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优势启动兴隆

2011-05-02王富国

民生周刊 2011年28期
关键词:兴隆县农家院山楂

□ 本刊记者 王富国

生态优势启动兴隆

□ 本刊记者 王富国

上图:干净清爽的农家小院成为城里人休闲避暑的好去处。下图:农家乐的兴起,让城里人对绿色、天然的农家菜更加情有独钟,村民牛海军的妻子在忙着采摘生菜,招待城里来的客人。图/王富国

时值盛夏,在河北省兴隆县北水泉乡眼石村村民牛海军家的院子里,牛海军的妻子正忙着给晚上来的客人烤羊腿。她告诉记者,家里几年前投资了10多万元经营农家旅游,现在每天接待20多名游客,一年经营5个月,收入四、五万元。

行走在兴隆县几个村庄,记者在路边看到一望无际挂满枝头的山楂、板栗,村里一栋栋别具特色的新民居和村民开展的红红火火的农家乐旅游,切实感受到青山绿水的良好生态给农民带来的美好新生活。

打造生态园,学会致富经

兴隆县位于京、津、唐、承四市结合部,地处燕山深处,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兴隆的地理位置、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是发展兴隆生态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

建设农村新民居投资从哪来,农民住楼房开销大,生活来源靠什么?

兴隆县农工委书记张士民表示,只有以产业做支撑,建设投入才有保障,农民收入才有靠山。

兴隆县为华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县之一,也是有名的“山楂之乡”。全县山楂栽培面积15万亩,年产量18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县级首位。目前,全县果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86家,其中国家和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产品达到10大类130多个品种,“纯正栗蓉”、“青松岭”系列饮料、“齐鸣”牌水果罐头等5个品种获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证书。

该县高起点制定了山楂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聘请北京农学院和北方设计院专家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目前,产业园区已签约总投资达9.8亿元的山楂干红系列饮品、山楂寡聚原花青素系列保健品开发、脉安冲剂系列药品三个山楂精深加工项目。

果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农民卖果难的问题,全县除精品果鲜销以外,基本全部实现了加工增值。年果品加工量30万吨,产值3.4亿元,利税8000多万元。全县有3万多名农村劳力直接从事果品加工,2010年全县果农仅靠山楂、板栗就增收近亿元。

目前,兴隆县农民人均拥有果树2.8亩、146株,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131.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58.9%。

2009年,一位投资商来到县里,决定在陡子峪乡开发建设旅游项目。项目包括老年公寓养生、餐饮、采摘、娱乐、住宿等,预计总投资达80亿元,投资方将全乡7个村全部接收安置,让所有村民不出钱就住进楼房,而且保证每户至少安置1人在“健康城”上班,其他人也可在景区谋出路搞经营,村民年满60岁,每年给发放5000元养老金。如今,一期350户投资上亿元的新民居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部分村民入冬前即将入住。

目前,兴隆县投资超过4个亿,新建民居1200多户,改造提升约3000户。一些地处偏僻,经济条件落后的地方民生问题也都得到妥善解决。所有住进新民居的村民普遍有事做,有钱挣,大部分依托当地重点企业或重点产业从业或创业。按县农工委书记张士民的话说,建设新民居首先考虑到村民生计问题,同解决资金一样重要,必须让村民有收入来源,生活有保障,否则就麻烦了,直接影响稳定。

11月18日,为积极响应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要战略思想,助力磷复肥行业转型升级、环保创新,由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及张福锁院士团队共同组建的“长江经济带磷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平台”在安徽省铜陵市正式启动,来自铜陵市委市政府、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近50位领导、专家出席本次活动。

兴隆县按照城镇社区、旅游休闲、移民搬迁、旧村改造四种类型实施新民居建设,不论哪种类型,它的背后都有一个产业或企业做依托。杨家庄村和白马川村借助生态移民项目和承唐高速拆迁,建设移民搬迁型新民居。由于有产业做支撑,务工有途径,财源有保障,所有新建民居的村民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增长,实现了小康生活目标。

