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课堂教学中“五多五少”问题的浅析及解决对策

2011-03-20刘克汉

梧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刘克汉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地方高校课堂教学中“五多五少”问题的浅析及解决对策

刘克汉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因为地方高校教师对办学理念的错误认识,对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等因素,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教师照本宣科的多,学生参与的少、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多,实践操作的少、讲课使用PPT的多,使用黑板上课的少、大班上课的多,小班教学的少、对学生听之任之的多,管教管导的少”等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合理使用PPT进行教学。

地方高校;课堂教学;问题浅析;解决对策

一、“五多五少”现象的产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迅速发展起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一线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的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在注重基础理论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减少纯理论知识的传授,增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内容,强调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学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但许多教师对这一理念没有认同,沿用学术型大学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上仍走精英教学道路,把学生看成一个可以任意填灌的装知识的容器,是被教师塑造与控制的对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五多五少”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照本宣科的多,学生参与的少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思维的双边活动,是由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在媒体中介的作用下复合而成的交互过程[1]。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互动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很少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在大学讲坛仍十分常见。钱伟长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说:“我最近进行了调查,大学教师讲课突出的问题是有1/3的人照本宣科,国家规定的统一教材,我念你听;那么还有1/3呢,早已滚瓜烂熟了,‘本’也不用‘照’啦,叫无本背书。”[2]大学教师之所以照本宣科,一是“唯教材至上”,认为教材的知识是准确无误的,按教材内容传授不会误导学生;二是可以节省备课时间,腾出时间搞科研或做自己想做的事;三是害怕学生参与课堂,一方面占用时间多,自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一旦学生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不上丢面子。在这种理念支配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只是是否传授了教材内容、是否讲清楚了教材中的内容、是否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而不在于学生是否掌握与学会,不在乎学生课堂的参与。学生能做的是跟着教师走,拼命地抄笔记,被动地接受知识。结果导致师生情感交流渠道受阻,情感不能产生共鸣,学生对课堂教学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激发不了参与课堂的热情,“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无法达成。

(二)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多,实践操作的少

高校教学往往偏重于抽象的理性教育,而忽视社会实践生活中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用性教育[3]。教师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亲自实践与操作的原因有:一是教师受“知识至上”影响,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理论知识,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越多能力就越强,因此,许多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仅仅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二是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教学设备投入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导致许多实验课程或实训课程不能按计划开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减少;三是地方高校理论教师居多,实验实践教师少,实训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指导教师;四是地方高校与当地工矿企业联系较少,无法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群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这种只注重理论传授,忽视学生亲自实践与操作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能有效地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动手能力差,与社会对人才的期待相差甚远。

(三)讲课使用PPT的多,使用黑板上课的少

多媒体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是高校课堂教学现代化的一个体现。据统计,截至2009年,投影机在我国高校的普及率已达30.2%[4]。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使用PPT教学在高校课堂上日益普及。使用PPT教学能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从感性上更好地认识事物,便于记笔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部分教师只认识到PPT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好处,对其存在的不足缺乏认识,错误地认为现代课堂教学离不开PPT,有PPT参与的教学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他们不顾自身特点、课程的类型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一味追求PPT教学,过分依赖PPT,上课就放PPT,对着PPT念,在课堂教学中,“屏幕居中居大,教师居偏居无;学生只见屏幕,不见教师;只闻其声,不见其行”,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教师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现成的PPT,如果碰到教室停电,电脑不能使用,老师居然不知道讲什么内容,只好宣布停课。教师似乎得了PPT教学综合症。那种教师站讲台讲课,用黑板板书、推理公式、计算算式的教学方式现在很少见了。

(四)大班上课的多,小班教学的少

班级授课制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和吸收了个别进步学校实行的集中教学的经验,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新的探讨和研究,并在理论上给予了首次系统论证,进而确立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它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以班为单位教学,按照固定地点、时间、教师和教学内容,按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班级授课制是我国课堂教学重要的组织形式无可厚非,但是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迅速扩大,许多地方高校在面临师资不足、教学设备、教学设施紧缺的情况下,不得不把几个班合成大班上课,七八十人上课是常态,这在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尤为明显,50人以下的小班化教学只见于专业必修课。这样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一是教师上课时只能按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授课,无法照顾特别优秀与学习困难的“两头” 学生,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发挥;二是由于班级学生多,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次数相对减少,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与了解,良好的师生关系难以建立,“亲其师,信其道”成为一句空话。三是大班上课学生人数多,教师对学生课堂纪律的维持力不从心,导致学生逃学、逃课现象的发生。

