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需求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优化

2011-03-21涂巧玲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电工课程内容

涂巧玲,徐 霞

(重庆理工大学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重庆 400050)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为高等工科院校非电专业学生开设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内容包括电路理论、电机、安全用电、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内容。面临着内容多、更新快和学时少的突出问题,是一门急需改造的老课程。解决办法是突出主要概念和方法,增加新器件、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内容,精简分立元件电路内容和定量的分析计算[1]。但在旧的课程体系下仍然无法满足不同非电专业的电学知识需求。

非电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必要理论而非电工电子技术学科体系,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知识概念而非求解设计电路系统的能力,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技术要点而非技术细节[2]。

笔者遵循重视基础,突出专业和强化应用的方针,从满足不同学科专业对电学知识的需求角度,按需施教。强调与学生专业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的引入,构建起更加符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知识体系[3]。

1 基于专业需求的优化方案

基于专业需求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内容与专业内容[4]。基础内容是各非电专业共同的学习内容,主要涉及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电子元件及基本用电知识。专业内容则是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际需求设置的学习内容。

1.1 课程基础内容的设置

电路分析部分基本内容主要包含电路的基本概念、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及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电子技术部分包含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基本内容为半导体基本概念、PN结特性、共射放大电路分析和集成运放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基本内容为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基础知识。

1.2 对应专业需求的内容设置

由于每个专业对于电工电子知识的要求及侧重点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与专业相对应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

(1)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化工厂、生物药厂和环境治理等单位。对生物工程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相对强化电工学内容。以自动化发酵设备、化工或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过程,以及重要参数的检测与监控作为教学案例。

(2)供热通风专业

增加晶闸管软起动控制和变频调速的内容[5],教学中将电机控制内容放在电子技术后面。结合供热通风专业特点以室温自动控制为教学案例。

(3)机械工程专业

对于机械工程系各专业学生,必需详细地讲解三相交流电的供电及负载联接,因此把三相交流电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另外,机械工程系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及数控技术专业是机械与电密切联系的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很多内容作为这些后续课程的学习基础,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伺服系统与机床电气控制,该课程以整流电路、动态电路分析、磁路、直流电动机及三相异步电动机等内容为支撑。

(4)汽车工程专业

对于汽车工程系各专业(尤其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主要是为“汽车电器”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汽车电器”课程中用到本课程内容主要有:整流、起动机(由直流电动机、传动机构及电磁开关组成)、电子点火系统、汽车电子显示装置及车灯、车锁等的控制。汽车工程专业需求的电工电子技术内容较多,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大纲中所分配的课时多于机械工程系各专业。教学中,适当增加汽车自动测控系统的教学案例,如汽车ABS防抱死刹车系统等。

(5)计算机系各专业

计算机系各专业对“电工电子技术”部分的内容适当弱化,教师在讲述电工部分基础内容时要降低难度,但电子技术部分的内容要适当加强,如增加MOS三极管及半导体存储器的学习,以适应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变化。

2 实验内容的优化

实验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设置实验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6]。

根据各专业理论内容的不同,实验内容也要相应地配合理论内容的变化,实验内容也由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两部分组成,基础实验6个,不同专业各有专业实验2个,如表1所示。

表1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内容

基础实验是各专业必须完成的实验。而专业实验则是根据专业需要开设的实验。加强专业实验的内容,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同题能力,调试处理故障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有力保证。

3 结语

本文所述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具有鲜明的特色,有别于传统“电工学”课程改革。它一方面综合了电工与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内容并解决了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另一方面提高了该课程的专业针对性,有利于对各非电类专业根据具体人才培养需求按需施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其研究成果已在我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该课程面向学校非电类理工科院系的17个专业开设。由于从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和实验内容设置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良好效果。我校“电工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实践证明,基于专业需求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史仪凯,袁小庆等.构建培养创新人才课程教学新体系探索与实践[J].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1):80-83

[2]徐英鸽,韩行等.非电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哈尔滨:高教论坛.2006,5:88-89

[3]王青云,陈瑞.现代电子技术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南京: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56-60

[4]潘丹青,潘矜矜.基于专业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设置探讨[J].福州:福建电脑.2010,1:183-197

[5]徐静.《建筑电工学》教学方法初探[J].重庆: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47-50

[6]王敦庆,常晓丽等.《电工学》实验改革探索[J].太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3-45

猜你喜欢

电工电子技术电工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专业基础课中的改革与实践
浅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
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