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辛亥与百年商埠——兼谈桂商之产生及其文化性格

2011-03-20

梧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梧州广西

曾 强

(梧州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广西 梧州 543002)

百年辛亥与百年商埠
——兼谈桂商之产生及其文化性格

曾 强

(梧州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广西 梧州 543002)

梧州是广西最早的通商口岸,是广西工商业的发源地,最早接受粤港澳的文化经济辐射,接受西方文明与民主思想的影响。同时,梧州也是广西最早响应辛亥革命、通电宣布独立的城市。该文主要论述清末民初梧州工商业形成的历史,“桂商”在梧州形成、发源的历史,梧州的工商业文化氛围对民主革命活动在梧州活跃开展的影响与联系;“百年商埠”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对于辛亥革命活动在梧州开展的促进作用;论述梧州辛亥革命活动的经济文化条件,分析梧州成为两广“首义之城”的历史文化原因。以期挖掘梧州的商业文化积淀,为振兴百年商埠提供启迪与信心。

辛亥革命; 桂商; 百年商埠

1911年10 月,辛亥革命的义帜在武昌城头树起,清廷的龙旗在硝烟中倒下,远在岭南的广西梧州城内,风声鹤唳,革命党人与商会人士获悉从香港、广州传来这一“改朝换代”的消息——“京陷帝崩”,遂手持炸弹冲进官府衙门,敦促梧州的官员脱离清廷,并果断召开群众大会,通电起义。梧州成为广西的“首义之城”。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拂去历史的尘埃,回首百年前的广西东大门——商埠梧州城的激荡风云,追寻那一个个远去的历史背影,便不难发现,广西的辛亥义举首先在梧州发起,绝非偶然,其中有着深刻的经济历史文化成因。

桂商在梧州发源、发育的历史,梧州的工商业文化氛围,对民主革命活动在梧州活跃开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与联系,“百年商埠”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对于梧州辛亥革命活动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一、桂商孕育于梧州,是广西辛亥革命的重要力量

梧州自古以来便是广西商业重镇。梧州人经商的历史有两千年以上,梧州城从诞生之日起,便有商品贸易,孕育了广西最早的商人阶层。

秦汉时期,当岭南许多地区仍是蛮荒之地,梧州已成为岭南的水运枢纽,建成广西最早的城池。

秦始皇开凿灵渠之后,当时苍梧郡(今梧州)的人民便通过桂江、灵渠、湘江一线的水上通道,吸收中原的先进文化与生产技术,促进了梧州以及西江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汉代的三百多年间,汉王朝设交趾刺史于梧州,辖岭南九郡,梧州遂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汉武帝派出船队从合浦出航,满载丝绸等到东南亚、中亚各国交易,购回明珠、琉璃、奇石、异物等,这些由合浦进口的商品,循南流江、北流江至梧州,然后经桂江、灵渠通道远销中原。同时中原的物资也经此路径运销海外。作为珠江流域内河水路交通枢纽的梧州,是我国最古老的贸易港口之一,是各地以至国内外商贾云集、货物汇聚之地,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交汇之城。

由于商品贸易活动频繁,商品销售量增加,需要支付的钱币也大增。宋朝政府在梧州设监铸钱,梧州的钱监称“元丰监”,是北宋时六大钱监之一。

明清两代,通过市场贸易,梧州这一内河港埠城市起到了桂东南地区经济和商品流通中心的作用,为近代梧州发展成为广西主要的对外经济贸易港口奠定了基础。

1897年2 月,英国迫使清政府订立有关英国在南方几省利益的协约,其中《续议缅甸条约附款》规定,将梧州府辟为通商口岸。

梧州开埠通商后,广东商人与外国商人纷纷来梧州投资,开商行,办工厂。1902年后,梧州先后兴建了缫丝厂、机器厂、炼锑厂、纺织厂、工艺厂和制造厂,这是广西最早的工业。同时开办了广西最早的电讯局,开设电话电报业务。

