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

2011-03-22陈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毒物阿托品

陈芳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2)

有机磷中毒病情危急、病情变化快、致死率高,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及时的抢救及护理至关重要,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1]。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救方法及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73岁,平均47.8岁。中毒农药种类:甲拌磷18例,敌敌畏10例,敌百虫6例,乐果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意识不清或意识恍惚,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肌肉震颤,口吐白沫或鼻腔有泡沫溢出,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双肺布满湿性哕音,部分患者大小便失禁。根据护理情况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中毒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方法

1.2.1 诊断 急救前详细了解患者接触有机磷农药的方式、接触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农药的种类、患者自行服用的剂量等具体情况,结合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检测进行确诊。

1.2.2 清除毒物 尽快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除去污染的衣物,迅速用大量清水洗净被污染的皮肤、毛发和指甲缝内的毒物。口服中毒者应尽早、彻底洗胃,常用洗胃液有温开水、生理盐水等。

1.2.3 解毒 临床上常应用抗胆碱解毒剂(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碘解磷定)两种药物。应用阿托品的原则是早期、足量、反复给药,直至“阿托品化”。但要防止“阿托品化”过度,即瞳孔扩大明显、皮肤潮红、干燥、口干、心率显著加快等[2]。阿托品化后,将阿托品的剂量维持在1mg/h,疗程1~3d,待病情平稳后,改为阿托品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同时应早期应用胆碱酯酶复活剂[2]。

1.2.4 透析疗法 重度中毒患者可采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法。血液灌流治疗是应用活性炭吸附体内毒物,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血液透析是通过弥散作用清除体内毒物。

1.2.5 对症治疗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和呼吸衰竭,预防感染,有呼吸麻痹征象时及时给予气管插管,间断或持续应用呼机辅助呼吸。

1.3 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上述的急救治疗,干预组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如下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1.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病情,5~15min测一次血压、体温、呼吸、脉搏,观察瞳孔及意识变化并做好记录,特别是易发生中间型综合征的重度农药中毒的患者,观察患者肌力情况。

1.3.2 清除毒物 对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给予及时有效的洗胃,常用的洗胃液为温清水,洗胃越早,毒物吸收越少。经鼻或口插入,胃管口径越粗越好,以减少洗胃时间。有皮肤及头发污染者,要及时清洗,并脱掉污染的衣物。

1.3.3 阿托品的用药观察 应早期足量反复应用。阿托品化:(1)瞳孔较前扩大,不再缩小;(2)颜面潮红,皮肤干燥,口干,腺体分泌减少;(3)肺部音减少或消失;(4)意识障碍减轻,或由昏迷开始苏醒,轻者烦躁不安;(5)心率达120~140次/min,四肢末梢由冷变暖。同时应警惕阿托品中毒的表现,如高热达40℃,无汗,脉搏>160次/min,烦躁不安,甚至出现狂躁、谵妄等精神症状,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3]。

1.3.4 预防感染的护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注射的部位要经常更换,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给患者翻身,防止褥疮。做好患者的二便护理和口腔清洁工作,及时帮助患者排痰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

1.3.5 心理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原因为口服自杀者,不良心理会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再次自杀。因此要细心对待、关心、安慰、开导患者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精神刺激,帮助其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2 结果

干预组2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均及时抢救与系统的护理干预3~10d后,病情稳定,其中5例出现反跳,4例均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酌情使用复能剂和阿托品维持5~11d痊愈出院,余1例死于呼吸衰竭。对照组3例死于呼吸衰竭,干预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组发生护理衰竭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

表1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n(%)]

3 讨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短时间内在机体内大量蓄积,持续刺激胆碱能神经,引起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衰竭的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昏迷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4]。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的原则是彻底清除毒物,早期、足量、联合、重复使用解毒剂与复能剂。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使用阿托品的剂量,同时加强各项护理措施的有效执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通知医生,细心周到正确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本组资料显示,干预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组发生护理衰竭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综上所述,及时的急救与系统的护理可以提高有机磷中毒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6-929.

[2]曹明菊.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9,7(1):15.

[3]刘桂芳,郭婧,杨红伟.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2010,34(6):477-478.

[4]李英霞.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11(4):211-212.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毒物阿托品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二 用低浓度阿托品治疗儿童近视,您了解多少
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家禽中毒怎么办
毒物——水银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问题分析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胆碱酯酶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