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溯初教育思想与温州大学办学理念之关系

2011-03-19蔡克骄王雄涛

关键词:师范教育温州办学

蔡克骄,王雄涛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黄溯初教育思想与温州大学办学理念之关系

蔡克骄,王雄涛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1933年,黄溯初捐建温州师范学校开启了温州大学的办学源头,这对温州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黄溯初的教育思想内容包括:注重发展基础教育、注重发展师范教育与注重发展高等教育。温州大学在秉承黄溯初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黄溯初;教育思想;温州大学;办学理念

黄群(1883–1945)字溯初,祖籍平阳县郑楼村。1904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协助孙诒让筹办温处学务分处,并在湖北省督署调查局、法政学堂工作。武昌起义后,在北京倡议创办“民国大学”,以开新式大学之风气。1921年,创建郑楼乡村小学。1933年捐建温州师范学校。黄溯初先生是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温州乡贤,活动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和实业等多个领域,而教育活动在其一生中也占重要的一部分。思想指引行动,行动反应思想,我们通过研究黄溯初先生在温州地区的教育活动,可以了解到他以注重基础教育、师范教育与高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

一、注重发展基础教育的思想

救国立邦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人才的根本在于教育。其中,基础教育是发展现代教育的根本和源头,因此也就较早地引起黄溯初的重视,“不知教育者无立国之道,不知国民教育者无所以立国之道,不知普及教育者无实行国民教育之道。”①参见: 黄群. 黄群集[C].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下文凡出自该书的文献都以①xx标出(xx代表页码).247

1904年,黄溯初留学日本,寻求教育救国之道。1905年,黄溯初会同温州留日学生吴钟镕、陈琪,对温处地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课题调研,看见新式教育初显端倪,甚感欣慰;但对其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则表示担忧。于是三人联合条陈,建议温处道童兆铭设立专司两府的教育机构,得到童氏认可。随后黄溯初开始积极协助孙诒让筹办温处学务分处,并参与制定《温处学务分处暂定学堂管理法》。

1906年7月下旬,黄溯初在温处学务分处与编检部主任刘绍宽商议中学教务。刘绍宽对此有所记载:“晤黄旭初于学务分处,商聘教员,拟请宁波慈溪洪某为正教员。又商招考之法。黄君之意主立项国文一边,不以英文为偏重也。分班之法:一学中兼师范、专修数□性质为是。学生偏长者,稍事抑降不妨。又言教授历史以研究因果为妙,如论政治学术,尽不必多,以别有科学也。国文课须组织,组织着重字法,至于能组织之后,始论文章流别,清奇浓淡随所好矣。”①陈敬第. 永嘉黄君群传[M]. 温州市图书馆存本, 民国三十六年(1947).407可见,他对基础教育的认识受到了孙诒让的影响:办学注重聘请优秀教师、注重教学中的师范因素与注重国学教育,并在具体操作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

1917年5月1日,黄溯初赴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演说。“下午二点钟,黄君溯初、刘君次饶来本校登台演说,予与诸同事、诸学生均静坐听之。先演者为黄君,首言为学生首宜尊重人格,注重家风,由家风而成校风,由校风而成国风,风美者得良效果,不美则收恶果,愿诸生各自勉之。洋洋约数千言,自两点半演制四点始毕。”①4291918年3月4日,以黄溯初为社长的《时事新报》创办《学灯》副刊,以“促进教育,灌输文化”为宗旨,致力于宣传新思潮。梁启超也参与了《学灯》栏目的改编①445。由于黄溯初与梁启超关系交好,这个时期他对基础教育的认识,深受梁启超“美育教育”思想的影响,注重对“人格”、“家风”、“校风”和“国风”等道德领域的提倡。

在理论认识逐渐成熟之后,黄溯初于 1921年在家乡郑楼村购地筑屋,设立小学,名曰郑楼乡村小学,学校聘请永嘉人胡定侯主持学校事务,采取来学者均免费的公益措施①154。开始时仅有场地5亩多,洋式平房8间,厨房和厕所各1个。一二年后,学生人数大大增加,校舍亦年有添建;更造室育蚕、筑埘育鸡和辟场圃载植果木,以推广农村副业。他兴办的郑楼乡村小学,教学设备与藏书在浙南各县小学中首屈一指,学校十余年间,培植学生达数千人。

