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沥青砼路面后场骨料质量及配比管理浅议

2011-05-08林洁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4期
关键词:备料片石面层

林洁辉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431)

1、概述。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的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加工是否规范,路面工程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在于材料费用。如何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节约材料费用,成为路面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本文将从施工角度探讨集料质量与成本控制的相互关系,使二者达到某种平衡。

2、集料控制

2.1 计划阶段。在路面工程进场后,立即熟悉图纸,确定沥青面层的结构形式及工程数量。再根据业主单位对沥青面层材料的详细规定,选择料源及规格。例如,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车辙处治工程采用铣刨重铺沥青的方式对车辙病害较重的路段进行局部处治,处治后路面结构形式为AC-20的中面层、SMA-13上面层,工程量如下表所示。

A C-2 0改性沥青砼中面层(6 c m) m 3 1 3 3 0.5 6 S M A-1 3沥青砼上面层(4 c m) m 3 2 3 0 7.5 7铣刨4 c m上面层 m 2 3 5 5 1 3.1 4铣刨1 0 c m中上面层 m 2 2 2 1 7 6.0 0废料弃运 m 3 4 3 6 5.7 5魁道压缝带 m 2 6 1 8 6.6 4

其中业主对集料规定,0~5mm石屑必须分开为3~5mm和0~3mm两档材料,并附带除尘设备,以控制混合料生产中粉尘含量。另外上面层材料选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硬质石料。市场调查及测算采用中下面层自加工石灰岩,上面层采用外购玄武岩成品,进行备料工作。

充分考虑中下面层之间的原材料能够通用(3档材料不包括最大规格),进场后确定碎石加工的振动筛的筛孔为:下面层3mm、6mm、16mm、28mm,中面层只将最上面的筛换成24mm,这样 0~3、3~5、5~15的材料可以共用。根据以往配合比设计的经验,下面层的用料比例大致为:由粗到细 32:28:8:29:3(矿粉),下面层的压实方为16300m3,预估路面压实密度为2.36g/cm3,按照3.9%的油石比进行碎石用量估计,0~3、3~5、5~15、15~25 的材料用量分别为:10700T、3000T、10400T、11800T;中面层的用料比例大致为:由粗到细 25:33:8:31:3(矿粉),中面层的压实方为16500m3,预估路面压实密度为2.41g/cm3,按照4.3%的油石比进行碎石用量估计,0~3、3~5、5~15、15~20 的材料用量分别为:11900T、3100T、12700T、9600T,这样在碎石加工前各档材料的大致用量基本确定:15~25 为 11800T、15~20 为 9600T、5~15为 23100T、3~5 为 6100T、0~3为 22600T。这一数据可作为刚进场阶段的控制目标。

2.2 碎石加工阶段。在实际碎石加工过程中,应当首先确认购进片石的实际生产比例,也就是在加工下面层原材料的时候,多次测定各档碎石的生产比例,该比例与岩石的层理及硬度有关,因此不同的设备、不同的石质、不同的筛孔,各档料的比例都不相同,应该以实际测量数据为准。这就要求在场地建设阶段充分考虑土地征用的具体面积,以备场地堆放。备料数量不仅考虑工程数量表中的实际用量,还要考虑在拌和中废料的使用碎石量、集料本身的天然含水量、天气变化引起的碎石含水量的变化,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备料总量。在加工过程中还应尽快开展目标配合比试验工作,可能配合比试验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但一定需要将各档原材料的掺配比例及时确定,这样能够精确计算出各档材料的比例及方量。

2.3 备料阶段。在备料阶段(将碎石加工场的集料运输到拌和场地堆放)一定要重视集料的离析问题。在沥青混合料生产阶段,因为集料的离析,非常容易出现溢料现象,这样会使得备料的数量与实际生产用量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解决的。比如,场地的硬化工作尽早开始,使拌和场地尽早具备备料能力,碎石加工场地尽量减少堆料数量。因为备料越多,堆高可能越高,那样集料(特别是粗集料)越容易产生离析。同时试验室要加大对进入拌和场地的原材料检测工作,一般进行目标配合比的原材料筛分结果来源于碎石生产线,与堆放场地的集料筛分结果肯定存在偏差。因此备料时,尽量使用推土机采用层铺法进行堆放,尽量使二者的试验结果相一致。

