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芝加哥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2011-04-09别敦荣陶学文

关键词:芝加哥大学哈珀学术

别敦荣 陶学文

(1.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 361005;2.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湖北武汉 430073)

芝加哥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别敦荣1陶学文2

(1.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 361005;2.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湖北武汉 430073)

芝加哥大学在其11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为人类科学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芝加哥大学的主导价值追求是学术,通过将科研、教学和面向社会的服务相结合,倡导通识教育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芝加哥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芝加哥大学;教育理念;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相结合;通识教育

芝加哥大学成立于1891年,在其11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为人类科学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芝加哥大学学习、任教和访问过的学者中,诺贝尔奖得主就有82位,其中物理学奖获得者28人,经济学奖获得者25人,化学奖15人,生理或医学奖11人,文学奖3人,①为美国大学之最,在全世界仅次于英国剑桥大学。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美国老牌大学相比,芝加哥大学只能算作一所年轻的大学。但是,由于芝加哥大学以开放的精神,兼收并蓄地包容了洪堡和纽曼的大学教育理念,并结合美国社会的现实,建构了自身独特的教育理念,从而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美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

一、芝加哥大学的发展历程

19世纪,相对于东北部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当时美国中西部还相当落后,人们的物质生活贫困,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出于对宗教的虔诚,芝加哥的教徒们试图建立—所大学,让当地民众接受文化的启蒙。早在1855年,芝加哥的教徒们就曾经创建了一所芝加哥大学。1871年美国独立战争以后,芝加哥大学因缺乏办学经费,于1886年6月16日宣布解散。②

原来的芝加哥大学中途夭折,使芝加哥的教徒们深受打击,但重建芝加哥大学的努力却从未间断过。当时重建芝加哥大学的主要倡导者有托马斯·W·古德斯皮德、威廉·雷尼·哈珀、弗雷德里克·T·盖特、享利·L·莫尔豪斯和约翰·D·洛克菲勒。他们先后多次举行会晤和磋商,就重建芝加哥大学出谋划策,最后草拟了一份重建芝加哥大学计划,交给在他们看来最有经济实力、能使这一计划付诸实施的理想人选约翰·D·洛克菲勒去审阅。芝加哥位于密执安湖南岸、芝加哥河的河口,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是美国最大的谷物和畜产品产区。正是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考虑,洛克菲勒等人坚信在美国中西部建立一所集传教与研究为一体的大学,惟一理想的地点就是芝加哥。1891年7月1日,威廉·雷尼·哈珀就任芝加哥大学首任校长,这标志着芝加哥大学的正式成立。③以后每年的7月1日也就成了芝加哥大学的建校纪念日。1892年10月1日,芝加哥大学正式开学,迎来了第一批入学的新生510人,包括研究生 126人,新生 85人,三、四年级学生85人,特殊生61人,神学院学生 153人。④

芝加哥大学第一任校长哈珀是美国高教界传奇式人物,他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建成“一所可以和东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所在地)所有学校媲美的大学”。他想像中的大学是一所结合英国本科式学院和德国研究性大学的教育场所。⑤建校伊始,他将建校计划通过《官方公报》(一至六号)详尽地昭示于世人。第一期官方公报详细介绍了“哈珀计划”中的大学基本框架,第二至第六期对大学的具体细则作了全面报道。“哈珀计划”中的大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大学本部,设有研究生院,艺术、文学和科学学院,专业学院,预备专科院校和附属学院;第二,大学附设部,为芝加哥地区的工人和农民开设各种课程和讲座,为芝加哥市以外的人们提供函授课程;第三,大学推广部,负责印刷和出版大学所有的通告、学术著作和杂志。哈珀计划的另一个大胆的改革措施就是将每一个学年分为四个学期,每个学期举行一次学校聚会。虽然仍然实行学期制,但是哈珀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哈珀倡导实行主辅修制,允许学生既攻读主修专业,又选修辅助专业。所有这些在当时都具有相当的超前意识,为创办美国现代大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芝加哥大学的办学模式后来为美国其他高校所效仿,哈珀因此被称为“教师们的教师”、“大学预科教育之父”⑥。到1894年,芝加哥大学已发展成为引领美国高等教育与研究方向的大学之一。

