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创先争优的历史脉络与启示

2011-04-01张书林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创先争优广大党员时期

张书林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党建部,山东 济南250021)

中国共产党创先争优的历史脉络与启示

张书林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党建部,山东 济南250021)

创先争优是党的历史上的常态性、经常性工作。着力研究和分析党的创先争优活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和具体形态,至少可以得到“创先争优必须围绕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注重典型示范、必须牢记党的领导”等几点重要启示。这些启示对于推进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无疑具有重大指导价值。

中国共产党;创先争优;历史脉络;启示

2007年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在全党范围内着力开展的两大思想教育活动:一是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要着力“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从2008年9月开始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个活动以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标志圆满结束。2010年5月13日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由此,标志着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全党范围内的创先争优活动正式启动。这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对于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生机活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对于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都是十分必要的。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党的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东西,而是一个早已经过多次实践的活动形式。从本质上讲,创先争优是党内激励的重要内容和鲜明体现形式,是我们党用以鼓舞人、动员人、号召人、争取人的有效方式,是党的一项经常性、常态性工作。在我们党89年革命、改造、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创先争优活动都以最动人心弦的色彩,在最广阔的心灵空间和党建范畴中体现出来。对这一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我们可以从中总结提炼出一些非常管用的经验、得到一些深刻启示,用以指导推动今天正在如火如荼、广泛深入开展的涵盖全党370万个基层党组织、7600万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

一、中国共产党创先争优的历史脉络

从大的历史分期看,党成立89年来一共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考察我们党创先争优的发展脉络,必须将其置于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波澜壮阔发展的各个历史分期之中。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创先争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括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阶段性革命时期。在各个阶段性革命时期,党内所进行的创先争优在表现形式上是多样性的,但都契合了不同阶段党的历史任务和工作重点。

大革命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历史时期。其前期是国共两党联合进行北伐战争、消灭军阀势力的革命时期,其后期则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疯狂杀戮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反革命时期。与这一两重性的历史时期相吻合,党内所进行的创先争优也有两重表现。一是在参加北伐战争、打倒军阀的过程中显示共产党员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树立起一个个战争丰碑,特别是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比较中使自己突出出来。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伐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以卓越的战绩赢得了“铁军”的称号。二是在大革命后期国民党反动派为夺取领导权、排除异己疯狂屠杀革命者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高举革命旗帜、维护党的政治尊严,坚持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誓死做永不叛党、永不背叛革命的伟大革命者,誓死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捍卫者。在这个过程中,优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的先进性和优良品质就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与背弃革命叛徒的比较中鲜明地体现出来。因此,为革命视死如归,成为大革命后期党员队伍中创先争优的基本准则。

土地革命时期是我们党独立开展武装斗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为激发党员、群众、干部的革命热情,调动党的各级组织的革命主动性,党的革命战线实际上划分成为两部分:白区和苏区。白区革命是隐蔽战线上的革命,工作重心在城市,以信息情报的收集传递、争取工商界人士和城市民众支持为工作目标。白区革命的危险性之大主要来自:无处不在的国民党反动派抓捕、难以预料的革命队伍中意志不坚定者的叛变。在这种危险的境地中,在白区工作的党员、白区的党组织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直面危险、险中求胜,为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各项工作的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充分展示了白区党组织的先进性、党员同志的优秀品质。苏区革命是公开战线上的革命,工作重心在农村,以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真刀真枪的战斗、打退其“围剿”为工作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广大党员战士在战斗中冲锋在前,争先恐后地屡建奇功;军队党组织在战斗中充当坚强堡垒,成为打不垮、摧不倒的钢铁长城。这实际上就是苏区战场上党员、党组织创先争优的主体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们党联合国民党共同抗击强大的日本侵略者进攻的历史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时刻,我们党高举抗日大旗,并号召广大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革命斗争中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涌现出以杨靖宇、左权等为代表的一批抗日名将和众多的抗日英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面对日本侵略者对根据地的坚壁清野、全面封锁,抗日根据地的外部供给被阻断。为求活路,必须自救。所以,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被迫开展了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标志的大生产运动。广大党员、各级党组织以及军队、革命群众、根据地人民都自发地参与到大生产运动中来,并在其中开展了劳动竞赛,成为这一时期典型的创先争优模式。特别是涌现出了以王震领导的359旅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同时,利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间隙,我们党于1942年开展了以反对革命队伍中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并彻底清算王明“左倾”错误为目标的延安整风运动,实际上为全体党员、各级党组织明确了创先争优的基本抓手。1945年党的七大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这就使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创先争优在导向上更加明确。

