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乙二醇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1-04-05李玉芳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11年1期
关键词:生产能力乙二醇消费量

李玉芳,李 明

(北京江宁化工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76)

国内外乙二醇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李玉芳,李 明

(北京江宁化工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76)

乙二醇(EG)是生产聚酯的重要原料,文章分析了国内外乙二醇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市场发展前景,提出了发展我国乙二醇生产的建议,即今后除扩大生产能力,积极开发新技术外,还应该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等,以促进我国乙二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乙二醇 供需分析 发展前景

乙二醇(EG)是以乙烯为原料,经环氧乙烷直接水合制得的一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和防冻剂,此外还可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用途十分广泛。目前,世界上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过剩,而我国的产能和产量仍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1 世界乙二醇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1.1 生产现状

近年来,随着亚洲以及中东地区等多套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世界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发展很快。2006年世界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只有19.555 Mt,2010年总生产能力达到约25.653 Mt,同比增长约10.88%。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亚洲、中东和北美地区,其中亚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0.77 Mt,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41.98%;中东地区的生产能力为7.479 M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9.15%;北美的生产能力为4.846 M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8.89%。沙特SABIC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厂家,生产能力为2.79 Mt/a,约占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10.87%;其次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生产能力为2.46 Mt/a,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9.59%;再次是DOW化学公司,生产能力为2.10 Mt/a,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19%。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将以年均约6.0%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31 Mt。2010年世界10大主要的乙二醇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所示[1]。

表1 2010年世界10大主要乙二醇生产厂家情况

1.2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2009年全世界乙二醇的总消费量为17.972 Mt,其中产量为17.25 Mt,进口量为10.044 Mt,出口量为9.322 Mt,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3个地区,其消费量合计达到16.237 Mt,约占世界乙二醇总消费量的90.35%,其中北美地区的消费量为2.344 Mt/a,约占总消费量的13.04%;西欧地区的消费量为1.361 Mt/a,约占总消费量的7.57%;亚洲地区的消费量为12.532 Mt/a,约占总消费量的69.73%。亚洲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乙二醇进口地区,2009年进口量达到80.23 Mt,约占总进口量的79.88%;而中东地区则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乙二醇出口国家,2009年出口量达到4.537 Mt,约占总出口量的48.67%。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乙二醇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5.0%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总需求量将达到约22.50 Mt,其中中东欧地区的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最大,将达到约8.9%;其次是中东地区,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5.2%。2009年世界主要地区乙二醇的供需情况见表2所示。

表2 2009年世界主要地区乙二醇的供需情况/104·a-1

世界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PET树脂和抗冻液。2009年的消费结构中,PET树脂的乙二醇需求量为14.948 Mt,约占乙二醇总消费量的83.17%;防冷液的需求量为1.997 Mt,约占总消费量的11.11%;化工中间体、醇酸树脂等其他产品的需求量为1.027 Mt,约占总消费量的5.71%。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乙二醇的消费结构不尽相同,北美地区PET树脂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66.08%,防冻液的消费量约占24.06%;西欧地区PET树脂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1.12%,防冻液的消费量约占15.43%;中东地区PET树脂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82.20%,防冻液的消费量约占8.03%;亚洲地区PET树脂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88.63%,防冻液的消费量约占7.80%;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PET树脂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1.17%,防冻液的消费量约占19.55%。2009年世界主要地区乙二醇的消费结构情况见表3所示。

表3 2009年世界各主要地区乙二醇的消费结构情况/104·a-1

2 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2.1 生产现状

近几年,随着南京扬子-巴斯夫有限公司、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公司、中石油辽阳石油化工公司、内蒙古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天津石油化工公司、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以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辽宁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多套新建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截止到2010年12月底,我国乙二醇的生产厂家达到16家,总生产能力达到3.506 Mt,同比增长约43.81%,约占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14.12%。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含合资企业)的生产能力为2.359 Mt/a,占我国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67.2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生产能力为0.469 Mt/a,占总生产能力的13.38%;中海油集团公司的生产能力为0.32 Mt/a,占总生产能力的9.13%;其它地方企业的生产能力为0.358 Mt/a,占总生产能力的10.21%。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公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乙二醇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为0.605 Mt/a,约占国内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17.26%;其次是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生产能力为0.55 Mt/a,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15.69%;再次是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公司,生产能力为0.36 Mt/a,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10.27%。在生产工艺上,除了传统的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外,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的“万吨级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成套工艺技术”也获得了较大发展,并建成了世界上首套0.20 Mt/a工业生产装置[2]。2010我国乙二醇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4所示。

