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56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2011-04-20曾庆乐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1年11期
关键词:药师注射液药品

曾庆乐

(广东省增城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增城 511300)

我院56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曾庆乐

(广东省增城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增城 51130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8-2010年度我院上报的56份ADR/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见,涉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品种16种。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理用药

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提出国家执行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制度,2004年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联合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我院于2005年开始正式实施网络上报ADR工作,并将ADR监测工作纳入到医疗质量检查项目中。本文对我院近三年来收集并上报的ADR/药品不良事件(ADE)进行分类、分析和讨论,从中总结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降低ADR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收集2008-2010年中我院上报的56份ADR/ADE报告,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ADR类型、ADR因果关系和转归、用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涉及国家ADR信息通报品种等项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资料

在56份报告表中,女性34例,男性22例,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1.54∶1)。各年龄段患者分布情况见表1。在ADR/ADE的类型中,一般的ADR/ADE 52例(92.86%),严重的1例(1.78%),新的、一般的3例(5.36%),新的严重的0例。

表1 56例ADR/ADE报告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2.2 ADR因果关系

表2 56例ADR/ADE报告发生ADR因果关系判断

2.3 ADR的转归

绝大多数ADR在停用可疑药品并给予对症治疗后都会好转或治愈,只有极少数严重ADR可能导致后遗症甚至死亡。在56例ADR/ADE中,治愈18例,好转36例,共占96.43%,2例恢复后留有后遗症。

2.4 给药途经

由统计结果可知,静脉滴注引发的ADR/ADE占总比例数的61.29%。不同给药途径致ADR/ADE发生的构成比见表3。

表3 56例ADR/ADE报告的给药途径分布

2.5 引起ADR/ADE的药品分类

按照第 16版《新编药物学》[1]的药品分类方法,对ADR/ADE涉及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56份报告共涉及31个药物品种,引起ADR/ADE的药物居前4位的依次是: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解热镇痛药和消化系统用药,具体分类和构成比见表4。

表4 56例ADR/ADE报告的药品种类分布

2.6 引起ADR/ADE的抗微生物药品分类

从表4可以看出,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ADE最多。发生ADR/ADE的抗微生物药涉及9类20个品种,其中以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多,具体分类和构成比见表5。

结合工学结合的思想,我们从课堂教学理论与现实工作实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课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三个方面做了分析。

表5 56例ADR/ADE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品种类分布

2.7 ADR/ADE累及的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

在56份报表中,由药物所致的器官/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表6)。

表6 56例ADR/ADE报告累及的主要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

2.8 涉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药物品种

按SFDA近期公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进行分类筛选,结果见表7。

表7 56例ADR/ADE报告中涉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中的药品分布

2.9 上报ADR/ADE报告人员分布

在56例ADR/ADE中,由护士上报的ADR/ADE报告为 31例(55.36%);医师上报的 ADR报告为 24例(42.86%);药师上报的ADR报告为1例(1.78%)。上报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医师共4位。这说明我院部分临床医师、药师对ADR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 讨论

3.1 新的、严重的ADR/ADE病例报告较少

在56例报告中,ADR/ADE主要集中于一般的不良反应,新的、严重的ADR/ADE报告很少,只有4例,仅占报告总数的7.14%,距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30%)还有较大差距。报告数量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医务人员存在顾虑[2],怕上报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对本单位有影响,加上对ADR基础知识掌握有偏差而出现少报、漏报、甚至不报的现象。

3.2 ADR/ADE与个体因素

在56例患者中,女性发生ADR/ADE比例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对药物较为敏感有关。从各年龄段发生ADR/ADE的数量和比例来看,14岁以下患者在各年龄段发生ADR比例中排位最高,这与儿童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药物的吸收代谢不规则,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等因素有关。儿童总体液占体重的80%(成人为60%),较成人高,水溶性药物排泄较慢,易造成蓄积性中毒;儿童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一些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体液中游离性浓度升高,作用增强;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发育尚不成熟,药物易进入脑内;加上新生儿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成熟、肾小球滤过率低而影响排泄,致使血清药物浓度高,半衰期延长,使药物作用增强,故易发生ADR。另外,60岁以上患者在各年龄段发生ADR/ADE比例中列第二位,这可能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药物代谢速度减慢,易发生药物蓄积有关。有报道认为老年人的ADR发生率是青年人的2~7倍[3]。因此临床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患者用药应慎重,应充分考虑个体因素对ADR的影响,根据老年人和儿童的特殊生理、病理特点选用药物,调整药物剂量,做到个体化给药,并在给药过程中加强监护,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种数,药物应用剂量一般情况下应小于一般成年人,从而降低ADR发生率。

3.3 ADR/ADE与给药途径

由表1可见,静脉给药的ADR/ADE发生率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可能是因为静脉滴注给药使药品直接进入人体循环,无肝脏首过效应,导致药物作用及ADR较口服给药剧烈。这与静脉给药的配制、药物浓度、稀释液的pH值、温度、药液的放置时间、滴注速度等密切相关。静脉滴注给药产生ADR的直接诱因较多,如内毒素、pH值、渗透压、微粒[4]等。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特别是门诊患者。另外,静脉给药基本在医院进行,对ADR的监测较重视,而患者的口服给药通常不在医院进行,无法对ADR进行严密监控,加上个人上报意识较弱和积极性不够,报告例数与实际发生例数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建议临床能用口服药达到治疗目的的,原则上不使用静脉注射剂,静脉给药时一旦发生ADR,应首先停药,再作相应的处理。