全面实施“哈珀计划”,关键是要有一批实力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在建校初期,哈珀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物色一流的专家、学者。哈珀以其过人的才智、诚意和信心,同时以高薪等优厚条件,延揽了一大批知名学者,他们纷纷辞去自己已有的工作,投入到创建芝加哥大学的伟业中。这中间有来自牛顿神学院的著名学者欧内斯持·德威特·伯顿(芝加哥大学第三任校长)、来自威斯康星大学(时任该校校长一职)的托马斯·C·张伯伦。哈珀思想的重点就是通过各种富有创新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一条开拓知识新境界的坦途,以培养出更多的年轻学者。他一再强调,“我们达成的共识是:研究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⑦哈珀尊重人才,非常关心学者们的研究,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支持。在哈珀校长多年的鼓励和支持下,物理系迈克尔逊(M ichelson)不负众望,于1907年为美国人赢得了第一个诺贝尔奖。在首任校长哈珀的正确领导下,芝加哥大学不断开拓知识前沿、勇于创新,以至于建校仅16年的时间,其研究成果就昭著于世,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享有盛誉。

1906年,哈珀校长因病突然逝世,哈里·普拉特·贾德森继任校长。贾德森任校长期间,哈珀时代的那种惊心动魄的创举和激动人心的场面几乎不再出现,各系的课程设置已基本上固定;“哈珀计划”中的许多目标也已基本上和正在着手贯彻落实。1916年举行的建校25周年庆典活动可以说是贾德森校长在位期间,校园里出现的最令人激动的场面。建校25周年的庆祝活动也标志着芝加哥大学的真正崛起和早期创业者们宏伟抱负的实现。⑧

1929年,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被任命为第五任校长,在历任校长中,哈钦斯是最年轻,也是任期(1929—1951年)最长的一位校长。年轻、英俊、善辩,使哈钦斯很快成为教育界的风云人物。哈钦斯任职期间,学校最大的特征就是学术机构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1930年,大学的39个系被调整为4个学部:生物科学部、人文科学部、自然科学部、社会科学部,与专业学院一起,构成了大学的基本框架。在学习计划方面,哈钦斯提倡学习经典著作即“名著”,哈钦斯希望通过对这些“名著”的钻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能力。⑨他的著作《美国高等教育》和“西方文化巨著丛书”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哈佛等精英大学的核心课程的蓝本。⑩

发展到今天,芝加哥大学本部包括本科生学院、四大研究生院和六所职业学院。四大研究生院即四大学部,分别是生物科学部、人文科学部、自然科学部和社会科学部,都是为培养研究生而设立的。六所专业学院分别是神学院、商学院、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法学院、普里茨克医学院和社会服务管理学院。⑪此外,为鼓励交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芝加哥大学还设立了一系列跨学科的委员会,以及东方研究所、费米研究所、阿尔贡国家实验室、耶基斯天文台等机构。在美国高教史上芝加哥大学的创办被学界誉为“代表(美国)时代精神的事件之一”,“在形成美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期望方面,没有任何事件比成立芝加哥大学更重要”⑫。正如有学者所言,几乎以任何指标衡量,芝加哥大学都应被列为“世界一流大学”。⑬

二、芝加哥大学的教育理念

芝加哥大学从其成立开始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教育实践一直是其他大学,包括那些常青藤大学效仿的典范。是什么原因成就了芝加哥大学的伟大?考察其发展历程可知,芝加哥大学从一开始就树立了明确适切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坚定地付诸实践。不论是“哈珀计划”还是“名著教育计划”,在大学发展史上都给人以清新而富有深意的启示,这恐怕是芝加哥大学不仅能够成就自身,而且还能发挥引领作用,成为美国大学杰出代表的重要原因。

1.“创建一个高度重视学术的本科”

