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大棚多层覆盖模式的选择及装备要点

2011-03-31苏生平潘秀萍陈宝宽房小康

长江蔬菜 2011年15期
关键词:沿海地区苏北拱棚

苏生平 潘秀萍 陈宝宽 房小康

苏北大棚多层覆盖模式的选择及装备要点

苏生平 潘秀萍 陈宝宽 房小康

近年来东台蔬菜瓜果产业发展较快,2010年设施化栽培面积发展到3.9万hm2,其中多层覆盖普及比率达65%左右。而所谓多层覆盖是指利用塑料大棚进行3层、4层或更多层的薄膜覆盖。实践证明在沿海地区进行蔬菜多层覆盖种植,能够非常明显地起到早春早上市、冬季晚拉秧的效果,从而提高蔬菜的价格、增加收入。

1 多层覆盖保温栽培原理

多层覆盖的保温原理是把大棚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个上下分隔的子空间,隔绝棚内空气的上下对流,减少对流造成的热量传失。即利用“辐射、对流、传导”的热交换科学原理,同时形成多层薄膜覆盖,使每层薄膜上下两侧的温差减小,减少因传导造成的热量散发。

2 多层覆盖保温栽培模式的选择

2.1 “热源”特点决定了多层覆盖栽培技术取向

北方地区强调对阳光“热源”的利用,通过充分利用较多的辐射时间,结合棚室蓄热保温,以维持蔬菜生长,即以寿光式日光温室土墙为主要蓄储放热器具,利用光照充裕(持续时间长)雨水少的条件,白天储热,夜晚用草片外覆盖保温。苏北沿海地区虽气温(光照强度大)高于北方,但冬季多阴雨天气,有效光照(光照持续时间短)大大少于北方,11月至翌年4月累计光照时数,东台月均只有163.38 h,为北京同期的66.81%。再以同经度的山东淮坊与江苏赣榆相比,11月至翌年4月月均温度,江苏赣榆高2.95℃,而月均总云量也高出3%,降雨量则高出167.5 mm,几乎是山东淮坊同期的2.58倍。因此苏北沿海地区较北方辐射强度高和多海风,多阴雨和多强对流天气特点则决定了只有通过多层覆盖尽可能减少强对流对棚内层空气的降温损耗,并结合雨后天晴棚室蓄热保温以维持蔬菜生长方为上策。

2.2 防灾减灾决定了多层覆盖保温栽培技术取向

苏北沿海地区冬季多低温连阴雨,一般出现几率在80%以上,极端天气又有大雪袭击几率较少,一般不超过20%,大风寒流天气每年出现2~5次,因此防灾减灾的重心是抵御低温连阴雨的影响;采取寿光式日光温室,虽能提高防雪压风吹的损失,但不能解决本地长时间面临低温弱光影响,也不如多层覆盖救灾减损来得快。同时且如长期覆盖保温被等覆盖物,则不仅光照不足,影响生长,而且对易在夜间形成的冰晶无法消融,时间一长难免对蔬菜形成冻伤。同时大暴雨等极端天气和长时间的降雨对寿光式日光温室土墙壁形成浸渍渗漏,如此蔬菜大棚难免不进水或漏风,形成一定的损害,浸渍严重的将导致蔬菜大棚局部或全部倒塌,温室土墙其性能必将大受影响,又因水体比热大,雨后转睛棚内温度反而回升慢,如揭掉棚外保温被等覆盖物则单膜易受湿冷空气强对流影响,导致棚内热量流失;而采用多层覆盖内保温技术,则具同样功能的多层覆盖子棚室其棚膜不惧一般风雨侵蚀。又因空气比热小,且有光照强度相对较大作为基础,雨后转睛棚内温度反而回升快,可有效地解决苏北沿海地区冬季大棚膜内外湿冷空气强对流导致热量流失的特殊要求,为本地大棚蔬菜的越冬栽培提供温度保障。

2.3 投入水平决定了多层覆盖栽培技术应用取向

寿光式大棚建造费工费钱费时,拆卸迁移不够方便,一般80 m长、10 m宽、后为机压土墙结构,造价在2.4万元左右,而同等大小的“三棚四膜”造价在1.34万元左右,便宜将近1/3,由于“三棚四膜”拆卸迁移方便,便于轮作换茬,又由于棚内小拱棚及中棚二道棚膜可根据季节气温和苗情的发展进行适时调减(拆卸),对农事操作并无妨碍。

