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历代医家对调经种子的认识

2011-04-13

世界中医药 2011年2期
关键词:无子经水女科

刘 佳

(湖北中医学院,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特1号,430061)

论历代医家对调经种子的认识

刘 佳

(湖北中医学院,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特1号,430061)

调经种子

女子不孕多与月经有关,中医学历来注重经与孕的关系,故有“调经种子”之说,调经是孕育的先决条件,是治疗不孕的关键。《女科要旨》曰“妇人无子,皆因经水不调”“种子之法,即在于调经之中”。《证治准绳》曰:“经不准,必不受孕。”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又指出治疗无子以“调经为要”,认为只有肾气旺盛,任脉通,冲脉充盈,月事才得以如期来潮,从而具备孕育的功能。《济阴纲目》引娄氏语曰“求子之法,莫先调经,每见妇人无子者,其经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将行作痛,或行后作痛,或紫或黑,或淡或凝而不调,不调则气血乖争,不能成孕”“妇人惟经水为育嗣之期,经水不调即非受孕之兆,纵使受之,亦不全美”。胡孝曰:“医之上工,因人无子……注论立方,男子以补肾为要,女子以调经为先。”故后世医家在种子方面很重视调经。

1 经与孕的形成

月经的产生和受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妇科玉尺·求嗣》中引万全曰:“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阳精溢泻而不竭,阴血时下而不衍,阴阳交畅,精血合凝,胚胎结而生育兹矣。”这说明生殖的根本在于肾,肾藏精,主宰着人体生殖功能的成熟与衰退。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平衡,任通冲盛是月经来潮、孕育的前提和关键。《女科经论》引袁了凡之言曰:“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之候,……此的候也……顺而施之,则成胎矣。”“的候”指经间期,即排卵期,此期若有正常排卵,两精交合可受孕。这段话反映了月经周期与妊娠的关系。《女科正宗·广嗣总论》曰:“男精壮而女经调,有子之道也。”月经正常反映了女性的生理功能的正常。月经以血为物质基础,孕育、产乳亦有赖于血之充养,故女子以血为本、为用。气为血帅,血赖气行,气滞则血瘀,气血调和,方能经候如常。肝藏血,主疏泄,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肝藏泄功能正常则血海定期满溢而经候如期。同时,胞脉系于肾,冲任二脉皆起自胞中,冲脉出会阴至气街,与足少阴肾经相并而行:冲脉之分支与足少阴经之大络起于肾;任脉出会阴,在腹部与足少阴经相会。可见肾与冲任二脉之经气相通,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当肾中精气旺盛,天癸成熟,则促使任脉通,太冲脉盛,此时月经来潮,具有孕产的能力,若男女生殖之精相搏,则合而成形,发育于胞宫中,即孕成胎儿。即月经正常才能孕育,月经不调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不孕与月经不调的共同病因

2.1 六淫致病 六淫中,风寒湿三邪更易导致不孕的产生。《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中指出“若风冷入于子脏,则令脏冷,致使无儿”,同时说明风寒致女子不孕有内外两方面因素,“然妇人挟疾无子,皆由劳伤血气,冷热不调,而受风寒,客于子宫,致使胞内生病,……致阴阳之气不和,经血之行乖候,故无子也。”

2.2 生活所伤 主要是房劳多产和饮食不节。《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篇中引《养生方》言:“月水未绝,以合阴阳,精气入内,令月水不节,内生积聚,令绝子,不复产乳。”即指经期同房致月经淋漓不尽,积聚内生而无子。《济阴纲目·求子门》中引南齐褚澄之言,指出:“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即指过度房劳致《丹溪心法》指出:“察受甚厚,态于酒食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过食肥甘厚味痰湿内生而致月经不调并无子。

2.3 体质因素 “肥者不孕,因躯脂闭塞子宫,而致经事不行,……瘦者不孕,因子宫无血,精气不聚故也”(《丹溪治法心要·卷七》)。过度肥胖者由于痰湿闭塞子宫致月经不能按时来潮,过瘦者,精血不足,不能摄精成孕。

2.4 七情致病 《景岳全书·妇人规》:“产育由于气血,气血由于情怀,情怀不畅则冲任不充,冲任不充则胎孕不受”。

3 月经不调与不孕的共同病机

3.1 血虚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认识到:凡女人月水,诸络之血,必汇集四海而下。血海者即冲脉也,男子藏经,女子系胞,不孕,经不调,冲脉病也。强调种子必先调经。俾其气血充旺,则经脉自调,譬如久旱不雨,河道安得流通,河道不流通,而欲其润泽万物,不亦难乎。血虚精少,冲任失养,月事不以时下,难以成孕,症见婚久不孕,月经延期,量少色淡,面色不泽,腰酸腿软,舌淡苔薄,脉弱。治宜养血益精。

3.2 肾虚 《傅青主女科》中说:“夫寒冰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人如自然。肾为先天,主藏精,是生殖之本,天癸之源,肾虚真阳不足,不能温煦冲任胞络而宫寒不孕。龚氏此段论述认为本病乃“上有数疾,劳损身体,以致经脉不调,虽有亦微弱,亦难以容纳阳精”之所致。

