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生资源行业循环经济水平评估体系研究

2011-05-22刘厚莲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1年12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角度资源

刘厚莲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330013)

源于资源有限的约束,20世纪6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开始萌芽。循环经济,基于“3R”原则,实质上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倡导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经济发展模式。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及实践,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已成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黄少鹏[1]认为再生资源行业符合“再利用”原则,体现了物质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当前该行业还有其他的新兴名称,如“城市矿产”、“静脉产业”,实质上都是再生资源行业。在推进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尽管存在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但从当前的研究发现,缺乏一套完整的针对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从定量角度分析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便。因此,针对当前再生资源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构建再生资源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 文献回顾

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原有使用价值而以各种形态储存,但可以通过回收和加工使其获得新的使用价值的各种物料的总称。

1.1 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

再生资源行业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对于缓解当前资源压力、保护环境具有良好的效应,然而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下面从政策法规、企业自身发展及市场化程度3个方面进行综述。

在政策法规方面,再生资源行业管理规范缺失、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无害化处理程序缺失。再生资源行业管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资源综合利用的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并且还不完善,废物交换和交易制度尚未建立起来;资源综合利用的申报认定制度还未建立起来;资源综合利用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2-4]。刘忠庆等[5]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管理缺位影响增值税退税优惠政策角度,研究发现当前大多数企业不符合退税条件,无法享受退税优惠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在企业自身发展方面,主要是对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不足,资源回收利用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不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二次污染阻碍着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6-7]。王爱兰[8]通过中国与日本“静脉产业”发展比较研究发现,日本已经拥有多层次、多门类的环境技术研发机构和综合性的环境科学研究与管理机构,有规模庞大的技术人员队伍,而我国较为欠缺。

在市场化程度方面,市场化程度低和专业化程度低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冯慧娟等[9]认为回收经营市场上的各微观主体,没有市场货物供给、需求以及价格的及时可靠的信息,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李文东[10]也指出再生资源发展过程中存在信息流动性低的问题。

1.2 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建议

有的学者从宏观战略角度对发展再生资源行业提出建议,张筱雷[11]认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应为:根据生态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可持续发展观和资源战略观的原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资源高效利用、效用管理的经验。徐波等[12]认为中国静脉产业或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实施市场带动战略,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以提高再生资源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向产业化发展。

还有些学者从具体措施方面给出对策建议:完善回收网络体系、创新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刘强等[13]认为在再生资源回收方面,要建立一批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建立一批以再生原料为主的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基地。在再生资源利用方面,重点支持一批规模化再生利用示范项目。经历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朱海伦[14]对废旧物资回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完善资源定价制度;建立循环经济关键行业的国家保护机制,维持行业稳定。

1.3 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在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方面,卢玉玲[15]综述当前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主要有5类:(1)基于PSR架构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2)基于“3R”架构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3)基于系统层次架构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4)基于MFA架构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5)其他架构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在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方面已较为全面并且成熟,但是对作为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内容的再生资源行业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较少。

在再生资源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方面,主要是基于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评价角度,从资源循环利用的3个层面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16],从经济发展、资源循环与利用和污染控制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17],以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行业为对象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18]。不同学者对构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都有自己的角度和见解,其主要是对循环经济发展构建指标体系,而细化至再生资源行业指标体系构建还比较少,而且要真正构建和完善再生资源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仍需根据实际的情况。

2 构建再生资源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两个方面构建再生资源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即从再生资源企业和再生资源行业两个角度(微观和宏观)。基于再生资源企业角度,深入考察再生资源行业单个因素的发展水平;基于再生资源行业角度,评价整个行业在国民发展中所处地位和发展水平。

2.1 基于再生资源企业角度

基于再生资源企业角度,有利于再生资源行业中同类别再生资源企业之间的比较,再生资源企业指标体系的构建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指标层、子指标层。本指标体系主要结合企业加工处理能力,对企业建设、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相对值处理,以利于进行比较。

从再生资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出发,指标层主要有企业建设、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5个方面。企业建设主要评价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投入等因素;经济效益主要反映企业工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企业效益等方面;资源消耗基于节能的角度对企业资源消耗等方面进行评价;环境保护基于减排的角度对企业正常生产所涉及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进行综合处理等方面进行评价;社会效益是再生资源企业对社会贡献力的评价,主要是吸纳就业量能力和其他方面。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再生资源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下面对表1中某些指标进行简要说明。