梧州开埠通商,商贸业、经纪业、金融业、航运业、近代工业同时崛起,出现了广西最大的、最为集中的商人阶层。清末民初的梧州,出现了梁颂唐、吕辑堂、黄泰初、陈泰记四大富商,其中梁颂唐身家约三百万银元,属广西首富、最大的资本家[1]。

桂商真正成为了一个社会阶层和一股社会势力,广西的资产阶级首先在梧州产生并登上历史舞台。

二、桂商之文化特质在梧州辛亥革命中得以体现

桂商主要在西江水系做生意,与粤商粤人打交道,或其祖辈本来便是粤商粤人,有着水上文化的特质,他们视野开阔,放眼海外,善于把握机遇,敢于冒险,精明精细致,工于贸易,勇于参与市场竞争,使广西在近代能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迅速改变广西延续千年的落后面貌。

从辛亥年间的表现看,桂商具有擅长外向型贸易,富有冒险精神、团体精神等文化特点。

(一)从事跨省与跨国贸易,具有鲜明的外向型特征

广西的地理位置独特,处于西南腹地和粤港澳沿海地区的结合部,上接云贵川,下联粤港澳,得天独厚地扮演了东承西联、上引下联的角色。桂商的贸易活动,自然具有跨省的流动。桂商的生意是“大进大出”, 他们依托跨省、跨国的地域市场,建立起广西的工商经济体系。

桂商从事进出口贸易的通道:一是沿西江水道,直通粤港澳,再转运海外;二是从合浦、钦州、北海出海,通往穗港与东南亚各国。

这样一个商路,体现了桂商接受粤港经济辐射的历史进程与历史连贯性。这样的经济格局,至今仍在延续和衔接,并富有启迪意义。

(二)桂商富有冒险精神,无畏于市场竞争

桂商崛起的年代正是中国战乱时期。清末民初的战乱,“改朝换代”的风波,列强入侵的炮火硝烟,竟为桂商提供了难得的商机。这是一个奇特之现象。

桂商的血统本来就有涉险精神,早在汉代,先辈们就已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远涉重洋,把生意做到印度、阿拉伯地区,在南亚、东亚、非洲,都有桂商的足迹。合浦在汉代便是对外的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俗话说:“宁欺山,莫欺水。”而桂商则敢于“欺水”,善于“亲水”,他们是龙母的子孙,信奉“水为财”;他们敢于驾驭风浪,涉大江,渡重洋,具有世界眼光与胸襟,敢于拥抱海外文化、海外文明。

如此文化性格,使桂商敢于参与市场竞争,敢于与列强竞争,敢于与外商竞争,在与外商的商战中建立了广西最早的工商业、现代航运业。

1897年梧州开埠后,外国取得梧州的海关权与西江航运权,大批的外国商船随即闯入梧州。外国轮船垄断了梧州的航运业。

1908年,梧州的华商集资成立梧州第一家华资轮船企业——梧州航业有限公司(又名西江航业有限公司),喊出了“中国人乘中国船,中国货搭中国船”的口号,公司分别经营梧港线、梧穗线之客货运输。此举打破了外国垄断梧州航运业之局面,受到客商的欢迎。之后,公司又扩大经营范围,经营梧邕线[2]。

通过商战,梧州商人从市场惯例、交易方式和竞争意识等方面,开始突破传统市场经营理念,参与洋行煤油、烟草等商品的推销,各地土特产收购网络的建立,轮船的招投标,商品拍卖和金融市场的国际汇兑业务等,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

尽管从清末以来广西战争接连不断,但梧州的埠际贸易额数量依然相当可观,形成了经纪业、银钱业、百货业、鸦片业、花纱业、轮渡业、盐业、饮食业、运销滇黔杂货业、华洋匹头业、西江电船业、染布业、海咸业、油米业、土制煤油业、药业等几十个行业,反映出梧州商业分工的细密和市场经营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桂商富有群体性、组织性,形成社团、会馆、会党、商团等组织,从事经营与社会活动

