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

2011-04-14◎周

陕西水利 2011年3期
关键词:汉济关中地区调水

◎周 炜

1 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 陕西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陕西省是我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据分析计算,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38.94亿m3(其中陕北为44.56亿m3,关中为 86.45亿m3,陕南为307.93亿m3),人均占有 1175m3(2006年水平)不足全国的1/2,为世界人均的1/9,属世界水危机区。建国以来,陕西省兴建了大量的拦、蓄、引水工程和地下水开采工程、灌溉和城市供水工程,以及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和雨水利用工程,根据《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成果,全省各类供水工程2005年总供水量为78.76亿m3,其中地表水为44.34亿m3,地下水为33.49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为0.93亿m3。陕北地区供水量为8.1亿m3,关中为46.88亿m3,陕南为23.78亿m3,陕北水资源开发利用为29.9%,关中为 56.8%,陕南为 6.2%,详细情况见表1。

由此可见,关中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部分地区地下水已超采或严重超采,从总体上来说,关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接近或略超过现实条件下合理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而与关中一岭(秦岭)之隔的陕西省陕南地区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开发潜力大,其面积占陕西省总面积的34%,人口平均密度只相当于关中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的43%,区内有汉江、嘉陵江等大的江河,拥有全省72%的水资源量,自产水资源总量314亿m3,加上入境客水,出境水资源量达383亿m3,水资源丰富,在满足当地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的情况下,仍有可供外调的富裕水量。

1.2 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众所周知,关中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对陕西乃至我国西部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关中又是一个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地区,现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有370m3。缺水已成为制约关中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对此,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由于关中地区严重资源性缺水的现实基础和必须的经济发展,如不在节水治污的同时尽快增加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进行跨流域调水。

2 引汉济渭工程概况

2.1 工程布局

引汉济渭工程属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规划在汉江干流修建黄金峡水库,并在黄金峡水库库区左岸修建黄金峡泵站和连接两库(黄金峡水库、三河口水库)的黄三隧洞,将汉江干流的水引入汉江左岸支流子午河上修建的三河口水库,经水库调蓄后,向北以长隧洞穿过秦岭山脉自流进入黑河右岸的黄池沟,与关中地区高程510m的供水系统衔接,向渭河流域关中地区供水。

根据论证计算,引汉济渭年总调水量为15.05亿m3,工程建成后,将形成横跨陕西省南北的调水大动脉,可为陕西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奠定良好的工程基础。

引汉济渭工程项目主要包括:(1)黄金峡水库(2)黄金峡泵站;(3)黄三隧洞;(4)三河口水库;(5)秦岭隧洞。

2.2 受水范围

2.2.1 受水范围

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范围为:关中地区渭河两岸的城市群和城镇、农村生活供水。受水区涉及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共4个市级行政区和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以及长安、临潼、华阴等13个易于受水的县级城市和8个工业园区。受水总面积35489km2,占关中地区土地面积的64%,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3%,2006受水区国内生产总值2450.85亿元,占关中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97.3%,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3675.66亿元的66.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525元。

受水区城镇连绵、产业密集、科教实力雄厚,集聚着全省最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是关中“一线两带”的核心区,已成为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受水区目前存在的三大问题:①水资源不足,水量锐减、水的供需矛盾突出;②水污染严重、河道纳污能力衰减,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引发地面下沉、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③渭河下游三门峡库区防洪形势严峻。

2.3 供水目标及供水量

2.3.1 供水目标

引汉济渭工程的近期供水目标以城市生活与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优先满足关中“一线两带”及地级以上重点城市需水和工业园区用水要求,重点考虑经济较为发达而缺水又较严重的县级城市及工业用水,并尽可能为省内黄河流域用水份额的统配创造空间。通过使用汉江水,缓解供水区内用水矛盾,逐步对城市及工业挤占的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进行返还,增强渭河流域河道纳污及冲沙能力,且有效地控制地下水超采和保护水资源,建立节水防污城市,基本遏制因缺水引起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趋势,使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2 供水量

经综合分析论证,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一次建设,分两期配水。其中一期(2020年)调水10.03亿m3,最终(2030年)调水规模为15.05亿m3。

3 引汉济渭工程在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1 引汉济渭工程的地位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陕西省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为了寻求解决陕西省水资源瓶颈作用的道路,陕西省水利工作者曾经探寻过一个又一个方案,如引洮(河)入渭(河)、引红(红岩河)济石(石头河)、引乾(乾佑河)济石(石砭峪)、引湑(湑水河)济黑(黑河)等,在此过程中进行过无数次的分析论证和现场勘察,但都由于难以实施或调水量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陕西省因水资源空间、时间分配不均而引起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环境恶化等问题。

