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詈词对比分析

2011-04-01

关键词:骂人英汉上帝

程 昕

(大连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英汉詈词对比分析

程 昕

(大连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骂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需要,因此詈词无处不在.讨论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对詈词的影响,从中了解詈词研究长时间受阻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詈词,反映英汉两种文化的相似点和区别.

詈词;汉文化;儒家;佛教;西方文化

一、詈词的使用

詈词的使用具有普遍性的特点.秋郎先生在其《骂人的艺术》一书中写到:"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是一种发泄情感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感情.想骂人的时候而不骂,时常在身体上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时,骂骂何妨."《美国国家周报》(National Review)的编辑、现代作家巴克黎(Willian F.Buckley,Jk.)以其正规英语蜚声美国文坛,然而在他的 On the Use of"Dirty"Words(《论"脏话"的使用》)一文中却极力为骂詈行为辩护.无论凡夫俗子还是圣贤雅士都生活在家庭和社会的种种矛盾当中,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情感,就像爱和被爱一样,人人都会骂人和被骂.只不过凡夫俗子们受教育程度较低,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骂得更轻易、更随便;圣贤雅士们一般都受过高深的教育,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

水门事件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秘密录音带被公之于众,因其中有很多"四字母词"(four-letter words)遭到人们的嘲笑,最终导致其身败名裂.美国另一位总统杜鲁门在讲话中常用像"hell""damn"这样不雅的词语.1961年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I fired(General)MacArthur because he wouldn't respect the authority of the President.I didn't fire him because he was a dumb son of a bitch,although he was..."(我解雇迈克尔阿瑟将军是因为他不尊重总统权威,不是因为他是个狗娘养的蠢货,尽管他确实如此).英国有句俗话叫"to make a saint swear"[1],也就是说,在盛怒之下甚至圣人也会骂人.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但汉语中詈词也不少.大文豪鲁迅曾写过一篇杂文,名为《论"他妈的"》.他说:"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活过,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鲁迅把它们称为"国骂".《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有人把它译成"If I were wrong, God damn it!"总之,詈词满足了人们表达情感的需要,存在于各种语言当中,反映了人们的现实生活,是活生生的语言现象.

二、英汉两种语言所在文化对詈词的影响

尽管詈词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在语言学界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詈词研究被延误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及人们对语言的不良态度造成的.其实语言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正如有人说的那样:"There are no dirty words-only dirty minds."(没有肮脏的语言,只有肮脏的头脑.)[2]詈词之所以遭到排斥是由其所在文化决定的,以下分析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对詈词的影响.

1.汉文化

(1)中国早期的祖先崇拜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现代许多学者考证,其起源于生殖崇拜或性崇拜.古文字及地下出土的许多实物证明,"祖"字乃男性性器的象征.祖先崇拜与单系亲族群相联系,带有浓厚的血缘家族关系的性质.这一信仰凝固了中国旧家族制度,特别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孝"的观念,形成秦汉以来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色.后来儒家又把它发展成忠君思想,于是"忠孝"二字成为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同时,因为淫会导致血缘关系的混乱,使种族不纯、家庭崩溃,所以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禁忌.

(2)儒家的价值观一方面要求人们勤恳、牺牲、奉献、创造,同时又要求人们忠君、孝亲、克己去欲,特别是北宋时期程颐、朱熙提出的"灭人欲,存天理" "饿死是小,失节事大"对中国文化影响颇深,甚至直到今天,还有人遵守这一信条.所以从先秦起中国传统思想中就形成了一种注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求和谐和统一的思维方式.由于强调和谐和统一,而反对"过"和"不及",因此骂詈行为一直遭到中国文化的排斥.

(3)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近两千年.它的"忍辱""持戒"教导人们不做不道德的事,不要伤害别人,强调"尽心知性",内心超然.

