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2011-04-09杨桂红徐晓芹张晓娟

河北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超量药典红花

杨桂红 徐晓芹 张晓娟

患者,女,45岁。主因手脚发麻3 d就诊,既往有高血压、过敏性鼻炎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患者就诊时查体:T 36.7℃,P 96次/min,R 24次/min,血压130/9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智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稍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6次/min,律齐,心音尚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手脚发麻,四肢活动自如。患者要求在门诊按疗程给予5%葡萄糖250 ml﹢红花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当该药输入约2 min时,患者突然感觉皮肤瘙痒、潮红、恶心、打喷嚏,流水样鼻涕、声音嘶哑,继而出现眼睑、颜面部水肿、呼吸困难、抽搐、失语感、口唇及口周发绀;急测血压70/ 40 mm Hg,考虑红花注射液所致过敏性休克。立即更换液体,吸氧;并先后给予苯海拉明(20 mg),10%葡萄糖酸钙10 ml+维生素C 0.2 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多巴胺60 mg静脉滴注,1 h后血压升至120/70 mm Hg,胸闷、心悸、出汗、水肿减轻,2 h后上述异常症状逐渐消失,病情稳定后出院。讨论 红花注射液为菊科植物红花经加工提取的中药制剂,呈黄红色或棕红色,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药理实验表明,红花注射液可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可直接或部分阻滞α肾上腺素受体使血管扩张,有效扩张血管,并降低血清中总体胆固醇、总酯、三硝酸甘油酯及酯化脂肪酸及抗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可对脑组织具有保护及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兴奋子宫、兴奋平滑肌作用;还能改善细胞乏氧状态和机体内环境增加心脑肝等脏器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脉管炎等,临床应用效果很好。但在应用过程中,少数患者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本例使用红花注射液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原因有:(1)患者自身对红花注射液的成分(如红花等)过敏或对该制剂的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因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等)所致的成分改变为过敏。(2)患者的特殊病例状态和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体制等),此患者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可能在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使用红花注射液时,一定要询问病史及是否有过敏史,并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预防发生过敏性休克。(3)有研究证实超量使用会导致稀释后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且超出中国药典规定[1,2],而不溶性微粒本身即可导致热原样和过敏样不良反应。同时超量使用还会使药液浓度增大,在相同的滴注速度下更易引发由药理作用增强所致的A类药作不良反应;此例患者不存在超量使用的情况。(4)有文献报道[2,3]:药品说明书中推荐使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作为稀释用溶媒,报道统计显示有34例占66.67%符合此用法;但有11例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占21.57%;配伍稳定性实验表明,两种注射液配伍后药液pH有上升趋势且不溶性微粒增加,结果提示红花注射液最好不要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4,5]。

为减少红花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应加强对红花注射液应用的监测,提倡合理使用,不宜盲目扩大适应证或超量使用。对于红花注射液可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心动过速、窦性停搏等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予以重视,并对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及相关化学成分作进一步研究。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主编.药典(1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57-58.

2 武圻祥,韩琛,郭瀑.红花注射液急性过敏一例.山西医药杂志,2007,36:950.

3 潘娅.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医药导报,2005,24:650.

4 张民成,马丽萍.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华北国防医药,2006,18:303.

5 郭俐宏,冯晓敏,张琴.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体会.郧阳医学院学报,2007,26:379.

猜你喜欢

超量药典红花
Shapley 值的最优实现及其公理化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中心药房口服药超量医嘱中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中药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应用调查与管理措施实施意义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
《中国药典》2010版毒性中药分析
国家药典委员会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增修订内容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