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色杯伞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2011-05-01李彩萍聂建军谷晓滨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腐殖土肉色氮源

李彩萍,聂建军,谷晓滨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肉色杯伞(Clitocybemaxima(Fr)Kumm)是生长在山西省管涔山一带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多发生在夏末秋初季节。该菌体大,肉厚,香味浓郁,子实体肉红色,因此,当地又称之为“红银盘”,极具开发利用价值[1]。目前,国内外尚未见该菌人工驯化栽培的报道。2009年在管涔山云杉与阔叶树的混交林内采到2个硕大的肉色杯伞子实体,其菌盖直径28.7~32.5 cm,菌柄粗2.1~3.2 cm,单个质量达453~470 g。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该菌的纯化菌株[2]。为此,本试验研究了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酸碱度及培养温度,旨在为进一步开展肉色杯伞驯化栽培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肉色杯伞菌株Cm01是从采自管涔山的野生子实体组织中分离纯化培养后所得到。

1.1.2 供试配方 一级种培养基采用2种配方,即配方1:葡萄糖25 g,蛋白胨3 g,磷酸二氢钾2 g,硫酸亚铁 0.1 g,1%硫酸锌 5mL,琼脂 25 g,水1 000mL。配方2:腐殖土浸出液(腐殖土浸出液的制备:先取野生肉色杯伞采集地的腐殖土100 g于铝锅中加1 000mL水煮10min,澄清后取清液过滤,再加入5 g CaCO3即成)100mL加入到900mL水中定量成1 000mL,其他成分与配方1培养基相同。二级种培养基配方:主料为木屑与玉米芯,辅料为麸皮、腐殖土和石膏,组成6个配方(表1)。

1.2 试验方法

1.2.1 生长指标 以肉色杯伞菌丝生长势(菌丝萌发情况、粗细度、色泽等)和菌丝体日均生长速度为评价指标,统计分析不同处理肉色杯伞菌丝的生长情况[3]。

表1 二级种培养基配方 %

1.2.2 氮源选优试验 分别用酵母膏、牛肉膏、豆饼粉代替一级种培养基配方1和配方2中的蛋白胨,分析不同氮源在2种培养基中对肉色杯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1.2.3 碳源选优试验 分别用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麦麸代替一级种培养基配方1和配方2中的葡萄糖,观测不同碳源在2种培养基中对肉色杯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1.2.4 一级种培养基优化试验 根据不同碳、氮源在配方1和配方2培养基中对肉色杯伞菌丝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选择最佳碳、氮源及其适宜的加入量,筛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

1.2.5 酸碱度梯度试验 通过加入柠檬酸调整pH 值,共设 6 个处理,即 pH 值为 4,5,6,7,8,9,观测不同pH值对肉色杯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1.2.6 温度梯度试验 设置12~14,15~17,18~20,21~23,24~26,27~29 ℃培养温度,观测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菌丝生长情况。

1.2.7 二级种培养基选优试验 按表1配方组合分别配制培养基,培养基含水量为65%,pH值为6.5。腐殖土取自野生肉色杯伞采集地林间地表层,筛去枯枝烂叶,暴晒风干后按比例加入。每个配方配制500mL菌种瓶10瓶,高压灭菌后,无菌条件下接入肉色杯伞二级菌种,24~26℃下培养。

1.2.8 变温培养 设24~26℃的常温区与4~6℃的低温区,肉色杯伞菌丝在24~26℃常温条件下培养7 d后,于4~6℃冰箱中保藏1,2,3,4,5,6,7,8,9 d,取出后继续在 24~26 ℃培养,与未经低温保藏的肉色杯伞菌丝生长量(对照)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源选优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肉色杯伞菌丝在配方2培养基中的生长要优于配方1培养基,在这2种培养基中均以酵母膏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表现为菌丝粗壮,菌丝日均生长速度快,在配方1培养基中菌丝日均生长速度为1.5mm/d,在配方2添加了腐殖土浸出液的培养基中日均生长速度为1.8mm/d,均显著高于其他氮源,且生长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表2 不同氮源对肉色杯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2 碳源选优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3)表明,供试碳源在2种培养基中的菌丝长势均以麦麸表现最好;但从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来看,以葡萄糖生长最快,在配方1培养基中日均生长速度为1.6mm/d,在配方2培养基中日均生长速度为1.7mm/d,且与其他碳源生长差异显著。

2.3 肉色杯伞菌丝生长适宜的一级种培养基优化配方

通过肉色杯伞菌丝体在不同碳、氮源的2种培养基上的优选试验,从表2,3结果还可以看出,麦麸、葡萄糖和酵母膏为最佳碳、氮源,而且在添加了腐殖土浸出液的配方2培养基中生长要优于配方1。因此,对配方2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 25 g、麦麸 50 g、琼脂 25 g、酵母膏3 g、磷酸二氢钾2 g、硫酸亚铁0.1 g、1%硫酸锌5mL。