大学是学术组织。芝加哥大学将学术作为最高器量,其主导的价值追求是学术思想,而不是财富。⑭哈珀明确地把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作为首要工作,认为研究工作是创建一流大学的资本。但是,他并没有忽略本科生教育,他顶住了部分教授要求不办本科生教育的压力,坚持办好本科生教育。他认为,学生毕业后所需要的并不是仅仅掌握基本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以最高的效率从事自身的工作。而一个良好的学风只有在实力雄厚的研究生院的氛围中才能逐步形成。芝加哥大学不仅在研究生院非常重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在本科生学院,也很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通过小班授课、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⑮

在1928年6月12日举行的毕业典礼上,第四任校长查尔斯·马克斯·梅森在致词中提出:我们必须履行的最大的义务就是在芝加哥大学创建一个高度重视学术的本科。⑯目前芝加哥大学共有在校学生15149人,其中本科生5027人,⑰本科生学院规模较小,平均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为25人,学生与教师之比约为6∶1。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一般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学院规定,第一学年学生须学习人文科学部、生物科学部、自然科学部和社会科学部开设的普通教育公共课程,以及外语、数学、音乐、美术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课程。从第二学年起,学生须学习学院规定的集中课程,涉及到许多研究领域和学科,如化学、经济学、英语等主修学科领域,以及跨学科课程。学院还给予学生大量的选课自由,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为进入研究生院深造做好充分的准备。⑱

重视学术的本科,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宽松的学术环境。崇尚学术自由,是芝加哥大学一贯的传统。在芝加哥大学,不仅教师有教的自由,学生也有学的自由,学生可以自由地在学术领域里探索。学生从一入学就开始主动获取知识,他不必接受教授的观点或者遵从任何社会的、宗教的或者政治的信条。芝加哥大学相信自由自主对于个体是重要的。⑲正如梅森校长所言,自由精神成为这所大学的特征,这种特征对于树立正确思考的习惯非常重要,所以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为过。⑳

1929年11月19日,哈钦斯校长在其就职演说中指出,芝加哥大学不管组织结构上有什么变化,其内在精神将保持不变。这种精神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丰富的学术成果,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同芝加哥市民一道为芝加哥市工作,以及强调一种试验的态度。这四个特点将会成为永恒的芝加哥精神的标志。㉑哈钦斯所说的芝加哥精神,是芝加哥大学创建高度重视本科的教育实践的重要保证。

2.“除了卓越,别无其它”

尽管美国浸礼教育学会创建芝加哥大学的初衷是想建立一所教会学院,以培养牧师,但哈珀接受聘任出任校长的条件就是,建立一所将英国式的本科文理学院与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结合起来的大学,为社会服务。可以说,芝加哥大学的诞生就是第一任校长哈珀追求卓越之举。

哈珀认为,没有科研的大学、没有知识创新的大学无法满足工业革命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芝加哥大学要以科研为主要使命,以此来培养未来社会的学者、科学家、教育家和领军人物。㉒他明确要求芝加哥大学本科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上一级教育输送人才,同时还要使“那些天生不适合获取学士学位的学生在二年级结束时,可以自然地、不失脸面地停止学习”㉓。他将本科生教育分为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两阶段,前者称为“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后者称为“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或者“高级学院”(Senior College)。初级学院毕业的学生可授予副学士学位。1900年,芝加哥大学向在初级学院毕业的63名学生颁发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批副学士学位。哈珀校长以其创举改造了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促进了美国四级学位(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制度的建立。

学季制(Quarter System)也是芝加哥大学的首创。㉔之前,美国大学遵循欧洲大学教育惯例,在教学组织上采用两学期制。哈珀校长认为,在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代,美国大学还在按照农业社会的节律运转,在整个夏季几乎陷于停顿状况。为了使芝加哥大学教师和学生全年处于工作和学习状态,他把一年分为四个学季,每个学季11周,学季之间一周假期。芝加哥大学鼓励学生抓紧时间学习,提前毕业获得学位;允许学生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完成学业,每学季结束时都举行毕业典礼,颁发学位;允许学生在一年中选择任何一个学季休假。学季制营造了芝加哥大学学生刻苦学习的风气。

