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延安市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1-04-14张永峰

陕西水利 2011年3期
关键词:延安市饮用水饮水

张永峰

(延安市水资源管理局 陕西 延安 716000)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干净的生活饮用水,其评价指标包括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保证率等四项指标。发展农村供水、保障饮水安全是农村居民生存的基本需要,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已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和重点。陕西省政府把安全饮水作为了民生八大工程之一,按照省政府要求,延安市不断加大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和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部分农民无法饮用到安全水或者饮水保障率不高,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 延安市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基本情况

2005年~2009年,中省累计下达延安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18批,加上市本级安排的两批计划,总投资4.57亿元,安排建设各类农村饮水工程3324处,计划解决91.8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截至2009年底,延安市五年累计建成各类饮水工程4418处,其中自流引水工程977处,小高抽1167处,机电井519处,小土井718处25037眼,水窑(窖)1037处 16436眼,累计完成投资6.70亿元,基本解决了全市108.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2 农村安全饮水主要做法

2.1 坚持板块推进和整体解决

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板块推进战略,全面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步伐。首先,主动对接年度计划安排,按照省上要求认真编报实施方案和项目建议计划,保证了中省18批项目计划的及时下达。其次,市委、市政府把农村饮水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市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题问题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和安排部署农村饮水工作,落实市级资金6000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第三,为了扩大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覆盖面,在中省计划外,市级财政又筹措资金安排两批项目计划,各县区对农村饮水现状进行重新摸底调查,打破规划限制,无论计划内,还是计划外,凡达不到饮水安全标准的村组,全部安排工程项目建设,确保乡不漏村,村不漏户。

2.2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实行政府“一把手”负总责,水利部门作为实施主体,成员单位密切协作,全力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政府把农村饮水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主要内容,市与县、县与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了责任意识。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延安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指导站,配备工作人员14名。

2.3 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工程建设资金

市、县两级切实加大地方财政配套和投入力度,仅2007年~2009三年市财政预算就安排了6000万元,县区财政及群众投劳折资投入达到3.29亿元。财政收入较好的吴起、志丹等县,按照工程实际所需,实行政府资金兜底,保证了工程建设资金需要。同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以工代赈、母亲水窖等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捆绑,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2.4 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坚持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提高质量标准,五年建成典型示范工程526处;召开市、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场会,观摩典型工程项目,强化乡镇、部门协作配合;采取提前安排、超前实施的办法,赢得有效的施工时间,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做好工程设计、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严把工程设计、建设管理、材料采购和竣工验收等关口;高度重视饮水工程验收,县区联合相关部门全面开展自检自验工作,市级采取大面积随机抽查的办法进行总体验收。

2.5 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运行管理新机制

按照国家投资不流失、各方投资有权益、社会投资有回报的原则,明晰所有权,落实管护权,不断创新机制,积极落实原有工程管护责任。对新建供水工程,实行先定管理方式,落实管护责任,再开工建设的办法,确保了设施长久发挥效益。在饮水工程建后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黄陵县成立了农村供水管理总站,五大中心水厂设立管理分站,负责区域供水管理工作。洛川县七大农村供水工程都成立了供水站,实行了企业化运营。安塞县成立村级供水协会73个。

3 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 水源污染严重

石油、煤炭等能源大规模的开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废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大,农业的化肥、农药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生活垃圾的污染等,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导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水环境状况越来越差。目前延安市农村直接饮用的池塘水、窖水、沟道水、河道水、地下水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质问题,污染不仅造成许多农民的饮水困难,而且给目前已建工程的水源保护带来巨大难度,已经成为威胁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3.2 水资源短缺,保证率低

延安市水资源天然禀赋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突出,且水资源总量呈下降趋势,根据中国水科院调查评价,延安市现状水资源总量为13.35亿m3,较2000年统计量减少3.18亿m3。现有4.4万座供水工程主要为小微型,建设标准不高,且水源少,来水量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保障率低。

3.3 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农村供水工程具有面广量大、小型分散、用水户经济承受能力弱等特点,运行管理中还存在工程产权不明晰,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水价不到位,运行管理经费不落实;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等诸多问题。

3.4 群众思想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意识不强,对饮用水安全程度仅凭主观判断,对水质超标问题,普遍都存在习以为常的思想;乱扔乱倒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现象普遍。缺乏水资源忧患意识,节水观念极为淡薄。

4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方法

4.1 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安全饮水认识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工作的领导,统一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广泛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饮水意识。

4.2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尽快实现农村饮水安全从单一的以解决群众吃上水为重点到对水质水量水环境统筹考虑的转变。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水质安全问题。把安全饮水与当地高效产业开发相结合,提高供水效益。对交通不便的高山、梁峁地区居住分散的群众,主要采取建水窖,分片打井,提引结合的形式;对地下水埋藏较浅、水质水量有保证的川、沟道和残塬区,采取机井、土井的办法;在水源有保证,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打破乡、村、组界限,发展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的供水工程;对可以利用山泉、库坝供水的地方,采取渠道、管道自流引水的方式。

4.3 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农村饮用水工程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同时,积极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对大型的农村饮用水工程,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有条件的乡镇应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坚持“谁投资,谁受益”政策,鼓励支持民间资本介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通过银行贷款、企业融资、转让工程及拍卖经营权、社会捐助等多种措施保证配套资金落实。

4.4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规范工程建设程序,强化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规模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小型或分散式供水工程,推广和完善现有的规划建卡制、社会公示制、资金报账制、集中采购制、工程监理制和明确管理责任等好的做法和经验。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完善项目监督检查制度,保证工程质量。

4.5 加强运行管理,夯实管护责任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定期、不定期地对各类饮水系统进行水质监测,通报水质状况,指导农民饮用安全水。对集中式供水工程,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加强对农村打井取水的监督管理,禁止和限制任意打井取水。要明晰产权,夯实责任,落实管护措施,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4.6 防治并重,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农村饮用水安全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力度,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加强水源涵养;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制定管理办法;按照水功能区划,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控制;鼓励使用自然肥料,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抓紧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以及厕所改造。

5 结语

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受农村自然、地理条件、特殊居住环境以及现在建成的饮水工程,由于使用年限、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以及水源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出现新的返困。因此,农村安全饮水必须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尽快建立资金投入、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一整套完善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才能保证让广大农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卫生水、放心水。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延安市饮用水饮水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简易饮水鸟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饮水
乡村教师及学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取向——基于对延安市“国培计划”实施推进的实证研究
饮用水污染 谁之过?
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
延安市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将整合公布包装饮用水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