这些既体现了黄溯初对基础教育的注重,也展示了其热爱家乡、注重公益教育思想的高尚情操。陈敬第在为其写的传记中表述道:“奉嗣父命,办郑楼两级小学校,诚无负敬乡矣。”①而黄溯初也自述:“盖自创办迄今,经之营之,十有三年矣”,“办理学校和医院各十余年之久,担负建筑费及历年经费几达十万金。”①9

二、注重发展师范教育的思想

“教育之首要,端赖善良之教师,使不多设陶冶师资之机关,则善良教师何从取求,邦家基础何由奠定?”①155可见,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教育的未来。而黄溯初早在协助孙诒让办理温处学务分处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师范教育的重要性。温处学务分处在短短4年间,创办各类学校246所,师资力量的薄弱就成了一个明显的缺陷,难怪孙诒让会发出“推广学堂而不先设师范,犹之无耜而耕,安期收获”②孙诒让. 温处学务分处暂定学堂管理办法[R]. 温州市图书馆古籍部, 光绪三十二年(1906)特中铅印本.的感慨。

师范教育直接关系着国民教育和新式教育的发展。1933年陈布雷任省教育厅厅长,要在浙南创办一所师范学校。黄溯初闻讯,提出“愿移郑楼小学校址为省有,充省立温州师范学校。”①154教育厅采纳其建议,并划定温州、台州、处州(今丽水)三属地为该校的师范学区,委派王学素任校长,担负起改进浙南小学教育的重大使命。黄溯初捐献给温州师范学校的财产,当时估价约三万余元。根据那时国民政府《捐资兴学条例》,黄溯初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甲字第 118号一等奖状一件[1]。

1935年黄溯初又把温州师范学校校前的“梦仙公衣圃”约十亩地,捐献省立温州师范学校所有,作为建筑教室、宿舍及扩建操场之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捐建学校的同时,仍不忘记家乡贫困子弟,希望“以小学附属师范,俾清寒子弟仍得沾免费之惠。”①154这体现了黄溯初在关注师范教育发展的前提下,仍不忘提携家乡贫困子弟,惠及家乡。温州师范学校从 1933年创办到1953年该校迁往市区,共为浙南地区培养和输送小学教师1 923人。

可见,温州地区的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特别是师范教育的发展,是与黄溯初的贡献分不开的。

三、注重发展高等教育的思想

黄溯初在留学归国后,运用自己在早稻田大学学习的法政知识,在湖北法政学堂任教员和翻译,为中国培养法政专门人才,促进中国法政事业的发展。“该堂监督邵章(伯裘)原是黄溯初就学养正书塾时的学正,由湖北省督抚延办湖北法政学校,任校长。黄溯初在东京的时候,邵伯裘先生就约定溯初到湖北区共同办学兼任教职,因为学校有两个日本教员,所以黄溯初还兼任翻译。”①408“只有在这一时期,中国才真正开始致力于建立一种具有自治权和学术自由精神的现代大学。”[2]因此,这个时期私立大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高等教育在晚清时期所受的政治限制荡然无存。但由于军阀割据,中国缺少强有力的中央统一政权,这使得各地教育政策和实施情况千差万别。

黄溯初在北京参加国民议会时,曾领衔发函浙江省都督府,倡议创办私立“民国大学”,显示出其对高等教育前途的深切关注。公函如下①77:

呈悉。绅等拟组织民国大学于首都所在地,谋教育之独立,作私学之楷模,徇属盛举。所请由浙拨助公款洋一万元,以示提倡等情,仰财政司核复饬遵。呈抄发。

1912年4月,《浙江公报》刊登了此函。可见,黄溯初认为创办综合性大学,就要遵循“谋教育之独立,作私学之楷模”的发展思路。他还认为:高校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要以特色办学、以质量立校和以质量求发展,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清末的私立学校多是依赖官府建立。官府在财力上大力扶助私立学校的情况,在民国以后减少。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教育经费常挪作军需,公立学校常因经费拖久而无法维持,更谈不上对私立学校的资助。”[3]这时,社会名流对私立高校的捐助就成为其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黄溯初积极捐助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度过难关就是其中一例。

1925年,黄溯初捐款5 000元,帮助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度过难关。《刘海粟年谱》中对此有所记载:“友人黄溯初对护法出生入死,很受梁先生器重,中国信托公司便是黄先生主持工作的。有段时间,美专经济拮据,梁先生闻知立刻关照溯初送来一张5 000元的支票,支持了教学,使师生都很感激。”①448