总之,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构成了一种性格——思维模式,使中华民族获得和承续着一种清醒冷静而又温情脉脉的中庸心理,不狂暴,不玄想,贵领悟,轻逻辑,以保持现有的有机系统的和谐稳定的目标……"[3]27中国人形成了内向封闭的心理机制和忍辱负重的性格.由于人可以控制愤怒,容忍一切,骂詈是被极力禁止的.人们把骂詈当做洪水猛兽,避而不谈.

2.西方文化

到公元七八世纪末,整个欧洲部族都已经基督教化.据《圣经》上讲,人是上帝造的,人类的始祖是亚当和夏娃,他们两个生活在伊甸园中.后来他们违背了上帝的意愿,偷吃了禁果,惹恼了上帝,被逐出乐园,从而遭受人生的种种苦难而与命运相斗争. "一般思想史喜欢说西方文化史是所谓'罪感文化',即对'原罪'的自我意识,为赎罪而奋勇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己,以获得神眷,再回到怀抱……以灵与肉的分裂,以心灵、肉体的紧张痛苦为代价而获得的意念超升、心理洗涤以及与上帝同在的迷狂式的喜悦……便经常是以个人为本位的西方'罪感文化'的重要环节."[3]28人们信奉上帝,奉行禁欲主义,既做善良的基督徒又做忠诚驯服的臣民.

从13世纪早期,基督教开始衰败.欧洲文化复兴时期人们提出人本主义,反对神本主义,讲究独立人格、天赋人权.尼采后来又提出上帝死了,对基督文化价值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它的"超人"是要努力地自我提升,反对权威主义和偶像崇拜,强调个性解放.弗洛伊德的学说又使人们对性话题的研究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西方詈词的发展与基督教的兴衰成反比.在基督教盛行时期,骂詈行为是遭到严厉禁止的.基督教衰败后詈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电影、电视、文艺小说中随处可见.小说《教父》(The God Father)中詈词出现了200多次.由于文化上的影响,西方对詈词的研究要比中国早得多.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反传统的学生运动中,詈词被当做表示忠诚这一运动的信物,西方随之出现了"四字母词"研究热.

三、英汉詈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不同语言中的詈词具有不同的特点,对詈词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了解其所在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骂詈者一般专找人心大讳的东西来骂.詈词总的来说有两大特点:一是这文化中最珍爱、最看重、奉为神圣的东西,一是此文化中令人生厌、使人恐惧、最肮脏忌讳的东西.从下述英汉詈词的比较中可以了解到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和价值取向上的异同.

1.相同点

(1)与性和排泄系统有关的詈词.人们通常认为与性和排泄系统有关的词,特别是那些被英美国家人士称为"四个字母的词",如piss,shit,fuck, cock,cunt,tits等,是亵渎、肮脏的.大多数情况下有教养的人对这些词语羞于启齿.这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的共同特点,这似乎体现了文明社会最起码的伦理道德水准.[4]

例如,《红楼梦》中焦大骂道:"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又如,英文小说《教父》中有以下两句:

①I was crazy about that bitch....A whore made for the devil.

②You fucking bastard,...I'll get that Johnny Fontane's balls cut off,do you hear me,you guinea fuck?

(2)与人的生理、智力缺陷有关的詈词.对人的生理、智力缺陷进行攻击,是英汉两种语言共有的骂詈行为.例如,英文电影《阿甘正传》(Forest Gun)中,主人公阿甘因为比正常人智力低,常被人骂为蠢货(stupid,idiot),而其残疾朋友丹则被人骂为废物(cripple).汉语中也有"傻子""瘸子""疤瘌眼""胖猪""豆芽菜"等詈词用来攻击人的生理、智力缺陷.

(3)与人的种族、生活区域有关的詈词.英语中骂黑人为"黑鬼"(nigger),男性黑人为"小子"(boy).美国人称芝加哥人为芝加哥猩猩(chicagorilla).汉语中骂农村人为"乡巴佬""土包子",骂不懂世故的人为"大漠来的".杂种(bastard)一词在英汉语言中都很常用,从中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文化都很蔑视异种,注重种族纯洁问题.[5]汉语中还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例如,戏剧《雷雨》中鲁贵骂大海为"小杂种""王八蛋".英文小说《教父》中也有这样的例子:"Those Barzini bastards keep chiseling in on my territory."

