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叔本华和尼采对奥尼尔悲剧的影响

2011-04-03

东方论坛 2011年3期
关键词:悲观主义叔本华奥尼尔

郑 伟

(黑龙江大学 西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叔本华和尼采对奥尼尔悲剧的影响

郑 伟

(黑龙江大学 西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他的悲剧思想对尤金·奥尼尔有着极大的影响,后者继承了前者的悲剧理论。尤金·奥尼尔对尼采的超人哲学和反宗教思想以及他的悲剧理论也是推崇备至并深受影响。

奥尼尔;叔本华;尼采;悲剧;意志;表象;超人哲学

美国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1888—1953)被称为美国戏剧之父。在它一生创作的50多部剧作中,除了一部是喜剧外,其他的均为悲剧。奥尼尔一生没有什么悲剧理论的书籍问世,但在创作悲剧的过程中,他却能极好地把握悲剧。他最丰沛的创作阶段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但是,在他创作后期更有憾世的绝唱。自十九世纪以来,无政府主义在美国广泛传播,甚至泛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开始流行于美国。种种主义和思潮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研究人,研究社会,研究人生。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思潮猛烈抨击当时社会制度的一切弊端。1907年,奥尼尔被普林斯顿大学开除后的几年里,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他对叔本华和尼采尤为推崇。尤其是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尼采的“超人哲学”,以及他们的悲剧思想都深深地影响着奥尼尔,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思想。

叔本华发展了一种意志第一的学说:表现世界背后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和核心。意志是一种求生存的﹑盲目无意识的冲动力;意志高于知识,高于理性。“世界是意志和表象”是叔本华哲学思想的精髓。唯意志论也是叔本华悲剧学说的哲学基础。

叔本华认为,悲剧是最高的诗艺,也是整个文艺的高峰。它专门表现人类生活中的不幸,表现在意志客体性的最高级别上意志和它自己的分裂。作为文艺最高成就的悲剧是以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为其主旨,它在我们面前演出了人类难以形容的痛苦和悲伤,演出邪恶的胜利,嘲笑人的偶然性的统治,演出正直、无辜的人们不可挽救的失陷等等。而正是这一切暗示着宇宙和人类最本质的东西,即悲剧展现意志与其自身的矛盾冲突,与其自身的分裂。