同时,黄溯初还资送同乡张鋆、周守良等人赴美深造。张鋆于 192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曾任瓯海医院院长,并对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周守良则于1922年赴美考察金融业务,留学哥伦比亚大学一年有余。这些都体现了黄溯初先生对国家高等教育的关注以及在此领域中力所能及的贡献。

由此可见,黄溯初在民国初年所倡导的“谋教育之独立,作私学之楷模”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是顺应中国当时教育发展的趋势,体现自己对高等教育深刻认识的。因受当时社会条件限制,这个理想并没有得以实现。但他在 1933年捐建的温州师范学校,却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成为一所具有多学科的地方性综合大学——温州大学。

四、黄溯初教育思想在温州大学办学理念中的体现

2006年温州大学确立了“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地方、特色取胜、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4],这是在秉承黄溯初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发展、结合温州地域特色而提炼出来的。它明确了学校要“建设地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

(一)学校注重师范教育的办学思路

温州大学由原温州大学和温州师范学院合并而成,学校本身拥有良好的师范教育传统。黄溯初捐建的温州师范学校到1953年已为浙南地区培养和输送小学教师近2 000人,而师范教育也是温州大学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2008年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例,此年学校本部毕业生为2 945人,其中师范专业毕业生为1 465人,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为1 480人。其中38人在高等教育单位工作,1 100人在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工作,占学校毕业生总就业率的38.64%①温州大学教务处. 2008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单位性质汇总表[C] // 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温州大学年鉴:2009. 温州. 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2010: 183-184.。可见,师范教育是温州大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优势项目,黄溯初先生踊跃捐建温州师范学校,体现出前贤对浙南地区师范教育的重视,而温州大学也在继承前贤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启动了“教师教育溯初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5]。

用黄溯初先生的名字来命名“溯初班”,意在追慕先辈、秉承传统,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当前师范教育在培养和就业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陈旧单一,师范生教学技能下滑明显,教师职业忠诚度不高,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相比专业优势不明显等。开办“溯初班”就是温州大学针对这些问题而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学校以此项目为出发点,着力打造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使温州大学成为温州地区名师培养的摇篮。

“溯初班”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学制两年,依托温州大学各师范专业,有效整合温州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以“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学实践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为目标”[6],以“强技能、重实战、善创新、重个性”为基本定位,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教师为宗旨。同时“学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为师范毕业生走向教师岗位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支持。”[7]这些都体现了温州大学注重师范教育的办学思路。

(二)学校注重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

“为国家谋幸福,为地方求安宁”。黄溯初为国家奔走,也不忘家乡建设。他在温州地区举办了众多的社会事业,如:1919年筹办东瓯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和瓯海医院,1921年捐助旅杭同乡会,1923年倡议创办瓯海实业银行,1928年出资选刊《敬乡楼丛书》一至四辑等,涉及金融、卫生、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在温州近现代人物中,为桑梓举办事业,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可观、嘉惠之普遍、影响之深远,除了瑞安孙诒让,恐无有出其右者。”[8]这些事业既体现出黄溯初先生服务地方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温州大学的办学理念。

1933年,黄溯初先生慷慨兴学,创办省立温州师范学校,开启了温州大学的办学源头。温州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只有“实质性地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在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的同时,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②陈福生. 在 2007年温州大学第三次党委中心组(扩大)暨中层干部学习会上的讲话[C] // 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温州大学年鉴: 2008. 温州. 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2009: 78.在新时期,学校明确提出了要制定实施“服务温州行动计划”③温州大学校长办公室. 温州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与2020年远景目标[C] // 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温州大学年鉴: 2007. 温州. 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2008: 19.。2006年,温州大学设立地方合作办公室,启动“双百”人才联动计划④温州大学校长办公室. 温州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与2020年远景目标[C] // 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温州大学年鉴: 2007. 温州. 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2008: 19.,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可见,“确立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就是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生活,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直接服务,推动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人类的进步与文明。”[9]在培养人才方面,学校现在已形成了“秉承温州精神、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的办学特色,这对人才培养产生了深刻影响①陈福生. 在温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C] // 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温州大学年鉴: 2009. 温州. 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2010: 66.。