(五)对学生听之任之的多,管教管导的少

教师除了教书,还得育人,帮助学生塑造美好的灵魂,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拥有远大的抱负。但部分教师一方面抱着“师傅领进门,修身在自己”的观念,认为只要自己把该传授的教学内容讲完就算完成任务,至于学生自己是否听课则是他们的事,与己无关;另一方面,教师认为大学生已是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学习上学与不学有自己的主张,教师对他们提出要求是多此一举。因此,教师对学生是否到课堂上课是放任自流的,只要学生来到教室,不扰乱教学秩序,不妨碍教师上课和其他同学听课就行了,学生是否认真听课、安心学习则不再关心,从而导致课堂上学生看课外书者有之,玩手机看视频、发短信者有之,睡觉者有之,这成为大学课堂教学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解决策略

高校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走进社会的大学生们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的手里,因此,为了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有用之才,高校课堂教学必须提高教学质量。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课堂内容要通过接纳、内化才起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摒弃“把自己当作知识的化身”的观念,让学生参与课堂,直接与教师交流,彼此交换意见,分享彼此的感悟与认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在教师引导下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合作友爱、兼容并包的人文精神。

(二)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学条件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地方高校应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使校舍中生均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及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基本达到国家合格标准,学校的实践教学除在校内的实验室、实习场所进行外,还应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规划、选择、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形成完善的实习基地群,以满足教学需要;另外,还要做好教师培训与发展工作,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加强专业教师职业经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支数量足、教学水平高和能力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

(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

课堂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只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走进课堂,融入课堂,乐于学习。为此,教师必须做到:

第一,精心组织教材内容。教师必须透彻地理解、熟练地把握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补充、增删,做到既照顾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对教材精心组织,抓住重点难点,科学而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灵活生动地讲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二,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虽然以教师讲为主,但是讲授的过程不应照本宣科,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关键处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主体。

第三,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水平。教学语言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时尽量做到:语速快慢适度,节奏抑扬顿挫,语速流畅自然,表意准确生动,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挖苦讽刺、冷淡鄙视的语言。

(四)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重视能力的培养

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一线需要的人才是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教学的任务应当是教给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有用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从做中学,在活动中学,从实践中学,努力掌握学习生活的必备知识,学习生存的必要技能,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认真做事的态度,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从而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把学习当成一种兴趣,去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五)合理使用PPT进行教学

PPT只是一种教学辅助软件,是一种工具。借助PPT实施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客观要求。但前提是必须合理使用PPT,才能发挥其对教学的支持作用。因此,在具体使用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学习对象和教师使用技能等几个方面。一般来说,对于需要进行数理分析、逻辑推导的课程,那么进行板书教学是较好的,因为老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给学生演算推导的过程,学生就可以清楚地学习到演算过程与结果。而如果是用PPT教学方式讲授数理演绎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很难清晰地学习演算的过程。另一方面,如果是概念性和文字描述性较强的课程,则用PPT教学是较好的,因为老师可以省去很多用于板书的时间,也使学生能更清晰地看到要学习的内容[5]。

地方高校课堂教学出现的“五多五少”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地方高校向现代教育转变过程出现的不可避免的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存在的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1]刘黎清.论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145.

[2]何少初.必须重视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986(3):75.

[3]徐小为.科学发展视野下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140.

[4]谢洋,等.高校教师上课过分依赖PPT课堂教学丢灵魂[N].中国青年报,2009-09-25.

[5]刘会洪.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柳州师专学报,2010(6):112.

Analysis of and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in Classroom Teach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Liu Kehan
(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

Due to a wrong education concept and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main goal of classroom teaching on the part of the local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other impersonal factors,there exist a number of problems in classroom teaching,including the simple repetition of items from the book against lack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overemphasis on theoretical knowledge against lack of practice,overuse of PPT against rare use of blackboards,overuse of large class teaching against rare use of small class teaching,and loose supervision against strict supervision.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a series of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including adopting the students-centered education concept,increasing spending on education,improving school-running conditions and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emphasizing students’ practice in class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and using PPT properly.

local universities;classroom teaching;analysis of problems;solutions

G642

A

1673-8535(2011)06-0089-04

2011-09-18

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wyjg2010A008)研究成果

刘克汉(1966-),男,广西昭平县人,梧州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高 坚)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