3.4 ADR/ADE与抗微生物药

由表2和表3可知,引起ADR/ADE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其中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ADE最常见。这与抗微生物药的广泛应用有密切关系。喹诺酮类以左氧氟沙星导致的ADR最多,主要表现为皮疹、恶心、呕吐、肾衰竭等[5]。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为溶菌、杀菌剂,在组织体液中浓度高,体内分布广泛,半衰期长,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晚间就诊的患者。医生在用药前往往容易忽视此类药品的ADR。青霉素类ADR少,但极易发生过敏性休克,且与药品剂量大小无关,用药前必须做过敏试验。青霉素类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放置时间越长,越易发生过敏反应。应用时用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严禁在碱性药液中配伍使用[6]。头孢菌素类以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多见,主要ADR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这两种药品均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强,且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等优点,但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又有肝肾毒性,应严格掌握药品剂量、疗程,以免造成肝肾损害。目前我院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有增多的趋势,因此此类药物引起ADR/ADE的频率也有增多的趋势。

3.5 ADR/ADE涉及的人体器官组织分布

从表4可知,由药物所致的器官/系统损害临床主要表现在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在收集的ADR/ADE病例报告中,临床易于观察的ADR上报量较多,如皮肤损害、胃肠反应及发热等患者短时间内反应较为明显、强烈的病例。而那些不易确定的反应,如隐蔽、潜在以及慢性的ADR漏报率较高,对此应加大监测力度。

3.6 ADR/ADE与中药制剂

近几年来通过ADR监测报告统计,由中药引起的ADR有明显上升趋势,轻者皮肤受损,严重者致脏器损害,甚至死亡。在收到的56例ADR/ADE报告中,中药制剂引起的ADR/ADE仅次于抗微生物药,占总数的12.90%,共涉及5个中药品种,其中出现ADR/ADE次数较多的有双黄连、清开灵等。中药注射液在中药、中成药ADR/ADE构成中所占比例最高(62.50%)。中药注射液ADR/ADE高发生率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中药注射液所含有效成分复杂、不易提纯,不能像西药注射液那样针对某种成分制定统一质量标准,在炮制、运输、储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理化性质的变化[7]。②中药引起的ADR与其杂质含量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③注射液中的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微粒在体内不能正常代谢,可引发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血栓、组织坏死、过敏反应、热原反应和肿瘤样反应。另外,药物与溶媒液体混合后可使微粒增加,由此可见,中药注射液中杂质是否去除干净,微粒含量、溶解性及稳定性等对ADR的发生都有直接影响[8]。因此,临床在使用中药制剂尤其是中药注射液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遵医嘱,加强临床用药观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3.7 加强对国家通报品种的监测

56例ADR/ADE报告中涉及国家通报品种有9种,共16例,占总例数的28.57%。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双黄连、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ADR应都属国家通报品种,其中克林霉素和双黄连最多,各发生ADR/ADE 3例,分别占通报品种数的18.75%。临床应加强对国家通报品种ADR的监测。

3.8 报告人的职业分布

我院ADR/ADE报告人以医生、护士上报较多,药师报道仅1例,占1.78%(患者因出现ADR/ADE而退药),原因是我院还没有开展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工作。在ADR上报过程中,临床药师应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协助督促医护人员上报ADR病例,对于防范药物治疗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起到干预作用。应加强ADR监测的宣传工作,加强临床药师对ADR的监测、报告意识。

4 小结

通过对我院2008-2010年ADR/ADE报告的分析和讨论,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完善ADR监测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ADR监测网络,加强ADR监测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医、药、护等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与防范,抓好重点品种的ADR监测,定期对收集的ADR报告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向临床通报,加强医、药、护三者之间的合作等,提高ADR报告质量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是做好ADR监测工作的一些关键环节[9]。

如何做好ADR上报工作仍是临床工作者一项严峻的课题。目前医师、药师和护士对ADR上报的主动性还不够,需进一步宣传ADR监测对临床治疗的重要性,强化ADR的危害意识,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监测的认识程度,积极开展处方点评和病区医嘱评价工作,促使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发展,确保合理用药。医生、药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开展ADR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提高合理安全用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病人的健康[10]。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7:1-5.

[2] 李炯,马朝晖,朱建成.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制约因素[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2):114,123.

[3] 郦章安,吴春福.现代老年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7-29.

[4] 刘晓琳,黄萍,蒋春玲.2003年全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04,9(2):153-156.

[5] 梁雁,鲁云兰.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2):77-80.

[6] 王俊英,盛洪涛,于聪.813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6,3(5):286-288.

[7] 刘小丰,宋沧桑,张小青.清开灵注射液致170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4(6):243-245.

[8] 刘斌,王正春.药物不良反应258例报告分析[J].中国药师,2007,10(4):366-367.

[9] 郑红毅,周霞,易太友.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质量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1,8(5):10-12.

[10] 庄权权.我院4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1,8(5):7-9.

Analysis of 56 ADR/ADE Case Reports in the Hospital

Zeng Qingle(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Zengcheng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dong Zengcheng 5113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situation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ADRs occurred in our hospital.Methods:A total of 56 ADR/ADE case reports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10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Anti-microorganism drugs we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rugs in the ADR/ADE case reports.Most ADRs were induced by intravenous drip infusion,and skin and its accessory were the most presented in ADRs.Sixteen kinds of species involved in the 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ADR center.Conclusion:ADR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for healthcare institutions.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of ADRs to improve the rational drug use.

Adverse Drug Reaction;Report Forms;Rational Use of Drugs

2011-06-10)

曾庆乐,男,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445878220@qq.com

猜你喜欢

药师注射液药品
药师“归一”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