温州大学培养出的学子,在继承和发扬服务地方理念的基础上,也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个理念,如温州大学“南龙房开”助学金的赞助人蒋维清和“新湖教育基金”的赞助人黄伟等。蒋维清是温州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1984级校友,读书时家境贫困,曾得到学校的帮助,现在事业有成,他希望能通过设立助学金的方式回报母校,资助更多的学弟学妹[10]。黄伟是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1984级校友,“新湖创业教育基金”是由其捐资100万元设立的,该基金主要奖励在创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在校生和毕业生。

这些仅是温州大学校友中突出的事例,还有更多的温州大学学子毕业后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温州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学校注重质量立校的办学意识

黄溯初认为办高等教育,就要以质量立校,努力做到“作私学之楷模”的目标。虽然这是针对“民国大学”所发出的倡议,但也体现出他重视以质量求生存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

现今,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下,有66.07%的地级行政区域设立了地方本科院校。温州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也曾存在诸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缺乏办学特色与标志性教学成果、与地方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未能紧密结合等问题。面对困惑,温州大学借鉴前贤的教育思想,努力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融入并服务于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探索独特的办学机制,提高办学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同时,学校实施了“质量工程”建设,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质量是立校之本,提高质量是学校的永恒课题。温州大学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注重“专业、学业、就业、创业”的内在联系。“加强基础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是,突出实践教学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②陈福生. 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振作精神·拼搏奋进·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温州大学第一届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C] // 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温州大学年鉴: 2009. 温州. 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2010: 18.

在具体实践上,学校注重强化特色,提高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建设水平,加快培养标志性教学成果,提高综合性、设计性试验比例,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研室建设,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作用。在教学态度上,以确保教学投入为重点,端正教学态度,进一步改善教风,以教风带学风,优化校风校貌,并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勤奋学习、奋发成才上来。

以质量立校的发展思路,温州大学正努力把学校打造为温州及周边地区高层次人才集聚培养中心、文化科技创新中心和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基础教育师范培养基地、社区终身学习基地。

五、结 论

黄溯初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充分体现出其重视基础教育、师范教育和综合性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他深受前贤们教育思想的影响,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捐建温州师范学校,客观上改变了浙江省师范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直接促进了温州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他“谋教育之独立,作私学之楷模”的高校办学思路,直到现在仍深深地影响着温州大学的办学理念。温州大学在秉承前贤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在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下,结合本地特色,提出“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地方、特色取胜、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本校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温大人阔步前进。

[1] 陈纪业. 记黄溯初捐产兴办温州师范学校[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4): 32-35.

[2] 许美德. 中国大学: 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界[M]. 许洁英,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66

[3] 王炳照. 中国私学、私立学校、民办教育研究[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 416.

[4] 陈福生. 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把学校建成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温州大学第一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温州: 温州大学档案室, 2006: 9.

[5] 温州大学校长办公室. 关于印发《温州大学“教师教育溯初班”管理办法》的通知[R]. 温州: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009: 2.

[6] 杨丽君. 温州大学“溯初班”探索教师教育模式[N]. 教育信息报, 2010-1-14(6).

[7] 王韧钢. 打造培养温州名师的“摇篮”: 温大首开“溯初班” [N]. 温州日报, 2010-1-1(10).

[8] 洪震寰. 黄溯初生平述评[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1): 1-7.

[9] 蔡袁强, 戴海东, 翁之秋. 地方本科院校办学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以温州大学为研究对象[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1): 96-101.

[10] 叶小静. 捐资回报母校, 资助贫困校友[N]. 温州日报, 2007-10-31(3).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ang Suchu’s Education Idea and Wenzhou University’s School-running Conception

CAI Kejiao, WANG Xiongtao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In 1933, Huang Suchu donated a certain amount of money to establish Wenzhou Normal College,which could be regarded as the origin of Wenzhou University. Huang Suchu’s donation had contributed enormously to the education cause in Wenzhou since then. Huang Suchu’s education ideas include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lementary education, to normal education and to higher education. Combining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Wenzhou University put forward its own school-running conception on the basis of succeeding Huang’s education idea. And Wenzhou University’s attemptation has achieved good effects.

Huang Suchu; Education Idea; Wenzhou University; School-running Conception

(编辑:朱青海)

G40-09

A

1674-3555(2011)03-0001-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1.03.001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2010-10-26

蔡克骄(1954- ),男,浙江温州人,教授,研究方向:历史学、地方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温州办学
“美育视域下的音乐师范教育教学价值重构”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温州,诗意的黄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素质师范生的培养理念摭探——以高职师范教育为例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