解放战争时期是我们党集中全党力量、全体军队指战员力量、所能够团结的全体人民力量,与国民党进行决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命运的最后决战时期。这一时期在广大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中的创先争优,主要在四个层面展开。第一,在人民军队层面。表现为:人民军队中的党员在争取革命胜利的过程中,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敢于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争先亮剑、永不退缩;人民军队中的党组织在战斗中组织有力、领导有方,争相成为团结凝聚党员和革命战士的主心骨。第二,在解放区层面。解放区的广大党员、党组织以积极支持解放战争顺利进行作为创先争优的工作范畴,动员组织解放区的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冒着生命的危险为前线战士提供必须的衣食供给,并在这个过程中展开了支前竞赛。尤其体现在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之中,以至于陈毅元帅后来深有感触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第三,在国统区层面。处于隐蔽状态下的国统区党员、党组织,动员组织领导了反对国民党政府统治的 “第二条战线”,并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旗帜下最大限度地凝聚团结了更多的支持性力量,在为党争取更多的良性社会资源中实践了创先争优的基本价值。第四,在党的干部层面。这一时期干部队伍中的创先争优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党的干部要做到“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两个务必”思想为指导展开。因此,能否做到“两个务必”、实践“两个务必”达到什么程度,成为干部队伍中创先争优的重要衡量尺度。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创先争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广大党员、党组织积极投身其中,并主要在三个方面开展了创先争优。一是在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中创先争优。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广大党员、基层党组织迅速形成了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的热潮。在朝鲜前线,党领导下的志愿军战士们怀揣国际主义精神、以生命为代价阻击美帝野心狼的进攻;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党员和人民群众,自发地以争分夺秒地努力工作支持朝鲜战场,并互相之间展开了劳动竞赛。二是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创先争优。建国初期,资本家中的不法分子力图用向党员干部行贿、投机倒把等非法手段获取高额利润,而一些党员干部也经不住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的攻击,不惜拿党和人民的利益做交易去换取个人好处,走上了贪污腐化的道路。这种情况的严重发展,促使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一场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积极投身于“三反、五反”运动中,并在揭发批判官员贪污腐败及不法资本家的违法行为中形成了创先争优热潮。三是在积极推动三大改造中创先争优。建国初期,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革命得以成功、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的经济基础。这项工作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就会落空。为此,1953年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以此为指导开始了三大改造运动。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三大改造运动中,广大党员、党的基层组织积极投身其中,通过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农民群众、城市手工业者、资本家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改造之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以“看谁的改造业绩更突出”为标签的创先争优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三大改造的进程。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在崭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生产力的大解放、人的精神大解放、制度的大解放为基本动力,广大党员、各级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地方都形成了创先争优局面,涌现出了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一大批广泛推开的先进典型,取得了建国初期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但需要指出的这一时期的创先争优在某种程度上偏离其正确轨道,甚至误入歧途。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确立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此开始了全国范围内在经济上的大跃进运动、政治上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所谓的“三面红旗”的统领下,全国许多地方在创先争优的过程中抛弃实事求是原则,大搞浮夸风、共产风、瞎指挥风,造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危困局面。及至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些地方进一步把创先争优完全变味为在 “踢开党委闹革命”中、在充当“造反派”中创先争优,完全颠倒了创先争优的是非标准。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创先争优

以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是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贯彻基本路线入手,新时期各种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在广大党员、党的基层组织中迅速展开。综合起来看,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创先争优活动总体上呈现出以下态势。

1.以发展成就刺激创先争优。创先争优是以目标导向为主旨的活动形式,它的成效如何,关键是要看参与者期望目标的实现程度。怎样确立参与者的期望目标呢?那就必须要靠强有力的刺激,让参与者从刺激中看到希望,有了希望才会有行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创先争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冒着巨大政治风险和政治压力包产到户开始的。小岗村包产到户后1979年的大丰收,刺激了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由此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性大变革的风行。从此以后,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农民群众的推动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平台的创先争优热潮便此起彼伏。

2.以先进典型引领创先争优。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鉴于榜样力量的无穷性、典型示范效应的强大威力,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创先争优中愈加重视典型和榜样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期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并逐渐形成了固定在每年七月一日党的生日这天进行党内表彰的制度模式。二是深挖党内的先进典型资源,适时推出了孔繁森、牛玉儒、王瑛、沈浩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激励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的进取态势。

