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巴山典型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陕西省平利县为例

2011-04-01马鹏刚

地下水 2011年6期
关键词:平利县区划功能区

马鹏刚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秦巴山典型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以陕西省平利县为例

马鹏刚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平利县根据“十二五”规划建设和的具体情况,对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并结合3S技术提出了生态功能区划的初步方案。将县域划分为北部低山川道粮油、林业生态功能区,中部中山粮、茶、药、特及矿产开发、农工贸综合生态经济区和南部高山水源涵养及特色旅游功能区三个区,分析并提出每个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生态功能定位;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功能区划;平利县

生态功能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1]。随着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普遍关注。生态功能区划反映出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是区域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并为资源环境利用、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生态区划的理论和方法[2,3],并在各种区域进行研究,表明生态功能区划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明确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基础上,以陕西省平利县为例,对各功能区的定位、作用于功能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做了深入的探讨。

1 研究区概况及其生态功能定位

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坡[4]。依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平利县在陕西生态功能区划中隶属秦巴山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生态区中的“米仓山、大巴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秦巴山地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主要生态问题是:地形破碎,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比较明显。因此保护和发展方向主要是:搞好耕地和农田保护,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固防洪堤,加强重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积极发展经济林生产、特色农业生产和综合加工利用,搞好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旅游。

2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原则及方法

生态功能区划是指根据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差异,把区域划分成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确定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方向,确定当地的限制性、鼓励性或禁止性产业,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

2.1 区划目标

(1)明确平利县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2)明确平利县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3)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点与生态环境高敏感区;

(4)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功能,生态保育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2.2 区划原则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与区域分异规律,平利县生态功能区划遵循以下原则:

(1)自然与经济并重的原则;

(2)发生学原则;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生态完整性原则;

(5)相似性原则;

(6)非均衡发展原则;

(7)城乡统筹协调原则;

(8)景观结构一致性原则。

2.3 区划方法

首先从宏观尺度上进行生态区划,即以自然要素与生态系统整体特征划分自然生态区;其次,综合利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脆弱性评价确定主导和辅助生态服务功能区;然后结合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在自然区划和生态服务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开展生态功能区划。本研究是在实地调查和的基础上利用GIS和遥感技术进行的生态功能分区。

3 区划方案及分区发展方向

3.1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生态功能分区重点在于明确生态服务功能,实现保护、管理和开发建设协调统一的指导思想划分生态功能区。在主要分区的背景上,根据各分区内部异质性划分为不同区域,构建层次分明的生态功能空间体系。

根据平利县自然生态分异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平利县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如下:

Ⅰ区:北部低山川道粮油、林业、旅游生态功能区;

Ⅱ区:中部中山粮、茶、药、特及矿产开发、农工贸综合生态经济区;

Ⅲ区:南部高山水源涵养及特色旅游功能区。

3.2 生态功能区及生态建设方向

3.2.1 北部低山川道生态功能区(Ⅰ区)

该区处于县域北部,汉江南岸第三丘陵地区,巴山北部,区内浅山丘陵,坝川交叉。包括老县镇、兴隆乡、西河乡、女娲山乡、三阳镇5个乡镇。该区植被覆盖度高,水利条件好,水能蕴藏量大,坝河、吉河、黄洋河流经该区。有丰富的粮油、蚕桑、畜牧等农业基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好,基础设施较完善。该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加大封山育林河植物保护工作力度,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发展经济林及生态农业。

1)自然生态。本区境内山、川、塬地形并存,区内的耕地利用过度、水土流失严重,区内植被茂密葱茏,田园秀丽,溪水通幽,交通便利,林地24万亩,耕地9万亩。光热充足,但伏旱威胁较大,水利设施差,作物布局不合理,常受伏旱而减产,粮油单产较高,但用地养地结合差。桑桐生产优势大,养蚕有天赋优越条件。

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该区地处平利县北部低山强度流失综合治理区,降雨量偏少,伏旱严重。坡地土层薄,保土保肥性差,易旱和水土流失。桑桐管理差,良桑少,产叶量低。

3)发展方向。以天然林保护、水源涵养、农业生态恢复为主,对退化区域实施以封育为主的生态恢复措施,结合退耕还林和次生林改造,发展生漆、药材、茶叶、经济林果等林特产品;在低山区,大力发展魔芋、蚕桑、蔬菜等特色生态农业,提高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增加水利设施,提高抗旱能力,保护、加固现有的水利设施,充分利用河水自流灌溉,补偿伏旱造成的水资源短缺。

