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特殊句式的语用修辞分析

2011-04-13张少云

河南社会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焦点被动句式

张少云

(上海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上海 200072)

对外汉语特殊句式的语用修辞分析

张少云

(上海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上海 20007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修辞教学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其结果直接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了培养汉语学习者的语用修辞能力,应当加强和完善对外汉语的语用修辞教学。语用修辞教学渗透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及层面,自始至终全方位地影响着学习者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句式;语用;修辞;话题;焦点

语用修辞是利用语用学所探讨的语用规律来组织修辞策略、达到修辞效果的一门修辞学分支。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往往侧重语言结构和词汇知识的训练,在较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语用修辞能力的培养,即根据具体语境建构和理解话语以取得最佳交际效果的言语交际能力,其结果直接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发展,“词汇书+语法书”的教学模式已经日渐暴露其不足。留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无法在现有的词汇语法书中找到答案,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从语用修辞角度着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修辞教学渗透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层面,自始至终全方位地影响着学习者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笔者拟从汉语特殊句式出发,结合“三维语法观”[1]对对外汉语句式教学中的语用修辞因素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一些教学思路和看法。

一、汉语特殊句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句式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句式是从句子的结构形式角度对句子进行的类型描述,在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汉语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得”字句、兼语句、连动句、存现句、比较句、强调句等。这些句式在一定程度上抽象概括了汉语语言的面貌,反映了汉语语法的特点,有些甚至是汉语独有的句式。孤立地看,汉语的句式无所谓高低优劣,如,主动句之于被动句、完整句之于省略句、强调句之于一般句等,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加以区分。因为各种句式的形成是交际者根据交际意图,安置信息焦点,以实现句子的语用价值。一般来说,句法结构、语义制约偏重于静态分析,语用条件偏重于动态分析。我们认为,动态的语用修辞分析尤其重要,因为句子静态的结构特点和语义内容只有在动态的使用中才能完全体现出来。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教师给出了正确的句法结构和语义解释,学生不能说出切当的句子;有时候学生能够掌握一种特殊的句法结构,却不知其使用条件和限制;有时候学生说出的句子在句法和语义上都没有问题,但不够得体;有时候学生明白一个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词语意义,却不能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因此,成功的句式教学只有考虑并结合句法结构、语义制约、语用条件三个平面,才能完整有效地揭示出句子承载的丰富的信息内容[2],也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把”字句分析

作为汉语的特殊句式,“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之所以是难点,主要原因在于“把”字句的句型结构类型比较复杂,而且其使用需要一定的语法或语用限制。在《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中,关于“把”字句的语法点多达25种,还不包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套句[3]。下面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具体论述“把”字句。

“把”原本是一个动词(《战国策》中的“左手把秦王之袖”、《水调歌头》中的“把酒问青天”),它的左边是只手,东西在人的手里,人想把它怎么样就怎么样。后来随着表达的需要,“把”的动作义相对减弱,“把”逐渐由动词演变成起凸显引介作用的介词,“把”字句的处置意义由此引申而来。“把”字句的句法结构是“NP1(前段)+把+NP2(中段)+VC(后段)”,它表达的语义内容是“NP1通过动作V使NP2产生了C”。NP1是动作结果变化的执行者或责任者,具有控制力,可以是生命体,也可以是非生命体;NP2是动作的施加对象,是交际双方共知的信息,一般由定指的名词性词组充当;VC是句子的表达重心,V主要由动作动词和心理动词承担,前面可以有状语修饰,C表示动作造成的结果或变化,是必要成分,不可省略,也就是说动词V不能独立存在,又因为C强调动作的结果或变化,所以可能补语、时量补语、表进行的状态补语等成分都不能用于“把”字句。

到底什么时候该用“把”字句呢?这常常是留学生最困惑、最难把握的地方。我们认为,在讲解“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及语义内容的基础上,教学重点应放在语用功能及使用条件上。李宁、王小珊根据对300万字语料进行的定量分析和调查,得出“把”字句的主要语用功能依次为阐述——指令——表达——宣告等四类的结论[4]。用于阐述时意在叙述事件的客观情况,指出引起结果的责任者,如“师傅把自行车修好了”、“大风把路边的小树都吹倒了”、“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用于指令和表达时则突出说话人的言语行为意,即希望听话人在行为上有所反应,语气上有礼貌程度的差异,如“请把书打开”、“能不能把音乐关小一点”、“快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放好”;用于宣告时则表示说话人的誓言和决心,具有语势的强制力,如“把爱情进行到底”、“我非把这件事情办好不可”。弄清这四类功能的使用差别,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避免“把”字句的语用失误现象。

