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认知角度看语言输入与输出

2011-03-31张邱慧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者理论

张邱慧

(佳木斯大学 公共外语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从认知角度看语言输入与输出

张邱慧

(佳木斯大学 公共外语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教师在认知理论的指导下,使语言输入与输出尽可能地达到平衡,并且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的真实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质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认知理论;语言输入;语言输出

语言输入与输出属于第二语言习得范畴,它主要阐述了人们在掌握母语后习得第二语言的本质和过程。它探索人们理解和掌握第二语言的心理过程,与认知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拟从认知角度来探讨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认知过程对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影响是什么?语言信息是怎样经历输入、加工、输出这三个环节,最终产生语言输出的?如何使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

一、认知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一部分。上世纪90年代后,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的研究不断深入,认知理论在语言学习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皮亚杰将人类的认知视为一种双向交互作用的结果,当新的信息与个人原有知识的交互作用以同化或顺应的方式进行时,学习便发生了。信息加工论将人类心智设想为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这个系统在某些方面类似于数字计算机,能处理或加工来自于环境或系统内部的信息。新皮亚杰主义者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在处理皮亚杰理论时采纳了信息加工论的观点。与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论不同的是,社会建构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认知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主要研究者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人类以语言及其他符号系统为中介进行社会性活动。

二、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

在语言输入与输出研究领域中,最具影响的是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和Long的互动假设理论。Krashen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语言输入假设理论(Input Hypothesis)。他提出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唯一的途径,并指出理想的语言输入应当符合“i+1”公式(i为现有水平,1为略高于i的水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充足的可理解性输入,其中包括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i”,还包括新的语言知识“1”。“i”和“i+1”之间的差距是学习者学习的动力所在。输入假设理论的弱点是容易使学习者盲目地把输入放在第一位而把输出放在第二位,从而造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忽视学习者自身的能动性和创新性。Swain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输出假设理论,该理论认为输出除了能提高学生二语的流利程度外,还能提高其准确性。Long的互动假设理论强调了互动式调整在意义协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为通过对话调整及双向交流能增强可理解性输入的效果。

三、认知与语言输入、输出

(一)认知因素在语言输入与输出中的作用

认知与情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所以,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交互作用,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方面。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语言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认知因素对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和结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语言的学习过程实质上也是语言信息的处理过程。从认知角度看,外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非自动的认知处理过程,该过程分为5个阶段:输入(input)→注意(attention)→分析(analysis)→记忆(memorization)→输出(output)。因此,英语课堂包括3个基本因素,即语言的输入、加工及输出。认知心理学认为,从输入到输出这一过程的中间环节是把摄入的语言信息通过理解、分析、强化转化成记忆,最终在语言的实践过程中达到有效的输出。输入的材料与已有的信息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结构,学习者主动吸收的不仅是过滤后的材料,而且是新旧信息相互作用后的全新的结构。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在不断地组合、重建、发展。学习者把接受到的新的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与自己已有的语言系统作比较,用大量的语料对语言现象、语法功能进行假设、证实、分析加工,通过过滤,形成记忆。学习者对加工之后的语言信息加以调节,以使输出的语言正确、准确,达到有效输出的目的,也就是到达了这一过程的终端。

(二)认知过程中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平衡

Gass认为,学习者利用知觉机制过滤环境中的语言信息,并经过分析机制将这些已知觉的输入全部或部分转化为可理解性输入。只有当可理解性输入被学习者同化吸收时,第二语言系统才能得以发展。但是只有输入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者要表达思想或情感就必须有语言输出,如果没有输出,学习者吸入的信息就无法应用。学习者在语言输出过程中不但要关注语言的流利性,更要关注语言的可理解性和准确性,主要是使输入的材料和输出的语料尽可能地保持平衡,实现熟练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有利于语言学习。语言输入的材料首先面临的是主体的选择性注意,语言输入的材料只有被注意,才有可能被理解,从而被吸收。语言的输入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语言的输入,教师的话语对学生输入、输出的影响及其在指导课堂交互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很明显。学生在课堂上非常关注教师的语言,教师对语言内容的讲述、课堂语言的运用及与学生的语言交流都会对学生的输入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可理解性,课堂使用的语言要对学生知识输入产生积极的影响。

语言的加工过程也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语言输入内化的过程中,注意、分析、记忆环节是关键,需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了解学生所能理解的语言形式,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材料,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语言输入,选择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语言材料来引起他们的注意,都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的主动建构和教师的引导下,输入的语言得到分析加工,然后进入输出阶段。

语言的输出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只有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才能使语言的输入变得有效。那么,如何使输入的知识与输出的信息达到平衡?在输出阶段,教师要灵活处理学生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时的心理特点,对于学生语言输出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错误不要生硬地指出来,而是要通过正确引导,使学生的信息输入与输出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下达到平衡。

四、结语

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学习者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输入、加工和输出,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需要经历学习者对知识信息进行处理的认知过程。在认知理论的影响下,知识不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其发挥作用,使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尽可能地达到平衡,并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的真实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质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参考文献:

[1]Gass,S.Input,Interaction,and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M]. Mahwah,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7.

[2]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Longman,1985.

H0-06

A

1673-1395(2011)03-0091-02

2011-01-12

张邱慧(1973—),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① 本文属佳木斯大学校级项目(W2010-197)产出论文。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学习者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