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hk1/2、Plk1及 PCN A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1-04-27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西安710004

陕西医学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交界细胞周期上皮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西安 710004)

康安静 苗 丽 靳耀峰 马 莉 行 磊 苏文秀 郭 睿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 2位,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病死率则居首位。由于卵巢癌发病和病情进展的隐匿性,确诊时 70%的病人已经属于晚期。近年来,细胞周期检测点(G1/S、S和 G2/M)激酶(Checkpoint kinase,Chk)1/2在肿瘤中的研究刚刚兴起,但在卵巢肿瘤中的研究目前国内尚未见到报道,有关保罗样激酶 1(Polo-like kinase 1,Plk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国内外研究中已取得不少结论,但上述 4个指标同时应用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方面的研究却未见报道。本研究针对 Chk1/2、Plk1及 PCNA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其在上皮性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规律以及相关性,以期为卵巢肿瘤的预后寻找新的检测指标。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 2003~2009年确诊的,临床手术切除的上皮性卵巢肿瘤标本 60例,其中:浆液性肿瘤 47例,粘液性肿瘤 12例,混合性 1例;良性 10例,交界性 10例,恶性 40例;恶性肿瘤中,按照分化程度分为:Ⅰ级10例,Ⅱ级 15例,Ⅲ 级 15例;无浸润转移的 23例,有浸润转移的 17例 (包括输卵管、大网膜、子宫、肠管、肠系膜、对侧卵巢及淋巴结)。患者年龄 23~ 71岁,中位年龄 48岁。

2 方 法 标本取材后均常规 10%福尔马林及时固定、脱水、石蜡包埋。标本每例切片 8张,切片厚5 μ m。一张进行常规 HE染色,其余用于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的载玻片经 APES防脱片处理,采用高压抗原修复、S-P超敏三步法、DAB显色、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已知阳性片作阳性对照。

3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及统计学处理 Chk1、Chk2及 Plk1均主要表达于胞核,部分表达于胞质;PCNA均表达于胞核。胞核阳性为棕黄色,胞质阳性为均匀一致的棕黄色颗粒。每张切片随机取 10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 100个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得到的值为阳性细胞指数,取平均值,后求出每个组的平均值,用 x-±s表示。采用 t检验,SPSS13.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个指标表达的相关性采用 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P<0.05表示具有相关性,其中 1≥r> 0表示正相关,-1≤r<0表示负相关,r=0表示零相关。

结 果

1 Chk1、Chk2、Plk1及 PCNA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组间比较 见表 1,表 2。各指标在良性组与交界性组、良性组与恶性组以及交界性组与恶性组之间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Chk1阳性表达在Ⅰ级与Ⅲ级间,Chk2在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 Chk1、Chk2、Plk1及 PCNA分别在卵巢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细胞指数及其组间比较[指标(例数)]

表2 Chk1、Chk2、Plk1及 PCNA分别在卵巢恶性不同上皮性肿瘤分级中的阳性细胞指数及其组间比较[指标(例数)]

2 Chk1、Chk2、Plk1及 PCNA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年龄、组织病理类型及转移的关系 见表 3。Chk1、Chk2、Plk1的阳性表达均与病理类型有关,与年龄及转移情况无关,而 PCNA的阳性表达与以上 3个指标均无关。

表3 Chk1、Chk2、Plk1及 PCNA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征中的阳性细胞指数及关系

3 Chk1、Chk2、 Plk1及 PCNA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 4。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Chk1和 Chk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Chk2与 Plk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其余组别阳性表达均无相关性。 (r为 Pearson相关系数 )。

表4 各指标间阳性表达相关性分析

讨 论

肿瘤的形成是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在细胞周期调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影响了细胞正常与异常情况下的分裂、增殖,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Chk1/2属于丝 /苏氨酸激酶,是细胞周期检测点中的重要激酶。国外的研究提示 Chk1和 Chk2在 S期和 G2期检测点调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Plk1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丝 /苏氨酸激酶,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 polo家族成员均不同程度地与细胞有丝分裂相关,显示出以结构保守为基础的功能保守[2]。 PCNA是一种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和表达的 36kD多肽,它与细胞 DNA合成关系密切,在细胞增殖的启动上起重要作用,此外,PCNA还参与了许多细胞重要事件,如细胞 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染色体重组、DNA甲基化及细胞凋亡等。以往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在 Chk1和 Chk2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否有关系方面存在争议[3~6]。本研究显示 Chk1在卵巢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提示 Chk1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Chk1阳性表达率在恶性组最高,交界性组次之,良性组最低,其在交界性组与恶性组维持在较高水平,且 Chk1阳性表达在恶性组中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高,恶性Ⅰ级与Ⅱ级间、Ⅱ级与Ⅲ级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样本量较少或 Chk1在恶性上皮性卵巢癌的演进过程中作用较小有关。