芝加哥大学坚持开放教育,重视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已成为芝加哥大学的核心价值和传统。㉕许多杰出学者均曾留学该校,如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与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等。芝加哥大学还具有美国其他大学难以比拟的包容性,1949年芝加哥大学聘陈省身为数学系正教授,1962年又聘何炳棣为历史系正教授。何炳棣在其《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写道,美国第一流大学传统上不聘华人为正教授,唯有芝加哥大学才有此魄力、眼光、胸襟,聘请像他一样的“外国人”。㉖

正如梅森校长曾经指出的:芝加哥大学“除了卓越,别无其他”。正是这种不断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理念,使芝加哥大学始终保持着世界一流大学的优势,成为美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一面独特的旗帜。㉗

3.培养“共同的人性”

芝加哥大学的迅速崛起无疑与其重视科研和研究生教育密切相关,但在某种程度上,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也可能造成学科之间的隔阂,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导致本科生教育过于专注学科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从而削弱教育的人性培育功能。哈钦斯校长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任职演说中,他尖锐地指出,大学并非仅仅是“创新之所”,而首先是“传承文明之所”。美国大学正在沦为社会潮流的奴仆,“如果公众对新闻感兴趣,新闻学院就如雨后春笋;如果商业发达,商学院就应运而生;如果政府机构膨胀,公共管理的训练就成了大学的第一要务。相应地,大学必须也帮助农民照顾他们的奶牛。”㉘他认为,大学各系科、各专业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对“共同的人性”(common human nature)的探讨。大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让一代又一代学生汲取人类历代文明所积累的知识精华,而不仅仅是为专业研究和职业教育培养后备力量。

在哈钦斯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芝加哥大学实施了“名著教育计划”,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哲学、文学、历史和科学等方面的名著,尤其是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历久不衰,传诵不止,体现了人类永恒的价值。通过对这些名著的钻研,学生能够学习人类文化的共同知识以及思想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哈钦斯认为,如果教育内容过分偏重科学知识而忽视人文知识,就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充分发展。因此,他把大学教育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普通教育层次,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基础性的和永恒的学科;另一个是专业教育层次,这是以普通教育为前提和基础的。按照哈钦斯的设想,大学一二年级主要是开设普通教育课程,从三年级起开设专业教育课程。20世纪40年代末,芝加哥大学先后组建了人类发展(Human Development)、社会思潮(Social Thought)、种族关系(Race Relation)和传播(Communication)四个跨学科的委员会,配置专任教师,其主要目的是将不同背景的教师和学生组合起来,建立精神统一体,使学生在跨学科的氛围中对预设于学术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为学生开展某一特定问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对本科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促进了更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大学本科生院所开设的交叉学科课程有历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医学、宗教和人文科学以及法学、文学和社会等课程。目前,在芝加哥大学,本科教育课程是由通识课程、主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的。对于本科生而言,通识课程是必修的,每一个本科生必须在大学的前两年修满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组成的15门学季课程:人文、文明研究、艺术——必选6门(学季课程);自然科学和数学——必选 6门(学季课程);社会科学——必选3门(学季课程)。㉙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中强调的不是信息的转化和积累,而是鼓励开放的、带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旨在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前的知识基础和批判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强调的是学生如何成为适应社会的良好公民。

4.“将科研、教学和面向社会的服务相结合”

芝加哥大学的校训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Crescat Scientia,V ita Excolatur)。㉚这一校训反映了一种美国精神,即大学应当发展知识,知识要有用,能够为改善大众的生活服务。因此,芝加哥大学重视研究,但它与德国现代大学所倡导的“唯科学而科学”的研究理念却有所不同,正如伯顿校长所说,我校将重点放在研究上,放在外在的连贯性和知识的整体性上,我们决不应该变成学究式的或者遁世的。毕竟科学应服务于人类,而非人类服务于科学。人类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但是最终目的不是研究而是人类的提升。在“让知识增长得越来越多”这个理念中需要加入“使知识成为人类生活的财富”的理念。㉛梅森校长更直接地宣称,大学健康存在的基础是将科研、教学和面向社会的服务相结合。㉜

