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液灯盏花素治疗肾病综合征60例临床疗效观察①

2011-03-24张博

中外医疗 2011年22期
关键词:高凝灯盏纤溶

张博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 河南 信阳 464000)

注射液灯盏花素治疗肾病综合征60例临床疗效观察①

张博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 河南 信阳 464000)

目的 观察灯盏花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肾功能、尿蛋白削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NS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及灯盏花治疗组(30例)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激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组加用灯盏花注射液1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肾功能、血浆蛋白、血脂、尿蛋白等参数。结果 2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经2周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改善,尿蛋白、尿素氮、肌酐、血脂均下降,血浆白蛋白上升,但灯盏花治疗组临床疗效、血粘度、尿蛋白、尿素氮、肌酐下降及血白蛋白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而血脂治疗前后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灯盏细花可提高NS临床疗效,在降低蛋白尿、改善病人的高凝状态以及肾脏保护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少,依从性好。

灯盏花 肾病综合征

①通讯作者:张博:副主任医师,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邮编:464400,E-mail:zhangboyufang@163.com。

肾病综合征(NS)患者常存在高凝状态,与其凝血、抗凝及纤溶因子的变化有关,加之低蛋白、高脂血症所导致血液浓缩、血液黏滞度增加,而强力利尿、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则加重这一倾向。在引起血栓并发症同时,也可引起肾脏肾小球内凝血,加重肾损害。肾病综合征(NS)患者高凝、纤溶异常是病情发展中的一种病理过程,其程度与肾小球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平行。目前有许多药物用于治疗NS,我们对60例NS患者用灯盏花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及血液流变学、肾功能、血浆蛋白、血脂、尿蛋白削减的关系,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科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所有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60例,排除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脏疾病、乙肝性相关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60例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4~73岁,平均(35.8±12.4)岁,病程0.5个月~5年,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组间病人的基础疾病、病程、年龄、性别等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接受优质蛋白饮食,并根据病人有无水肿和高血压决定钠盐的摄入量,同时给予激素(1mg/kg·d-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对症治疗(利尿等)。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液灯盏花素(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0mg溶解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与治疗组均观察2周。

表1 2组疗效比较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尿素氮(BUN)、肌酐(Scr)、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浆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及尿常规。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完全缓解:水肿消失,尿蛋白转阴,尿蛋白定量<0.5g/24h,各项生化指标基本正常,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部分缓解:水肿明显减退,尿蛋白定量减少>50%,各项生化指标好转,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改善不明显,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改善。

2.2 临床疗效统计

治疗组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治疗前后检查指标变化

2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

表2 2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P<0.05

?

2组尿蛋白、尿素氮、肌酐、血脂均下降,血浆白蛋白上升,但灯盏花治疗组尿蛋白、尿素氮、肌酐下降及血白蛋白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而血脂治疗前后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2.4 副作用

2组病人除1例出现发热,1例面部潮红,予减慢输液速度后症状消失外,其余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全部病例均完成2周疗程。

3 讨论

NS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其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严重水肿。NS全身及肾脏局部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功能低下,纤溶功能低下可导致纤维蛋白沉积,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而纤维蛋白沉积程度与肾小球硬化程度正相关[1]。NS大量抗凝因子和纤溶酶原从尿中丢失,同时肝代偿合成凝血因子、纤溶酶抑制因子及脂蛋白增加,血小板功能亢进,肾实质疾病本身释放的炎性介质激活补体,促进凝血,尤其是出现高脂血症,使用激素、利尿剂时,更造成血液浓缩、循环血量下降,以上综合因素导致NS的高凝状态。无论肾功能状态如何,与非NS状态下患者相比,NS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活性亢进,却无相应的纤溶活化的增加,既存在纤溶的相对抑制,而凝血活性亢进、高凝状态可加重肾功能的进展,重者常并发各种深静脉血栓[2]。现代研究观点证明,肾小球内凝血、纤溶障碍导致慢性进展性肾损伤的机制,除了由于微血栓形成引起肾小球缺血性损伤外,局部活化的凝血因子及肾小球纤维蛋白的沉积对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具有直接的生物学作用。其中包括干预细胞外基质(ECM)代谢调控系统,影响局部ECM代谢过程,而这些因素正是促进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降低血液粘滞度,阻抑肾小球内凝血、血栓及向炎症的转化,是阻止肾功能进展的有效措施[3]。

灯盏花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灯盏甲素和灯盏乙素。黄酮类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使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灯盏乙素有减少血小板数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激活补体减少,亦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抑制血栓素A2生成,减轻肾小球的高凝状态,使血小板聚集释放炎症因子减少因而减轻肾小球细胞及肾小球基底膜损伤作用,减轻肾脏的病理变化,改善微循环作用。灯盏花是氧自由基清除剂[4]。,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扩张微血管,增加血液灌流量,从而改善微循环的代谢,减轻肾小球细胞及肾小球基底膜损伤作用,减轻肾脏的病理变化[5~6]。还可以降低血浆粘度,改变体内脂质含量[5]。本文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分析,2组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的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经治疗后尿蛋白、ALB、TC、TG、HDL、LDL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这说明灯盏花注射液联合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与对照子组比较,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高血脂。从而缓解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肾病的进展。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有报道[7~8]灯盏花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等,所以临床应用时仍要提高警惕。

[1]彭佑铭,刘伏友.肾脏内科研修精要[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249~253.

[2]孙雪峰,周希静,王力宁.糖尿病肾病与凝血纤溶异常[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2:134~135.

[3]陈香美.凝血纤溶系统与细胞外基质调控系统在肾脏病中的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5:348~349.

[4]吴永贵,林辉.灯盏花素与LY333531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20(6):429~433.

[5]余传龙,黄泰康,丁志遵.中药辞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290.

[6]杨莉.灯盏花制剂的临床应用[J].四川中医,2007,25(3):40~41.

[7]王丽华.静脉注射灯盏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J].人民军保健医学杂志,2004,6(4):226~227.

[8]毛成岗.灯盏花素致过敏性休克一例[J].人民军医,2004,47(3):184.

R692

A

1674-0742(2011)08(a)-0109-02

2011-06-21

猜你喜欢

高凝灯盏纤溶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黑暗中的灯盏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中10种成分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胃癌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中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