本实验有关 Chk2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具有相对意义上的肿瘤选择性表达,Chk2在病理Ⅱ级与Ⅲ级的病例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则可能与Chk2在恶性细胞进展时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普遍表达有关。Plk1可以与多种肿瘤抑制蛋白相互作用。一方面它可以磷酸化 P53、Chk2和 BRCA2,抑制它们的活性来促进有丝分裂过程;另一方面,Plk1可在多条检验点通路中被抑制,肿瘤抑制蛋白 ATM、AT R、Chk1和 BRCA1等参与了这一抑制作用。Plk1与肿瘤抑制蛋白之间存在的相互对抗关系的失衡可能导致肿瘤的形成。本实验结果显示 Plk1表达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最低,在恶性组中最高,且呈均匀递增趋势,三组间 Plk1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外有关 Plk1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情况的报道一致[7~9]。Plk1在恶性组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考虑作为卵巢癌预后的候选指标进行研究。上述 3个指标,Chk1、Chk2及 Plk1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的结论与国内外其他研究报告[3,6,8~10]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样本病理类型不平衡及样本量不足等有关。

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特点是具有旺盛的增殖活性。PCNA可以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反映肿瘤细胞的代谢和 DNA、RNA的合成状态,其增殖活性与肿瘤的分化、浸润、转移、复发和预后有关。本研究显示,PCNA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在卵巢癌不同病理分级中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符合文献报道[11,12]。但有研究发现,PCNA在决定卵巢癌的增生反应中更有意义,与肿瘤分级显著相关。如国内有关报道指出 PCNA表达轻度与 SCHO病理分级关系密切,Ⅲ级>Ⅱ级,Ⅱ级>Ⅰ级[13]。故 PCNA与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Chk1与 Chk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的原因可能是两者均为 ATM/ATR的下游信号转导因子,两者在发挥作用时有部分功能的重叠。Chk2与 Plk1阳性表达也呈正相关。Chk2在G1/S、S、G2/M期发挥作用,Plk1主要在 G2/M期发挥作用,表明两者在功能上存在促进与互补的可能。

[1] Rouse J,Jackson SP.Interfaces between the detection,signaling,and repair of DN A damage[J].Science,2002,297(5581):547-551.

[2] 兰 斌,刘炳亚,朱正纲.Plk1在细胞周期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5,2(1):65-67.

[3] 马全富,黄晓园,高庆蕾,等.Chk1/2和 Plk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J].肿瘤防治研究,2008,35(6):424-426.

[4] Tort F,Hernandez S,Bea S,et al.CHK2-decreased protein expression and infrequent genetic alterations mainly occurin aggressive types ofnon-Hodgkin lymphomas[J].Blood,2002,100(13):4602-4608.

[5] 王玉祥,祝淑钗,王 鑫,等.CHK1和 CHK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 [J].肿瘤防治研究,2006,33(3):171-174.

[6] 黄晓园 ,高庆蕾,庄 亮,等.Chk1/2和 Plk1蛋白在宫颈癌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6):429-432.

[7] 朱 毅,赵闻雨,高文涛,等.Plk1与 MUC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1):766-774.

[8] 杨卫华,张松柏,王春友,等.胰腺癌中 Pl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10):1010-1012.

[9] Takahashi T,Sano B,Nagata T,et al.Polo-like kinase1(PLK1)is overexpressed in primary colorectal cancers[J].Cancer Sci,2003,94(2):148-152.

[10] 韩淑梅 ,马廷行 ,唐晓勇.PLK1和 PCN 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7,47(8):18-20.

[11] 邬东平,吴绪峰,李家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预后的关系[J].肿瘤防治研究,2003,30(5):373-375.

[12] 吴文清,张新清,白利平,等.卵巢上皮癌 nm23基因表达和 PCN A表达的研究 [J].妇女保健 ,2004,19(8):23-25.

[13] 李晓菊,晏培松.卵巢浆液性癌 HSP70及 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 [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6):1504-1506.

猜你喜欢

交界细胞周期上皮
哀伤
红霉素联合顺铂对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NSCLC survivin表达特点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研究
X线照射剂量率对A549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熊果酸对肺癌细胞株A549及SPCA1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
交界性卵巢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进展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Snail, CK18和F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