叔本华悲剧学说的最基本特征是把以人为主体的世界看得太黑暗,这是他悲剧理论的根源所在。正如罗素所说:“叔本华在哲学家当中有许多地方与众不同。几乎所有其他的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乐观主义者,而他却是悲观主义者”[1](P303)。叔本华悲剧学说是他的悲观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他通俗地解释自己的悲剧观,“所有悲剧能够那样奇特地引人振奋,是因为人逐渐认识到人世、生命都不能彻底满足我们,因而不值得我们苦苦依恋。正是这一点构成悲剧的精神,也因此引向淡泊,宁静。……于是在悲剧中我们看到,在漫长的冲突和苦难之后,最高尚的人都最终放弃自己一向急切追求的目标,永远弃绝人生的一切享受,或者自在而欣然地放弃生命本身”[2](P51)。 恰恰是叔本华的悲观的人生取值影响了奥尼尔的人生观和悲剧创作。他的悲剧思想与叔本华的悲剧思想如出一辙。他曾说过:“我们本身就是悲剧,是已经写成和尚未写成的悲剧中最令人震惊的悲剧。”[3](P25)“我认为悲剧具有古希腊人所赋予的意义。悲剧使他们变得高尚,它激励人们去追求更为丰满的生活。悲剧赋予他们对事物深刻的精神感受,摆脱日常生活琐碎的贪欲。当他们看到舞台上的悲剧时,他们欣喜自己没有希望的希望在艺术中得到了崇高的表现…… 生活本身毫无意义,是理想是我们不断奋斗、坚定意志、坚持生活!…… 可以完全实现的理想,不配叫做理想。当人在追求不可及的东西时,他注定是要失败的。但他的成功在斗争中,在追求中!”[4](P13-14)从中不难看出,奥尼尔既是理想主义者,又是悲观主义者。他渴求对理想的追求,而又对人生悲观失望。这种矛盾冲突既发生在他的身上,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他的人生悲观主义,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了叔本华、尼采思想的影响。当然,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家庭变故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奥尼尔的充满心理象征的剧作《更庄严的大厦》中,老夫人苔伯拉对儿子们讲过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有一个“幸福之土”的国王,他为一个女巫而失去了他的国土,并遭到放逐,像一个流浪者一样漫游世界。在他悔恨交加之时,女巫给了他一个希望,如果他找到一扇有魔力的门,他就可以重新得到他的王国。但不久,有人警告他,要是打开这扇门,他所发现的只有不毛之地和死亡。结果他终其一生站立在门前。笔者可否把这个故事看作是奥尼尔对人类生活及理想追求的象征。如果勇敢而乐观地打开那扇门,去追求生活、追求理想,展现在面前的也许就是所期盼的美好。当然,情形也许正好相反。如果惧怕未知的将来,不敢承受荒芜,不敢面对死亡,而放弃追求。为此,徘徊、踌躇,一生都站在门前,那么一丝希望都没有。只有痛苦、矛盾的内心冲突。终身是孤独的流浪与悔恨。进而,听天由命,碌碌一生。可见,悲观主义确实存在于奥尼尔的意识深层。然而,奥尼尔却为自己申辩,抱怨人家称他是悲观主义者。1923年,奥尼尔在写给一个护士的信中作了这样的说明:“我根本不是悲观主义者。我把生活看作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悲剧。它绚烂而不无讽刺,美丽而冷漠,辉煌而又因混乱给人们带来痛苦。而人要么是在跟命运的斗争中失败,要么是成为木然愚昧的动物。我所说的‘斗争中失败’仅仅在象征的意义上,因为勇敢的人总是胜利的。命运绝不可能征服他,或者他的精神。因此,你可以看到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相反,尽管我精神上伤痕累累,但我高兴为生活而死!”[5](P248)可见,奥尼尔又不无乐观主义精神,但他人生哲学总的倾向是悲观的,是悲观主义中混合有乐观的成分。

叔本华认为,悲剧以表现人生的痛苦、不幸、灾难等可怕的一面为主题,它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酿成不幸命运的肇祸人就是剧中角色本身。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第二种类型,导致不幸的可能是盲目的命运(或者说是偶然或错误),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这类悲剧都是描写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与命运的冲突,但最终都因不能挣脱命运的摆布而走向毁灭;第三种类型,是普通人由于在彼此不同的地位、环境、及条件等关系上的差别所造成的矛盾和冲突,以至给人与人之间造成了伤害和不幸,而造成这种伤害和不幸又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普通人的任何一方。在这种悲剧形成过程中,没有恶毒已极的人物参与,只是那些平平常常的互相对立所造成的不幸。如在《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送冰人来了》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这三部剧作中,没有一个是可恶至极的人,也无突发性事件导致的冲突。而是在平平常常,近乎没有什么事情中,在彼此难以沟通的痛苦中,在心灵极度孤独寂聊的苦闷中,在困惑和被社会摈弃的迷惘中,悲剧在悄悄地演绎。这种悲剧类型是较为典型的现代悲剧。

叔本华尤其欣赏和推崇的正是这一类型的悲剧。他说:“我觉得最后这一类悲剧比前两类更为可取,因为这一类悲剧不是把不幸当作一个例外指给我们看,不是当作由于罕有的情况或狠毒异常的人物带来的东西,而是当作一种轻易而自发的从人的行为和性格中产生的东西,几乎是当作人的本质上要产生的东西,这就是不幸也和我们接近到可怕的程度了”[2](P206)。从叔本华尤为推崇的第三种类型的悲剧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他的反理性主义的观点。

叔本华一再强调人生的欲望和追求永远得不到满足。这样,人生就必然是痛苦的,其结局又必然是悲剧性的。因而,人生的本质就是苦难,就是悲剧。奥尼尔在自己的悲剧创作中吸取了叔本华的悲剧观。而叔本华所推崇的第三种类型悲剧恰恰是奥尼尔后期创作所体现的。最典型的是《送冰人来了》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这两部剧。剧中,没有典型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是平常之人,霍普旅馆的那群房客;蒂隆一家四口,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产生悲剧。他们的“不幸也和我们接近到可怕的程度了。”笔者认为,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具有现代悲剧的色彩。从某个程度上说,叔本华是现代悲剧理论的先导,奥尼尔是再现现代悲剧的实践家。

