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谷场

2011-05-13杨莹

翠苑 2011年3期
关键词:双抢打谷场麦粒

■杨莹

打谷场

■杨莹

一方平整的场地,安静地袒露在村外,四周散落陈旧的腐草,有两三个草垛在风中哆嗦着,像随时会被卷走的样子。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乡村打谷场。因为谷场视野开阔,四周田野里的庄稼尽收眼底。曾几何时,打谷场是农人活动的中心,场上的谷物象征村庄的富有,即使闲下来的谷场也是孩子释放野性的好地方。孩子们一边照看着一群群白鹅,一边在场上唱着儿歌,做着游戏,打谷场上一片喧闹。

打谷场没有什么特别,只不过经农人精心做过。庄稼成熟之前,农人就开始做场了。他们把场上的杂草除尽,一遍遍地洒水,一遍遍用石辗子反复地滚压,直到地面变得坚硬板实,不起一点尘土。

夏秋两季收获的时候,人们从四面八方的田野挑着沉甸甸的担子,朝打谷场奔来。要不了多久,打谷场就堆成了山。

农民最忙的季节是夏收,一边收一边还得种,麦子收了空出地,抓紧犁了,泡上水好播种秧。所以这个季节叫双抢。一季双抢下来,人人都得脱层皮!麦子成熟之际是天气最热的时候,村子四周是一片片的田野,田野里麦浪翻滚,空气里面都弥漫着急促的味道。农民们除了吃饭的时间,日夜都泡在田野里了。多少个晚上不闭眼,他们握着厚实的麦桔,看着咧开嘴的麦粒,心里喜着呢,好收成对农民来说就是最好的回报。他们手中的镰刀不停地挥舞着,张开双臂将倒下的麦子搂进怀抱,再一堆堆放在身后。割下的麦子就放在田里晒一两个太阳,才捆好了挑上场,挑麦把一般是男人的事,大集体的劳动也很有乐趣,你看上百个男劳力齐上阵,担子上了肩,迈开大步,喊着号子一字排开,一长串有几里路远。他们肩上可不是短短的扁担,而是比扁担长出许多,两头包着尖尖的铁,我们称之“肩担”的农具。“肩担”在男人们的肩膀上下摆动,像风摆柳似的轻盈,好看得很呢。这当口,妇女们立在路旁或坐在场上可以喘上一口气。麦把上了场,男人们忙着驾上老牛犁地去了。打谷场就成了妇女们的天下。

那时候谷物脱粒全靠人工,女人们将麦把摊在太阳下,太阳越毒,晒的时间越长,小麦越好打,打得也越干净。然而,太多的麦把不容许有太多的时间,一场麦子往往是只晒上一小会,女人们就要拍打了。她们站成几排,列队似的挥舞起连杆。开始拍打麦子时,女人们舒展开身姿,俩人一组面对面一前一后。噼啪!噼啪!杆起麦飞。力气大的妇女挥动连杆掷地有声,厚实沉稳,足见功底;力气小的挥舞连杆蜻蜓点水,单薄飘浮,捉襟见肘。横走着来来去去地反复拍打,直到把麦粒打完为止。打麦子最讲究的是步调一致,一排人当中有一个人的动作不合拍,就会影响整个队形。其实,拍打的时候她们的腰躬到九十度,高高举起的连杆,集聚了所有的力量。大家都在一条线上,都卖力地打啊!打啊!麦粒飞溅,打到脸上生疼;汗流浃背,流到眼里涩辣。她们能做到的,就是飞快地躬躬肩膀擦掉眼睛边的汗水。到大集体的后期,才有了一种被称作"小老虎"或"活能吞"的脱粒机,几天的工夫就脱空了打谷场,把女人彻底从打谷场上解救出来。

将堆成山的麦把打下来是需要些日子的,日头越毒越好,大中午的妇女们也不肯歇上一会。若是遇上老天变脸,那可就热闹了。夏季下雨一般会有预兆,先是天边黑云翻滚,然后是狂风大作,豆大的雨点眨眼就砸下来。一看到天边有了黑云,村上男女老少都放下手里的事,铆足了劲往打谷场上跑,赶过来抢场。将场上的谷粒堆起来,盖上雨布。抢场是一场恶战,抢的是时间,也是全村人的温饱,是与老天爷你死我活的搏斗。

等谷物进了仓,打谷场空了,静了,没了谷物柴草,又成了孩子游戏的场所。

渐渐地,打谷场越来越空了,即使到了大忙季节,却再也见不到昔日打谷场上忙碌的场景。现在的种粮的人也少了,收来的一点谷物在自家水泥场上晒过就进仓,再也不用去打谷场了。打谷场就这么一年年地闲下来了,场上长满蒿草,早已闲置的石碾子静卧在场边,无声地见证着乡村的过去。

打谷场静静地躺在月光下,谷物在庄稼人的梦中正拔节生长。

猜你喜欢

双抢打谷场麦粒
禾熟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专家深入受灾果园指导果农“双减双抢
抓好“双减双抢”确保秋粮归仓
山西打赢“双减双抢”攻坚战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魂牵梦绕打谷场
打谷场上的春天
蚂蚁和麦粒
面对空空的打谷场 (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