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是一种方法

2011-04-02樊芸

成才 2011年4期
关键词:期望值幸福感心理学

■樊芸

幸福是一种方法

■樊芸

幸福是人生的向往、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是当代人的必然思考。

幸福和哪些因素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幸福与素质、环境、婚姻、职业、金钱等有关,但不是必然相关。天生丽质的帅哥、美女不一定幸福;生活在同一环境中,有的人感到幸福,有的则相反;幸福婚姻的比率很低,中国还达不到15%;同样的职业幸福感也不同;心理学根据史料追踪研究,“皇帝的不愉快多于愉快”;金钱可以给人快乐,也可以给人灾难。

幸福是发现自我,开发自我的过程。为什么同一背景,或对同一事物,有的人感到幸福,有的则相反?同一背景(实物)未变,为什么此时有幸福感,彼时又相反?幸福与不幸福是一对矛盾,是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像硬币的正反两面,同时并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幸福与不幸福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视角的看法。改变视角是方法,就此而论,幸福不幸福是个方法(论)。

其一,比较。比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幸福而言,分积极比较和消极比较。感到不幸福的人,是消极比较使然。

其二,糊涂。糊涂(模糊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理性(逻辑)思维不是无所不能。有的事物原本就是模糊的,没有必要搞清楚,就不要用理性思维分黑白。

其三,期望。期望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对同一事物(事实),期望值不同幸福感就不同。期望值高(或过高)是不愉快的归因。

其四,梦想。心理学讲的梦想(幻想),和理想、憧憬比较接近,是一种美好的期盼、追求、想象,属于积极心理,可以给人幸福感。

其五,珍惜。珍惜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人在福中不知福”是习惯使然,心理学解读,是因为人形成了动力定型(动型)。荷兰心理学家尼科佛里达“幸福不对称论”认为,幸福与不幸福是不对称的,幸福感弱,持续时间短,如果快乐的生活在不断重复,会慢慢弱化,乏味;不幸福感则相反。因为人容易适应愉快,不容易适应悲伤,是天性。

宗教盛行的国家,广泛流行“临终忏悔”。为了净身升天,临终前的人会虔诚地反思自己一生的过错。牧师兰赛姆一生听了一万多人的忏悔,他84岁时,听了一个布店老板的忏悔:我曾和世界上最有声誉的音乐家、乐队指挥大师冯·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当时他的成绩还不如我……最后我成了一个卖布郎。兰赛姆的墓志铭上留下值得后人深思的话:“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一半人可以成为伟人。”“如果”是不可能的,但改变思路(方法)是可能的。这就告诉人们幸福是可以自控的,幸福就在自己手中!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小学)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期望值幸福感心理学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基于改进数学期望值的沥青性能评价模型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基于直觉模糊期望值规划和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目标优化分配
重新审视你的期望值
民众期望值的合理边界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