桂商中没有出现胡雪岩、伍秉鉴式的商业巨人,盖因广西的社会经济与江浙、广东相比,仍属于后发展地区,社会生产力落后,仍需长期接受粤港、穗港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然桂商以中小商人众多,善于“抱团取暖”,组成商会、会馆,以维护自身权益,以适应市场竞争。

建立会馆、商会,主要是为了保证商人的贸易活动能有序正常地进行,防止无序竞争而扰乱市场。

苍梧龙圩镇早在清康熙以前便建有粤东会馆,保存至今。近代以来,梧州及西江流域各地的商业贸易日益频繁活跃,商人的会馆也在不断增多,不断扩展。广西沿江、沿海以及内陆山区的各城镇,几乎都有会馆。

商人们按各自所经营的行业建立商会,各商会基本上由同业人员所构成,商人可通过商会来解决商务活动中的问题。

梧州商人在1906年倡议建立商会,并制定商会章程。1907年正式成立商务总会。这是广西最早成立的新式社会经济组织[3]。

这些商会、会馆组织,体现了明清时期以长途贩运为主导的传统商业经济发展的格局,形成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并发展成为文化传播的据点,政治力量角逐的支点。于辛亥年间,成为了同盟会活动的联络点,传播革命进步思想的阵地。

三、桂商推动梧州辛亥革命

百年前的梧州,政治上开明、经济上开放的文化环境,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活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地理上毗邻粤港澳,信息畅通,联系便利,革命党人在梧活动活跃。梧州工商业文化环境,为当时梧州首先响应辛亥革命起义提供了可能。

随着梧州工商业的发展,广西的资产阶级在梧州率先产生。梧州资本家的人数、资本均为广西之冠。梧州的资产阶级以中小业主为主,迫切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希望改变封建帝制与外商倾销、丧权辱国的局面,与清廷的封建统治不断产生冲突,进行斗争。

1904年,梧州商人举行罢市,反对统捐,要求减少捐税,撤换知府程道源。

1908年,梧州商界创办西江航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英商争夺西江航运权,呼吁“中国人搭中国船。”

1911年7 月,梧州商界发出通电,反对清廷以铁路国有为名,收回民办粤汉、川汉铁路,转资外国。是为“护路运动”。

这些斗争行为,标志着梧州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广西辛亥革命的先声,为梧州在两广率先独立奠定了社会基础。

武昌起义前夕,孙中山派遣大批同盟会员进入广西。1911年4月初,孙中山在日本派遣刘崛(广西容县人)潜回梧州,设同盟会广西分会,刘崛任会长兼主盟人,徐志翔任秘书,主要成员有区笠翁、甘日三、蒙经等三十余人。梧州一度成为广西革命的中心。

10月30日,在梧州的同盟会广西分会接到香港同盟会发来“京陷帝崩”的电报,立即在梧州的进步报纸《广西日报》、 《梧江日报》上同时刊出号外。梧州全城为之震动, 市民奔走相告, 欣喜若狂, 鸣放鞭炮, 以示庆贺。

10月31日上午,区笠翁、甘日三等人以同盟会广西分会名义,果断地召开群众大会,号召独立。当天下午,他们又召开各界代表大会,一致通过梧州在广西首先独立,成立梧州军政分府。会后,全城商铺遍插白旗,上书“梧州反清独立”,街上张灯结彩,燃放鞭炮达2小时之久。市民纷纷剪辫,以庆贺新生[4]。

这是广西第一个城市宣布响应辛亥革命起义,反清独立。

随后,梧州商会又出面反复与广东胡汉民的督军府沟通,妥善处理好广东民军在梧州遭受伏击的事件,取得谅解,达成抚恤协议,使梧州避免一场兵火之灾。在梧州独立后这一段时期,基本是梧州的商会及其民团武装维护着全市地方治安,保一方平安。

四、历史的启示及当代思考

桂商的成长历史及梧州百年商埠的兴衰史,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仍有着启迪意义。历史的脉络昭示我们未来发展的思路与前行的轨迹,坚定我们发展的信心,明确今后奋斗的方向。

