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个一”挺进智能化

2011-04-10ArticlePictures

河南电力 2011年1期
关键词:六个一洛阳厂家

文 Article/图 Pictures_吴 涌

金谷园变电站,曾经的河南省首座数字化变电站,成功地完成了又一次革命性的蝶变,从而把河南公司与智能电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提出一道命题 交上一份答卷

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方向再次引发了电网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和创新。2009年8月,金谷园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智能电网建设试点项目。在省公司的有力领导下,经过前期充分的调研和论证,金谷园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最终“新鲜出炉”。

当年10月8日,国庆假期刚过,洛阳公司领导郑瑞晨、耿章武就来到金谷园工地,亲切慰问奋战在这里的职工们,他们再次提出了一个命题——“打造一座智能电网精品工程,探索一套智能变电站运维规范,培养一批智能电网专业人员”。

一道命题,三个目标,金谷园智能化改造工程从根本上不等同于普通的基建工程。为此,洛阳公司成立了7个专业工作组,分别负责一二次设备的改造、变电站高级功能的应用、配网智能化改造、安全监督及计划协调、现场环境治理、验收试运行、10千伏配网负荷过渡等工作,实施项目精益化管理,紧密围绕工程节点提供各项保障。

金谷园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作既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任何现成规程可以遵循。站内所采用的一体化智能柜、站控层高级应用、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等均为国内首次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同时,作为一座位于市中心的变电站,金谷园变电站供电可靠性要求高,改造期间,停电、运行设备彼此交错,设备联调测试涉及专业多、厂家多、环节多、不确定因素多、安全风险点多,风险管控难度大。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全站的智能化改造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为河南公司乃至全省争得了荣誉,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体现一种胆识 弘扬一种精神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金谷园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旨在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智能变电站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

省公司十分重视该站智能化改造工作,确定了“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力争最好”的项目实施方针,周密制订施工方案,加强组织管理,严格时间节点控制,有效解决了改造工期长、难点多、工作协调量大等问题。

在做好现场改造工作的同时,以洛阳公司为主的建设单位提前开展了智能变电站安装调试、测试验收、检修维护、运行管理等方面配套标准及规程的编制,做到规程的修编与设备改造工作同时启动、同步进行、同期完成,为之后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奠定了基础。

为了在既定工期内完成改造任务,每逢节假日,金谷园项目成为洛阳公司唯一不停工项目。许多班组成员都是一个不少地守在设备区,守在技术室,啃书本、抠细节,每天从一大早开始工作,经常凌晨两三点才能回家。

为了解决改造中的新问题,保护综自部二班的8名年轻人在站里一待就是3个月。不熟悉的,就逐个研究每个设备;不一致的,就逐一对照每个参数;不准确的,就积极测试改进各个信号;实在搞不懂的,就集中起来,趁着设备回厂改造的机会到厂家进行跟班学习,终于打倒了一只只“拦路虎”。

改造后的金谷园智能变电站由先进、可靠、节能、集成的设备组合而成,完成信息数字化各项基本功能,如变电设备的可视化监控、供电安全在线预警、薄弱环节自动识别,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调度协同互动等,充分体现出坚强自愈、集成优化、自动控制、协同互动、低维高效、清洁环保等六个方面的智能特性。

“协同高效,着眼长远,管理创新,攻坚克难,在这个舞台上,这些都是智能化改造成功的关键。”洛阳公司副总经理张明亮深有感触地说。

依靠一种沉淀 实现一种超越

金谷园变电站自1962年建成投运以来,共经历了传统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变电站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在前期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主要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和综合分析,二次设备功能的高度集成,并将光伏电源引入到变电站的用电系统,依托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了设备运维管理的自动化和互助化。

“在这里,每天都有新问题,每天都不知道第二天会出现什么新问题,有许多问题甚至连厂家技术人员也没有遇到过。”保护综自二班班长宗克辉说,“许多技术问题看似一层窗户纸,但是如果不能彻底解决,就会给今后的工作留下一座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譬如,智能化改造中关键的一体化智能柜在出厂前都经过试验和测试,但是到了现场就遇到了电磁干扰和运行环境影响的问题。

再譬如,10千伏开关柜的保护测控装置,分别由两个厂家生产,厂家甲在输送端传送的是二次电流,而厂家乙生产的监控系统接收的信号却是以一次电流为参数的。在调试阶段,不同厂家对时方式的不一致也造成了保护采样值不同步。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智能化“不智能”。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洛阳公司有意地让保护、检修、运行、配电等各专业职工,尤其是年轻职工广泛参与,看清楚、理解透“捅破窗户纸”的全过程,为今后的运行维护乃至缺陷处理进行人才培养和积累,同时也提升了智能化改造的“附加值”。

为了做到经验共享,洛阳公司建立了各专业的工作备忘录制度,对联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既为今后的运行维护积累了技术资料,又形成了便于传承、理解的“软规程”。

针对改造过程中安全风险点多、风险管控难度大的问题,该公司将500千伏牡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中的“三化”安全管控经验进行了“移植”,并结合金谷园现场实际情况,组织运行、保护、检修项目负责人对改造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整理,制作危险点预控图,明晰整体工作内容和各项工作之间的联系、危险点及预控措施,每天及时更新,使改造现场实现了“安全管理可视化、班组工作实时化、现场作业标准化”,形成了独特的“河南经验”、“洛阳经验”。

猜你喜欢

六个一洛阳厂家
洛阳正大剧院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百万级水产经销商是怎么练成的!哪种经销商最受厂家青睐,最易获取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 “六个一”立家规、育家风、严家教
美小运载厂家签多次发射协议
尿素厂家的长期亏损牌能打多久
90岁老人每天的“六个一”
小经销商如何选择代理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