进一步试验表明,在优化后的配方2培养基上,肉色杯伞菌丝萌发后沿培养基伸展能力更强,长势更好,日均生长速度达到1.9mm/d。

表3 不同碳源对肉色杯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2.4 肉色杯伞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

培养基的酸碱度直接影响细胞酶的活性[4]。本试验表明,肉色杯伞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为6~7。pH<6,菌丝萌发力弱,菌丝仅在菌块周围形成团状的菌落;pH>7,菌丝萌发后生长势逐渐减弱,满管度降低,菌丝生长无力,先端菌丝纤细灰白,接着好象“扎”入培养基,不再向前扩展。

2.5 肉色杯伞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

真菌生长繁殖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5]。本试验表明,肉色杯伞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6~30℃,最适温度为24~26℃。在适温下,菌丝生长均匀一致;高于26℃,菌丝萌发快,但纤细,沿培养基伸展能力差;高于28℃,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低于18℃,菌丝萌发、生长较慢,培养周期延长,易造成培养基斜面脱水,不利于菌丝的生长。

2.6 不同二级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肉色杯伞菌丝在6个供试的二级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在1号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在3号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势最强,菌丝浓白粗壮(表4),1,2,3号之间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因此,3号培养基应为最适培养基。

表4 不同二级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2.7 变温培养对肉色杯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通过常温(24~26℃)与低温(4~6℃)变温培养,与持续常温培养的对照相比,经低温(4~6℃)处理后的菌丝生长势逐渐增强,生长点的先端菌丝变得浓白粗壮,在试管斜面上菌落增厚。结果(图1)表明,在低温处理后的前3 d作用不明显,3 d后菌丝的生长能力开始增强,7 d后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了2.1mm/d,但低温处理8,9 d后日均生长速度差异不大。相反,未经低温处理的对照,菌丝日均生长速度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1.5~1.6mm/d,与经低温处理对应第7天菌丝日均生长速度2.1mm相差0.5~0.6mm。

3 讨论

肉色杯伞菌丝在加入取自野生肉色杯伞采集地林间地表层腐殖土的腐殖质浸出液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腐殖液的成分较为复杂,其综合作用可能与其促进了菌丝对碳、氮源的利用,增强了菌丝的抗逆能力相关[6]。

本试验中,低温处理促进了肉色杯伞菌丝的生长,在之前我们对一些野生菌(如白雷蘑)的驯化培养中,也观测到了低温处理促进菌丝生长的现象。从有关的研究来看,这可能与肉色杯伞在低温下诱导产生了新的代谢途径有关。如张懵等[7]研究发现,草菇在低温下会产生新的诱导蛋白,从而产生新的代谢途径。但是,肉色杯伞在低温下是否有新的酶类蛋白产生而改变了代谢途径,还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在人工基质上实现了对肉色杯伞菌丝的纯培养。试验结果证明,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是菌丝培养的前提,而培养出生长健壮的菌丝又是出菇的前提。本试验观测到了培养基表面有菌丝球团状的隆起[8],但是没有分化出完整的子实体,因此,对该菌的出菇驯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1]贾定洪,郭勇,郑林用,等.野生香蘑属菌株的ITS序列分析[J].食用菌,2010(1):21-23.

[2]班立桐,谷荣祥,高燕,等.平菇津平90特性及栽培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1,7(2):36-37.

[3]郭向华,班立桐,王永庄,等.杏鲍菇对不同碳氮营养源的利用[J].天津农业科学,2002,8(3):4-6.

[4]齐振祥,孙轩,张丽,等.用木屑袋式反季节栽培滑子菇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111-113.

[5]曹日亮,杨晋青,梁兴龙,等.CY发酵醋糟的最佳条件[J].山西农业科学,2003,31(2):81-84.

[6]王保川.蕈菌侧耳属品比试验 [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1):15-17.

[7]张懵,贾新成,陈明杰.草菇低温诱导蛋白的初步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0,7(1):56-58.

[8]刘波,朱玫,范黎.山西大型食用真菌[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1:62.

猜你喜欢

腐殖土肉色氮源
陈腐垃圾填埋场腐殖土好氧堆肥-浸提技术工艺研究
腐殖土活性污泥技术中的填料研究
我们是肉色的
为什么你的多肉养不好?
饲粮添加芒果乙醇提取物对肉鸡胸肉贮藏期间脂质氧化和肉色的影响
无机氮源对红曲霉调控初探
屠宰年龄对韩国韩牛(韩国在来牛)肉色、抗氧化酶活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中药渣生产蛋白饲料的氮源优化研究
响应面分析法和氮源改进优化L-赖氨酸发酵工艺
腐殖土对废水中Cu2+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