3.以集中教育推动创先争优。新时期全党范围内的集中思想教育活动密集展开,成为推动创先争优的重要力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县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体内容的“三讲”教育活动;2001年起用一年半时间在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三批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在全党范围内所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等。这些集中思想教育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基层组织要怎么做才能成为先进的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要怎么做才能成为优秀共产党员,从而成为创先争优的重要推动力。

4.以多彩活动凸显创先争优。创先争优不能停留在嘴皮上,必须落实到行动中。为此,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方式创新,将创先争优的价值活力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近年来,各地围绕“增强党员意识、服务人民群众”这一主题,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民主议政日、党员志愿者、交纳特殊党费、推行党员承诺制等多种活动形式,构筑起一系列创先争优的制度化活动平台,使得创先争优越来越贴近党员群众、贴近工作实际。

5.以坚强领导规范创先争优。新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决定了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尤其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以农村基层党建领域内的创先争优为例。早在1994年底中央就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提出了村党组织建设的“五个好”标准,即“建设一个好领导班子、培养锻炼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完善一个好经营体制、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五个好”标准实际上就是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目标设计。进入新世纪,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建领域内创先争优的组织领导,200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的意见》。以此为指导,各级党委不断深化了以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主体内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自此,“三级联创”成为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抓手、制度安排和有效平台并一直延续至今。

二、中国共产党创先争优的历史启示

从上述对我们党开展创先争优历史脉络的分析中,可以从中总结提炼出以下几点重要启示,以指导推动当前全党范围内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

(一)创先争优必须围绕基本路线

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展开、服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检验衡量标准,这是党的建设中的一条基本原理。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须自觉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政治任务展开,以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实际效果作为评判依据。纵观党在各个时期的创先争优活动,无不是如此。这就启示我们,当前在全党范围内集中开展主题鲜明的创先争优活动,一定要紧密联系党在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基本的价值追求。偏离了这一基本路线要求,创先争优活动必将变质变味。

(二)创先争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且不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制造虚假成绩、树立虚假典型,将创先争优搞成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建国初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浮夸风、大放“卫星”,就是严重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所谓创先争优,是自欺欺人的表现,必须坚决禁止其再生、杜绝其死灰复燃。这就告诉我们:当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也必须特别警惕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为了出政绩、“引起上级领导注意”所搞的华而不实的、劳民伤财的、难以服众的、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所谓“新做法、新经验、新模式”,时刻防范创先争优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三)创先争优必须注重典型示范

开展创先争优,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样的基层党组织才是先进的、什么样的党员才是优秀的。在这方面,我们党所采取的最直观的判断尺度是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大家向先进典型看齐。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英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习楷模,无疑都是创先争优的最好示范图纸。这就启示我们,这次集中开展全党范围内的创先争优活动,必须重视模范典型的树立,并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向优秀党员看齐。这方面我们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许多优秀典型挖掘不出来,长期被埋没在基层和群众中;另一方面,优秀典型被挖掘出来以后,宣传报道不得力、重视程度不够,使其无法为更多的党员所广泛熟知。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在创先争优的典型示范中努力克服。

(四)创先争优必须牢记党的领导

从历史上看,各个时期的创先争优活动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和形态展示出来,其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而不是违背党的领导、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就启示我们:各级党委必须对当前的创先争优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分类指导,适时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实事求是地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以保证创先争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 闵 敏]

Historical vein and implications of chuangxianzhengyou of CPC

ZHANG Shu-lin
(Party Building Department, Party School of the Shandong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of CPC, Jinan 250021, Shandong, China)

Chuangxianzhengyou---striving to be advanced and competing to be outstanding, has been the normal and common work in our Party’s history.Research on and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and shape of our Party’s chuangxianzhengyou in different periods can obtain at leas four important implications: “Chuangxianzhengyou should centre on our basic line, seek truth from facts, pay attention to the models’ demonstration and remember Party’s leadership well.” These implications are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promoting the present activity---chuangxianzhengyou.

CPC; chuangxianzhengyou; historical vein; implication

D261.4

A

1008-6390(2011)01-0031-04

2010-11-03

项目课题:本文是2009年度国家社科规划课题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研究》(批准号:09BDJ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书林(1974-),男,山东冠县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建部,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党建博士,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创先争优广大党员时期
服务侨企创新业 创先争优展作为
创先争优支部底色
七〇五所广大党员积极为疫情防控捐款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如何以创先争优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向广大党员拓展 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清代时期
切实推进石油企业党建思想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