3.2.2 中部中高山生态经济区(Ⅱ区)

该区位于本县中部地区,包括城关镇、大贵镇、长安镇、洛河镇4个乡镇,属于秦岭低山丘陵带,区内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水平高,是全县的粮油、蔬菜和茶叶生产基地。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是平利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区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集旅游、农业、工业、商贸为一体的生态经济。

1)自然生态。该区以县城城关镇为中心,长安镇为副中心形成了县域的中心经济区。坝河、黄洋河穿过该区,水资源丰富,水量足可保证区内使用。目前初步形成了农业以蚕桑、黄姜、畜牧、无公害蔬菜为主导,工业以矿产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为支柱,服务业以餐饮、运输为骨干的工农商贸协调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该区作为县城近郊区经济较为发达区域,人口密度大,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处理不够,有的直接倾倒于河边,容易造成河流水质污染。矿产资源开发后的生态环境和地表填埋等问题没有较好的解决。

3)发展方向。建立以洛河镇和城关镇为主的工矿业发展基地,以长安镇和大贵镇为主的桑、茶、蔬菜等种植和农贸加工基地。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突出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大粮油生产;努力加快林特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型工业;推进蚕桑、畜牧、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水源地等。

3.2.3 南部深山功能区(Ⅲ区)

该区位于本县南部,地处海拔1 300~2 917.2 m之间。有八仙镇、广佛镇、正阳镇两个镇。该区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以林药生产为主、带动特色旅游发展,努力将本区建成水源涵养、环境保护、特色旅游的林区。

1)自然生态。该区地处本县最南端,土地面积广阔,林地564 369亩,农耕地18 032亩。境内生长有植物2 000余种,动物 2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 75%,八仙素有“巴山药乡”之称,盛产200余种中药材,正阳镇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有辽阔的高山草甸,森林如盖的让河大峡谷,曲径通幽,绿草成荫,天地之灵气汇聚,如画迷人风景,是休闲的理想之地。

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本区系平利群山之巅,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暴雨、冰雹灾害性天气多。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对环境会造成一定污染,畜禽粪便对水、气环境也会造成污染。此外,该区域内的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3)发展方向。根据本区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在林、药生产的同时,努力将本区建设成本县涵养水源的林区;加大加快天书峡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加强千家坪国营林场建设,重点发展华山松、油松河冷杉为主的用材林,逐步改造次生林。禁止建设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建水污染项目、无序开垦荒坡地。

4 结论

平利县属于典型的秦巴山地形,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特色产业及水源涵养这一功能的定位,该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直接影响到汉江流域的生态和水资源安全。因此,对平利县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在明确该地生态保护与建设方向和制定区域发展方向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和方法,该县分为三个区,并阐述了其功能特征和发展方向[5]。这将为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区域主导功能,以及制定平利县“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根据生态功能区划,平利县应重点保护南部高山水源涵养区,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结合当地气候、地貌、人文等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展自然风光旅游和人文景观旅游,以实现平利县作为“生态建设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生态学报,1999,10(5).

[2]傅伯杰,陈利顶,刘国华.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J].生态学报,1999,19(5).

[3]傅伯杰,陈利顶,刘国华.中国生态区划方案[J].生态学报,2001,21(1).

[4]傅伯杰,陈利顶,刘国华.中国生态区划方案[J].生态学报,2001,21(1).

[5]张伟东,王雪峰.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2):58 -62.

Research of Ecologically Planning Strategies in QinLing and BaShan Area

MA Peng-gang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Northwest University,Xi’an710127,Shaanxi)

According to"The Twelfth Five-Year Guideline"construction plan and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n Pingli county,the article primarily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the ecosystem effect area this county. Combined with the 3S technique,it puts forward the preliminary program of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division in Pingli county. The county divides into three sections which are the northern low mountains and way of grain,forestry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s,the central zhongshan food,tea,medicine,special and mineral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and south mountain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pecial tourism function. With brief analysis of each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direction,it provides the government some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Ecological sensitivity,service of ecology,functional zone and Pingli county

X32

A

1004-1184(2011)06-0134-02

2011-07-29

马鹏刚(1984-),男,甘肃庆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攻方向:自然地理学。

猜你喜欢

平利县区划功能区
2020年安康市平利县文化馆“戏曲进乡村”文艺巡演正式启动
平利县镇村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功能区划实证研究
川渝传统民居区划的环境蕴意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平利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发展对策浅析
宁夏水功能区管理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平利县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