2.4 克服连作障碍的简捷有效决定了多层覆盖栽培技术应用取向

苏北沿海地区多水旱轮作,建造寿光式大棚一般位置长时间不便变动,容易滋生病虫害和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且易受周边水稻生产的(水包旱)影响,致蔬菜大棚局部损坏甚至倒塌。苏北多层覆盖大棚可利用沿海地区多水旱轮作条件,实行变位栽培,不仅可克服土壤连作障碍,也不怕水稻生产的(水包旱)影响,而且便于对易滋生病虫害环境实施局部消毒,操作方便有效。

3 多层覆盖保温栽培建棚技术

苏北大棚多层覆盖一般采用“三棚四膜”(大棚+中棚+小棚+地膜)方式。

①大棚建议采用标准钢架,宽6~8 m,矢高2.3~2.5 m,肩高1.5 m左右;中棚和小棚的架材可用5 cm宽毛竹片,一般承载能力雪厚25 mm/m2。

②大棚最好用EVA高保温膜,中、小棚用膜可以是完整旧膜。a.外膜。即塑料大棚最外面的一层膜。大棚的外膜一般选用0.06~0.08 mm厚的聚乙烯无滴膜。b.内膜。内膜最少覆盖二层,内膜可选有0.015~ 0.03 mm厚的薄膜覆盖,内膜距大棚的外膜20 cm左右张拉覆盖,内二膜距内一膜20 cm,想再增加内膜,以此类推,都以间隔20 cm覆盖一层为宜,中间如遇有立柱可用夹子把薄膜夹严,必须在两内膜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保温效果。c.小拱棚和地膜。当上面设置多层内膜后,下面还要搭设小拱棚,同时地面上加盖地膜。由于在大棚内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空间,阻止了冷空气的流动,所以起到良好保温增温效果。

③中、小棚覆盖长、宽、高根据棚内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高1.3~1.8 m,宽2.5~4 m,长最好在100 m左右。

④开好棚外排水防寒沟,沟深0.5~0.8 m,宽至少0.5 m,棚间距1~1.2 m;多层覆盖保温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膜的严密性,一定要焊牢塑料薄膜接口,尤其是在易磨损部位先用布条垫上再套薄膜。

4 多层覆盖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①存在密封不严问题,这将大大降低棚温。主要存在柱子两边和接缝处,有10~15 cm空隙。解决办法是立柱部位割一个口子,塑料薄膜就可夹严。

②存在兜水问题,这将使内层膜相互挤压或粘连。主要原因是内膜撑得比较平,易兜水。解决办法是采用波浪形撑膜,水顺斜坡流到较低的立柱处就不会兜水。

③覆盖方式存在问题。现在多层覆盖有两种方式,即采用的上面两层,下面中拱棚、小拱棚加地膜,此方式优点是防风(寒潮)效果较好,好搭易拆。但春后管理不方便、费工,多用于青椒等越冬长季节栽培为好,注意宜选择采用钢架大棚为基础;另外一种是采取上边三层覆盖,下面覆盖小拱棚,地面铺地膜比较好,特点是操作方便、省工,而且保温性能好,但防风(寒潮)抗雪压性能不如前者,且构建烦琐,越冬期间管理操作不便,应多用于春提早栽培,同时建议外棚架改用钢竹混合结构。

④地膜覆盖存在问题。以往有些棚地膜覆盖晚,有些棚地膜部分覆盖,这些都有问题。早春栽培关键是要提温降湿,湿度大易感染病害,经过实践经验总结,定植后采取全面覆盖,以保证增温降湿。

⑤多层覆盖透光率偏低问题。尤其是冬春连阴雨较多时,光照不足成为菜苗的主要制约因素,对策一是尽可能在棚内吊挂白炽灯,每40~50 m长大棚挂45 W白炽灯一只;二是选用优质高透光无滴膜如利得膜、金象膜等;三是抓住晴好无风天气,适时揭除内膜,通过减少覆盖层次增强透光率,以提高辐射强度。

苏生平,江苏东台市蔬菜研究所,东台市东亭南路97号,224200,电话:0515-5213982,E-mail:dtscs@163.com

潘秀萍、陈宝宽、房小康,东台市蔬菜研究所

2010-07-14

猜你喜欢

沿海地区苏北拱棚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论民国沿海地区渔业发展困境及其应对路径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天气转冷 拱棚多膜覆盖早进行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西葫芦瓜小拱棚薄膜覆盖栽培技术
抗战时期苏北民众对新四军的认识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