(4)以物名骂人,视人非人的詈词.视人非人,把人骂做动物或其他东西是一种侮辱人格的行为.但反过来也说明了人为万物之灵,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礼赞.英文小说《教父》中有这样一句话: "You acted like wild beasts in a jungle..."(你的行为就像森林的野兽一样.)英文中"pig"(猪)用来指"a police officer"(警官).汉语中警察常被骂为狗,没良心的人被骂为"狼心狗肺",妻子不忠的丈夫被骂做"王八"或者"戴绿帽子的人".《红楼梦》中凤姐暗骂贾贵:"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哪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

2.不同点

(1)与上帝、宗教有关的词语.带有宗教含义的词语,往往被一些人看成是神圣的,只在正式和庄重的场合或者在宗教场合下才能被完全接受.[6]基督教徒是不能轻慢地提到神或上帝的名字的,提到这些词就是对上帝的不敬,只有在骂人时才被使用,这是英语语言中所特有的现象.使用的词汇主要有: God(上帝),Christ(基督),devil(魔鬼),damn(该诅咒的),bloody(该死的),blast(天轰雷劈),heaven(天堂),hell(地狱)等.小说《教父》中有这样一句: "Jesus,kid,you had us worried.Where the hell are you?"(天哪,孩子,我们好为你担心,你到底在哪?)

(2)与氏族血缘有关的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汉语中好多詈词涉及亲戚血缘关系、辈分的称呼等,如祖宗、爷爷、老子、龟孙子、儿子、妈妈、奶奶等.[7]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另外,儒家将孝亲当做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所以汉语中常用"断子绝孙"来骂人.例如,《阿Q正传》中的小尼姑就这样诅咒阿Q:"这断子绝孙的阿Q!"

(3)与"脸面"有关的詈词.这也是汉语中特有的詈词.鲁迅曾专门写过一篇杂文来论述中国人的"脸面"问题.他写到:"面子……是中国精髓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红楼梦》中骂詈行为有10次涉及"脸面"问题,话剧《雷雨》中有5次骂詈行为与"脸面"有关.现各举例如下.

①带的东西又是那起没脸的东西们解了去了. (《红楼梦》)

②不要脸的东西,她跑了.(《雷雨》)

詈词存在于所有的人类语言中,满足了人类情感表达的需要,是每种语言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文化影响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影响人们对语言的态度.反过来,语言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詈词,反映了英汉两种文化的相似点和区别.

[1]HUGHES G.Swearing[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1:236-237.

[2]ANDERSON L,TRUDGILL P.Bad language[M].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1990:47-48.

[3]刘通清.话中国传统文化[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2.

[4]李文中.语言的委婉与粗鄙[J].外语学刊,1993(4):51-55.

[5]庄和诚.英语禁忌语刍议[J].现代外语,1990(2):42-47.

[6]桂清扬.试论英语诅咒语[J].上饶师专学报,1994(1):89-93.

[7]陈伟武.骂詈行为与汉语詈词探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114-123.

Comparative study of swear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HENG X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 Maritime Univ., Dalian 116026,China)

Swearing meets speakers'need in their expression of emotion.Thus,swearwords exist everywher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nflu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on swearwords,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that the study of swearwords has been delayed for quite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wear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it show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two cultures.

swearwords;Chinese culture;Confucianism;Buddhism;western culture

1671-7041(2011)02-0110-03

H034

A*

2011-01-14

程 昕(1961-),女,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E-mail:chengxin@china.com

猜你喜欢

骂人英汉上帝
喧噪
120秒的“上帝”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骂人大声机
是否气人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对比研究
知己知彼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