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义词同指现象及其认知理据
——以“内(中)”、“外”为例

2011-03-20

武陵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内家

王 庆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北京 100875)

反义词同指现象及其认知理据
——以“内(中)”、“外”为例

王 庆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北京 100875)

“内家”、“外家”在有些语境中都是指“岳父家”,这种“看似相反、其实一指”的反义词同指现象,是由于从不同的认知角度相对为称而造成的。相对为称的认知角度,也造成了由“内”、“外”所组成的词(组)的多义性。

内家;外家;反义词同指;认知

一 “看似相反、其实一指”的反义词同指现象

清刘廷玑《在园杂志》“周蓉湖”条载:“周少司空蓉湖清原,毘陵旧家。素贫,攻苦力学,博极群书,不以窘迫自介,有拂意事,处之澹如。……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纂修《明史》。及后督学浙江,道出毘陵。先是,内家官侍御,其连襟则进士中翰也。每司空至侍御宅,皆从左右门自为出入,独中翰至,则开中门迎送。今司空一旦登翰苑,典文衡,而侍御且郊迎不暇,何况中门。司空乃步行往谒,仍从侧门而入,侍御固请不从。其中翰、侍御皆随从侧门入焉。”案,少司空,即工部侍郎。清初定满员二品、汉员三品,乾隆十四年俱定为正二品[1]287。侍御,即都察院监察御史。明时,因古官有侍御史之名,明初亦设有侍御史,故一概以侍御尊称监察御史[2]365。清因之。清初,监察御史满汉均为三品,顺治十六年改为七品,康熙六年改为四品,九年复改为七品[1]407-408。梁章钜《称谓录》称:“监察御史,满字称为拜察默托喇哈番,汉字称为监察御史,俱作正七品。”中翰,清代习称内阁中书为中翰,其官阶不高,为从七品,但很被人看重,时人誉为“中书,政本也,居喉舌之任,天下之事,咸共平章”[1]50。“内家”指周蓉湖岳丈家,文中实指周之岳丈。此则故事记周氏岳丈对周前倨后恭,势利之态,跃然纸上。然而,岳丈家又称“外家”。如《明史·高启传》载:“张士诚据吴,启依外家居吴淞江之青邱。”《凫藻集·青邱传》载:“张士诚有浙右时,群彦多从仕者,启独挈家依外舅周仲达居吴淞江上,歌咏终日以自适焉。”[3]《明史》中“外家”即高启岳父家。《资治通鉴》卷163大宝元年四月丙午下注称:“男子谓舅家为外家,妇人谓父母之家为外家”,其实,不仅妇人称其娘家为外家,男子也从其妻称岳丈家为外家①。如此,则“内家”、“外家”看似相反,其实一指。除了“内家”、“外家”之外,“内传”、“外传”的意思也大致相同。“内传”,“一种传记小说体,以记载传主的遗闻秘事为主。”“外传”,“传记文的一种。人物为正史所不载,或正史已有记载而别为作传,记其遗闻逸事者。”(1989年版《辞海》)可见,“内传”、“外传”都是相对于所谓的“正史正传”而言的,实无大异,有时只是取名不同罢了。

无独有偶,其他语言也有类似的“看似相反、其实一指”的情况,似乎可以互相参证。G. B. Palmer曾谈到语言中一些空间词前缀使用的复杂性:“分析起来,空间词前缀也是比较复杂的范畴,正如卡萨德(Casad)和朗埃克(Langacker)所指出的科拉(Cora)语②中的情况那样。……让我们来看科拉语中两个相对立的空间词前缀:‘u’(内)和‘a’(外)。卡萨德和朗埃克发现,在一些情况下,科拉语中仅仅区别于这两个前缀的词可以有相同的翻译,并可以被用来描写完全相同的客观情景。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语言问题,肯卡德(Kinkade)在区别哥伦比亚土著语言(Salish,撒利希语)中的前缀‘n’和‘t’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③。”

