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机会·选择:和谐论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2011-03-20万资姿

武陵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机会马克思人类

万资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能力·机会·选择:和谐论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万资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和谐论的人的全面发展观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是主体对自身发展机会的平等获得和充分利用,也是一个不断扩大主体自由选择的过程,更应是人的能力、机会、选择与外在客观条件以及与人自身主观世界的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同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各种能力、机会、选择的内在需求和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主体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完善。

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能力;机会;选择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

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基本理论研究中探讨得最多,也是相关人学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古今中西的许多思想家,对这一问题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但真正集大成者,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不仅为我们反观人的历史活动提供了一个“解放的尺度”,而且也成为了我们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之理论依据。对此,笔者主张的是一种和谐论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一 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

细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我们发现,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既是经典作家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也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一个基本命题。虽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的全面发展仅仅被看作是人类渴望而不可企及的美好愿景,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人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性的命题,是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根据经典作家的论述,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1]927。此中,能力就是指蕴藏在人的活的机体中的人的肉体的能力和精神的能力或者体力和智力的综合,一般侧重于指称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将这种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获得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190。人类能力的发展,实质上就是指人的体力、智力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即意味着人要“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因为“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为此,人必须从事一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在这个过程中,蕴含于身体之中的体力、智力得到发挥和运用,人的劳动能力得以对象化和现实化。

在经典作家看来,人类历史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第一个条件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人类为了创造历史,必须首先从事满足吃、喝、住、穿等基本生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的体力、智力等能力也因此而随之发生、发展起来。人的能力一旦生成,必将极大地推动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生产本身,而且人的能力的发展将成为“最大的生产力”。同时,人的能力的发展也成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动力和源泉所在,因为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都是人类能力的对象化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3]128。因此,只有当我们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或现实的人的生活的实践过程而诉诸于人类能力的发展时,人的全面发展才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而就是人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历史环节和实践过程。

因此,一方面,人类能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人的全面发展决不是外在于或者强加于人之上的一种约束和要求,而是与人的需要和发展有着高度内在性和一致性的现实活动。可以说,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实质上既是人与人的相互需要,也是人充分发挥、发展自身天赋才能和能力的内在需要。“人们从一开始,从他们存在的时候起,就是彼此需要的,只是由于这一点,他们才能发展自己的需要和能力等等。”[3]360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普遍化必然会促进人类能力的发展,而人类能力的发展不单单是基于人自身交往的需要,更被经典作家视为人之为人、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充实的一项神圣的使命,即“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而共产主义所向往的人类能力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力量、职责等等”[4]330。

另一方面,人类能力的全面性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说,人要获得全面发展或者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5]108。而人类能力的发展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必须以生产和交往的普遍性为基础,正是这种普遍性“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5]109。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要以人类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充分为前提,人类能力的发展程度直接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同样,人的全面发展要以人类能力包括生产能力、交往能力的发展为现实旨归。在经典作家看来,人类能力的全面性决不是想象的或者纯粹观念的全面性,而是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外部显现,是人的全面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人的本质力量就是“一种主体能力”,这种能力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因此,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旨在凸现作为主体的人作为其生存环境、生存条件的客体的和谐发展,因为主客体之间的对象性关系以及主体能力的发挥“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3]125。

同时,人类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人类能力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社会关系的成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存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始终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职责、履行着特定的社会角色,而人类能力也正是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发展起来的。正如马克思指出,每个人只有在与他人交往的关系和共同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当然,人类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囿于狭隘的劳动分工,人类能力的发展只能是有限的、片面的,即人类能力的发展还不是目的,而只是人得以生存的手段和工具,因为“生产资料集聚在少数人手中,因此不再表现为单个劳动者的直接财产,而是表现为社会的生产能力,尽管首先表现为不劳动的资本家的财产”[6]469。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指出资本主义只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准备条件的过渡性社会形态。在关于人类社会三形态的论述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在最初的社会形态中,人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自己的能力。而建立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之上的第二种社会形态中,随着商业、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前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5]104。

根据经典作家的论述,只有到了第三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人类能力的全面、平等、自由发展作为目的最终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才称得上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能力的发展才真正成为目的本身。而且,随着人的主体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必将成为他们共同的社会财富,人的一切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人不再是偶然的、片面的人,而成为有个性的、完整的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就在于:“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2]535

是什么时候开始吵架的呢?买回豆浆机是第一次。吵过以后,温简坐在床边看杂志,她紧绷着脸一下一下地从杂志上抬眼偷望顾青,每一次都被他的目光逮到。到最后好像成了两个赌气孩子的游戏,她和他都没有忍住扑哧地笑了。

