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出版”:为用户创造价值最重要---专访方正阿帕比总经理赫思佳

2011-05-21叶莺

全国新书目 2011年8期
关键词:方正服务平台概念

⊙文/叶莺

赫思佳在“2011方正数字出版产业峰会”上推介云出版服务平台。

2011年4月21日,方正阿帕比(Apabi)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云出版服务平台。随后两个月,方正Apabi通过“方正数字出版产业峰会”、“第四届数字出版博览会”等平台,以密集攻势高调宣传“云出版”概念。作为当家人,方正Apabi总经理赫思佳面对这团“云”,却依然淡定。“概念不重要,为用户创造价值最重要”,这是她的“云”理念。

头脑风暴将战略冲上“云”端

记者:云出版服务平台今年4月底正式上线,这个关于“云出版”的灵感是怎样得到的?在平台开发过程中,方正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来自于技术还是行业?

赫思佳:大约在去年五六月份,方正召开了一个头脑风暴会议,对未来发展进行讨论和预估,云出版服务平台方案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已经有了亚马逊Kindle等等有影响力的数字出版商,但是中国数字出版界一直缺少有影响力的player(玩家)。而此前,方正为出版界提供技术服务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技术框架、服务能力和用户量的积累都相当成熟。我们在讨论中发现,方正以前的技术服务平台一直是“B2B”的,出版机构通过方正这个平台数字化,方正再帮出版机构把数字化内容卖给图书馆等机构用户,那么我们就考虑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实现“B2C”的销售模式,让消费者直接看到这些内容。

在去年的头脑风暴过程中,我们感到机会来了。一方面是技术成熟了,云计算在全世界应用起来;另一方面是市场成熟了,“B2C”模式中这个“C”(这里指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商),他们需要这个集成平台。过往,淘宝、当当、腾讯、歌华这些渠道商都是单独做自己的数字平台,这样要面对多少内容提供商?每个出版社都要一家家去打交道,签协议,运营成本相当高。如果把上游所有内容出版商整合起来,统一放在一个平台上,下游渠道商直接对接,各取按需,人力物力成本大大降低,效益马上就会显现出来,这就成为一个良性友好的运营生态环境。

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我们感到机会来了,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调试,方正Apabi推出了全新商业价值理念和运营模式的云出版服务平台。

在技术上,方正的SaaS等都非常成熟,系统平台的开发没有任何困难。我认为,难题主要来自商业模式和商业环境的艰难,用户对这个新系统会不会感兴趣,出版商能不能接受这种商业模式,多久能够加入云出版服务平台,数字版权能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这在当初都是未知的。而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当初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困扰。

记者:全媒体出版一直是数字出版努力达成的目标,但据我所知,现有的大部分数字出版系统都不具备这种整合能力,这种全媒体出版方式在方正云出版服务平台系统上有可能实现吗?

方正Apabi云出版服务示意图

赫思佳:在我看来,全媒体出版只是一个概念,而概念其实并不重要。所谓的全媒体出版,是指内容多媒体,传输多网络,接收多终端的多维立体传播方式。目前中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出现一个清晰而且成功的全媒体出版案例,更不用商业模式。中国移动在手机终端阅读方面算是成功的了,但它也只能提供言情、玄幻这些浅阅读内容,吸引年轻人去看,而整个产业的服务对象又怎么能只限于青年?只是一个侧面,就看出全媒体出版并未从概念走到完全的实操层面。所以即使有了“云出版”,现在谈能否实现全媒体出版也为时过早。

而对于方正云出版服务平台,有没有全媒体出版这个概念不重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最重要,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和商业价值点,为用户迅速降低成本,创造出价值最重要。

平台完全开放,但不表示没监管

记者:云出版服务平台集约化地整合了数字出版产业链,在设计中这个产业链都包括哪些部分?目前各方态度如何?

赫思佳:云出版服务平台把数字出版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链都吸引到这个运营平台上,为他们的合作提供更好的便利性。上游出版社和报刊社,是内容提供商;下游各发行渠道,是渠道销售商,它们直接面向读者(消费者)。目前方正云出版联盟在上游已经吸引了上百家报社和报业集团加入,在下游也与汉王、联想、新华书店、永正图书、歌华有线、长城宽带、新华瑞德、华阅数码、腾讯网、淘花网、北发网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云出版服务平台的建设呈现一种向好趋势。

记者:能否具体谈谈产业链上各企业要怎样进入云出版服务平台?合作上有什么门槛或限制要求?