(一)广西的发展离不开粤港澳经济文化联系与辐射

梧州乃至广西近代的工商业,几乎全部来源于粤港的早年的产业转移,来源于对粤港的工商贸易活动,来源于西江黄金水道。即使是1876年北海开埠以后的贸易,当时都是主要面向粤港澳而非东南亚。形成了“无东不成市”的历史现象与格局。

广西经济学者黄滨认为:从广西近百年的工商发展史看,最早主要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对粤港澳展开贸易,而后开通了北海到穗港之海上航路。广西便以这江海两大通道、商路,对粤港澳及海外展开经济贸易[5]。

“无东不成市”也是一个经济规律。产业的梯度转移,经济资源的互补,生产要素的流动等,都决定了东部向西部转移、西部接受东部辐射这一基本的经济规律的必然性。

晚清民国时期粤港商人大量迁移到广西经商,从事商业贸易,促进了广西城镇经济发育。这体现了当时广西投资环境、创业环境的适宜性,同时实质上也是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体现。

两广之间巨大的经济梯度差,使广西这个市场发育原始、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省区,得以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地区之一的广东径直对接,与最大的增长极穗港以及广大的海外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粤港澳对广西有着强大的辐射能量,而对于最靠近广东东部的水上门户城市梧州,尤其具有决定性作用。

千百年来无声无息东流入海的西江各支流,由此变成了千舟竞发、轮船穿梭、经抵粤港联通世界之“黄金水道”;原先只有捕捞作业之环北部湾海岸线,也成了桂南联结粤港澳的巨大通途。从而整体改变了广西的经济区位,使广西成为全国唯一最靠近全国级经济中心的沿边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这个梯度差,粤港向八桂输入了极其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如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技术要素、生产生活要素等。此外,广东客商还将当时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经营管理制度引进到广西,开拓了广西生产者、经营者的潜能,在广西形成了新的生产力。

(二)要致力于培育中小企业,壮大工商企业家队伍

“桂商”虽无巨商巨贾,但却是人数众多的庞大群体,其经营的大量中小企业,大多与民生有关。

桂商的中小企业多是利用开发本地资源,特别是广西的农副产品和民众生活必需品,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这对于维系民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社会稳定、繁荣地方经济,有重要的作用。

着力发展中小企业、县域经济,开发利用本地资源,进行资源深加工与循环利用,从而形成广大的企业家群体,集掖成裘,做大经济总量,符合梧州与广西的实际。

在中小企业的基础上,再做大做强企业,使其发展成为上市企业、连锁企业等。立足于民生以及资源开发型的企业、项目,是我们应重点扶持的,且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

2011年4 月最新发布的2010年胡润桂商富豪榜中,排在前三位的富豪竟然都与梧州有着特殊的渊源。其中,以120亿身家登上《胡润财富报告——南宁》“桂商首富”位置的,是梧州的女婿、前“体操王子”李宁;位列次席的富豪,是出生于梧州的李非列;而梧州企业家周亚仙、沙曙明夫妇则以75亿元身家排名“桂商富豪榜”第三。

2009年,周亚仙引领的梧州神冠在香港上市,成为广西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企业。在国际经济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每年发布的对中国潜力企业的排行榜中,2009年,神冠集团公司排65位,2010年升至第7位,2011年升至第5位,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明星企业之一;为社会提供了五千个就业岗位。

开埠通商百多年之后,土生土长的梧州企业家仍然在创造着新的传奇。

(三)梧州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软实力”不可忽视

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在钦州、镇南关起义,均遭到失败。而梧州的特点是,不费一枪一弹,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依靠文化积淀,以文化软实力取胜,水到渠成。这就是梧州的文化、梧州的智慧、梧州的特点、梧州的成功。

梧州当时商业发达,资讯发达,毗邻粤港澳,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创造了先天条件。

辛亥革命前,黄兴、胡汉民、陈少白、柳亚子等曾先后到梧州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大造反清爱国的革命舆论。

在此风起云涌的大潮中,梧州在1908年办有《广西日报》,主办者为甘绍相,及后又有《梧江日报》,主办者为区笠翁,均为同盟会员,都在报纸上发表革命言论,各界人士对这两家报纸都予以好评。此外,君主立宪派人物陈太龙、林绎等人也在梧州办了《广西新报》[6]。

