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破伤风80例治疗分析

2011-03-22钟和悦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病死率儿科出院

钟和悦

(广东省恩平市人民医院,广东恩平529400)

新生儿破伤风是主要经脐部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引起的急性严重感染,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自普及新法接生及施行孕妇疫苗接种以来,发病率已明显降低,但旧法接生在边远农村计划外生育及部分流动人口中时有发生,以致新生儿破伤风仍有发生。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于2001~2009年采用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57例,对比1998~2000年采用常规剂量安定治疗的23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于1998~2000年收治新生儿破伤风患者23例,2001~2009年收治57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断标准[1]。其中62例为外来打工人员家庭新生儿,18例为当地农村家庭计划外生育新生儿,均为家庭旧法接生出生,断脐处消毒措施差。男51例,女29例。75例是足月顺产儿,体重2800~3700g;5例是早产儿,体重2300~2700g。潜伏期≤7d者47例,其中最短的1例4d;>7d者33例,其中最长的1例29d。并发肺炎80例(100.0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2例(65.00%),败血症5例(6.25%),新生儿硬肿症8例(10.00%),新生儿腹泻3例(3.75%)。

1.2 治疗

破伤风患儿住院期间主要治疗包括控制惊厥,预防及治疗感染,破伤风抗毒素应用,吸氧,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全部患儿床边隔离,部分置暖箱,尽量减少外界刺激,监护各项生命体征。所有患儿入院后先作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阴性者用破伤风抗毒素2万U+10%GS 20mL静脉滴入,qd,共2~3d;均静脉滴入抗生素抗感染,2007年前使用青霉素15~20万U/(kg·d)及甲硝唑25~30mg/(kg·d),2007年后使用青霉素(剂量同上)及国产头孢他啶100mg/(kg·d),分两次静脉注射。并发肺炎严重者视病情调整抗生素,有12例使用了进口头孢他啶(复达欣);此外抽搐频繁、常规镇静效果差,考虑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所有患儿给予静脉营养及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直至鼻饲足量配方奶。

1.3 控制惊厥方法

入院后所有病例均即给予鲁米那饱和剂量20mg/kg肌肉注射,24h后给予维持量5mg/(kg·d),为避免蓄积中毒,3d后停用。止惊剂主要用安定。根据入院时间,将患儿分为两组:(1)大剂量安定组:2001~2009年入院,共57例,男36例,女21例。安定2.5~7.5mg静脉滴入q4h~q8h,好转后改为鼻饲2.5~7.5mg q4h~q8h维持,最大剂量2.8mg/kg。(2)常规治疗组:1998~2000年入院,共23例,男15例,女8例。安定注射剂每次0.30~0.75mg/kg,每4h一次缓慢静注,与上述鲁米那交替使用。必要时临时加用其他止惊药,如10%水合氯醛灌肠等。均用至抽搐缓解,轻刺激有抽搐,呼吸平稳,轻度肌张力增高,并逐渐减量至停药。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4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临床观察指标:抽搐缓解天数(抽搐次数较入院时减少一半以上所需的时间)、张口吸吮天数、病死率。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大剂量安定组57例患儿有18例在住院4d内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10例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余29例经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治愈、好转率50.9%,病死率17.5%;常规治疗组23例患儿有8例在住院4d内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8例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余7例经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治愈、好转率30.4%,病死率34.8%。两组疗效相比,大剂量安定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具体各项指标见表1。

表1 两组破伤风新生儿疗效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的疾病,此病多见于边远农村、山区及流动人口家庭,多为贫困人群发病,因经济拮据或超生而在家旧法接生,采取不严密的消毒措施,有些甚至没采取任何消毒措施而致病。安定具有镇静、抗惊厥、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是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首选抗惊厥药物。

近年文献报道多以大剂量的安定来控制破伤风惊厥[2,3],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参考。笔者观察到,部分患儿使用安定2~3mg/(kg·d),数天后出现呼吸浅弱甚至呼吸暂停,需要胸外心肺复苏(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不具备机械通气条件),故在患儿入院初期,抽搐频繁时先静脉滴注维持,抽搐减轻后改鼻饲,取得了较好的控制痉挛的效果并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此外,破伤风患儿大部分合并高胆红素血症,关于安定的使用是否增加胆红素的水平尚有争论[4],但大部分患儿黄疸消退较迅速,推测与应用肝酶诱导剂鲁米那或甘露醇利尿促进胆红素排泄有关。临床各项工作注意无菌操作,减少气道的感染机率。

破伤风的治疗贵在坚持,能坚持到病情好转出院的患儿愈后较好,有文献报道经治疗好转出院的患儿,随访未发现明显后遗症[5]。故应劝说家属坚持治疗,不轻言放弃。此外,必须加强对流动人口分娩的管理,杜绝土法接生,大力推广无菌接生法,才能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1]张国凤.母乳性黄疸的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3):131-132.

[2]吴仕孝.153例新生儿破伤风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4):250.

[3]包忠实.两种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疗效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6):383.

[4]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6.

[5]王岩.新生儿破伤风44例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0,21(2):118.

猜你喜欢

病死率儿科出院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
5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因素与肝性脑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