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内集成化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研究

2011-05-09许阳阳孔凡平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物流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集成化运作集群

董 昕,解 琨,许阳阳,孔凡平(云南财经大学 商学院,云南 昆明6502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形式。从美国的硅谷、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到印度的班加罗尔;从国内浙江义乌、织里到广东南海、虎门和沙溪;从高科技产业如电子和软件到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和家具等,可以看出产业集群以其强大的竞争力和中小企业的广泛参与性成为世界产业经济的亮点。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物流集成化水平低、集成化模式与产业集群的具体情况不匹配等原因,已严重制约了产业集群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不利于产业集群优势的充分发挥,物流已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如何选择合适的物流集成化模式已成为产业集群的一个首要任务。

1 产业集群内集成化物流的运作模式

物流集成化就是将物流服务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支持,为提供给集成化的物流服务而组成集成化供应链体系。产业集群内的物流集成化运作模式主要有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物流集成化、以大型制造企业为主导的物流运作模式以及联盟型的物流集成化模式。

图1 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物流集成化运作模式

1.1 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物流集成化

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物流集成管理模式就是在物流集成中借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搭建的平台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利用。首先是物流信息涌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然后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整合信息形成一个同盟共享物流需求信息。同盟内的物流公司都可以很容易的搜寻发布重要的物流信息。加强了物流公司之间的交流。第三方物流公司根据收集物流信息编制相应的物流服务方案,再根据同盟内其他物流公司的专业方向分配物流服务任务。最后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发现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实现面向顾客的一致的、一体化的、可跟踪的全过程服务。(见图1)

1.2 以大型制造企业为主导的物流集成化

基于大型制造企业的产业集群物流集成管理模式是指利用大型制造企业的优势,把卫星企业联合起来,通过物流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功效的最大化,完成物流服务任务。产业集群内的核心企业把一些关系紧密的合作伙伴集中起来,整合各自的物流资源,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物流信息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大型制造企业担当绝对支配者,其他企业在这时相当于变成了核心企业的各个部由核心企业统一调配资源协同其他企业共同完成物流集成化任务。下图为该模式的流程图,企业(1、2、3……)通过从物流信息平台上交换信息来完成自己所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见图2)

1.3 联盟型的物流集成化模式

联盟型的物流集成化模式是指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产业集群内的核心企业共同构建一体化的物流系统的一种物流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产业集群内的核心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一个专门化的配送中心,运用第三方物流公司原有的资源建立起集成化的物流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面向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在物流信息平台上及时的获取物流信息。集群内的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与制定物流方案,具体的实施过程由产业集群内第三方物流公司来组织和安排。(见图3)

图2 以大型制造企业为主导的物流集成化运作模式

图3 联盟型的物流集成化运作模式

2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产业集群内的集成化物流模式进行选择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先将决策问题分解为目标层、准则层、具体方案层等三个层次,然后依据决策者对每一层次不同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客观判断予以定量表示,得出每一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数,再通过综合计算各因素的权重来选择权数最高的那个方案作为最终目标决策。产业集群内的物流集成化运行的选择问题,即可以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来实现。

2.1 集群内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的目标

集群内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的目标在于整合整个产业集群内的物流资源,实现整个集群内部物流效益最大化,达到系统最优。资源是有限的,要更好地发挥物流的乘数效应就必须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共享。物流产业是一个本身利润低,但带动效应大的产业。如果过多增加新的物流资源,不但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和浪费,也不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通过物流的集成化可能在某一次物流活动过程中存在效益非最优化的情况,但是从长期的合作与发展来看,合作收益会远远大于个体收益,基本上各个企业都可以获得对等的利益。

2.2 集群内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物流模式选择关键因素评价指标是为了达到分析的目的,从影响产业集群内物流模式选择的众多的要素中选择出的一些关键要素作为某一既定企业选择不同物流模式的衡量指标。综合考虑,集群内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集群内企业的规模、集群内产品的性质。当然不同的产业集群在选择关键因素时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不同的产业集群所选的关键因素是不同的,这并不影响这种方法的使用。

2.3 结构模型的分析和构建

(1)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产业集群内集成化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产业集群物流集成化模式选择的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对B层的影响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矩阵。下图为1~9比较尺度表。

表1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表

倒数如若因素1比因素2重要标度为I,则因素1比因素2重要标度为1/I

其中2、4、6、8为重要程度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

(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利用1~9标度法进行成对比较,同时参考专家意见,对每一层次不同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客观判断予以定量表示,得出每一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数。并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权向量和一致性检验。根据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集群内产品的性质的重要程度,假设我们得到以下判断矩阵,当然,对于不同的产业集群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

表2 判断矩阵

同理得出:W2=0.841,W3=1.682,W4=0.452

经归一化处理得出特征向量w=(0.345,0.185,0.370,0.090)

表3 矩阵随机一致性RI值表

(4)综合各种因素的影响请专家团对B层各因素指标值进行打分,得出表4并按照上面所得到权数进行加权,便可得到3种集成化物流运作模式的得分。C1为7.9,C2为6.89,C3为7.015,显然C1为最优模式。

表4 各因素评分表

层次分析法通过将一些定性衡量指标转化为层次模型中的比较因素,利用判断矩阵,较好地将模糊的、定性的问题定量化处理来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当然,对于不同的产业集群来说,衡量指标会有所不同,考核指标的权重也不同,从而得出是应该集群的物流集成化模式也会不同。而且当某一产业集群要增加或减少衡量指标时,只需在上述运作模型的基础上变动矩阵的阶数;若需调整考核指标的权重,也只需要在上述运作流程的基础上改变相关的系数矩阵。

3 结束语

产业集群内物流集成化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与产业集群相匹配的物流集成化能够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提供系统化物流服务,实现一站到位的系列化物流服务,降低整个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物流成本。因此,选择合适的物流集成化模式已成为产业集群的当务之急。层次分析法可以使产业集群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先找出影响本集群物流集成化模式的关键因素,并对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最终对三种集成化运作模式进行打分,得出集群适合的集成化运作模式。该方法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集成化运作模式的可行性,是产业集群选择集成化运作模式的重要方法。

[1]杜一民,张明玉.物流与产业集群共生发展机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20):17-19.

[2]薛辉,欧国立.产业集群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10):22-24.

[3]郁雷.现代物流业在产业集群区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0(45):22-23.

[4]肖鹏.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科研专项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1):5-9.

[5]王树勤.层次分析法在生产物流环境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0(20):129-130.

猜你喜欢

集成化运作集群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博格华纳向集成化转型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电子商务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集成化维护思路探索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集成化供应链项目转变药学管理模式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