其实,除了由“内、外”组成的词之外,汉语中还有一些由其他方位词构成的词“看似相反、其实一指”。大家比较熟知的例子如,“地上、地下”(上、下都读轻声),“坐地上”和“坐地下”意思大致相同。刘坚还举了“下船、上船”的例子,“下船指从船上到岸上。有的方言里恰好相反,下船指从岸上到船上,是登船”[4]201。《陈布雷外史》有这样的句子:“当时从宁波到上海,都是乘的轮船,常常是晚上下船,凌晨到沪。”[5]45句中的“下船”即登船。《三国演义》第58回有这样一段话:“只听得人喊马嘶,蜂拥而来,船上一将跃身上岸,呼曰:‘贼至矣!请丞相下船。’操视之,乃许褚也。操口内犹言:‘贼至何妨?’回头视之,马超已离不得百余步。许褚拖操下船时,船已离岸一丈有余,褚负操一跃上船。随行将士尽皆下水,扳住船边,争欲上船逃命。”在这里,“上船”、“下船”都是指“到船中”。另外,我们平时说“下馆子”,相同的意思有时也说“上馆子”,叶圣陶先生的《藕与莼菜》中说:“而在这里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新鲜水果“上市”,有人说“下市”。汉语传统中以北为上、以南为下,因此有“挥师南下”、“率军北上”之说,但“南下广州”、“南上广州”似乎都可成立,“下关东”,方向是向北④。杜甫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下”字除了表示“顺流而下”的意思之外,所指方向也是向北。英语中“go up this street”和“go down this street”意思大致相同⑤,都是“沿街往前走”的意思。另外,“前头”、“后头”在某些时候意思也大致相同。《老照片》第53辑高信《想起当年办展览》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十年前,谁能想到他的前头,会有这么多不堪承受的磨难!”在这里,“前头”是指“死后”。按笔者的习惯说法,“前头”当为“后头”。如李白《行路难》其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便以人死以降为“后”。可见,从过去看未来,有人用“前头”,有人用“后头”,其实所指相同。王锳在解释王梵志诗“向前任料理,难见却回来”时说,“向前,犹言往后,指示时间而不表方位。本书(《王梵志诗校辑》——引者注)074首‘棒驱火急走,向前任缚束’用法亦同”[6]192。2011年1月9日,CCTV-9纪录频道《地球脉动》节目中有这样的话:“不过,他们最大的考验还在前面。”此例中的“前面”,按笔者的语感,跟“后面”同义。

二 反义词同指现象的解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相反、其实一指”的语言现象呢?刘坚认同有的语言学家关于“模糊语言”现象的说法,认为这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并强调词语研究“得联系不同民族的人的习惯”[4]201。我们认为,这种“语言模糊”现象起源于人类认知。在解释科拉语中的这种“矛盾”的现象时,卡萨德和朗埃克认为:“方位词前缀的用法看似令人迷惑,其实可以这样解释:说话者是从相反的意象来认知同一客观情景。例如,从狗的身体后面的角度看,狗的尾巴是在狗的臀部所呈现的视阈范围之内,谈到狗的尾巴时用‘内’;然而从狗身体的侧面看,狗的尾巴却处在视阈之外,这时说狗尾巴时用‘外’。”⑥

前人对汉语中“内家”、“外家”之类词语的解释大多认为,“内、外均相对为言,因所指而异”⑦,这已经关涉到人类的认知方面,只是还没有提出系统的认知方面的理论而已。试以“内家”、“外家”论之。女子未嫁之前,于父母本家可以不别内外;如若以父母本家为内,则外祖父母家为外家;待出嫁之后,按中国传统,则夫家为其本家,若以本家为内,父母之家则变为外家。于男子而言,父母之家即本家,若本家为内,则外祖父家为外姓,可称为外家;婚娶后,也可从其妻称岳父家为外家;对于本家而言,母族、妻族,甚或祖母之族、女儿所适之家均为异姓,皆可称为外家。同样以男子而言,相对于本(自)家来说,妻家原非本家,但亦非与本家毫无联系之党,如果称呼同本家毫无联系、毫无亲缘关系的人为外人、外姓、外家,则妻族也可称为内家,妻兄可称内兄,妻弟可称内弟,妻妹可称内妹,妻侄可称内侄。内兄等妻族亲属称内亲,连襟也属内亲。梁章钜《称谓录》“侄”下注所谓俗称“内姑丈”、“内表弟”也属内亲。若以自己本家为基点,以己父为内(认知上称为非标记性的,可以不别以“内”字),则妻父为外父,以别于本生父。《稗史汇编》记载:“冯布小时有才干,赘于孙氏,其外父有烦恼事,辄曰:‘俾布代之。’至今吴中谓婿为‘布代’。”[7]159若以母之兄弟为舅(为内),非母之兄弟而当以舅称者,如岳父,称外舅。《释名》:“言妻从外来,谓至己家为妇,故反此义称之,夫妻匹敌之义也。”梁章钜《称谓录》引汪氏尧峰曰:“男子谓妻父曰外舅,母曰外姑。盖彼以我父为舅,我亦从而舅之,惧其同于母党也,故别曰外舅;彼以我母为姑,我亦从而姑之,惧其同于父党也,故别曰外姑。”“惧其同于母党或父党以别称之”是其称名的认知理由。外祖、外孙亦相对于祖孙而言,外公、外婆、外翁亦如之。可见,“内家”、“外家”的称呼会随着说话者身份、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亦即人的认知角度导致了“内家”、“外家”的“用语不同、其实一指”的语言事实。“内传”和“外传”同指的例子也可以这样解释:若以世面上公开熟知的东西为外,则内秘史为内传,如《汉武内传》、《关令内传》;若以正史所载为内,则非正史所载者为外,如《飞燕外传》,《汉武内传》似乎也有称《汉武帝外传》的(见《辞源》“外传”条)。