“山里人穷苦几辈子,如今我们可成了幸福人。”两年前迁入新民居的李家营乡杨家庄村民告诉记者,过去他们6个居民组,53户散落在一条大山沟里,出行困难。县里启动新民居项目后,借助生态移民项目,筹资460万元建设了占地35亩连排独院的移民小区。在新村不远处,县里扶持建起精选厂和制衣厂两家企业,大部分劳动力在企业务工,人均收入达到3125元,比移民前的2008年增加五六百元。住进新民居,过上幸福日子,就这样改变了山里人的命运。

兴办农家游,踏上幸福路

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兴隆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该县确定了以“生态、山水、地质”为特色,建设“环京津生态休闲旅游强县”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北水泉乡眼石村坐落于有着“山下桃花飘,山上雪花飞;三里不同天,一山有三季”美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雾灵山南门脚下。

相对于兴隆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势,眼石村人连半分田的优势也没有。上世纪90年代中期,眼石村是全县有名的偏远、贫困山村。所有耕地都在山上,有的农民只好通过雾灵山山门去耕作,收入少得可怜。村民曾经望着神奇的雾灵山琢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守着山吃啥呢?”

曾经的贫困使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本世纪初村民生活开始有了大的转机。2000年时有些到雾灵山观光的游客下山晚了,就主动到村里的老百姓家中找住处、找饭吃,客人走的时候,会给些饭钱、宿费。百姓算下来干旅游接待比种地划算,于是便把自家闲置的屋子腾出来,留给求宿的客人。而这些求宿的客人对当地村民的纯朴和热情非常满意;他们大多是京、津、唐、承的客人,一传十、十传百,来村里求宿的人多了起来,客人们在留宿时又给村民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眼石村从深山中走进了京津大城市的视野。

可是由于条件简陋,一批批游客有时即使停下来也留不住,在县领导的支持下,农家院的设计开始出炉。

眼石村民大都住在石头坡上,没有像样地块集中建新民居,他们请来南开大学教授做规划设计。按设计,依山就势新建和改建农家院,大都建成二三层小楼,并坚持高标准建设,为旅游接待打好基础。楼房内给排水、厨房、卧室、卫生间、取暖等设施都按宾馆结构设计。如今,全村146户有93户建成了农家院。凡新建农家院,县财政每户给予奖补2000——10000元,同时给予贷款贴息扶持。随着农家院工程的推进,眼石村旅游接待持续火爆起来,现有床位2000张,日接待能力超过4000人,真正成为了兴隆县休闲旅游第一村。

同时,围绕农家游,县里还发展起与之相适应的观光休闲农业。建成以栽植苹果、桃、杏、海棠果、黄金梨等水果为主的250亩采摘园和200亩农家菜、山羊、柴鸡种养殖示范园。注册了“眼石”牌豆制品商标,实现豆腐、豆皮、豆干、小杂粮精制包装,让游客在品尝后带走。

几年下来,眼石村被评为“省级农家游示范村”。昔日穷山村已经变成了富裕村,农民人均年收入4000多元,其中70%来自旅游接待收入。赵海老两口盖起两层小楼,今年“五一”黄金周几天时间,接待游客纯收入就达1万多元,盖楼时共借1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只1年半就全部还清。按老两口的话说,只有建新民居,我们才有今天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如今,外出的年轻人已经纷纷回村发展农家游创业。

目前,县里已签约落地将军国际健康城、国际山地体育休闲公园、潮河观光农业休闲产业园、快活林旅游产业园等总投资达170多亿元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建成雾灵山、奇石谷、六里坪、九龙潭、兴隆溶洞等景区,一个覆盖方圆几十公里,涵盖十几家景区的特色鲜明、精品突出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冰玉告诉记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兴隆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宝贵财富,兴隆县将加大投入,全方位提升旅游环境,加强民俗文化建设,争取早日把兴隆县打造成为河北著名的生态民俗旅游度假基地。

□ 编辑 刘文婷 □ 美编 庞 佳

猜你喜欢

兴隆县农家院山楂
农家院
多元解纷促和谐——兴隆县人民法院联合多部门成功化解行政纠纷
题小园自种花椒树
激发极化法在河北兴隆县太阳沟钼矿勘查中的应用
收稻谷
山楂花
山楂花开白如雪
山楂更可化瘀滞
山楂
唱响“三部曲”监督更有为——河北省兴隆县人大常委会加强改进人大工作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