芝加哥大学继承了德国现代大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教育传统,将研究纳入人才培养过程之中。为了促进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相结合,芝加哥大学倡导从教学着手,将三者的结合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芝加哥大学要求,学习社会问题的学生从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那里学到,只有接触现实才能理解真实的生活;管理学院的学生研究政府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商学院的学生进入实际运作的商业中去而不只做旁观者;法学研究者们开始考察法律系统的实际操作和结果,不再仅仅着眼于过去的法官和立法者们创造的那些语汇。㉝正是由于这种结合,芝加哥大学形成了关注周围环境的传统,高度结合的研究、教学和社会服务使这种关注不断向新的领域拓展,使教育沿着生活与学术结合的方向前进,并最终促进社会生活的进步。第七任校长乔治·韦尔斯·比德尔认为,让学生参与发现的过程非常重要,因为通过这个过程他们可以验证并丰富知识。不仅如此,“创造性的发现可以带来无可比拟的激动”㉞。芝加哥大学致力于在科学研究的同时创造新知识,并使学生从中受益;在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使公众受益。㉟第八任校长爱德华·赫希·列维更明确地主张,科研是教学,而教学必须有发现的创造力,发现新事物的创造力,辨别错误的创造力。㊱

百余年来,芝加哥大学一直与周边社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从最初为周边社区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向企业提供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到后来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以及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和研究等,不但带动了芝加哥市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使学校获得了大量科研资金和良好的社会声誉。1925年后,随着政府投入和私人捐助的科研经费增多,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壮大,芝加哥大学的科研开发和研究生教育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市场化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芝加哥大学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比如,同位素测年法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使全世界几十亿人受益。㊲对此,比德尔校长表达了芝加哥大学的理念:“如果一所著名大学不能够运用知识、智慧和力量来帮助解决严峻的问题,那么还能指望谁来做这些呢……我们必须将这份努力持续下去,如若成功,那么我们将会为整个国家树立一个模式。这是一个杰出大学的崇高目标。”㊳

三、芝加哥大学教育理念的启示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发展史便是大学教育理念的变迁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芝加哥大学都提出和践行了与时代需求相吻合的教育理念,并由此铸就了其特有的文化和精神。从芝加哥大学的经验可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历史短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并且能够坚定执著地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成果。我国大学不应妄自菲薄,应当坚定信念,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实践,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1.重视教育学术,创造富有挑战性的学术发展环境

很多人认为,只有科学研究才是学术,教育教学则不是学术。这是一个大大的误解。芝加哥大学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小规模、精英化的办学战略,在本科教育中重视学术发展,将大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自我探索的过程,并不断加强探索的成分,营造浓厚的学术争鸣、交流与合作的环境和氛围,使本科教育充满挑战、惊险、刺激、兴奋和享受。正是其在本科教育中高度重视学术,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功。

借鉴芝加哥大学教育的经验,我国大学应当正本清源,将教学纳入学术范畴,按学术运行逻辑组织人才培养活动,使人才培养成为师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应当改革课程设置,改变理论教学中比较单一的课堂讲授课,实验教学中比较普遍的验证性实验教学课的课程设置,增加研讨课,同时减少课程门数或学分数,增加每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含量,使课程设置本身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应当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减少教师包办代替,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使学习本身成为富有冒险、刺激、兴奋和激动的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学习中体会探索的精神和成功的喜悦。

2.追求卓越,发展一流的教育

学术是大学教育的生命所系,没有学术的大学教育无异于僵化呆板的工厂生产流水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制造型号、品牌、规格、标准完全相同的产品,缺少活力,更缺少不断奋进、创新进取的精神。芝加哥大学以卓越为导向,以发展一流的教育为目标,努力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制度和学术组织体系,营造一个开放的、严格的、高强度的学术环境,造就学术和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

我国大学应当转变办学模式,根据教育目标要求,对教育管理制度进行实质性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范围,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建立卓越导向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应当改革学术组织结构,合理调整院系设置和资源配置,科学划分院系的教育教学管理权限,使基层学术组织在教育教学上拥有比较充分的自主权,构建充满活力的教育工作体系。应当加强学术环境和氛围建设,为师生开展学术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交流与合作的氛围,培育优良的学术传统。

