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患者血清胆汁酸浓度与肝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011-04-27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汉中723000李全德张婴宁徐少丽

陕西医学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胆汁酸胆红素白蛋白

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汉中 723000) 李全德 张婴宁 徐少丽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 ,我们对 20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行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测定,以探讨其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00例患者 ,男150例,女 50例 ,平均年龄59岁;所有患者均以临床及影像学(B超或 CT、检验结果等 )检查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按照 Child-Pugh分级法将肝功能分为 A、B、C三级。

2 仪器与试剂 采用罗氏 COBAS-6000生化自动分析仪,血清 TBA、总胆红素、白蛋白 ,采用速率法测定。所用试剂及质控均为罗氏公司提供的原装封闭试剂。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所用试剂为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仪器为西森美康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

3 检测方法 患者入院后第 2天抽取空腹静脉血 3ml,37℃温浴 10min,3000r/s离心分离血清,4h内测定,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分析软件,以,α=0.05为标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 t检验。

结 果

200例肝硬化患者 TBA与其他肝功能指标测定结果见附表。肝炎后肝硬变患者空腹血清胆汁酸的测定敏感性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但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血清胆汁酸与总胆红素、PT呈正相关关系(r=0.38,P<0.01),与白蛋白呈负相关关系(r=-0.30,P=-0.02)。血清 TBA随着肝功能分级升高而随之增高。

附表200例肝硬化患者 TBA与其他肝功能指标测定结果 (±s)

附表200例肝硬化患者 TBA与其他肝功能指标测定结果 (±s)

Child分级 n 胆汁酸(μmol/L) 白蛋白(g/L) 总胆红素(μmol/L) PT(s)A 58 13.23± 7.14 34.33± 1.02 22.08± 11.95 13.6± 1.26 B 72 36.43± 28.74 28.87± 4.82 33.24± 19.01 14.73± 2.46 C 70 59.58± 36.66 26.21± 7.34 130± 129.0l 19.16± 4.55

讨 论

血清总胆汁酸(TBA)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并分泌,随胆汁分泌如肠道细菌分解后由小肠重新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被细胞摄取 ,少量进入血液循环,因此,胆汁酸测定能反映肝细胞合成,摄取及分泌能。胆汁酸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其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十分密切。当肝功能受损时,可使胆汁酸代谢发生改变,使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增加[1]。故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可提供肝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信息。正常情况下血清总胆汁酸含量非常低,其水平增高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2],且能反映肝硬变的预后。胆汁酸在肝硬变的不同阶段都升高,即使是晚期肝硬变患者亦如此。当肝病活动性降至最低时血清胆汁酸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血清胆汁酸的升高与肝脏对胆汁酸的代谢功能减低有关。可能是肝细胞功能失调,肝实质细胞减少及门体分流为主要原因,但也可能是肝内胆血屏障结构的损害,即通过肝内毛细血管与小血管的病理解剖学改变而影响胆汁酸的排出致使胆汁酸显著升高。

本组 20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 TBA水平随肝病加重逐渐增高,随 Child分级加重,血清 TBA浓度递增,且 A、B、C三级之间的 TBA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浓度可评估肝硬化程度和预后,并对手术指证和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价值[3]。肝脏是唯一合成胆汁酸的器官,后者在肝细胞内羟化。肝硬化时,胆汁酸的合成率和胆汁酸池均有所下降,但空腹胆汁酸的输出量却增加,因此,空腹血清胆汁酸浓度均见升高[4],由于肝硬化时肝功能降低或存在门体分流,使胆汁酸肝肠循环时肝摄取及清除胆汁酸的功能降低,表现为外周血中总胆汁酸水平明显增高[5],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本研究显示血清 TBA变化明显,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且随肝病增加程度加重而升高,而白蛋白则降低,但早期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可正常,作为 Child分级指标的敏感性较差。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白蛋白、胆红素及凝血功能对肝功能分级的价值评价存在敏感性偏低的问题[6],因此,检测血清 TBA可补其不足,Child分级中脑病和腹水二项指标难以精确评估受限制,如同时测定血清TBA可增加评估 Child分级的精确性。

[1] 张莹兰,张 俊,周祖生.血清胆汁酸 (TBA)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09,4(30):221.

[2] 杨 旭,雷建华,张永红,等.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局限性[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16-18.

[3] 张修礼,权启镇,孙自勤,等.阻塞性黄疸病人空腹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95-97.

[4] 朱锦宏,阮 冰.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J].浙江医学,2000,22(1):17.

[5] 岳振东,刘福全.肝功能评价对肝硬化患者 TIPSS的指导意义[J].山东医药杂志,2010,20:610.

[6] 武丽芳,范钟麟,王学红.肝硬化患者血清中 γ-谷氨酰转移酶、胆碱酯酶、总胆汁酸水平及凝血功能对肝功能分级的价值评价[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8,2:101.

猜你喜欢

胆汁酸胆红素白蛋白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胆汁酸高是肝脏出问题了吗?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