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邢台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2011-04-14李艳霞

陕西水利 2011年3期
关键词:邢台县水土保持农村

李艳霞

(河北省邢台县水务局 河北 邢台 0540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规模宏大、艰巨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多年来,水土保持为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村经济收入,改善人居环境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邢台县在建立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林粮草‘间作’,池塘坝结合,水电路配套,产供销协调”的太行山治理模式,有效地抑制了水土流失,推动太行山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农村可持续发展道路。

1 邢台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现状

邢台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属北温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全县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为1822m,最低为42.8m,依次构成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四种地貌,自然形成“四川三河”(宋家庄川、将军墓川、浆水川、路罗川,大沙河、七里河、白马河)景观。县域总面积1927.6km2,其中山区、丘陵区面积1730km2,占全县面积的89%。

多年来,在国家和省、市各级水利部门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邢台县坚持走“太行山道路”,发扬革命老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咬定青山,常抓不懈,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1986年和1991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2000年被财政部、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邢台县的生态修复工程在2006年获省山区创业三等奖,前南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在2007年3月被命名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003年太行山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邢台县凤凰湖项目(2007年该项目获省山区创业三等奖)及2008年太行山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邢台县凤凰山项目在邢台县实施。

经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建设,截止2010年底,邢台县水土流失面积由2000年的1218.38km2,下降到 653.38km2,人均年收入平均增长35%,土地利用率平均提高了12%,全县的林草覆盖率平均达到72%。并创建出了一批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摆脱贫困走上小康之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涌现出许许多多劳动致富的典范,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成志同志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县前南峪、南沟门、川林、水门、八里丈等村通过山场开发治理创建新农村,被原省委书记白克明同志赞誉为“山区农村的希望”。

2 新农村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建设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邢台县在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紧密结合新农村的建设,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基础保证。

2.1 加大林草措施建设

邢台县是河北的板栗之乡,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上的习惯种植,在原有耕地保证农民生活需要的情况下发展经济林,成了当地群众的主要生产方向。邢台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针对该情况及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把荒地治理作为突破口。在治理荒地中,一是对坡度大于25°的荒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和部分封禁,形成材林头;二是重点将5°~25°有条件的改成窄梯田,种植经济林,形成“干果腰、水果脚”;三是推行保土农耕农艺措施,提高田间农作物的产量,平均亩产达7500kg/hm2。到2010年共治理水土流失565km2,其中营造经济林158.78 km2,水保林92.02km2,封禁治理312.196km2,窄梯田158.78 km2,整修沟坝地1.1 km2,栽植各种树木2100万株。山区的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2.2 配套工程措施,充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

邢台县内多年平均降雨量587.5mm,年内雨量分配不均,6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9.9%。水是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生存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邢台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根据小流域的实际,合理布设工程措施:输导水的排洪沟、引水渠、灌溉渠;能蓄、能灌的蓄水池、水窖、塘坝、浆砌石谷坊;能拦沙防冲的干砌石谷坊等;保障施工及运输需要的作业路。这些工程,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坡面水不乱流的防护体系,保护农田,又通过“长藤接瓜”高水高蓄高用,适时拦蓄地表水,科学利用自然水,使农田、林果得到适时灌溉,增产增收。

2.3 建立产供销协调机制

通过综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态环境,加速了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产品。邢台县前南峪、南梁元店等村分别建起5个板栗加工厂,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体系,年可加工板栗2500万kg,年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

2.4 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邢台县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由于其措施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改变了立地条件,夯实了农业基础,增加了植被覆盖度,增强了土壤的抗蚀能力和蓄水保土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生产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促进了生态旅游业发展。2003年至2007年,邢台县建成了由水利部命名的前南峪水利生态旅游区和九龙峡、云梦山、天河山等12个国家A级水利生态风景名胜旅游区,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仅旅游业收入可达8000万元。

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前南峪人充分认识自然规律,以科学的态度重新对全村山场进行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发展以多年生经济植物为核心、农林牧水等措施镶嵌配置的、种养加结合、农工贸游一体化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取得了惊人业绩,成功地开创了“太行山道路”,成为河北省山区开发建设的一面旗帜。前南峪科学治理荒山的成功经验迅速辐射邢台县,全县兴起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高潮,形成了以林果业为主体,实施“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顶塬坡沟滩立体开发,的“林粮草‘间作’,池塘坝结合,水电路配套,产供销协调”治理模式。

3.1 生态环境彻底改善

2009年邢台县水土流失面积由2000年的 1218.38km,下降到653.38km,人均年收入平均增长35%,土地利用率平均提高了12%,全县的林草覆盖率平均达到72%,防洪拦沙效率达86.00%以上,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95%以上,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降低到200 t/km2年以下。经过水土流失治理的区域,旱涝灾害减轻,由于有坡面径流调控体系,在一般暴雨情况下,基本可以做到水不乱流,不造成大的洪涝灾害。通过修建塘坝、水窖等蓄水工程,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有效拦截和储用部分坡面径流,提高了用水效率,起到了开源节流的作用,有效缓解了旱情。流域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到处呈现出一派山坡树木葱茏、沟底潺潺流水、滩地麦浪翻滚的丰收景象。

3.2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经过治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大为改善,粮食产量和林果收益逐年提高。如今的前南峪村河滩川地是粮仓,山坡果树是银行,果品加工效益翻番,休闲旅游绿景生钱。群众生活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2009年与2000年相比粮食亩均单产由438kg增到771kg。人均纯收入由2590元增到5300元。

3.3 社会效益显著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福利事业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户不断迁进宽敞明亮的新居,购置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脑等家电,多数家庭安装了电话,部分家庭安装了宽带。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已经形成,农村劳动就业率达80%。实现了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谐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融洽相处的平安祥和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成为太行山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典型。

4 结语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邢台县山区有一半的农村正在或开展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多年的水土保持建设很好地说明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邢台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已经为邢台县的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人为本,把解决水土流失区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施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村经济收入,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而且改善了农村能源、交通、卫生条件,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抑制了水土流失,植被景观明显改观,实现人与自然逐渐和谐相处。实践证明,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邢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土流失综合工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邢台县水土保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美术作品
水土保持
种植食用玫瑰 亩产收入六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