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青年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2011-04-02鲁宽民易鹏西安理工大学

当代青年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有效性

◎鲁宽民 易鹏 (西安理工大学)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青年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鲁宽民 易鹏 (西安理工大学)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和永恒主题,也是人类不懈追求而又永无止境的目标。我国古代的明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对个体完美人格的追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①因此,结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变化,适时调整思路,整合机制,创新办法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贯彻落实《纲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在西方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诞生以前就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黑格尔在其专著中就曾指出:“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使人类的潜能以及一切个人的能力在一切方面和一切方向都可以得到发展和表现。”②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尤其是汲取了西方人本主义合理内核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马克思第一次关于人的“全面”的论述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这也标志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初步形成。从1844年至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德意志形态》中以及其后的《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中初步形成并展开了这一思想,在《资本论》特别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很多,但散见于不同的著作之中,但如果对这些论述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人的实践活动全面展开。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有着多方面的规定性,作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实践活动,最集中的表现是劳动。要避免劳动能力的片面发展,使人的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摆脱狭隘的社会分工的限制,从而使人们在改造自然与社会以及人本身的实践活动是自主的和全面的。第二,人的能力全面提升。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③人的能力的全面提升具体表现为身心素质、品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等素质的发展和完善,以及这些素质之间的协调发展。它是伴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展开,尤其是“批判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创新能力而不断丰富的。第三,人的需要极大满足。人的需要是个人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一切合理的物质、精神以及人的价值实现的需求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与动物的本能生存需要有根本区别的,人具有的主体性是人的最高层次的特征,人的需要也是随着实践活动和人的能力提升而不断得到满足的。第四,人的生存条件的完善。要为争得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条件的逐步完善。在《共产党宣言》中凝结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条件的联合体。”④每个人获得不受来自自然、社会和他人等强制性的限制从而摆脱对物的依赖,自由选择并自觉发展。第五,人的个性自由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性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⑤个性作为个体的独特性,其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重要尺度,重视个体个性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在我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对其研究也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逐渐走向丰富和深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使人们从旧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实施了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社会物质条件大大改善,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提出,并把它确立为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标志着中国化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直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强调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⑥同时,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四个方面入手,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具体化,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更为成熟。因此,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构成,在逻辑理路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关系,是一个逐步完善并不断发展丰富的过程。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而且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指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人们科学地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石,在围绕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本身作出了许多精辟的阐述。⑦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了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除了生产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这些根本条件之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恩格斯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教育将使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⑧教育之所以能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它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教育“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⑨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

(一)理念的指引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强调为了人、尊重人、关心人、解放人和塑造人。它是一种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学说,强调在社会实践中既要符合客观规律,也要充分肯定人的价值。马克思主义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关系入手,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为了满足人对更多幸福的追求,它的实现表现为人们对于生活上、生理上和精神上各种更高、更大需求的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指引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提供动力,促进大学生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既包括生产、工作、学习等具体任务的完成,又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关注的正是效用尺度,在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人类社会终极追求上高度契合。因此,在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有必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统领和核心作用,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践中重新解读和强调,这也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机制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各种能力和需要都应该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实现,要关注人的物质利益,还应关怀人的精神生活;但在事实上,人的发展程度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尤其是物质条件的限制。物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是形成精神需要的基础;无论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都是人类根本利益的体现。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具体性条件,解决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的,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而不是僵化的教条,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及其关系,为受教育者建立良好的成才机制和动力源泉。“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客观依据”⑩,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等理论把人的思想意识与环境、与人的实践活动及物质利益等关系的理论紧密相连。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切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教育者的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这种有效性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只是局限于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或相关部门。因此,在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关注时代发展变化,将外在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健全机制建设。

(三)人的素质全面提升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辩证统一,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集中表现为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人的能力和精神境界的综合的外在表现,人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等都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应有之义,促进人的身心、智力与体力充分地发展,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要求,而要实现这些就必须提升人员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高度关注这一实践活动对个体需求的满足性。主体的个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身彻底解放的主要途径和根本要求,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是指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千差万别,因此,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能力差异、个性差异,促进个性发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还强调主导主体问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在诸多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关系中主导地位的确立及其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⑪因此,人的素质必须得到全面提升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实践的展开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的,不仅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人得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而且在于它十分强调实践特色,强调用实践的办法解决现存的问题,而离开了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特定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便没有了得以确立的根基,离开了特定的价值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同样无从谈起。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人类实践特色十分鲜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应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过程的有效性和要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以实践活动结果能否有效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为驱动,同时也以提高实践活动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要为目的开展实践,不断探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注: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7.

②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059.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3.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1.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⑥徐春.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01):51-55.

⑦⑪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54、143.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0.

⑩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86.

责任编辑 纪 峰

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与有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研究(109-007901)。

猜你喜欢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有效性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