2.4 沥青混合料生产阶段。在沥青混合料生产阶段,试验室提前对料堆的原材料进行再次的筛分和掺配,根据标定后的冷料仓集料质量曲线确定每日的冷料仓的转速,确保冷料仓进料的比例、质量与目标配合比相一致。这种做法不仅仅在工程质量上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方面有所提高,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溢料现象,在经济方面能够保证集料用量的比例与实际备料的比例相一致,最大程度上能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3、3~5mm碎石的处理。根据经验,3~5mm碎石在中下面层施工中一定会有富余量。具体的处理方法:

3.1 下封层。沥青路面工程中必定包括下封层,下封层的施工要求为乳化沥青撒布完成后,用集料撒布车撒布3~5mm石屑,用量为5~8m3/1000m2。该项工程的实施,能部分消化富余量。

3.2 在基层施工中使用。3~5mm碎石的用量可在基层施工时提前使用,但由于基层原材料配合比设计中没有3~5mm的材料规格,很难直接加入水泥稳定碎石。但如果在进行水稳的配合比工作时提前将3~5mm集料与原来4档集料进行掺配使用,级配、强度能够满足要求,则可以将富余量全部消化。

4、外部因素的调整。在实际路面施工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因素。比如上面层选定玄武岩,由于玄武岩属于中性或中心偏酸性石料,业主为提高沥青混合料与集料的粘附性能,要求将0~3的石灰岩细集料用于上面层。这样,整个的备料计划应该做相应的调整。自加工生产碎石能够保证集料规格比较规范,原材料质量有所保证,建议路面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必须配备自己的碎石加工生产线,以适应外部因素的变化,同时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前面说提及的一系列做法都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将理想状态付诸于现实才是施工管理的关键。因此,集料质量控制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要求施工单位有相当的应变能力,才能将沥青路面的质量与效益完美的结合,二者并非矛盾的对立体。

结束语:经过多年工作实践,本人得出,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施工,之所以能得以顺利实施,除了做好前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工作外,后场骨料质量及配合比工作同样也显得举足轻重,没有后场混合料质量的保证支撑,前场工艺再科学合理、设备再精良到位也难以实施出理想的质量来。综上所述,做好后场原材料质量及配比工作控制,主要体会有:

5.1 在以往施工的高速公路没有完全按照上述做法实施的因素有多方面:

5.1.1、面层材料的规格确定没有在刚进场的阶段确定。

5.1.2、影响加工后成品料的规格因素较多,如不同料场的片石,筛子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片石的干湿程度,成品料的转运和堆积等等。

5.1.3、缺乏整体意识,仅仅考虑某个分项工程,而非整体路面工程的原材料需求。

5.2 具体的解决方法:

5.2.1、片石来源:尽量选择大型供料商,能确保片石供应数量及料源稳定。

5.2.2、定期检测生产线振动筛筛孔,保证每档料的均匀性、稳定性。这点很重要,实际当中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

5.2.3、片石的存放:除了片石受污染外,片石本身的干湿程度对材料规格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对0~5之间规格料的影响,而这也正好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点。

5.2.4、规格料的运输和堆放:尽量减少转运存放次数。堆积时采用不同的机械的效果是不同的,不同方式会造成材料堆放时不同程度的离析。

[1]王天凤.浅谈沥青混凝土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备料片石面层
亿年瓷片
千秋亭废剩青山韩陵片石在人间
大体积片石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亿年瓷片
常用天然改性沥青面层材料比选
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面层连续摊铺技术的应用
桥梁工程中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初探
一种新型零部件备料货架的设计及应用
液化天然气在别锡公路面层施工中的应用
消防部队工程备料款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