尼采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受当时强烈的反理性主义思潮及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影响。尼采认为世界从本质上说是权利意志的世界,人的精神意志的发挥及人的个性的解放比物质生活、追求财富重要得多。尼采摒弃了叔本华的哲学中否定世界和人生的命运主义成分,并使之成为“行动哲学”。他鼓吹“超人哲学”。尼采认为,唯有“超人”才是人类奋斗的真正目标。只有出现了超人,人类才有可能使自己免于退化的堕落,他甚至提出要以“超人哲学”取代基督教哲学的主张。因为基督教博爱观念中弃强就弱表现了人类的怯弱性。超人哲学批判了数百年来的基督教文明及其传统,指责基督教的罪恶就在于践踏原始的生命本原,并用所谓的灵魂这种虚假的谎言来压制肉体。他宣称“上帝死了”,主张对一切价值进行重估。他的《悲剧的诞生》就是这种“价值重估”的最初尝试。尼采的哲学充分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深刻反思。

奥尼尔18岁时就读了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他对其的崇尚简直到了狂热的地步。一位评论家说,这本书几乎成了奥尼尔的圣经,他像背教义问答手册一样背诵它。当奥尼尔日后成名于剧坛,并被公认为是一流的戏剧家时,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这样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我所读过的书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每一年左右总要读一遍,从未感到过失望,这是我读其它任何书都不曾有过的感觉。”[5](P121)当被问及是否在文人中间有个偶像时,奥尼尔答道:“我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尼采。”[5](P251)

奥尼尔和尼采一样,也极度蔑视物质文明,认为它是导致人的精神堕落的直接因素。他的历史传奇剧《马可百万》就对通过东西方的对比追求物质主义的马可波罗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在另一部剧作《黄金》中,巴特利特一家为追求黄金而带来的悲剧性结局说明了金钱崇拜是如何在人们的头脑里做崇。对当时人们沉醉于物质享受,迷恋于成功致富的“美国梦”的社会风气,奥尼尔抨击道:“请设想一下,有朝一日我们突然用锐利的心灵的眼睛看清了那得意洋洋,吹吹打打的实利主义究竟有什么真正价值;看出我们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按照永恒真理的观点来看又得到了怎样的结果。那将是一个多么巨大、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不折不扣的美国的悲剧啊!”[3](P206)

尼采的反基督教、蔑视传统观念思想在奥尼尔身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他曾说:“我痛恨社会习俗与传统所统治的生活。”因为它使人窒息,压制健康的精神,培养起来的只是虚伪和物质主义。奥尼尔对上帝的怀疑在他的作品中亦有所体现。在《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中杰米对妻子说:“也许他(指上帝)会宽恕你对我所做的事,也许他会宽恕我对你做的事,但我不知道他怎么能宽恕他自己。”(第一幕,第三场),这是奥尼尔借剧中人物之口,对上帝大胆地提出质疑。奥尼尔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从小信奉天主教,视上帝为最高主宰。由于家庭的变故、母亲的病逝,也随着尼采的一声“上帝死了”, 他也摒弃了上帝,摆脱了宗教的桎梏,继尼采之后,进行了痛苦的“价值重估”。

奥尼尔悲剧的特点之一是剧中一般无反面角色,造成悲剧冲突的反面势力常常是剧中隐寓着的某种扑朔迷离的潜在力量。传统观念所不屑一顾的酒徒、赌棍、下等水手,甚至那些放浪形骸的妓女,在奥尼尔剧中却被视为“朋友”、“兄弟”或“正经妇人”。这实际上是对美国传统观念价值的挑战。他对社会底层的这些人抱有的是同情,而不是歧视的态度,这也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尼采的悲剧学说,尽管本质上仍和叔本华的悲剧学说一样,是唯意志论和反理性主义的,但就其整个内容来说,却和叔本华的完全不同。叔本华的悲剧学说太消极,颓废。尼采的结论是:权利意志主宰世界和人类社会,权利意志乃是生命本质,是万物的基元和自然、社会发展的动力。反映在他的悲剧学说中,就不是叔本华的那种人生苦海无边的绝望意识,而是充满着生的欢乐和喜悦。