赫思佳: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不会去限制或有条件选译用户。任何一个机构只要向云出版服务平台发出申请都可以加入,加入也不会收费,不需要用户付出任何成本。我们的目标是,利用云出版服务平台,用5~10年时间帮助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走到世界前列。现在刚刚起步,如果就进行附加限制,显然不符合我们的理念和目标。

但是,无门槛、无限制、完全开放的云出版服务平台不意味着没有监督和评价体系。如果是一个骗子公司,发布一个盗版内容,它绝对不可能在云平台上生存。在用户行为监测,版权保护等领域,方正在积极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接触,开展监管合作。

记者:云出版服务平台是以怎样方式呈现的?普通读者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吗?

赫思佳:云出版服务平台是一个技术框架,或者说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它面向上下游的商业用户,普通读者无法直接使用。比如说,将来一个读者打开腾讯网读书,他看见的是腾讯网的界面,但是这个界面内容是通过云出版服务平台的支持实现的。我们在服务的底层。就像方正广告语所说的:你看不见我,我就在你身边。

打造全新“合作伙伴模式”

记者:云出版服务平台的赢利模式是怎样的?

赫思佳:以前数字平台与用户合作大多采用代理制或批发制,我们在云出版服务平台上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分成制。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平台上下游用户讨论,结合他们的具体需求来做个性化产品设计,帮助他们实现产品利益最大化。比如说,一份报纸在在平台上销售可以采取订阅,零售,将来还可以做成剪报,形式是自由多样化,按照市场需求来调整的,发行结算也完全透明化。

方正Apabi就根据平台收益来和用户进行分成,因为这种关系建立在公平、平等和开放的基础上,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合作伙伴模式”。

记者:在未来,云出版服务平台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赫思佳:在上面的问题中,我已经提到出版商的理念、接受程度和版权等问题,另外一个很大的困难将在长期中显现出来。长久来看,在云出版服务平台上,下游渠道商将面临同样的内容资源,它们怎样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所在,错位竞争,驶入蓝海,是平台最大的问题也是整个数字出版产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否则,同质化的各渠道只能展开恶性价格竞争,相互倾轧,榨干行业收益,那时各方利益都将受到损害,消费者得不到好的产品和服务,企业要倒闭,产业会衰退。

记者:据我了解,方正Apabi与同方Cnki都在做“云出版服务平台”,二者有何不同?是否在核心竞争力上有所差别?

赫思佳:同方Cnki做期刊、论文数据起家,现在提出“云出版平台”业务确实是一种新的理念,对于他们具体如何操作我还不是很清楚。

方正Apabi一直都是专业的技术提供商,技术方面非常成熟,出版社用户份额也一直稳定增长。在聚合行业资源,打通数字出版上下游产品线方面,我们有一定优势。

记者: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预测“数字出版将飘在云端”,请谈谈你的理解。

赫思佳:这句话说得很妙。“飘在云端”确实是一个反映数字出版现状的概念。但我还是那句话,概念就是概念,要怎么发展关键还在服务。

对这种预言,我想未来无非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云出版”快速发展。因为现在云计算技术的确已经非常成熟,足以在技术层面支撑“云出版”进入实操阶段。而且随着“飘在云端”这种话的出现,相当一段时间“云”的概念都会不断被炒作、被关注,这是数字出版实现“云”战略的一个好机遇。另一种可能就是这朵“云”变成了浮云。现在是数字出版产业的关键时期,如果发展方向、策略和模式出现偏差,或者速度过缓,发展不果断,各方在发展路径上不能达成共识,那么机遇必将转瞬即逝,再好的模式也会化为泡沫。

猜你喜欢

方正服务平台概念
这才叫创业!90后水产追梦人打造一条龙式技术产品服务平台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概念飞行汽车,它来了!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福州首家“奶爸版”母婴服务平台上线
本季推荐四方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关于钢铁厂车间动力自动化设备管理应统筹管理的思考
古代的时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