引汉济渭调水方案是陕西省水利工作者在长期探索、研究、论证中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它具有技术上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供水量上的充足性以及时间上的迫切性,所以,它的实施是陕西省经济社会的选择,任何工程都无法取代。

3.2 引汉济渭工程的作用

3.2.1 引汉济渭工程是实现陕西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设施

陕西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丰北贫与人口、资源、产业布局及GDP极不匹配的特点。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可合理安排省内水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很好地协调陕南与关中水资源天然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不协调的矛盾。

由于陕西省黄河流域可开发水资源量有限和国家对黄河用水的份额管理,在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成之前,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黄河调用水指标必须与关中地区通盘考虑。因此,引汉济渭调水在解决近期关中缺水问题的同时,也将是近、中期推行水权转换,为陕北从黄河干流取水提供用水指标,解决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用水需求的前提,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省经济和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实现省内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性工程。

3.2.2 引汉济渭工程是实现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可靠水资源支撑

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占关中土地面积64%的供水区在2030年可调引汉江水15.05亿m3,可极大地缓解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缺水状况,实现构建关中“一轴一环三走廊”城镇空间格局的核心板块建设,进而形成以关中城市群为主体、以陕南陕北区域中心城市为两翼、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格局。

3.2.3 引汉济渭工程是实现渭河流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要保障

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的同时,可有计划地对地下水超采区采取回补措施和归还挤占的生态水量和农业用水量,有效增加渭河及其支流的生态用水量,提高河道排污和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渭河水质和河网水环境、水生态,提高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遏制渭河水生态恶化和减轻黄河水环境压力。因此,引汉济渭工程是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支撑工程,是实现渭河流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

3.2.4 引汉济渭工程可有助于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引汉济渭项目实施(配套实施引汉济渭水源地保护)后,将形成完善的、健康的城市供水体系,改变目前小型、分散、自成体系、供水可靠性低的供水格局,大大提升供水抗风险能力和用水方便程度,使供水保证率提高到95%左右。并在明确饮水安全规划分区的情况下,合理配置引汉济渭调入水量,利用优质水源替代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的水源,帮助解决了关中城乡约300万人饮水水质不安全的突出问题。城镇人均用水水平由目前的47m3提高到116m3,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由122L/d人提高到158L/d,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基本实现用水安全目标。

3.2.5 引汉济渭工程可有效地拉动陕西省经济持续增长

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项从根本上解决陕西省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对全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在工程建设期间,可有效拉动全省的经济增长。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静态总投资达152.31亿元,工程从开工至全部完成平均每年投资约21.8亿元。按2006年统计资料每年可拉动陕西省国内生产总值GDP(4384亿元)增长率0.50个百分点。

3.2.6 引汉济渭工程的社会效益

无论是在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期还是运行期,都将有助于缓解陕西省经济腾飞进程中的就业压力。在工程建设期,巨额的投资不仅可直接吸纳数量可观的劳动力就业,而且随着相关产业的连带发展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按每5~10万元投资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估算,在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期,每年可增加2~4万个就业机会。在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期,扩大就业机会的因素会进一步增多,尤其是随着广大受水区水资源条件的不断改善,渭河两岸城市化水平会不断提高,沿线工业园区规模也会随之扩大,一些新兴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若虑及全省范围内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在合理进行水权置换的基础上,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也可以得到长足发展,这些都能增加众多就业岗位,吸纳众多的劳动力,扩大就业机会。

总之,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建设,事关陕西省全省大局,不仅是解决陕西省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而且可有效地拉动陕西省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社会各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因此,早日开工建设引汉济渭工程,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陕西水利

[1]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建议书总报告[R].2009.3.

[2]李国英.黄河水权转换的探索与实 践 [J]. 中 国 水 利 ,2007,(19):31-32.

[3]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R].2007.10.

猜你喜欢

汉济关中地区调水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掘进——走进重点项目之引汉济渭秦岭输水4号洞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刺绣的色彩差异性分析——以东府为例
谈陕西关中地区土葬与风水的农业基础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岭北TBM实现首段贯通
引汉济渭 福祉三秦——访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
从郑国渠到引汉济渭
浅谈汉代关中地区主要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