虽说奥尼尔悲剧思想总的趋势是悲观的,但又不放弃精神追求与奋斗,他追求的是过程之美,他思想上的理想主义色彩也就在这方面和奋力斗争理论相一致。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多次借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敦促世人:不要将你们心中的英雄扔掉!要神圣地坚持住你们最崇高希望!在尼采看来,只有不择手段的奋斗,才能使人类“进步”,才能开人生之新机,才能使人渐进为超人。这种学说就其奋斗不息一点来说,也大大影响了奥尼尔的思想和剧作。

在奥尼尔的早期和中期的剧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有一种无形的神秘力量在扼制人的追求,粉碎人的奋斗,但他们总是百折不回,拼一死而后慰。《天外边》中的主人公罗伯特一生追求一种神秘的“天外边”的美。即使是在家业衰败,病入膏肓之时,他还念念不忘他的理想,挣扎着爬到大路边,遥望着日出死去。奥尼尔示意读者的是罗伯特虽然失败了,但他在绝望的境地里继续抱有希望,所以,他比别人更接近星光与天堂。正像奥尼尔自己说的:“尽管我精神上伤痕累累,我高兴为生活而死。”

但是,在奥尼尔的后期创作倾向中我们可以发现,尼采对他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出弱化趋向,特别是在《送冰人来了》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等几部悲剧,那种人与“潜在力量”之间的永恒斗争的精神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悲观色彩浓厚的消极避世态度。这些后期剧作均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经济危机留下的后遗症,使人们充满了恐慌与绝望的情绪。奥尼尔在创作《送冰人来了》时就说:“这场该死的世界性灾祸使我们完全绝望了。……在这个国家或其它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任何前途。”对美国现实的深刻洞察加上对世界局势的绝望心理,使奥尼尔愈加感到尼采的强力哲学也是无济于事的。

纵观奥尼尔三十年的文学创作、他的价值观、人生态度、悲剧思想都受到了叔本华和尼采的影响。但在不同的时期,各种思想的交错有所不同。他后期作品中,主要人物并没有争斗,也无追求,甚至没有行动,只希望在互相了解中找到人与人之间的片刻心灵交流,得到一点同情和宽恕。很显然,奥尼尔的后期作品走向了彻底悲观,尼采对他的影响力也渐弱,正如他在接触尼采哲学多年后所说的:“他的有些教导,我不再承认了。”可见,现代哲学家的思想以及他们的悲剧学说对奥尼尔的悲剧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成熟起了极大的作用,为他的悲剧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奥尼尔的现代悲剧也不可忽视与之相关的现代哲学思想。

[1]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2]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转引自汪义群.奥尼尔创作记[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4]埃吉尔·童吉斯特.灵魂的戏剧:奥尼尔超自然主义技巧研究[M].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68.

[5]Louis Sheaffer.O'Neill--Son and Artist[M].New York: Little Brown& Company Limited,1973.

The Influence Exerted by Schopenhauer and Nietzsche upon Eugene O'Neill

ZHENG Wei
(School of Western Studies,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Eugene O’Neill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Schopenhauer’s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and his tragic thoughts and inherits his tragic theory.O’Neill thinks highly ofNietzsche’s Superman, anti-religious thoughts as well as his tragic theory.Definitely, the impact from them is unfathomable.An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bove mentioned will justify the fact that philosophical origins of O’Neill’s tragic thoughts along with his tragic creation primarily stem from Schopenhauer and Nietzsche.

Schopenhauer; Nietzsche; tragedy; will; representation; philosophy of superman

I106

A

1005-7110(2011)03-103-04

2010-12-06

郑伟(1961-),女,山东青岛人,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研究。

冯济平

猜你喜欢

悲观主义叔本华奥尼尔
回归的心路历程——奥尼尔戏剧叙事研究
技术与社会:悲观主义与进步
特里·奥尼尔:捕捉此刻
约瑟夫·康拉德的悲观主义思想渊源
叔本华:正直还是伪善
人为什么会无聊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
“毒舌男”叔本华
打不开的窗子
乐观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