(1)A2回收网络建设与加工能力比值是指企业单位加工处理再生资源能力所建设的实际回收网络网点情况,它能反映再生资源企业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水平;A3技术投入额度与加工能力比值类似。

(2)B1企业增加值占行业GDP比例描述某企业增加值在该类别再生资源行业GDP的比值,反映企业在行业中的经济地位。

(3)B2企业增加值与企业加工能力比值描述企业单位加工能力所能带来的增加值能力。

(4)E1单位产值吸纳就业量是指企业吸纳就业人数与企业产值之间的比值。

2.2 基于再生资源行业角度

基于再生资源行业角度,有利于从行业总体的角度对再生资源行业进行定量的分析,进而促使再生资源行业进一步发展。本部分的指标主要从两个方面,即行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指标构建,内部环境指标主要是从总体的角度进行构建,其中大部分指标与分析再生资源企业的指标相似,外部环境主要从再生资源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指标构建。

将内部环境细化成5个分指标层,主要包括行业建设、经济效益、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5个方面,与企业层面的差异在于从总体的角度对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进行评价,增加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和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比例指标。外部环境主要是行业信息网络建设情况、针对再生资源行业所出台的国家政策法规和管理条例及国家的资金支持3个方面。基于再生资源行业角度构建其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再生资源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下面对表2中部分指标进行简要说明。

(1)A5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比例描述行业中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的比例情况,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清洁性;

(2)B1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指某一类再生资源增加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反映该行业经济发展情况;

(3)B2行业增加值与再生资源总量比值描述行业单位资源再生能力所能带来增加值的能力;

(4)F1信息网络建设反映了再生资源行业信息网络建设状况,可以资金投入计算;

(5)F2再生资源利用政策法规数量描述再生资源行业政策法规数量,反映再生资源行业制度的完善性。

2.3 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评估

利用文中构建的指标体系来对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进行评估,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评价再生资源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发现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其次,搜集指标体系中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得到相应的指标值;三是进行标准比照分析,将计算得到的指标体系值与相应行业内先进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行业先进标准值可经实际调查与专家讨论后,从而形成一定时期内的先进标准值。

3 总结

大力发展再生资源行业,对宏观上转变传统资源利用的经济增长方式,微观上促进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通过综述当前再生资源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再生资源行业循环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在实际评估过程中与先进水平的对比,以期从定量的角度发现再生资源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从而提高再生资源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1]黄少鹏.循环经济下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J].再生资源研究,2005(3):8-11.

[2] 商一言.北京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29-34.

[3] 宋林飞.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世界潮流与对策建议[J].改革创新,2008(2):5-9.

[4] 李敬伟,胡日查等.我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2):53-56.

[5] 刘忠庆,刘忠军.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管理缺位影响增值税退税优惠政策落实[J].新会计,2010(3):50-52.

[6] 程会强.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思考[J].环境保护,2006(9)31-36.

[7] 梅光军,解科峰等.湖北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与相关政策建议[J].再生资源研究,2007(4):8-12.

[8] 王爱兰.中国与日本"静脉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9(9):26-30.

[9] 冯慧娟,张继承,李华友.废旧物资回收市场组织运作现状的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4):10-12.

[10] 李文东.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中市场机制的缺陷和对策[J].再生资源研究,2007(3):1-4.

[11]张筱雷.建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J].科技与经济,2004(06):57-59.

[12] 徐波,吕颖.日本发展静脉产业的措施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7(2):6-10.

[13] 刘强,崔燕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再生利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5):3-6.

[14] 朱海伦.金融风暴中循环经济的一个悖论[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1):15-20.

[15] 卢玉玲.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4):15-17.

[16] 孟帮燕.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17]吴郭泉,卢振伟.静脉矿业理论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J].矿产综合利用,2008(5):47-49.

[18] 金国平,朱坦,宋晖.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10):45-47.

[19] 杨浩,朱冬元.我国循环经济综合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8(6):52-55.

[20] 付晓灵.湖北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设计及其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9):33-35.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角度资源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神奇的角度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资源回收
角度不同
人啊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