“把”字句一般都可以转化成非“把”字句,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呢?它们的区别在于句式体现的语用价值不同。非“把”字句说明施事作用于受事的过程,句子焦点在宾语位置;“把”字句强调施事通过控制力对“把”后宾语施加作用,并产生某种变化或结果,句子焦点在动词后面的补语或宾语上。在语篇中,用不用“把”则取决于语境的要求以及篇章的衔接和连贯。比如,“虽然对手很顽强,但是我们把他们打败了”。前一个分句说明“对手”的情况,后一分句承前强调我们对对手施加影响而产生的结果。这个句子比“虽然对手很顽强,但是我们打败了对手”更适合语境的要求。

总之,“把”字句是一种具有主观处置性、语用修辞色彩鲜明的常用句式[5]。在教学中应结合语境和语段表达,科学有序地进行说明。初级阶段可先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介绍表祈使义的,如“把门关上、请把书打开、把作业给我”等,利用简短句子进行替换练习,同时说明“把”字句的基本语义“处置”,即施事通过动作使受事发生位移或变化。中高级阶段可利用语段或语篇设计,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掌握“把”字句的叙述体等功能。如“同学们个个刻苦攻读,终于顺利地通过了高考,只有聪明的我落榜,自以为是的聪明把我害惨了”。这里为了突出我的小聪明带来的严重后果,使用了“把”字句,把“惨”放在最后动态焦点的位置上,比常句“自以为是的聪明害惨了我”更具修辞效果。

三、被动句分析

被动句是现代汉语中非常有特色的句式。按照有无标志,汉语被动句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字句,另一类是所谓“意义上的被动句”。介词“被”(包括“叫/让”以及“被/为……所”等)是被动句的标志词,是从古代汉语动词“被”(“遭受”、“蒙受”义)虚化而来的。由于“遭受”、“蒙受”义一般表示不幸、不愉快或不如意的事情,因此,“被”字句较为突出的特点是表示“不如意”,即贬义或消极义。“被”字句的句法结构表示为“NP2(前段)+被+NP1(中段)+VC(后段)”,其中,各种成分的语义特点和“把”字句大致相同。前段充当主语,主要是动作的受事,一般有定,有时可借助语境省略。中段是“被”字的宾语,实为动作的施事,强调对主语施加影响的事物,可以是有定,也可是无定,可省略。后段谓语动词主要是动作动词,表示施事发出的动作行为,通常是“已然”的动作,因此动词后面多有表示完成或结果的词语,分为述宾、述补、连动等形式。后段在语用平面是“被”字句的信息焦点,不能省略或隐含。“被”字句的语用功能表示“被动”或“受动”,它注重一种强调和突显,属于叙述句,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不能表示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像“书别放在地上”、“这些工作快点做”等句子就不能转换成“被”字句。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被”的意义也有所发展,也可表示褒义或中性义。如“她汉字写得好,常常被老师表扬”、“山田被评为班级的优秀生”、“游客被美丽的景色迷住了”。但是在现代网络语中,百姓口中调侃的“被”字话语日渐流行,大有被滥用的趋势。如“被结婚、被吸烟、被增长、被休假、被代表、被就业”等,这些不规范的用法虽然从某种程度反映出百姓的意见和呼声,但是在使用时还是要谨慎对待,不能盲目跟风。

由于语言特点和民族认知的差异,留学生在学习被动句时往往出现语用失误。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所有被动概念都试图用“被”字句表达,这是母语被动范畴的负迁移造成的过度泛化,同时也可能是受语言翻译的影响。有些句子如“信写好了”、“酒喝多了”、“新书终于出版了”、“家里的水果吃完了”等这类句子如果翻译成英语往往有被动句的形态标志。但是实际上汉语中“意义被动句”的出现率大大高于“被”字句,如果表达被动的意义,中国人首选的常句是“意义被动句”。而“被”字句的选择需要一定的语用条件[6]。如朱自清《温州的踪迹绿》“那瀑布从上面冲下来,仿佛已被扯成大大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瀑布”是三个句子的话题,第一句它是施动者,第二句它是受动者,第三句又是施动者。作者为了保持话题的一致性及语篇上的衔接,第二句使用了被动句,达到了连贯和通顺的修辞效果。再如,“女儿从外面捡回来的小猫小狗,都被我偷偷地送掉了。因此,她总是说我没有同情心”。这里的“被”字句一方面是为了保持话题的连贯性,另一方面突出动作的施事者,为女儿的评价做铺垫。这些用法主要是出于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需要。

被动句的教学既要注意区分“被”字句和“意义被动句”,又要注意区别“意义被动句”和“一般主动句”。其中,“意义被动句”教学尤其重要,因为“意义被动句”使用的多寡及其正确程度,是判断学生汉语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6]。我们认为,“被”字句作为被动句的典型形式,最好在初级阶段进行教学,因为这时学生容易接受。“意义被动句”因为缺乏明显的形态标志,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难度,导致他们回避使用,这与中国人的实际交际情况不符,建议“意义被动句”教学适当置后,可在中级阶段进行。在教学中可借鉴语用学的话题概念,这个概念可把对外汉语句法教学由单句拓展到语段或语篇,因为话题可以统摄多个句子。从上面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用修辞分析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点。同时话题概念也可以简化一些所谓的特殊句式如“主谓谓语句”、“意义被动句”等的教学。此外,还要结合其他被动意的句式反复比较训练。如果对汉语被动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有所了解,定会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