推而广之,以北京城而言,若以宫城为内,则皇城可称为外,复以皇城为内,内城则为外,若以内城为内,外城则为外,以整个都城为内,则邦畿可称外,若以邦畿为内,则四国邦邻为外。以皇宫(或皇帝)为“内”的词语很多,皇宫仪仗称内仗,宫内流行式样为内样,皇宫内设宴称内宴。南宋官窑亦称内窑,因其建窑在修内司,烧制瓷器供应皇宫大内。内府、内务府均服务皇宫大内。供应皇宫大内之仓为内仓、内库。天子称宫廷内政事为内职,宫廷以外政事为外治。就朝臣来说,则皇宫内之宦官、宫嫔为内官。宋代在内侍省中更区别以内、外,称在宫内执役者属入内内侍省,在殿中执役的属内侍省。内臣指宦官、宫廷内的臣僚或国内臣属;外臣,用于对别国国君之自称、国外之臣或方外之臣(隐居不仕的人)。以京师为内的词语如内史(秦官,掌治京师)。掌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官的为外史(周礼春官之属)。清代官场上有所谓“内重外轻”之说,内指京官,外指外官。如《在园杂志》“博学鸿才”条载:“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不论已仕未仕,着在京三品以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录用。其余内外各官,果有真知灼见,在内开送吏部,在外开报于该督抚,代为题荐。”京官出外就官称外补,外吏指京畿之外的地方官吏。外官升官京城称内升。如《在园杂志》“礼节”条载:“先时有藩司某,内升通政司,闻报即用大银台仪注。”又“公冶夫人”条:“初,公冶由司道内升京卿,便道抵家。”京城以外的州郡官署可称外府。明人称都御史为内台,按察使为外台[2]356,因为都御史在京城,按察使在京外各省。对边地而言,内地可以指京畿以内(畿内)地区;对东南沿海而言,内地可以指祖国中西部广大地区;对港台而言,大陆则是内地。

除了“内”、“外”两个词之外,“前”、“后”的分别也是相对为言的。清代,西藏分康、卫、藏、阿里四部,康、卫二部称前藏,藏、阿里二部称后藏,这是从中原王朝的角度来说的,因为中原王朝在西藏地区的东边,因此称靠近东部的康、卫为前藏,离中原略远的西部称后藏。在西方某些学者中间,有前印度、后印度的区别。他们以欧洲为中心,把靠近欧洲和西亚的印度西北部为前印度,而把远离欧洲和西亚的印度东部及中南半岛称为后印度[8]2。这样,从欧洲学者的角度出发,西为前,东为后。

“第一”、“一等品”之“一”为最优,大学英语考试有一级、二级、四级、六级等划分,一级则为最初级、最低一级。一星服务、一星饭店也是取“一”之最初、最低之概念。同是等级考试,日语水平考试,四级为最初级,三级则比四级高一级,一级为最高级。天文学上,星等也是以一为高,一等星要比二等星亮,比一等星还亮的星甚至叫做零等星。

