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地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011-04-30贾伟强黄有方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基模经营规模制约

贾伟强 ,黄有方

(1.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上海200135;2.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63)

关于农地规模经营与农地制度等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2种观点:(1)以林毅夫等[1-4]为代表的学者主张走依赖于生化技术进步的土地节约型农业发展道路,其理由是资源禀赋约束(地少人多)和农业生产投入不具有专用性投资,农业劳动力可兼业和农业机械可租赁的条件,决定了小块土地的低效率耕作结果。(2)韩俊等[5-6]主张我国农业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这条道路的典型模式是大面积连片经营的机械化农场模式,其理由是规模化的机械化农场可以释放农业生产要素的效率,如劳动力、水利设施、农业机械满负荷工作效率及购买、销售网络的谈判好处。上述学者探讨农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均从经营效率的角度进行研究,因此,分析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及经营效率提高的影响因素,是研究农地经营适度规模问题的关键。

本研究借助江西省农地经营及流转状况的实际调研资料,基于系统科学原理,将农地规模经营问题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研究。并通过对系统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建立农地规模经营复杂系统的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利用此结构模型分析系统结构,把握系统行为,进行管理对策的生成研究,实现以系统科学的方法有效分析农地规模经营问题的目的。

1 农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情况

本项调查以江西省萍乡、新余、高安等地区农户为样本,调查采取一对一访谈方式进行,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72份,样本覆盖江西省14个县32个乡镇,而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亦不相同,调查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分2个部分:一是对经营农户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表1),目的是了解作为农地经营主体——农户的基本素质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影响;二是对农地规模经营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表2),目的是了解影响农地经营规模的基本因素以及农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表1 农户基本情况

表2 农地规模经营基本情况

江西省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规模变小。样本中户务农人数规模为2人的占62.7%,务农人数规模3人以上的仅占3.9%。二是以农业生产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偏少。以种田和养殖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方式的农户仅为28.6%,通过外出打工和做生意等方式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较多,占71.4%。

调查中户主的平均年龄为47.6岁,样本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接受文化教育程度基本为小学或者没有读完小学,占56.3%,原因在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户中30岁以上的妇女和55岁以上的劳动力占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素质偏低,决定农户经营农地的收益偏低,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强于生产功能。调查中有72.9%的农户不愿意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愿意扩大农地经营规模的农户主要因为家里有富余劳动力,并且缺乏农业经营以外的其他收入途径。

1.1 农地经营情况

农民承包地通过市场化流转方式促进农地集中的程度不高,调查中经营农地规模在0.40 hm2以上的仅占12.6%,其主要原因在于经营农地无法实现增收的目的,占59.9%。

另外,调查中发现农地细碎化程度较高,农户经营农地在1~2块的仅占16.3%。农地细碎化程度对农地经营的影响表现在:一是由于农地细碎化程度较高、交通不畅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农地经营不适合使用农业机械,占26.9%。调查中农地经营全部使用农业生产机械(主要是收割环节)的农户仅为21.2%。二是农地细碎化影响农地经营规模,较小的农地经营规模以劳动力的投入完全可以完成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但仅靠劳动力投入实现增收的作用有限,实现不了农地经营的规模经济,并制约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1.2 农地流转情况

调查中发现农户扩大农地经营规模的农地来源主要是亲戚,占48.7%。从邻居那里获得农地,占21.6%。

由于农地流转主要是通过非市场化的途径,决定了农地流转中契约形式、租金及租赁年限安排的特点。其中,以口头契约方式达成农地流转协议的占97.2%。调查中农户普遍认为从亲戚、邻居那里流转土地不需要正式书面契约,况且经营土地的收益不高,农地抛荒现象普遍存在,农民种田积极性、扩大经营规模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准备和愿意随时归还农地的农户占55.8%,租赁年限在3 a以上的只有25.6%。获得农地使用权的租金不高,有36.8%的农户不需要支付租金,年租金在200元以上的仅有21.1%,年租金在200元以下的占42.1%。