表4 2010年我国乙二醇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104·a-1

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近几年我国乙二醇的产量也不断增加。2005年我国乙二醇的产量只有1.100 8 Mt,2008年产量增加到1.868 Mt,同比增加约4.76%。2010年由于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导致产量也相应达到约2.50 Mt,同比增长约28.21%,2005~2010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7.83%。

2.2 拟建、扩建情况

由于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和产量还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因而有多家企业准备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中石油成都乙烯项目将采用Shell工艺新建1套0.38 Mt/a乙二醇生产装置,计划在2011年建成投产;安徽宿州丰原生物化学公司拟采用SD工艺,采用玉米、木薯等淀粉原料建设1套0.18 Mt/a乙二醇生产装置;中石化武汉乙烯项目拟新建1套0.30 Mt/a乙二醇装置,计划在2011年建成投产;吉林博大生化有限公司拟以玉米为原料建设1套0.1 Mt/a乙二醇装置;杜邦能源化工公司拟在黑龙江双鸭山采用山梨醇加氢技术建设1套0.2 Mt/a乙二醇装置,其中1期0.05 Mt/a产能将于2011年建成投产,2期0.15 Mt乙二醇计划于2013年前后投产。河南焦作市河阳酒精实业有限公司0.2 Mt/a生物乙二醇项目其中1期0.08 Mt/a,预计将于2011年投产。另外,由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下属河南永金化工有限公司与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2个年产0.2 Mt煤基乙二醇项目,分别在河南洛阳孟津县和河南商丘永城市开工建设。预计到2015年,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5.5 Mt,届时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3]。

2.3 进出口情况

虽然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较快,但由于聚酯等工业的强劲需求,仍不能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根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口量为2.516 1 Mt,2007年达到4.801 7 Mt,2010年进口量增加到6.644 1 Mt,同比增长约14.00%。进口平均价格为868.38美元/t,同比增长约43.65%。在进口的同时,也有少量出口。2003年的出口量为0.023 4 Mt,2007年为210 kt,2010年出口量为500 kt,同比减少约26.03%。出口平均价格为1 581.02美元/t,同比增长约48.85%。进口平均价格相对于国内出口价格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乙二醇的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而该地区生产乙二醇的基本原料乙烯是从廉价的乙烷获得的,因此用其生产的乙二醇价格比较低廉(这也是近几年中东地区产品能大量向我国出口的主要原因),而我国采用的乙烯原料来源成本较高,出口价格也相应要高一些。2010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出口情况见表5所示。

表5 2010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出口情况

我国乙二醇的进口主要来源于沙特阿拉伯、中国台湾、新加坡、加拿大、韩国和伊朗等6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来自这6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合计达到5.958 9 Mt,约占总进口量的89.69%,同比2009年的5.033 6 Mt增长约18.38%。其中来自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为2.794 6 Mt,同比增长约19.64%;来自中国台湾的进口量为1.210 2 Mt,同比增长约2.65%;来自新加坡的进口量为0.563 4Mt,同比增长约1 194.42%;来自加拿大的进口量为0.526 4 Mt,同比减少约12.13%;来自韩国的进口量为0.451 5 Mt,同比减少约12.23%;来自伊朗的进口量为0.412 8 Mt,同比增长约9.09%。

近年来,由于中东地区乙二醇行业的快速发展,更为主要的是其产品价格低廉(其原料乙烯主要来源于价格廉价的乙烷),使得我国从该地区大量进口,且进口量逐年增加。2008年我国乙二醇从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为1.783 5 Mt,占当年总进口量的34.19%,2009年进口量增加到2.335 9 Mt,所占比例提高到40.08%。2010年进口量达到2.794 6 Mt,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到42.06%,成为我国乙二醇的第一大进口国家。另外,从科威特以及伊朗的进口量也逐年增加。2008年从科威特的进口量只有0.050 5 Mt,2009年增加到0.355 5 Mt,2010年为0.318 2 Mt。2008年从伊朗的进口量为0.296 5 Mt,2009年增加到0.378 4 Mt,2001年达到0.412 8 Mt。另外,由于这两年新加坡新建乙二醇装置的投产,使得其产品大量向中国出口,因此,近年来我国从新加坡的乙二醇进口量也不断增加。2009年我国乙二醇从新加坡的进口量只有0.026 9 Mt,2010年大幅度增加到0.563 4 Mt。与此相反,来自中国台湾和加拿大的进口量虽然仍位居前列,但进口量却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其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减少。2008年从加拿大和中国台湾地区进口量乙二醇所占比例分别为17.99%和26.06%,2009年分别下降到10.28%和20.23%,2010年进一步分别下降到7.92%和18.21%。这些说明我国乙二醇的进口来源正在发生变化,未来中东地区将成为我国乙二醇进口的最主要来源。近几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口来源情况见表6所示。