二 人的全面发展是主体对自身发展机会的平等获得和充分利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避免地被我们可能得到的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环境的机会所规定和限制。机会,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也是其内在目的。可以说,一个由潜能向现实能力的不断转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主体对作为自身发展重要手段和目的的发展机会的充分拥有,即一种发展机会的平等获得和充分利用。

机会,是指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对此,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曾强调:“自由通行和机会平等是首要的和愈益紧迫的要求。”[7]447因此,“群众需要有时间和机会来成长,而只要他们有了自己的运动——不管这种运动采取什么形式,只要使他们自己的运动——,他们就会有这种机会,因为在这种运动中,他们将通过本身的错误、通过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而前进”[8]。与此同时,“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7]644。由此可见,“机会不仅关系到人们选择什么(以及他们所实现的效用),而且关系到他们可以选择什么有用的事物(以及他们所享有的实质自由)”[9]117。对于每一位社会成员而言,机会的平等获得和充分利用,能为自身发展提供广阔而有效的发展空间,提供更高的发展期望,从而能够大大激发活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在从基本原则上确认了机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之后,我们还必须理解把不同类型的机会相互联系到一起的令人瞩目的经验关联。对此,笔者非常赞成这样一种观点:经济机会(以参与贸易和生产收入的机会的形式)可以帮助人们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物质条件;社会机会(以教育和医疗保健设施等形式)有利于人们创造自身发展的社会文化条件;政治机会(以言论自由和选举机会等形式)有助于保障人们发展所需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资源的获取。不同类型的机会可以相互增强。事实上,机会对人类全面能力的发展有直接贡献。以医疗保健、教育、社会保障等等的扩展为例,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一个为所有人提供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和教育的国家,实际上可以在全体人民的寿命和文化素质上取得非常突出的成就。

当然,强调机会的平等获得,并非是要“把大家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正如美国著名的政治伦理学家罗尔斯所指出的:“在社会的所有部分,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都应当有大致平等的教育和成就前景。那些具有同样能力和志向的人的期望,不应当受到他们的社会出身的影响。”[10]显然,这是机会平等的最为基本的要求,也体现了机会平等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机会的平等开放,二是机会的尺度相同。

机会是社会成员发展的可能性空间,但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相同的机会是不现实的。因此,机会平等应该具有这样两层含义:“一是共享机会,即从总体上来说,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机会;二是差别机会,即社会成员之间的发展机会不可能是完全相等的,应有程度不同的差别。”[11]第一层含义是指任何社会成员,无论性别、种族、民族、社会阶层、体力、智力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都享有相同的基本发展机会,如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第二层含义是指除了这些应有的基本发展机会相同外,因为人和人之间在生理、能力、所处具体环境以及其他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不同主体所具有的具体发展机会也必然存在差别。因此,机会平等应特指不同主体之间的相同方面具有发展的同等机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机会平等看成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点和重要内容。

三 人的全面发展是不断扩大主体自由选择的过程

运用理性来鉴别并选择更好的、更可接受的、有利于自身全面发展的想法,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有力地激励着人们。因此,假设每个人都在现实可行的各种发展“机会”中,能按照自己的标准自由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会”,那么一个人的发展状况就可以通过他的实际选择而表现出来。

从选择的实质上看,选择所体现的是自我的自由,因此,选择都是自我的选择。如果不是自我的选择,这种选择就不是真正的选择,而只是一种“被选择”,或者只能说是一种“被选择”的选择。自我存在是选择的逻辑起点,选择是自我意志的表现。我选择表明我是自由的,而自我的这种自由是与我同时存在的,是自我存在的权利,假如我失去了自由,那么也就同时失去了选择,也就失去了自身全面发展的可能。只有自我是自由的,我才能选择,否则,就不能进行选择,“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不选择的自由。不选择,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不选择”[12]。因此,选择与自由的关系是自我同时具备的,选择就其自身意义而言,就是对可能性的一种谋划,但这决不是凭空的幻想,它可预先决定自我的自为,但这决不是在必然性的意义上决定的,而是在实现过程中,并且内部存在着诸多选择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的自为,它仍然标志着自我的选择。“确实,‘做选择’自身可以看做是一种可贵的功能性活动,而且,可以合理地把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拥有X,与在还有很多其他可选事物的情况下拥有X区分开来。节食和被迫挨饿不是一回事。拥有‘吃’这一选择使得节食成为节食,即在可以选择吃的情况下选择不吃。”[9]63-64我选择,在选择中自为,以及自为中的选择,都证明了自我存在是自由的,并且只有因为我是自由选择,未来才能确保自我发展的全面可能性,并不断地充盈着、巩固着自我发展的全面自由。