四、强调句分析

语用学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焦点(focus),焦点分为静态焦点和动态焦点。语用学上的焦点是一个动态概念,指说话人意欲强调或着重表达的信息,和言语交际者、言语信息传递有着密切的关系。动态焦点可位于句子各处,位置灵活多变,表达的是交际者发出的临时性、特殊性强调信息[7]。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注意汉语中一些特殊的焦点表达方式,如“是……的”、“连……也/都……”。

“是……的”句式习惯上称为强调句。一类强调现实事件的条件,跟动作有关,说明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方式、目的、性质等,或者强调动作的施事者和受事者。这类句式在课本和实际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内容。

这一句式的共同特点是:焦点不在动词本身,而是紧跟在“是”后面的成分。“是……的”中间应该是一个动词短语或一个小句,这个成分就是说话人传递的信息焦点,不需要后续句。“是”多数情况下可以省略。其否定形式是“不是”。如“我们是坐出租车来的”、“那首诗不是李白做的”、“他病倒了,全是工作累的”、“面包是用鸡蛋、牛奶做成的”分别强调动作的方式、施事、原因和材料等。

这种强调是通过整个句子完成的,因此语气助词“的”出现在句尾加强确定语气,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焦点后面的成分是动宾结构,“的”常常出现在两者之间。如“他们是两年前结的婚”,“是我替他请的假”、“我们是上一站上的车”等。

虽然说话人强调的时间、处所等往往跟已经发生的动作有关,但动作的完成与否并非说话人关注的焦点,因此不必带“了”。如“他们是昨天来的”强调的信息焦点是动作发生的时间,提问方式是“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而“他们昨天来了”强调的是动作已经发生或完成,提问方式是“他们昨天来了没来”。可见,这两个句式不一样,因为强调的焦点有所不同。

另一类强调句主要表示说话人对主语的说明、解释,或者是态度和评价等,后者主观性较强,一般是对现状与将来情况的看法,不能用于已经发生的事件。如“汉字是很难写的”、“西湖的景色是非常漂亮的”、“这个问题我们是讨论过的”、“只要努力,是一定能成功的”。这类强调句的否定式是根据“是……的”内部的谓语进行变化。如“我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不+助动词)、“你这样是学不好汉语的”(可能补语否定)、“这部电影是最没意思的”(形容词否定)。这一类的“是”和“的”可以同时省略,省略后的句子变成非强调的常规句。

上面两种强调句式看似相同,其实在语法结构、语义内容和语用条件等方面都存在具体的差异。我们感觉,前者的教学比较重视,课堂训练也相对集中,学生易于理解,而后者的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这两种强调句,在教学中应注意辨析说明,让学生通过比较加以掌握。

除了“是……的”句式,还有一种强调句“连……也/都……”。“连”字句也是焦点表达,事实上是一种对比焦点,是“用来实现人们对外部事物进行序位化心理操作的一种句法手段”[8]。“连”是焦点标记词,有时可以省略,表示强调后面的词语或成分,有“甚至于”的意思。下文一般有“都/也/还”等副词与之呼应,引出谓语动词和其他成员,在结构上必不可少。这种强制性是说话人的主观表达需要决定的。“连”字句有两种基本的语义,一是表示隐含比较,如:“这姑娘连孩子都有了,怎么会没结婚呢?”这句话实际上蕴涵着“更不用说谈恋爱、结婚了”,并且“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一种递进的关系,这是“连”字句的隐含比较意义。二是引出极端情况,往往用超出常态、常规或常理的事情来强调说明某种情况程度之高或出乎意料。例如“这么简单的问题,连小孩都能回答”、“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他走了这么久,连一个电话也没打来,真不像话”。“连”字结构中,“连……也……”多用于否定句,“连……都……”多用于肯定句,而且语势较强。

通过对汉语中几种特殊句式的分析,我们发现只有结合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理论,借鉴语用学的话题和焦点等重要概念,才能比较全面、合理地揭示汉语特殊句式的特点和用法,也才能有效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用修辞能力。

[1]陈昌来.现代汉语三维语法论[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2]彭增安,陈光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3]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李宁,王小珊.“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调查[J].汉语学习,2001,(1):55—62.

[5]彭学修.把字句的修辞功能[D].广州:暨南大学,2005.

[6]吴勇毅.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4.

[7]张豫峰.现代汉语句子研究[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6.

[8]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宋淑芳

(E-mail:hnskssf@163.com)

H04

A

1007-905X(2011)02-0205-03

2010-12-10

张少云(1968— ),女,山东烟台人,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修辞学等研究。

猜你喜欢

焦点被动句式
焦点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焦点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