由于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间不确定性,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农地流转契约安排是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性制约农地经营过程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制约生产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如参加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农地经营收益提升和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2 农地规模经营的复杂系统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和实际调研得出制约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及经营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1)农村人力资本总量与存量。大批青壮年和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村劳动力外流,造成农村“精英损失”[7],降低了农业生产者的总体管理水平、农业生产技能学习的能力与积极性,影响农地经营效益的提升。(2)农地经营生产要素的投入。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资金与农用机械的投入不足,未能释放生产要素的效率,影响农地经营效率。(3)农地自然条件。农地自然条件(细碎化程度、交通等)不仅决定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性,还决定农地集中的难易程度,影响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4)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农地经营过程中资金投入的增加,提高农地经营效益。农村经济发展还可以减少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促进部分农民脱离农业生产,进而促进农地流转。(5)农地流转市场。健全的农地流转市场可以规范农地流转行为,增加农地流转契约的稳定性,为农地流转创造条件和环境。

以上主要因素间直接作用或通过辅助变量相互影响,构成农地规模经营的复杂系统。

2.1 农地规模经营制约结构分析

根据系统关键变量反馈基模层次生成法的思想[8],可以构造农地规模经营复杂系统中制约农地经营效益提升及规模扩大的反馈基模。

首先,根据制约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及经营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得出农地规模经营系统不断发展完善的困境:(1)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下降,并导致农地规模经营劳动力投入不足的发展困境。(2)农地自然条件(细碎化程度、交通等)及要素投入不足制约农地经营效益提升的发展困境。(3)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导致农地流转契约不规范并且缺乏稳定性,造成农地流转和农地经营规模扩大的困境。

其次,根据制约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及经营效益提升的困境分析,构造农地规模经营复杂系统中制约农地经营效益提升及规模扩大的反馈基模(图1~3)。

消除农地规模经营效益提升及规模扩大基模中制约环节(负因果链)的制约作用,是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效益及经营规模扩大的关键。

2.2 农地规模经营系统结构的优化途径

在农地规模经营系统优化对策研究中,通过引进关键变量消除负反馈环节的制约作用。

针对农地经营效益提升和经营规模扩大制约因素的分析,得出旧系统主要矛盾分析描述框图(图4)。针对主要矛盾,引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地流转市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政府政策扶持子系统,这种解决旧系统主要矛盾的新系统结构就是农地规模经营系统的主导结构(图5)。

实施图5所示的新系统结构,可优化农地规模经营复杂系统,实现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过程中农地经营效益的不断提升,在此新系统主导结构基础上进行系统建模与管理对策的生成研究。

3 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的对策分析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是分析复杂系统结构和行为的有效工具。本研究是基于SD的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9],通过对农地规模经营复杂系统内关键变量的分析,分析变量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建立其系统结构模型。以系统基模为分析工具,进行管理对策的生成研究。

3.1 建立农地规模经营复杂系统流率入树模型

据理论分析和笔者的实际调研,建立刻画农地规模经营复杂系统的流位流率系。

L1(t),R1(t):农地经营收入(元)及其改变量(元/a);L2(t),R2(t):农地流转量(hm2)及其改变量(hm2/a);L3(t),R3(t):农地自然条件(%)及其改变量(%/a);L4(t),R4(t):农地流转市场健全度(%)及其改变量(%/a);L5(t),R5(t):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改变量(%/a);L6(t),R6(t):农村创业能人量(人)及其变化量(人/a);L7(t),R7(t):政府支持力度(%)及其变化量(%/a);L8(t),R8(t):劳动力流转量(人)及其改变量(人/a)。

根据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的步骤,通过流位变量对流率变量的控制关系及控制路径的分析,建立农地规模经营复杂系统的结构模型(图6)。

流率基本入树模型经过严格证明与流图模型之间是等价关系,流率基本入树模型描述了系统中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刻画了系统的基本结构。因此,可以通过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分析系统结构、把握系统行为,进行管理对策的生成研究。

3.2 农地规模经营系统的管理对策分析

系统基模是分析复杂系统结构的重要工具,基模是系统整体流图模型的部分子图,利用X-0-1行列式反馈基模计算法可以计算出系统所有极小基模构成的集合,此集合相当于数学中的基础解系,通过极小基模生成集可以生成系统所有子图乃至系统整体流图[10]。因此,可以通过对系统基模的分析把握系统结构、行为特征。