与此同时,主体选择的实现,不是一个抽象的、纯粹直接的过程,而是一个受到各种条件制约的具体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7]455,自由选择所显示的是一种自我理性的力量,体现了人的自主发展的可能性。然而,自由选择的能动性和意志自由是与境况相联系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圣桑乔时曾指出:“至于你们作为具有独自性的人没有‘摆脱’掉的东西,这就是‘你们的选择和你们的意愿’,……如果他要进行选择,他也总是必须在他的生活范围里面、在绝不由他的独自性所造成的一定的事物中间去进行选择的。例如作为一个爱尔兰的农民,他只能选择:或者吃马铃薯或者饿死,而在这种选择中,他并不永远是自由的。”[4]355-356可见,自由选择具有相对性,其所采取的任何途径、方法和手段都具有客观现实性,而不可能完全是主观任意的,仅凭想象就能完成的。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只有在“自由王国”里,人们才能摆脱那种终身固定于某种职业分工、使人的才能受到抑制和无从选择的畸形状态,每个人才可以结合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地选择和变换工作,全面地发挥自身的能力,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对此,马克思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者批判者。”[4]37由此不难得出,在马克思那里,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外部客观条件之间其实是有着很强的互补性的,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同时承认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性地位和影响人的发展程度与范围的诸外界因素的力量。为了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把个人全面发展视为一种社会的承诺。按照这一思路,扩展人的自由选择被看成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消除使人们几乎不能选择,而且几乎没有机会来发挥其理性能力的作用的各种类型的不平等、不自由,构成了发展。

可见,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扩大民众的各种选择的过程”。在此,我们所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在这种相对自由情境下的人的选择的不断超越与扩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人的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建立在个性(特殊性)发展基础上的有选择的发展。

四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机会、选择及其与客观现实条件之间的和谐发展

诚然,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机会的平等获得与充分利用、自由选择的不断扩大,但这实际上还只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描述性的理解。如果从深层的价值论角度来看,即对人的全面发展作规范性理解,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意味着人的能力、机会、选择之间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各种能力、机会、选择并行不悖,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试想,如果一个人的各方面能力、机会和选择都得到了充分的、全面的发展,而这些内在构成要素本身又被当作是危害他人、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的话,那么,这些看似发展了的内在诸要素实质上还仅仅是停留在一种“手段”的位置,还没有实现马克思所主张的“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的各方面能力、机会和选择之间的和谐发展,也是主体的各种能力、机会、选择与各种客观现实条件之间的和谐发展。

首先是人的内在诸要素的和谐发展。以人的能力为例,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各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包括“体力和智力、自然力和社会力、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潜力和现实能力等”[13]方面的和谐发展。与动物不同,人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实际上,这就是人自觉追求自身发展的能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人们从旧的分工体系中解放出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促进自己的各种爱好和才能的和谐发展,进而从事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就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赋予人的各种才能和潜能的发挥,马克思说道:“财富不就是在普遍交换中产生的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吗?财富不就是人对自然力——既是通常所谓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的统治的充分发展吗?财富不就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吗?”[14]人的各种才能必须得到合理的发展。人的能力的差异也正是人片面发展的根源之一,工场手工业的分工就有参照人的能力差异的原因,这样就会使“只适宜从事片面的特殊职能的劳动力发展起来”[15]。

如上所述,马克思承认天赋的存在,承认天赋的差异性,人的天赋影响着人的后天的发展。每个人的自然天赋不同,因此人的发展的出发点也不相同,因而他把握、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也与他人不同。人的发展实践需要参考人的天赋,人的天赋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必然内容,马克思要求“我们一切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4]286。但是人的全面发展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条件来实现,人的能力差别并非天生的而是历史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存在于现存社会关系中的一切缺陷是历史地产生的,同样也要通过历史的发展才能消除。甚至连那些圣桑乔根本没有谈的天然产生的类的差别,如种族差别等等,也都能够而且必须通过历史的发展加以消除。”[4]498