3.重视人类永恒价值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人类社会绵延不绝,与人的生命同时延续的还有人类的永恒价值,比如,平安、幸福、公平、正义等。大学是传播人类永恒价值的主要社会机构之一。芝加哥大学针对大学教育中出现的重功利轻价值,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不仅在本校掀起了读名著的热潮,建立了通识教育体系,而且在全美乃至世界大学刮起了重视人类永恒价值的教育旋风,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我国大学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但由于过分专业化教育模式改革还没有得到根本突破,所以,全面发展教育还受到过分专业化教育的制约,教育的视野受到局限,对人类永恒价值的关注还很不够。

我国大学教育应当从理念到内容进行全面的改革,树立关注人类自身的教育理念,通过人类永恒价值教育,培养学生共同的精神基础和共同的人性,使学生自觉地将人类永恒价值转化为个人的精神追求。应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善课程结构,开设高质量的人类历史文化和价值教育课程,为学生汲取人类创造的辉煌精神财富提供充分的保障。应当更新教学内容,在各类课程教学中,增加师生对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关切,使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的课题,从而为创建美好的人类家园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

4.关注现实,推进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相结合

现代大学已成为社会轴心机构,承担着多样化的社会使命。关注人类永恒价值,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服务是大学与生俱来的责任,与此同时,关注现实,直接为社会进步服务、为国家发展和强盛服务是大学不可推卸的使命。现代大学已经走出“象牙塔”,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着多种功能。芝加哥大学在关注人类永恒价值的同时,重视国家责任和社会使命,它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实现了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相结合,承担起了直接服务国家、社会的使命。

我国现代大学诞生于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从一开始就承载了更多的现实使命,加上我国特有的政治文化传统影响,所以,关注现实,直接为国家、社会服务一直是其主要使命。尽管如此,在关注现实问题上,我国大学并没有能够像芝加哥大学那样将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常常出现矛盾和冲突,影响到教育及其他功能的和谐发挥。我国大学应当转变观念,改变重科研轻教学、轻社会服务抓创收的弊端,加强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之间的有机联系,将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统一到人才培养中来,使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在完成其本来使命的同时,服务于人才培养。应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产学研一体化教育,促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统一,使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社会的目标同步得到实现。

注释:

①http://www.uchicago.edu/about.

②④⑦⑧⑨⑱张敏、杨援:《芝加哥大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 11页,第 24-25页,第 26页,第 50页 ,第 70 页 ,第 126 页 。

③⑤⑩㉔ http://www.uchicago.edu/about/history.shtm l.

⑥刘永刚:《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的先锋——芝加哥大学》,《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⑪⑰㉚ http://www.uchicago.edu/about/index.shtm l.

⑫ Histo ry of the University.http://www.uchicago.edu/about/histo ry.shtm l.

⑬㉓王英杰:《大学校长要有大智慧——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建立与发展经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⑭㉕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nual repo rt 2007.http://www.uchicago.edu/about/documents.

⑮ Academics.http://www.uchicago.edu/academics/.

⑯⑲⑳㉑㉛㉜㉝㉞㊱㊳威廉·默菲,D.J.R.布鲁克纳编:《芝加哥大学的理念》,彭阳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3 页,第31页,第23页,第90页,第334页,第28页 ,第92页 ,第134页 ,第137页 ,第245-246 页 。

㉒ Research.http://www.uchicago.edu/research/.

㉖㉘刘晓、郝刘祥:《美国芝加哥大学简介》,《科学文化评论》2007年第6期。

㉗欧阳光华:《开放与包容——对芝加哥大学理念的解读》,《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㉙王海燕:《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8页。

㉟ Bringing innovation to life.http://tech.uchicago.edu/.

㊲陈文斌、刘学:《芝加哥大学的学科建设特点与经验解析》,《中国农业教育》2007年第2期。

2011-03-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AGA 080340);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大课题“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08QG010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08JZD0029)

责任编辑 曾新

猜你喜欢

芝加哥大学哈珀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被“逼”出来的诺贝尔奖
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动态及其启示
哈珀·李的沉默
追求卓越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学科竞争力分析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