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主要问题探讨

2011-04-14刘汉娟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1年5期
关键词:主体工程渣场土石方

□ 刘汉娟

对主体工程设计进行水土保持评价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基础。国家在颁布新国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增加了“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一章,并要求相关单位按国标和有关文件对主体工程选线(选址)、建设方案及总体布局、土石方平衡、弃渣场选址、土石料场选址、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防护措施等进行分析评价,对不符合水土保持规定和要求的提出变更或补救方案。目前,个别地方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对主体工程的评价不到位,存在重措施设计轻主体评价的现象。本文结合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实践,提出开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

一、应把水土保持作为主体工程设计的一个制约因素

对主体工程设计进行水土保持评价,就是要从水土保持、生态、景观、地貌、植被等多方面论证主体工程设计的不合理性,从主体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查找缺陷,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符合水土保持规定要求的建议,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控制扰动范围、减少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快速有效地修复生态系统,并在更高层次上达到工程、生态、景观的协调。如对公路主体设计的评价,首先要从几个线路方案的比较了解各方案有无制约性因素,线路方案沿线有无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等水土流失敏感区域,是否会产生对生态与植被有不可逆的影响,提出线路比选的意见;其次,从线路的构成去评价,即从桥、隧、堤的比例,分析对植被的影响;再次,评价土石方平衡率;最后,对施工工艺改进、新技术应用与经济成本分析进行评价,建议主体设计吸纳和修改已有的设计方案。

二、应把土石方平衡与取、弃土(石、渣)场布置作为重点

从水土保持角度看,土石方平衡、取弃土(石、渣)场布置是主体工程选址、选线、总体布置的重要制约因素。土石方平衡应根据不同平面和高程布置进行比较,尽量减少弃土(石、渣)数量。取、弃土(石、渣)场布置要落实到具体位置,要在地形图上画出来,尽量做到少占地,特别是要少占或不占耕地。

(一)土石方平衡分析。对项目区的土石方量,在进行竖向设计分析后,计算挖方量、填方量及弃方或借方量时,应注意实方与松方换算松散系数的选取。对于较大面积的点式工程,原则上要求土石方挖填就地平衡,避免大挖大填。对于线状工程,要考虑标段、运距、施工时序衔接等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土石方平衡分析。如公路,需合理地解决路段土石方平衡与利用问题,使从路堑挖出的土石方,在经济合理的调运条件下移挖作填,达到填方有所“取”挖方有所“用”,避免不必要的路外借土和弃土,以减少占用耕地和降低公路造价。

路基的土石方调配原则是:在半填半挖断面中,应首先考虑在本路段内移挖作填进行横向平衡,然后再作纵向调配,以减少总的运输量;土石方调配应尽量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的影响,一般大沟不作跨越调运,同时应注意施工的可能与方便,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为使调配合理,必须根据地形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用以分析工程用土是调运还是外借;土方调配“移挖作填”固然要考虑经济运距问题,但这不是唯一的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弃方或借方占地。有时移挖作填虽然运距超出一些,运输费用可能稍高一些,但如能少占地,少影响农业生产,这从整体来看,还是经济可行的;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以保证路基稳定和人工构造物的材料供应;位于山坡上的回头曲线路段,要优先考虑上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土方调配中的借土和弃土问题应事先同当地有关方面商量,妥善处理。借土应结合地形、农田规划等选择借土地点,并综合考虑借土还田、整地造田等措施。弃土应不占或少占耕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宜将弃土平整为可耕地,防止乱弃乱堆或堵塞河流、损坏农田。

(二)优先综合利用弃土弃渣。弃渣是生产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过中造成水土流失最主要的问题,既是主体工程设计优化的重点,也是水土保持防护设计的重点。减少弃渣量除通过工程总体方案比选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弃土弃渣的综合利用,这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量,而且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水土保持设计中经常将弃渣看成是需处理和防护的废物,实际上弃渣本身也是一种资源,应尽可能实现综合利用,这比被动的拦挡防护更好。如房地产及公路等工程建设中,弃渣很多可以用于本工程或其它工程的填方加以回填利用,也可以加工成砂石料用作本工程建筑材料,还可以回填于荒沟、废弃砖场或采砂坑,增加土地资源。在工程建设永久占地区内进行弃渣,主体工程总体规划应结合生态景观建设,利用弃渣就势置景,使弃渣场成为景观建设的组成部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水土保持设计中应优先考虑弃土弃渣的综合利用,对弃土弃渣要从综合利用的角度提出水土保持的意见与建议,以便在主体工程设计时通盘考虑。

(三)取、弃土(石、渣)场布置分析与评价。弃渣场的比选分析与评价,应从弃渣组成、弃渣量、渣场占地面积和类型、防洪安全、地形地貌、弃渣运距、弃渣道路建设、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弃渣防护工程量及渣场后期利用等角度,综合分析比选确定渣场布设选址。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其选址、占地面积、容量及排放方式等合理性,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商施工组织设计部门,提出新的弃土弃渣场布设方案。土石料因涉及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特性相关工程设计的要求,主要应由地质专业进行分析确定,但水土保持专业应参与工程土石料场选址,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根据国标规定,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必须在不低于1:10000的地形图上进行规划,并在补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未达到规定的,应要求主体工程补充设计。

三、应对主体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

对主体施工组织的设计分析与评价应综合分析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环节,如表土剥离、场地平整、建筑物基础及管沟开挖、回填,土石方开挖、转运、填筑,临时堆土、料的时间、形态,拦挡、输水、截排水、防渗工程的施工,穿河、穿路工程的出渣,水下施工的渣浆处理等。分析施工总布置,对施工场地占用地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尽量避开植被生长良好的区域;分析评价施工进度与时序安排,提出缩小裸露面积、减少裸露时间等防止施工过程中因降水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的建议与要求;分析施工总布置存在的施工开挖、填筑、堆置等裸露面,布设临时拦挡、排水、沉沙、覆盖等措施;对弃渣提出分类堆放的具体要求,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布设专用的临时倒运或回填料场地的要求与建议。

猜你喜欢

主体工程渣场土石方
呼和浩特和林至羊群沟公路主体工程全部贯通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全过程管控研究
露天矿山土石方量的测量及计算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运维现状简析
太平料场弃渣场发育特征及防治建议
引黄入冀补淀主体工程完工
水电工程沟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
土石方机械的春天已经来了,路面机械的还会远吗?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程序设计及应用研究
营房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