在上世纪初之梧州城内,竟已经有三份报纸。文化之发达,可见一斑。

粤剧在梧州辛亥革命宣传方面也功不可没。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以革命策源地广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曾掀起过一场规模颇大的戏剧改良运动。梧州因与广东接壤,且兼西江交通之便,对于广东政治、经济、文化的形势尤为敏感,加之梧州的同盟会组织也很活跃。因此,这一场戏剧改良运动很快波及梧州。

推动这场戏剧运动、从事戏剧改良实践的组织,称为“志士班”。志士者,革命志士之谓也。其时,一批思想激进的记者、学生、工人(其中多是同盟会员),为了更广泛、更深入民心地宣传革命,排演了一批新型粤剧,其内容或抨击时政的腐败,或揭露封建礼教的苛酷,或歌颂爱国英雄,或借中外之史迹以喻今。

这场轰轰烈烈的戏剧改良运动,在梧州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广东“志士班”在梧州的演出;其二,梧州“志士班”在本地及在外地的演出。

优胜者剧社则是辛亥革命前夕梧州成立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志士班。优胜者剧社的成员,多为同盟会员或进步人士、商界人士,直接参加了梧州辛亥革命的活动。虽然剧社活动时间仅半年左右,但就其对宣传革命所起的积极作用及历史功绩而言,仍无愧于载入史册[7]。

可见上世纪之初的梧州,得风气之先,领潮流之先,在接受粤港经济辐射的同时,也成为承接粤港先进文化辐射的前沿,是当时广西文化软实力最强的城市。这使梧州可以兵不血刃地取得辛亥革命的胜利。

百年商埠之百年风云、百年沧桑,给予我们许多感悟,许多启迪。告别逝去的百年,我们正走向新的百年。新世纪的头十年,我们已看到梧州空前的发展势头,千载难逢的机遇。上世纪初,梧州曾创造了广西首屈一指的繁华,如今,梧州将再次迎来新世纪的繁荣,一个更辉煌的百年。

[1]侯雅云.从“四大富商”的盛衰看梧州的资产阶级[M]//梧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梧州市志.1986:54.

[2]黄铮.广西对外开放港口[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242.

[3]廖建夏.商会与近代梧州的市场发育[M]//西江文化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354.

[4] 陈金源.辛亥革命在梧州[J].广西地方志,2001(5).

[5]黄滨.近代粤港客商与广西城镇经济发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5.

[6]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二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556.

[7]曾树栋.同盟会在梧州的宣传活动[M]//广西政协文史委.辛亥革命在广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61:161.

Revolution of 1911 and Centuries-old Trading Port——Also on the Emergence of Guangxi Merchants and Their Cultural Characters

Zeng Qiang
(Wuzhou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mmittee,Wuzhou 543002,China)

Wuzhou,the first trading port and the origin plac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of Guangxi,is the city which was first influenced by the cultures and economies from Guangdong,Hongkong and Macau and by the civilizations and democracies from the West.It is also the city which first joined in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nd declared its independence in Guangxi.The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history of how industry and commerce took shape in Wuzhou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how the Guangxi merchants emerged and prospered and how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Wuzhou’ s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fluenced the active democratic revolution movements in Wuzhou.The paper also examines the economic,cultural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s of this centuries-old trading port as factors facilitating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nd making Wuzhou the first uprising city in Guangdong and Guangxi,with the purpose of exploring its heritages of commercial culture and contributing to its revitalization.

Revolution of 1911;Guangxi merchants;a centuries-old trading port

G05

A

1673-8535(2011)06-0011-06

2011-09-28

曾强(1959-),男,广东郁南人,曾任梧州日报社总编辑、社长、党委书记,高级编辑;现任梧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主任,兼任梧州市文联副主席,广西作家协会理事,研究方向:新闻评论、文艺批评。

高 坚)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梧州广西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中共梧州城工委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广西尼的呀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