3.3 痰湿 朱震亨首次提出痰湿可致不孕,《丹溪心法·卷五·子嗣九十二》云:“若是肥盛妇人,痰受甚厚,恋于酒食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宜行湿燥痰”。此多由久嗜肥甘厚味,脾胃呆滞,痰湿壅盛,阻遏冲任,血气难荣胞宫,故难成孕。

3.4 肝郁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之疏泄有利于月经的畅通。若心情紧张,盼子过于心切,思虑过度,情绪抑郁,肝气不舒,则气血不畅,终致瘀血积阻胞络,不能摄精成孕。有学者认为,情绪变异可影响内分泌功能。故心情酣畅,是受孕的一个重要条件。此类患者经前乳房胀痛,胸胁满闷,性情易怒,善太息;经期常见小腹、腰部胀痛,经量少,夹血块,经色黯。治宜经前理气、佐以活血,经期活血、佐以理气为法。

3.5 血瘀 “女子绝子,虾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是血瘀不孕的最早记载。《张·氏医通·妇人门》指出:“因癖积胞门,子官不净,或经闭不通,成崩中不止,寒热体虚而不孕者。”又云:“妇人立身以来全不产,……此胞门不净,中有淤积结滞也。”症瘕积聚可致不孕,如《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云:“积气结搏于子脏,致阴阳血气不调和……,故病结积而无子。”《傅青主女科》曰:“病头……互曰脉……此五种无花之器,不能配合太阳,而不能受。”

4 治疗

调经乃论治妇科病证的入门和基础。月经病属虚者,多补肾,扶脾以养精血;实证则多疏肝,理气活血。更应结合经前期、经行期、经后期、经间期而调之。

4.1 补肾 肾与冲任二脉之经气相通,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当肾中精气旺盛,天癸成熟,则促使任脉通,太冲脉盛,此时月经来潮,具有孕产的能力,若男女生殖之精相搏,则合而成形,发育于胞宫中,即孕成胎儿。傅青主认为“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肾藏精,精化血,精血同源而相互资生,且经原非血也,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是至阴之精,而有至阳之气,故其色赤红似血,而实非血,故谓之天癸。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五脏盛乃能泻。肾精充足,血海满盈,月经才能如时而下。肾藏精主生殖,胞络者系于肾,胞宫通过胞络与肾相连,胎之成与安否亦依赖肾精之充足和肾气之旺盛。故补肾助孕是傅氏治疗不孕的基本着眼点。他认为“妇人受妊,本于肾气之旺也,肾旺是以摄精”“精涵于肾”“精满则子宫易于摄精,血中则子宫易于容物,皆有子之道也”“胎之成,成于肾脏之精”。在种子篇10条中,从肾论治者就有6条。

4.2 补阴血 《女病》中在论及女病不孕时说:“妇人所重在血,血能构精,胎孕乃成,欲察其病,惟于经候见之;欲治其病,惟于阴分调之。”认为女子由于有病而不孕,其关键在于经血之不充盛。故张氏提倡调经种子,主在补阴。《药食》曰:“妇人血气俱虚,经脉不调,不受孕者,惟毓麟珠随宜加减用之为最妙。其次则八珍益母丸亦佳。若脏寒气滞之甚者,用续嗣降生丹亦妙。”《妇人规·经脉类》:“然调经之法,但欲得其平和,在评查其脉证耳……然虚者极多,固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丹溪心法》子嗣九十三中谓:“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子宫干涩无血,不能摄受精气,宜活血降火,或四物加香附、黄芩、柴胡,养血养阴药等可宜。”东垣有六味地黄丸以补妇人之阴血不足,无子,服之者能使胎孕。

4.3 调养性情 程国彭著《医学心悟》谓:“种子男以保精为重,女子以调经为主,调经之道,先在养性。”诗云:“妇人和平,则乐有子。”和则气血不乖,平则阴阳不争。

综上所述,“调经种子”之理论,给后世医家指明了方向,对不孕症的治疗屡见奇效。故对于不孕症的患者应以补肾药为基础,根据女子以血为本,血旺则经调、血盛则怀胎的思想,调养性情,在临床中注重填补肾精,使肾精得养,肾气旺,血气足,天癸充盛,冲任得滋,月经才能按时而至,体现出“种子之法,即在调经之中”。

[1]李颖,吴伯英.龚延贤《万病回春》治男女不孕不育症验方验案撮要.陕西中医函授,1996,5.

[2]孟延兵,尤昭玲.试论《妇人规》的孕育观.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1(9):55.

[3]曾锦惠.罗氏调经种子丸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不健的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

[4]连家驰.读《女科要旨·种子篇》笔札.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2(5):153.

[5]赵翔,张玉珍,许丽绵,等.不孕症古训.中医文献杂志,2003,2.

[6]李玉玲.论《傅青主女科》重肾补肾的调经种子观.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4(26):46.

(2009 -03 -09 收稿)

猜你喜欢

无子经水女科
基于数据分析比较《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学术特点
《灵枢》十二经水理论探微
“无子”问题与社会、家庭应对策略*
——以民国之前文献为中心
“无子”问题与社会、家庭应对策略
柴胡女科之用
《傅青主女科》调经篇中白芍和熟地黄配伍浅析
浅析《傅青主女科》中莲子用药规律
月经过多源流考
徐母育弯枣树
《傅青主女科》从肝论治月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