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2011-04-08孙月秀

哈尔滨医药 2011年6期
关键词:心梗尿激酶胸痛

孙月秀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阜宁 224400)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高,急性心梗呈上升趋势,急性心梗是心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本病死亡率较高。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尽早开通冠脉梗死相关血管,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其费用低廉,方法简易。但易产生并发症,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护理,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现将我院急性心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心梗患者,选择均符合溶栓治疗适应症[1],男38例,女10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62岁。梗死部位:前壁19例,广泛前壁6例,下壁9例,下壁+后壁14例。

1.2 入选标准[2]:①患者有典型的心肌缺血性的胸闷、胸痛持续30min以上,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肢导联﹥0.1 mV,胸导联﹥0.2 mV;③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④无溶栓禁忌症。

1.3 用药方法

1.3.1 静脉溶栓方法:应用溶栓药物前即刻嚼服阿斯匹林300 mg,以后100 mg/d长期口服。用尿激酶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30 min内滴完,低分子肝素5000 U腹壁皮下注射q 12 h,持续5~7 d。

1.3.2 疗效判断标准:经溶栓剂溶栓后符合下列指标者,判断为血管再通,①主要指标为开始应用溶栓剂2 h内或任何一个30 min间期内,前后心电图比较,抬高的ST段后者较前者回落≥50%;CK或CK-MB酶峰提至距发病后的14 h以内;②次要指标为开始治疗后胸痛迅速显著的减轻(70%以上)或完全缓解;开始治疗2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2 结果

经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发病在0.5~6 h内)后,判断为再通38例,占79%,皮肤黏膜瘀点、瘀斑4例,便血2例,心律失常23例。所有患者溶栓治疗后都治愈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

3 护理体会

3.1 溶栓治疗前的护理

3.1.1 心理护理:心梗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心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转归。心梗患者情绪波动导致心律、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已引起国内很多学者的关注,焦虑占心理障碍的80%,已被列为引起住院心梗患者并发症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焦虑、紧张、烦躁等负性情绪可加重心绞痛发作、促使心梗面积扩大,诱发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猝死等心脏并发症从而恶化心梗的预后,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一方面,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要轻、稳、准、熟练、规范,使患者产生信赖感、安全感;另一方面,护士要多关心体贴、安慰病人,为患者建立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创造良好的气氛,耐心细致解释病情,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3.1.2 溶栓治疗前的准备:①急性心梗病人住院后应绝对卧床休息,病室保持相对安静,予吸氧、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床旁备呼吸机、除颤器等抢救物品和急救药品,并保持其完好应急状态。②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选用留置针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一条作为溶栓或急救药物使用的备用通路;另一条通路方便多种药物液体的输入。③由于心梗发生6h内为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所以病人入院后护士立即协助医生取得简短而又详细的病史,来确定是否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3]。④采集血标本,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心肌酶谱、血型等。

3.2 溶栓治疗中的护理

3.2.1 按医嘱迅速、准确、安全地将溶栓药物输入。用输液泵调节滴速,尿激酶需在半小时内滴完,调节滴速为200 mL/h。护理人员在注射溶栓药物时要观察注射部位,保证针头在血管内以防药液外漏。

3.2.2 观察疗效:在滴完尿激酶的30 min、1 h、2 h分别做心电图,并在入院后2、4、8、12、24 h 分别抽血查心肌酶、肌红蛋白,以了解酶峰时间[4]。

3.2.3 在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在血栓溶解、冠脉血流再通的瞬间,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更为明显。如前壁心梗者由于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较高,患者可出现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室颤;下壁、后壁心梗者,由于迷走神经反射作用,常发生窦房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心律失常,并伴有血压下降,因此需持续心电监护,了解心电动态变化,并准备抗心律失常药物及除颤、体外起搏等,随时抢救。

3.3 溶栓治疗后的护理

3.3.1 胸痛的观察与评估:持续胸痛常是心梗病人及再梗病人的主诉。而胸痛的明显缓解或消失是溶栓再通的主要临床评价指标。胸痛的程度、性质、部位变化等是护理观察的重要内容,常可直观判定患者病情的变化。许多患者在治疗初期有剧烈胸痛,血栓溶解后,胸痛可在2 h内基本缓解或消失,应经常询问病人的自觉症状,进行评估。

3.3.2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①观察出血倾向,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梗约11%患者出现出血[5],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各系统都有出血的可能。在溶栓期间要监测病人的凝血功能,严密观察病人皮肤、黏膜变化,有无血尿、呕血、黑便或咯血,特别要注意神志及瞳孔的变化,防止严重并发症颅内出血的发生。进行各种穿刺时要延长局部压迫止血时间,对于危及生命的出血,护士要做好抢救配合,同时终止溶栓治疗。②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虽是冠脉再通的一个临床指征,但再灌注时损伤心肌细胞,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溶栓后2~3 h内发生率最高。多表现为室早等,也有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猝死。溶栓患者必须连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早治疗。一旦发生心室停搏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发生室颤时行电除颤。③低血压心梗时,心脏泵血功能的下降、扩冠药的使用、血容量的减少、剧烈的胸痛等均可引起低血压,甚至休克。故应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在溶栓进行的30 min内,每10 min测量1次;溶栓结束3 h内,每30 min测量1次;之后每1 h测量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可延长测量间隔时间。注意病人可能有的休克早期表现如烦躁、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出汗等,及早发现异常,及早予升压、扩容等治疗。④溶栓后再梗死,溶栓成功后,冠状动脉内仍有残余狭窄,易再发生心梗,故应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再发生心绞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及心律失常情况和心电图改变等,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配合抢救。

4 讨论

经静脉溶栓疗法是挽救心梗患者生命的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时间就是心肌”这一概念已被普遍接受,早期及时溶栓可以挽救缺血和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溶栓治疗的开展,使急性心梗的病死率从30%下降到大约10%,溶栓疗法能发挥最大作用时间是胸痛发生后6 h以内,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争取抢救时间是溶栓成功的基础,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溶栓成功的关键。护士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准备溶栓药物,按医嘱准确输入溶栓药物,同时必须熟悉尿激酶的药物性能、治疗禁忌症及适应症,掌握溶栓方法、溶栓的有效指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溶栓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及时处理,提高溶栓的安全性,从而提高心梗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06 -709.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3-297.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7.

[4]贾学芝.早期溶栓与整体护理对急性心梗预后的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2,18(1):152.

[5]黄先勇.急性心梗院前溶栓治疗的初步指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2(1):17 -19.

猜你喜欢

心梗尿激酶胸痛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有些胸痛会猝死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