表6 近几年我国乙二醇进口国家和地区情况进口来源

我国乙二醇的进口主要集中在南京海关、宁波海关、杭州海关、厦门海关以及上海海关等5个海关。2010年来自这5个海关的进口量合计达到6.280 5 Mt,约占总进口量的94.53%,同比增长约14.41%,其中来自南京海关的进口量为3.588 2 Mt,同比增长约12.91%;来自宁波海关的进口量为1.647 1 Mt,同比增长约20.01%;来自杭州海关的进口量为0.689 3 Mt,同比增长约20.40%;来自厦门海关的进口量为0.189 6 Mt,同比减少约5.06%;来自上海海关的进口量为0.166 2 Mt,同比减少约0.42%。近几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口海关情况见表7所示。

从进口价格来看,2007年由于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生产乙二醇原料乙烯价格上涨,由此导致其价格也随之上涨。2008年9月份之后虽然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乙烯价格有所下降,但之前的高价位使得全年的进口平均价格仍处于高位,达到1 023.57美元/t。相比之下,2009年由于原油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乙烯价格也随之下降,更为主要的是我国进口产品主要来源地中东地区的乙二醇大都采用价格低廉的乙烷为原料进行生产,价格低廉。2009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口平均价格只有604.51美元/t,同比下降40.94%。2010年由于原油价格的上涨,导致乙烯价格增加,因此进口平均价格增加到868.38美元/t,同比增长43.65%。出口情况也有类似的规律。2007年出口价格达到2 109.86美元/t,创历史最高记录。2009年的出口平均价格为1 068.18美元/t,同比下降15.78%。2010年的出口平均价格为1 581.02美元/t,同比增长约48.01%。近几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出口价格情况见表8所示。

表7 近几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口海关情况 /104·a-1

表8 近几年来我国乙二醇的进出口价格情况

3.4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不断增加。2005年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只有5.088 8 Mt,2010年表观消费量增加到约9.139 1 Mt,同比增长约17.60%。与此同时,虽然近几年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和产量有较大增加,但由于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产品自给率仍较低,2005年自给率为21.63%,2007年为27.09%,2009年下降到25.09%,2010年产品的自给率约为27.35%。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供需情况见表9所示。

表9 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供需情况/104·a-1

聚酯是我国乙二醇的主要消费领域,约占总消费量的93.0%,另外约7.0%用于生产防冻剂、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以及聚酯多元醇等。我国聚酯产能经过前几年的过度发展,面临产能相对过剩的局面,装置的开工率逐年下降,一些小聚酯企业逐步退出竞争。另外,近两年,由于受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等的影响,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量减少,对乙二醇等原料的需求量也相应减少。另外,我国纺织行业还同时面临劳动力成本,生产原料、能源成本上升,环境资源约束等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速度将会放缓,由此将会导致对乙二醇需求量的减少。但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乙二醇在防冻液上的应用量将会有所增长。总之,今后几年,我国乙二醇的需求仍将会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将比较缓慢,预计2015年我国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约11.0~11.5 Mt,而届时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5.5 Mt,产不足需,仍需要通过进口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

3.5 市场价格

2008年,尤其是在10月之后,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原油价格大幅度下跌以及下游需求的减少,导致国内乙二醇行情变化起伏较大,价格从年初的最高点12 625元/t下跌到年底的最低点3 400元/t,跌幅高达约73.1%,众多企业纷纷减产或停产。进入200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得到进一步体现,乙二醇的市场价格总体仍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但后期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逐渐回升,世界各国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经济危机,下游需求有所增长,由此导致市场价格稳步增长。第1季度我国乙二醇的市场价格为3 900~4 000元/t,第2季度价格上涨到4 500~4 600元/t。进入第3季度以后,由于原油价格进一步上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连续上调,下游需求增加,加上中东和韩国等国家乙二醇装置停车检修等因素影响,价格继续上涨,第3季度价格上涨到5 900~6 000元/t。第4季度由于受到沙特和韩国等乙二醇装置以外停产等影响,国际供应有所减少,价格继续上扬,11月价格达到6 700~6 800元/t,12月进一步上涨到7 200~7 300元/t。与前两年相比,2010年我国乙二醇的市场价格变化总体来说比较稳定,变化不是很大,全年的市场平均价格约为7 330元/t,同比增长约38.4%。1月上旬价格为7 470元/t,中旬开始上涨到8 070元/t,下旬至2月下旬一直保持在8 400元/t左右;3月至4月下旬市场价格一直保持在7 600~7 700元/t之间波动。5月份之后市场价格开始回落,5月份上旬价格为7 100元/t,中旬开始回落到6 450元/t;6月中旬进一步回落到5 930元/t;7月份达到全年的最低值5 700元/t左右;8月份价格开始上涨到6 400~6 800元/t,并一直维持到9月下旬;10月份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到7 650~7 700元/t;11月中旬价格达到全年最高值9 350元/t,但仅维持了一周左右的时间,价格就开始下降到下旬的8 200~8 350元/t;12月价格基本上维持在8 500~8 600元/t。预计2011年,我国乙二醇的市场价格仍将在波动中前行,其主要原因是:

a)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目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有所上涨,但未来情况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b)世界乙二醇供应状况的影响。目前,世界乙二醇的生产能力总体过剩,新增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工艺条件摸索,开工率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市场供应量将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中东地区低成本乙二醇的供应,将对世界乙二醇的供应以及市场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c)我国乙二醇下游需求的影响。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效果将进一步得到体现,纺织行业等的进一步复苏和发展将进一步扩大对乙二醇的需求。

3 发展建议

a)从总体上看,世界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已经出现了过剩的态势。但北美和西欧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乙二醇的生产和消费却出现了减缓的发展趋势。与此相反,中东和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的生产能力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中东地区大量以乙烷为原料低成本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大大改变了世界乙二醇的供需格局。另外,中国大陆多套大规模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生产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世界乙二醇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未来世界乙二醇行业的发展将主要取决于中东和亚洲地区的发展。

b)虽然近几年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发展较快,但供应却严重不足,因而我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各乙二醇生产厂商竟相抢占的市场。除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外,新加坡的乙二醇在我国市场中的份额正在迅速增加。因此,未来我国乙二醇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c)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虽然不小,但由于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成本较高,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较差。为此,除考虑对现有装置进行挖潜改造,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外,建议引进先进技术再建几套生产规模在0.3 Mt/a以上的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以扩大生产规模,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增强我国乙二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d)拓展乙二醇产品的应用领域。目前,我国约93%的乙二醇用于生产聚酯,下游消费领域单一。由于我国下游纺织业频繁遭遇贸易摩擦,如果聚酯生产受阻,必将对国内乙二醇产业造成致命打击。因此应该加大乙二醇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开发力度,逐渐改变用途单一的局面,形成从生产到应用的有效产业链,以化解市场风险,促进我国乙二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e)适度发展煤制乙二醇等新技术。虽然我国煤制乙二醇的0.2 Mt/a示范项目已经建设投产,但是由于该项目的相关技术还是世界首创,其经济可行性以及实际运行效果究竟如何,尚需要时日验证,故其在近期不可能完全解决国内目前乙二醇的供需缺口,更不能替代石油路线。因此,煤制乙二醇目前只能适度地发展,而不宜大规模地进行推广应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燕丰.调整乙二醇市场结构,维护产业安全发展[J].中国化工信息,2011,(4):8.

[2] 周张锋,李兆基,潘鹏斌,等.煤制乙二醇技术进展[J].化工进展,2010,29(11):2003-2009.

[3] 晓铭.乙二醇产业面临升级压力[J].中国化工信息,2010,(9):6.

Marke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ethylene glycol at home and abroad

Li Yufang,Li Ming

(Beijing Jiangning 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76,China)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tatus of ethylene glycol and its market prospect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sed。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thylene glycol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The output still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market.In order to keep the ethylene glycol industry in China develop healthily and orderly,we should not only to expand production capacity,actively develop new technologies,but also to develop new application fileds.

ethylene glycol;supply and demand analysis;development prospect

TQ223.162

:A

:1006-334X(2011)01-0023-07

2011-03-02

李玉芳(1967-),北京市人,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生产能力乙二醇消费量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措施
新型装配式CO2直冷和乙二醇载冷冰场的对比研究
乙二醇:需求端内忧外患 疫情期乱了节奏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努力把乙二醇项目建成行业示范工程——写在中盐红四方公司二期3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建成投产之际
2015年全球废钢消费量同比下降
扩链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影响
我国PVC糊树脂生产厂家概况
2015年我国聚丁二烯橡胶主要生产厂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