利用X-0-1行列式可计算出系统流图中的所有极小基模(计算过程略)后,对其极小基模进行具体分析(图7,8)。

3.2.1 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制约农地经营效益提升困境分析基模G18(t)刻画了劳动力流转量与农地经营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劳动力流转减少劳动投入单位,从而制约农地经营收入的增加。反之,农地经营不能实现有效增收的目的,会促使农村劳动者脱离农业生产,增加劳动力向城市流转量,进一步加剧对农地经营收入增加的制约作用。

因此,引进政府支持力度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2个关键变量,通过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农村创业能人来提高农地经营收入水平。在基模G156(t),G158(t)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变量能有效实现促进农地经营收入增加的目的。

基模G156(t)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为农村创业能人的培育提供条件和环境,创业能人(如养殖、种植大户等)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农业经营知识、技能与经验),可以通过个人经营的成功来示范、带动其他农户发展,提高农地经营收入水平。基模G158(t)中,农村经济发展另一个作用的体现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通过农业生产增收创造条件(如改善农地自然条件等),减少农村劳动力流转量,解决农地经营劳动力投入不足的困境。

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直接发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培育与扶持农村创业能人、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作用,再通过这些变量的作用间接地促进农地经营收入的提高。

3.2.2 消除农地自然条件制约农地经营效益提升困境分析 基模刻画了政府支持力度改善农地自然条件的具体作用:农地经营条件越差,对改善基础建设需求越大,从而促使政府制定政策、增加农地基础建设投资,改善农地经营条件。

另外,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当地政府为促进农业发展,投资基础建设,也会起到改善农地自然条件的作用。

3.2.3 消除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制约农地流转困境分析 引进农地流转市场健全度、政府支持力度关键变量,促进农地流转的关系如下。

基模G24(t)中,农地流转量越大,对健全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越大,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建设、健全,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全反过来为农地流转创造条件,增加农地流转量,构成一个不断增强的反馈基模。基模G47(t)中,农地流转市场建设需求越大,政府扶持农地流转市场建设的支持力度越大,从而有效改善目前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的现状,通过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实现规范农地流转契约,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的目的。

4 结论

本研究根据系统科学的系统结构决定系统行为的基本原理,通过系统结构分析把握系统行为,生成管理对策,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劳动力流转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并为农地规模经营创造前提。但劳动力流转也导致农地经营过程中劳动力投入不足和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减少,从而制约农地经营收益提升。因此,可制定扶持政策吸引优秀农民返乡创业。并通过农村创业能人的培育,发挥农村创业能人示范、带动其他农户发展的作用,提高农地经营收入水平。(2)农地自然条件会制约农地经营效益提升、农地经营规模扩张。政府可以通过基础建设投资直接改善农地自然条件,也可以制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地方投资改善农地自然条件的能力。(3)健全的农地流转市场是农地流转、农地规模经营的条件,政府部门应加大建设农地流转市场的支持力度,改善目前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的现状,为农地流转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农地规模经营复杂系统模型运行的具体结果可以通过建立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关联方程,然后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本文只是定性分析,不作定量分析。

[1]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5.

[2] 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罗必良.农地规模经营的效率决定 [J].中国农村观察,2000(5):18-24.

[4] 刘凤芹.中国农业土地经营的规模研究——小块农地经营的案例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10):60-65.

[5] 韩俊.土地政策:从小规模的均田制走向适度的规模经营[J].调研世界,1998(5):8-9.

[6] 张忠根,黄祖辉.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重要途径[J].农业技术经济,1997(5):4-6.

[7] 石磊.三农问题的终结[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8] 贾伟强,罗明.系统关键变量反馈基模层次生成法及应用[J].系统科学学报,2008(3):7-12.

[9] 贾仁安,伍福明,徐南孙.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6):18-23.

[10] 贾伟强.X-0-1行列式反馈基模计算法及应用 [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12):21-29.

猜你喜欢

基模经营规模制约
从基模理论谈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媒介素养的提高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创新的思考
“基模导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革新实验室: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学习方法的基模
初创企业组织共享基模的形成机理研究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
神木县贺家川镇不同粮食生产经营规模粮农收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