其次是发展的诸内在要素与各种客观现实条件的和谐发展。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不是想象中的主体,而是在现实中生活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人生活在现实中,人的内在诸素质的发展也必定以现实为基础并在现实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对此,马克思就曾强调,人类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劳动所赖以发生作用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谁谈劳动能力并不就是谈劳动,正像谈消化能力并不就是谈消化一样。谁都知道,要有消化过程,光有健全的胃是不够的。谁谈劳动能力,谁就不会撇开维持劳动能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生活资料的价值正是表现在劳动能力的价值上。劳动能力不卖出去,对工人毫无用处,不仅如此,工人就会感到一种残酷的自然必然性:他的劳动能力的生产曾需要一定量的生存资料,它的再生产又不断地需要一定量的生存资料”[2]196-197。

各方面内在素质的发展是萌生于现实土壤之中的,没有各种内在素质与现实各种客观条件的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将是一种空想、妄想。事实上,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许多实践案例和经验教训(如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核武器的制造能力等等,都是一把“双刃剑”)已经充分证明了人的内在诸素质如能力等的发展倘若离开了与各种客观现实条件的和谐发展,一味地、单纯地强调人类某一要素的发展,忽视了其与各种客观条件的和谐发展,就会走向自身的反面,成为制约甚至毁灭人类的武器。因此,在重视人的内在素质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人与各种客观条件,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为此,马克思在批判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关系时,揭示了资本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所创造的条件。他指出:“在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中,劳动即生产活动对它本身的条件和对它本身的产品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极端的异化形式,是一个必然的过渡点,因此,它已经自在的、但还只是以歪曲的头脚倒置的形式,包含着一切狭隘的生产前提的解体,而且它还创造和建立无条件的生产前提,从而为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普遍的发展创造和建立充分的物质条件。”[5]520为什么资产阶级的命运会如此呢?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如同一个巫师,将最终无力支配自己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无产阶级的使命就是控制并驾驭资产阶级所创造的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价值,开发人类的一切才能,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继而实现共产主义,因为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个人的独创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4]516。

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而人类能力、发展机会和自由选择每前进一步都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历史性跃迁作了准备。关于这个过程,经典作家给予了详尽的阐述:“自然必然性的王国会随着人的发展而扩大,因为需要会扩大;但是,满足这种需要的生产力同时也会扩大。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1]926-927

至此,经典作家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向自由王国的现实之路,那就是工作日的缩短。马克思说:“时间是发展才能等等的广阔天地。”[6]281工作日的缩短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类的一切才能的发挥有了必要的条件和空间;同时,工作日的缩短也意味着必须最大程度地缩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自由劳动时间,只有这样,才会“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16]。

总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作为其现实诉求的人的各种内在素质的全面、充分、自由、和谐发展,也应是主体的各种内在素质与各种客观现实条件之间的和谐发展。换句话说,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意味着人占有各种客观现实资料,也意味着人自身的能力、机会和选择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等外部客观条件以及人自身主观世界之间的和谐发展。它既同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各种要素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正是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主体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完善。

基于和谐论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外在条件基础上,通过强化全体民众的能力,保障发展机会而扩大人们的选择的过程,它强调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一个不受物质匮乏和疾病困扰、能充分实现自身潜能并积极有效开展公共生活与社会交往、能自由享受私人空间和各种发展机会、有爱心、自主的人。因此,人们各方面能力、机会和选择的状况,都现实地决定了人们所能具备的客观现实发展条件,同时又具体地表现了两者和谐发展所能达到的水平。从这种发展的二重性出发,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有了衡量、描述、评价的必要与可能。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8.

[9][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69.

[11]吴忠民.中国现阶段机会平等问题分析[J].科技导报,2000(9):11-14.

[12][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614.

[13]韩庆祥.思想是时代的声音:从哲学到人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202.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9-480.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04.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9.

Ability·Opportunity·Choice:ViewofAll-RoundDevelopmentofHumanBeingofHarmonyTheory

WANZi-zi

(College of China Marxism, 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9, China)

According to harmony theory,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is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capacity as aim itself "in the final analysis, equal acquirement and full use of subject's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continual expansion process of subject's free choic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capacity, opportunity, choice, external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internal subjective worl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not only relates closely to human being's living conditions, but also reflects the internal demands and value of human being's capacity, opportunity, and choic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is just the subject's positive perfection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living conditions caused by these factors abov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harmonious development; capacity; opportunity; choice

A81

A

1674-9014(2011)05-0041-06

2011-07-20

万资姿(1980-),女,湖南湘潭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中共中央编译局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

(责任编辑:张群喜)

猜你喜欢

机会马克思人类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人类第一杀手
给进步一个机会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