三 “内”、“中”的对立中和

从认知的角度说,相对于“外”来说,则“内”与“中”在很多情况下几乎可以通用。“心中想道”可以作“心内想道”,“腹内饥饿”亦作“腹中饥饿”。大内亦称禁中。中在很多情况下跟大内(或皇帝)同义。汉武帝时有中朝官和外朝官的划分,《汉书·刘辅传》注引孟康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故中朝官又称内朝官。内允可称中允,内翰也称中翰。秦汉时的“中常侍”隋改为“内常侍”,隋改中书省为内史省、内书省,中书令为内史令。东汉设尚书台,因设在宫内亦称中台。中官,指朝内官,《后汉书·郎顗传》:“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中官也指宦官,即内官。中珰,指宦官。中人可指宦官、宫女,亦名内官。唐代官员受职后入朝谢恩称中谢。中祕指宫内。中祕书,指宫内藏书。中冓,内室也。中饱(私囊),内聚财也。中经,藏于皇帝秘府内的经籍,《汉书·刘向传》:“上方精于诗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颜师古注:“言中者,以别于外。”凡与皇帝皇宫牵涉者多用中、内二字,如中书、中书省、内官、内朝。曹丕称帝后,改秘书为中书。中心亦内心。中肠,内心也。中脏,为内脏。《史记·仓公传》:“其色泽者,中脏无邪气及重病。”中怀,内心也。中情,亦内心,隐藏于内心的思想感情。五内亦称五中,《素问》阴阳类论:“五中所主”。“内圣外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三个词组中,“内”、“中”同指。中外,指朝廷内外。据说有人依据奕奏折中有“中外一心,共灭匪贼”之类语,便认为奕勾结外国势力,共同镇压武装起义,其实不知道奕奏折中的“中外”指朝廷内外。朝臣中也以是否亲近皇帝分中外。《汉书·严助传》:“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师古注曰:“中谓天子宾客,若严助之辈也。外谓公卿大夫也。”中外亦指中表亲,中为内表兄弟,外指外表兄弟。内衣也称中衣。《玉台新咏》汉繁钦定情诗“何以结秋悲,白绢双中衣。”中裙为内衣。《史记》“万石君传”:“取亲中裙,廁褕,身自浣涤。”索隐:“中裙,近身衣也。”方内,犹国中,《史记·孝文纪》:“方内安宁,靡有兵革。”⑧汉卫宏《汉官旧仪》卷上:“皇帝起居仪宫司马内,百官案籍出入,营卫周庐,昼夜谁何。”周天游在“内”字下作按语曰:“元帝纪‘初元五年宫司马中’注:应劭曰:‘宫司马中者,宫内门也。’据此则此‘内’字与‘中’字义同。”[9]30

四 “内”、“外”的多义性

以“内”、“外”组成的词常常有多个义项,这与人在指称时的认知角度的变换不无关系。据钱大昕《恒言录》,内人可指妻妾、九卿、宫人、伎人等。内兄弟可指舅之子;诸姑姊妹及族人之妇也为内兄弟;妻之兄弟也称内兄弟。内亲,或指妻族亲属,也可以指母亲。外兄弟,可指舅姑姨表兄弟,也指同母异父兄弟。外邸,可指皇子在皇宫之外的宅邸,也可指后妃之家。内臣,可指国内臣属(相对于国外),可指朝廷内臣僚(相对于边地),也可指宦官(相对于宫廷外)。外事,可指国外之事,也可指郊外之事,也可指世事。内政,可指国内之政,也可指宫内之政。内务,可指国内政务,也可指宫内事务。外务,可指身外之事,也可指涉外事务。内忧,可指母丧,可指心中忧虑,也可指国内忧患。内职,可指宫廷中由妇人担任的职务,也可以指在朝廷内担任的官职。外官,可指京城以外的地方官,也可与皇帝宫内的近侍相对称宫外百官。内乱,可指家之内乱,也可指国之内乱。内教,可指女教,也可指佛教。中衣,穿在祭服朝服内的衣服可称中衣,贴身内衣也是中衣。“中人”、“中土”也是多义词。内家也可称俗家、非出家人,外家为出家人。

注释:

①《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注:“外舍,外家。”《后汉书·单超传》:“延熹二年,皇后崩,帝因如廁,独呼衡问:‘左右与外舍不得者皆谁乎?’”注:“外舍谓皇后家也。”可见,皇帝称呼皇后家为“外舍”,即外家。又《辞海》“外戚”条的解释为“外家的亲属。特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外族”的解释为“即‘外戚’。外家之族,指母族或妻族”,则外家包括母族和妻族。

②科拉语,一种犹他—阿兹特克语,在墨西哥纳亚里特州使用。(Palmer, Gary B.TowardaTheoryofCulturalLinguistics.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6:264)

