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药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1-04-13马宏秀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咸阳712000

陕西中医 2011年12期
关键词:药理作用炮制药材

马宏秀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咸阳 712000)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方面,包括药物因素、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现就中药药理的常见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 药物因素 中药的品种、产地、采药季节、贮藏条件、炮制方法及剂型制剂等,均对中药作用的发挥有着显著影响。

1.1 中药品种的影响 中药品种繁多,至今已达12000余种,常用药 500余种,以植物药为主。其中有很多药同名异物,也有很多药同物异名,中药材品种混乱现象比较突出。例如,全国用的贯众、独活、厚朴等中药,就来源于 20多种不同种属植物;同一中药大青叶,各地用的药材又有不同,有蓼科蓼兰、十字花科松兰、爵床科马兰、马鞭草科大青等,药用部分也有用叶及带叶茎枝的不同[1]。由于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药理作用均有差异。

1.2 中药产地及采集季节的影响 1.2.1 中药产地:药材产地对药物质量和疗效有着直接关系,自古即有“道地药材”的讲法。中药之大部分为植物药,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都能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特别是土壤成分更能影响中药内在成分的质和量。产地不同,同一植物所含有效成分不完全相同,从而使药理作用有别,临床疗效不稳定。如长白山的野山参,东北各省与朝鲜、日本的园参,不但含人参总皂甙的量不同,而不同皂甙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

1.2.2 采收季节:中药品质的优劣与采收季节密切相关。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全株的生长和成熟期各不相同,故中药材的采收时节也就随入药部位而有不同。有效成分的含量随不同生长季节及不同入药部位而异。如人参中皂甙以八月后含量最高;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秋季最高;槐花在花蕾时芦丁含量最高;薄荷在部分植株开始有花蕾时,挥发油含量大,发汗、解热作用最佳。又如青蒿所含抗疟成分青蒿素在 7~8月花前叶盛期含量最高达 6%,开花后含量下降[2]。

1.3 药用部位的影响 不同的药用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质和量都可能不同,所以其药理作用也不同。曾有人比较研究了各地所产白参、红参的不同部位的人参皂甙含量,发现有较大差异。又如麻黄生物碱的含量,以麻黄茎的髓部含量最高,麻黄节中含量较少,而根中则不含生物碱。

1.4 贮藏条件的影响 贮藏保管对中药质量有直接影响。贮藏不当会造成中药材霉烂变质、走油、虫蛀,从而直接影响药理作用和医疗质量。所以要选择适宜的堆放场所,加强仓库管理工作,注意特殊药材的保管(如贵重药材、芳香性及胶类药材等),还要定期检查,防治虫害。贮藏不当,也可使含挥发油的药材氧化、分解或自然挥发(如樟脑、冰片、麝香)而使药效降低。

1.5 炮制的影响 炮制前后,药材的成分质和量会有所变化,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可因之不同。中药炮制主要从以下一些方面影响药理作用。

1.5.1 减毒,去毒:有毒中药具有毒副作用,但临床上又常常利用这些有毒中药的某些特殊功效来治疗和控制某些疾病。对此类药物需经加工炮制以达到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目的[3]。如乌头中含有乌头碱,对心脏有毒性作用,可致心肌纤维颤动。经过浸漂、煎煮可使乌头碱分解破坏,故毒性降低,但乌头中的强心成分消旋去甲乌头碱耐热,故仍可保留其强心成分。附子经过合理炮制后毒性可降低 70~ 80%[4]。

1.5.2 增强疗效:如延胡索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水煎液溶出量甚少,醋炒后煎剂中溶出的总生物碱含量增加,故镇痛作用加强。

1.5.3 加强某一作用:如生大黄主要含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苷,经炮制后结合型蒽苷减少,而有抗菌作用的游离型蒽苷含量增加,故生大黄泻下作用强,而制大黄抗菌作用强,泻下作用减弱。

1.5.4 改进切制工艺,增加药效:药材的炮制加工可影响其内在成分,关系到药理反应的性质和强度。如远志传统加工方法要“去心”,但带心的全远志,毒性及溶血作用较去心远志为小,而镇静作用略强,故远志可以不去心。

1.6 剂型和制剂的影响 同一种中药制成不同剂型,由于制造工艺和给药途径不同,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直接关系到药理作用的强弱。如枳实或青皮煎剂口服,未见有升高血压的记载,但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则出现显著的升压作用。

2 机体因素 机体因素也是影响药理作用重要因素,主要包括生理情况、病理状态。

2.1 生理情况的影响 体质、年龄、性别、情志等,对药物药理作用的发挥均有影响。临床上存在不同种族或不同个体,对某药的治疗剂量相差多倍的现象。年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少儿期与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与一般成年人有区别。性别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妇女在月经、怀孕、哺乳期,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另外,情志、精神状况也会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

2.2 病理状态的影响 病理状态也可以影响药物的作用,例如黄芩、穿心莲等药,对正常体温并无降低作用,只有发热病人用后,出现解热作用。又如五苓散在实验中对犬和小鼠不出现利尿作用,但对临床上患有水肿、小便不利的病人,则具有利尿作用。也有一些清热药对病人甚效,而实验结果并不一定理想。这也说明动物模型与人的疾病之间,还存在某些差异。

3 环境因素 环境对药物的影响,也为众所周知。例如地理条件、气候寒暖、饮食起居、家庭条件等,都对人的健康有较大影响。环境有四季交替、时辰节律,机体的生理活动和药物的效应也随之呈现周期性变化。例如天麻素于不同时辰给大鼠用药,发现体内过程呈现昼夜变化。 戊时(20:00)给药,吸收快,见效快,作用明显;辰时(8:00)给药,血药达峰最迟,药效差;丑时(2:00)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最小,反映生物利用度低。雷公藤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试验以中午 12:00时给药,动物死亡率最高;20:00至次晨 8:00时给药动物死亡率最低。这些例子说明时辰因素对药理作用的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药物的择时使用具有积极意义。总之,中药药理的影响因素较多,了解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中药药理的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很有裨益。

[1]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17.

[2]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14.

[3]吴宇坤.浅谈有毒中药的加工炮制[J].陕西中医,2008,29(8):1065.

[4]陈学习,彭 成.附子毒性影响因素探析[J].陕西中医,2007,28(2):218.

猜你喜欢

药理作用炮制药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药材价格表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