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浅议

2011-04-01王润宁梁海东

地下水 2011年6期
关键词:管护水土保持河流

王润宁,梁海东

(1.陕西省榆林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陕西 榆林719000;2.陕西省子洲县水利水保局,陕西 子洲718400)

1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河道两岸脏、乱、差严重一般河流大都担负着河道两岸沿线企业和居民生活排污的任务,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建设,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河岸、造成河道淤积严重,河流水质深受污染、河面漂浮物、河水异味等,使昔日的清水河变成为了臭水沟。特别是经济建设中盲目填沟造地行为,致使河道水系破坏,水流不畅,每遇大雨,污水横流,乱石漫滩,河道两岸污浊不堪,严重影响到了河道的防洪功能和景观功能。

1.2 河道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致使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河水变色发臭,河流水质恶化,直接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的河段由于严重污染造成了生物灭绝,农田荒芜,严重影响河道沿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1.3 河道治理措施违背自然法则

目前,在河道治理中,许多地方都采取了河道衬砌的治理方法,钢筋水泥铸就的河堤表面上看来安全可靠,实则弊端种种。其一,混凝土修建的河道中,具有净水功能的水生生物生长极为困难,长期以往,水生生物就会逐渐消失,河水失去自净能力,水质随之恶化;其二,河道衬砌致使两岸植被大大减少,沿线小气候发生改变,导致河水水温变化大,高温季节,有害细菌孳生,水生态失衡;其三,河道衬砌阻止了两岸地下水的渗漏,破坏了河道水与地下水的交流。这些弊端最终的结果是倒致河流沿线生态环境的恶化。

2 河道治理中的水土保持

2.1 遵循自然规律,生态治理河道

河流包括河槽、滩地,湖泊湿地、上中游水库、农田灌溉系统等等,它不仅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系统,而且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河道治理必须秉承自然的法则,坚持“宜直则直、宜弯则弯、人水和谐”的理念,大力开展沿河两岸的水土保持工作,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保持河道的基本形态和河床稳定,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保护动植物群种,恢复湿地,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通过生态治理河道,实现水清、岸绿、景美,还河流以生命,为两岸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让居民亲水、爱水、治水,让河道生态治理变成全社会共同的愿望。

2.2 注重综合治理,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在河道治理中要打破“只搞工程治河”的陈旧观念,注重河流两岸城市、村镇生态环境状况,将河道治理与城市村镇建设、绿化美化、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相结合,以全局综合整治的观念统领河道治理,在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造林,栽种牧草,同时对沟、河、路、渠的堤岸坡面布设生物措施,涵养水源,固结土壤,护岸保堤,防止坍塌和冲淤。并且要将上中游治理放在与河道治理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制定河道上中游综合治理长远规划,增强规划刚性,加大治理力度,并在河岸两侧堤顶大搞防护林建设,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树立景观河道新形象。

2.3 搞好水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搞好水资源管理是河道水土保持的关键,其措施一是坡面渗蓄、工程拦蓄天上水,使地表淡水向土体深层转化,并保持在地下。因高差形成的势能,在无雨时节,上游的地下水转换为下游的地表水,维持河流用水量,保持河道常年不断流,以补给地下水,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发挥以淡压咸的作用;二是减少水库、江河淤积,使水利工程延长寿命,增加效益,减轻防洪负担;三是避免点源和面源污染通过径流汇入河道,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它形式的污染,保护水环境。

搞好水资源管理可以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措施的渗蓄、拦沙效益,均衡陆地淡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保障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数量和质量,增强生态系统功能,从而控制河道水土流失。

2.4 建立工程管护制度,巩固河道治理成果

河道治理涉及范围广、战线长、任务重,因此治理中要坚持集中治理与长期管护相结合,坚持治管并举,综合考虑河道的景观维护、安全渡汛、生态涵养和开发利用等问题,在抓好治理的同时,加大依法管护力度,制定严密的管理措施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建立工程管护长效机制,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在日常管护、移植补植、禁牧防火、采石采矿、项目开发等方面做出规定,完善机制,进一步理顺各方关系,明确责任,切实巩固水土保持治理成果,提升管理水平,避免造成二次破坏。

3 河道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应特别关注问题

3.1 要注重河道治理的协调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河道治理不仅要有疏浚防洪的功能,而且要融入园林景观、生态环保、建筑艺术等多项内容。因此,河道治理要围绕建设山水园林等多生态目标,编制河道两岸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利于沿河两岸开发和景观整治能够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确保河道治理效果的整体协调性。同时,对一些单体项目设置,应精心规划,反复论证,力求科学合理。

3.2 要注重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

河道水土保持的目的在于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形成良性生态系统。但是在重度污染的水域,根本谈不上良好的河道生态。河道截污如果还没有完成,污水不断进入河道,面对巨大的污染负荷,河道生态系统就无法维持;河道如果没有生态环境的水补给,即截污后的河道没有水,河道生态系统也无法维持;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雨后大量的污染物、泥沙进入河道,河道生态系统就容易受到破坏。因此,河道治理必须提高河道和自洁能力,通过清理河道污染底泥,湿地恢复,建设河道生态护岸与护底,建设联合污水处理厂、纳污企业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等措施解决河道污染问题,保证河道水质的净化,形成良好的河道生态系统。

3.3 要注重适地适树,优选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具有适应性强、种苗易得、成本低、养护简单的优势,可以迅速形成有效的地表覆盖,并为植物群落的稳定和演替奠定基础。因此,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多采用乡土植物,根据河道水位变动情况进行植物分区,在常水位至洪水位的区域下部以种植湿生植物为主,上部以中生但能短时间耐水淹植物为主。植物配置种植应群落化,物种间生态位互补,上下有层次,左右相连接,逐步构建良性的河道生态体系。

3.4 要高度重视河道治理的工程质量

坚持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相统一,既要合理摆布,科学施工,保证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按质、按期完工,又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落实责任,确保工程质量过硬。

4 结语

水土流失是造成河道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经济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不可忽视因素。因此,河道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河道水土保持除了要保障防洪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外,还要服务于不同行业,如城乡供排水、航运、旅游开发建设等。河道治理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生态治理河道,贯彻综合治理开发的原则,全面规划,分析各部门对河道治理的要求,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治理好河道,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管护水土保持河流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水土保持
河流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流放自己的河流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