③“Spatial prefixes can also be analyzed as complex categories, as Casad and Langacker showed for Cora (Casad and Langacker 1985; Langacker 1990a) and Occhi, Ogawa, and Palmer showed for Coeur d’Alene (Palmer 1990; Occhi, Palmer and Ogawa 1992; Ogawa and Palmer 1994). Let us see how this works with two contrasting Cora prefixes, u ‘inside’ and a ‘outside’. Casad and Langacker noticed that in some instances words that contrasted only in these two prefixes were assigned the same translation and could be ‘employed to described precisely the same objective situation’ (Langacker 1990a: 34). That this is not an isolated linguistic problem can be seen in the fact that M. Dale Kincade (1975) experienced a similar difficulty in discrimination between two prefixes (n and t) of Columbian.” ( Palmer, Gary B.TowardaTheoryofCulturalLinguistics.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6:266)

④“下关东”的最初用意可能是指关东地方远离故乡,以故乡为中心,故用“下”字。

⑤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朗文当代英语词典》1978年版)“go down”条第8项释义为“[L9, esp. to] also go up —— to reach as far as”。这说明,“go up”和“go down”在有些意义上是相同的。

⑥Casad and Langacker demonstrated that the puzzling usages could be explained if speakers were construing the same objective situation in terms of contrasting imagery. A dog’s tail is u ‘inside’ from a perspective behind the dog, because it is construed as inside the viewing area presented by the rump. But the tail is a ‘outside’ when construed as viewed from the dog’s side, because it is outside the viewing area in the line of sight. ( Palmer, Gary B.TowardaTheoryofCulturalLinguistics.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6:266)

⑦唐成玄英《南华真经疏序》:“所言内篇者,内以待外之立名。”“内则谈于理本,外则语其事迹。”又《辞源》“外内”条:“外内因所指而异。《左传》僖二三年:‘晋侯无亲,外内恶之。’指国之内外。《韩非子·孤愤》:‘当途之人擅事要,则外内用之矣。’指朝廷内外,外为百官,内为君主的亲信左右。《礼记·内则》:‘为宫室,辨外内。’又:‘外内不共井。’指男女。”

⑧王锳在解释梵志体禅诗“既与万物齐,方中守静默”时说,“疑‘方中’义同‘方内’,与‘方外’相对而言,犹域内也。《佩文韵府》卷九十九药韵引高盖《花萼楼赋》:‘将崇大壮之义,载考方中之作。’用法当与此同。”(王瑛《语文丛稿》197页,中华书局2006年版)

[1]李鹏年,朱先华. 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许大龄. 明朝官制[M]// 中国古代官制讲座. 北京:中华书局, 1995.

[3]王崇武. 读高青邱威爱论[M]//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7.

[4]刘坚. 联系文化和历史进行词语研究[M]// 刘坚文集.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5]王泰栋. 陈布雷外史[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987.

[6]王锳. 语文丛稿[M]. 北京:中华书局, 2006.

[7]向黎. 古代“赘婚”漫议[M]// 古代礼制风俗漫谈(四). 北京:中华书局, 1995.

[8][德]勒可科. 中亚艺术与文化史图鉴[M].赵崇华,巫新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9]周天游,点校. 汉官六种[M]. 北京:中华书局, 1990.

AntonymsReferringtotheSameandTheirCognitiveInterpretation——ACaseStduyof“Nei” (Inner), “Wai” (Outer)

WANGQ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In some contexts, the Chinese phrase “Neijia” (inner family) and its antonym phrase “Waijia” (outer family) can both refer to father-in-law's family. This kind of linguistic phenomenon that antonyms refer to the same results from different cognitive points of view to the same thing.

Neijia (inner family); Waijia (outer family); antonyms referring to the same; cognition

H032

A

1674-9014(2011)03-0117-04

2011-02-15

王庆(1971-),男,山东高青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历史文化。

(责任编辑:刘英玲)

猜你喜欢

内家
非遗视野下松溪内家拳产业化发展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松溪内家拳传承路径研究
内家拳呼吸方式之探讨
以柔克刚内家拳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方略
——以南充市松溪内家拳为例
传统内家拳内劲探讨
内家衫子新番出 浅色新裁艾虎纱端午节的服饰
内家拳传承脉络及当代发展
中国内家拳:“神龙见首不见尾”
谈道家思想对内家拳相融刍议
———以松溪派创始人张松溪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