特征

口蹄疫在东南亚大陆呈地方性流行,流行区域包括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半岛、缅甸、泰国和越南。然而一些国家超然于这片大陆之外没有发生口蹄疫,其中文菜、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被OIE认定为不用疫苗免疫的非疫区国家。同时马来西亚的沙也、沙捞越,棉兰老岛,菲律宾的米沙那群岛,巴拉望岛和马斯巴特也被OIE认定为不用疫苗免疫的非疫区。

在过去的十年中,东南亚大陆出现过三种类型的口蹄疫,分别为O、A和Asia 1型。其中O型口蹄疫最为流行,日前它有3个标准型的存在,即东南亚型、泛亚洲型、中国型(猪毒谱系毒株)。其中东南亚型被认为具有地方性,它有柬埔寨94株和缅甸98株两种明显不同的族群。20世纪90年代末,泛亚洲型侵入该区域。1995年猪源O型毒株在菲律宾被报道发现。越南在1997年,马来西亚和泰国在2005年也有相关发现的报道。在菲律宾,中国型毒株在1996年被检测到,并且直到2005年12月没有暴发流行。

A型口蹄疫在泰国流行。柬埔寨、老挝和马来西亚也有零星暴发的报道。2004年越南第一次流行A型口蹄疫,这可能由于邻国牛群迁徙造成的。

长期以来,Asia1型在东南亚并不活跃。在老挝最后一次出现的时间是在1999年;缅甸在2001年;马来西亚在1999年;泰国在1998年;柬埔寨在1997年;越南在1992年。2005年8月,缅甸的克耶邦暴发Asia 1型口蹄疫。Asia 1型在越南的第一次被报道是在2005年,出现在越南的中部和北部。自此到2008年,越南每年都出现该病零星地暴发,但没有引起任何大的广泛性流行。

动物迁徙在口蹄疫病毒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一些数据显示口蹄疫暴发的区域与动物迁徙的区域具有相关性。泰国南部和马来西亚北部口蹄疫密集地暴发同该年10~12月期间两国牛群的移动有关,每年这个时候由于宗教方面的节日马来西亚需要大量的牛。在柬埔寨和越南南部口蹄疫的暴发的时候,也同样地发生了牛群的移动。

东南亚及中国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的成员国报道了大量出病每次暴发的起源和与该病传播有关的因素。柬埔寨和老挝的疾病暴发源头尚属未知。马来西亚和越南主要是由于违法运输的牧群,缅甸主要是由于同感染牧区之间的联系,而泰国主要是由于牧群的迁徙。

二、防控办法

东南亚控制口蹄疫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国家之间建立专业的协调方法,同时成员国之间健全兽医服务机制。高效的协调机制包括:政府的强力介入及决策的制定;相关政策和技术会议的举行;对于推荐方法的后续跟进工作;各个级别的正式或非正式会议的举行;高效的教育及交流;获取基金,并进行监控和评估。各个国家对于自身的疾病的控制体系负有责任,但合作、引导和支持是由设立在曼谷的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区域协作组织提供的。

为了加强控制口蹄疫的基础,建立了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组织的传染病网络和实验室网络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成员国对于该病进行监控和诊断。来自流行病网络的和实验室网络的首席科学家们应该定期会面,一起分析口蹄疫的特点和流行病学方面的突变,并且提出建议来加强对该病的控制,通过区域兽医官和兽医助理的介入,增强早期的疾病检测和应对能力。在泰国北冲县的口蹄疫实验室近期被OIE确认为口蹄疫的参考实验室,为各成员国提供高水平的诊断服务。

控制动物的迁徙是控制口蹄疫传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组织已经启动了数项研究计划,包括同相关组织进行合作,来鉴定风险传播的路径和牲畜在移动中形成的重要交汇点;对社会网络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来确认在疾病传播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并且总结出相应的规章和立法来降低口蹄疫传播的风险。

在一个区域性的环境下,疫苗免疫是一个减少口蹄疫暴发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柬埔寨、老挝和缅甸这种资源匮乏的国家,他们仅有数量有限的质量优良的疫苗。缅甸生产疫苗的能力非常有限,仅有约百分之一的易感畜群能使用当地分离的血清O型和亚洲l型制作的疫苗来进行免疫的。马来西亚从制造商那里购的三联苗(O, A和l亚洲l型)。泰国通过用来源于当地分离株生产出来的三联苗来补充自身的不足,这些疫苗是在泰国北冲制造的。该厂家的年生产能力是30000000头/份。越南于2007年同欧洲疫苗生产商签订了协议,生产商提供疫苗浓缩液,然后越南在一个半政府名下的疫苗厂家进行重组和分装。该计划使越南能有效地满足自己对于疫苗的需求。在这个区域,疫苗的使用对于口蹄疫的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需要评估出具体的策略,来确保后续的净化方案中疫苗的使用。

表l口蹄疫在东南亚血清型的分布

交流和对公众安全意识的宣传也是有效控制口蹄疫的必须组成部分,并且以此来确保公众的支持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对从业者和农民的教育帮助也是重要的,因为他们与这些动物的接触时间最长。他们应该通过政府公共安全意识方面的宣传来获取相关的知识和必备的技能。使主要的利益相关人的行为符合生物安全规章,这对于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很重要。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组织已经确立了亚区域的交流策略,并且据此确定了国家口蹄疫交流方针。2005年菲律宾口蹄疫得到控制和净化, 2006年越南的口蹄疫被成功控制,这些成就都要归功于有效的交流方针。

为了到2020年净化口蹄疫,需要做更多的关于口蹄疫暴发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来更好了解病毒在野外的生活史。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来确保在源头上有效控制该病。持续的政策支持和成员国之间资源的适度调配是在2020年完成口蹄疫净化的最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柬埔寨口蹄疫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柬埔寨·贡布
柬埔寨鲜芒果出口猛增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柬埔寨:失落的天堂
口蹄疫
如何制定30天行动计划?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