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培育

2011-04-03张海鸥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24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英语教学

● 张海鸥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培育

● 张海鸥

学生的语言学习不仅与智力因素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使学生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排除不良情绪,全面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信息技术;非智力因素;策略

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学生的语言学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现代心理研究揭示,学生智力、非智力特征与学习成绩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其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智力发展的程度。而从英语学习存在障碍的学生情况看,他们的问题也大多出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突出表现为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淡薄、存在情感障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必须想方设法解决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示出超强的表现力,为提高英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提供了新的选择、创造了新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感官刺激,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能力。教师采取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展开英语教学,不仅有利于高水平、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有效地引导和感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其个性进行熏陶和感染,从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提升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的策略,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回避的课题,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学习活动朝着教育目标推进的内部动力。从动机的动力来源划分,可分为外因性动机和内因性动机。无论是外因性动机还是内因性动机,都能够使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进而有力地促进学习活动。而对于那些英语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来讲,他们有的对于英语认知存在缺陷,有的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因而在学习上屡屡遭受失败,自我效能感不断降低,自我认可度越来越低迷,使得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进一步降低。要解决这个问题,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创新奖惩形式激发外因性动机

现代信息技术以交互方式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将其集成为一个系统,这种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形式,能够在学生的感知领域留下深刻印象。为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灵活多样的奖赏和惩戒形式,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反馈,通过控制强化频率和深度,让学生感到新颖深刻、难以忘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发挥引导功能激发内因性动机

外因性学习动机主要依赖于情境刺激,其内驱力较小,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因此,在激发外部动机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学生内因性动机的提升,也就是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视觉与听觉共用、直观与抽象并存的学习模式,充分展现事物现象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主动思考,从多个方面同时建构英语知识格局,正确、准确地把握英语的学习和运用,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力求获得某种知识时的情绪意向。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其学业成绩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关联。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考,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反之,如果不能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甚至不断遭遇到困难,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对学习产生恐惧,进而逃避或回避学习。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在这方面,信息技术能够生动形象地将教学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中提高学习兴趣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究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提供新奇的、生动形象的事物,展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演示实验,并巧设悬念,引发学生对教材中的新鲜事物或有趣现象的直接兴趣和好奇心,使之在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领会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作业布置上,可以选择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无穷无尽的英语学习资源,按照作业要求寻求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作业指导的范畴内实现广泛化学习。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有效实现自我意识、自我理解和自我认识,这不仅有益于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技能,而且可以促进学习者个人能力的增强,提高其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在创设情境中促使兴趣持久稳定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交际离不开情境,因此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适合其水平的交际情境,展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事物现象,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稳定而持久。

(三)在解决学习困难中杜绝兴趣消减

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只要渡过这些难关,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渐趋稳定;若是闯不过这些难关,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就会锐减。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展开教学,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在具体方式的选择上,应考虑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自信心低落、交流存在障碍等问题,充分利用电子邮件、论坛、网络聊天等形式帮助学生解疑释惑,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运用信息技术唤起学习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连,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识起到一定的反作用。消极情感阻碍智力发展,而积极情感则对人的智力发展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英语学习存在障碍的学生往往对英语学习存有某些不良情绪或情感,这些情绪、情感一般是由于学习遇到困难、信心受到挫伤而产生,再反过来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业不良学生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焦虑,这主要是由于犯错误、受讥笑、得到坏分数、被批评等因素造成的;其次,学业不良学生有较突出的抑郁问题。信息技术具有强烈的情感诱导功能,可以通过合适的策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

(一)以道理激发情感

情感以认识为基础,只有晓之以理,才能动之以情。要培养学生对某种事物的情感,首先要让他们掌握相关的知识,了解有关的道理,知识越丰富,道理越深刻,感情就会越深厚。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呈现知识,展示背景,揭示真理,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爱好,并从所学的知识中获得乐趣。

(二)以情趣激发情感

教学内容的情趣,是激发情感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造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展现富有感染力的真、善、美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直觉的美感,进而引导学生对内容美进行追求,增强对于英语语境之美的感悟和理解,真正激发起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

(三)以实践激发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和推动情感的动力。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解决具体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英语学习内容的情感体验,不断丰富和推动学生情感的发展。

[1]侯靖靖.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化[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2]阴国恩、李洪玉、李幼穗.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邓海棠.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非智力原因及其相应的教育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4]高燕、封正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英语教学模式[J].教育探索.2004,(11).

张海鸥/山东烟台鲁东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责任编辑:刘 明)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英语教学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