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探讨

2011-03-18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职业心理

祁 铄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探讨

祁 铄

(天津市红桥区职工大学,天津市 300131)

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现状都存在明显的缺失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主要从职业道德课程建设、学生德育管理及教育、活动锻炼以及文化环境熏陶等方面探讨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

当前用人单位对高职生职业道德修养十分看重。它们对高职毕业生整体素质的关注和评价,除了专业方面的实践能力外,主要是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职业道德修养已成为影响高职生就业、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高职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已成为高职学院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现状分析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它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思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等多方面的内容。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教育者有目的的引导与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规范与要求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落实到职业活动中去,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生职业意识不强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是支配和调控职业行为的调节器,它主要包括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是职业意识形成并不断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直接决定了其未来的就业和人生发展。自律意识是基础,责任意识是关键,服务意识是升华。目前在高职学生中,大多职业意识模糊,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造成学习缺乏动力,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

2.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较弱

职业心理素质指从业者或潜在从业者对职业的认知、感知、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偏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具备充分的适应力;不能充分地了解自己适应的职业;生活的目标不太切合实际;不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适应性、自我认知、心理承受力、心理稳定性普遍较差。

3.学生从业的基本素养偏低

基本素养主要包括思维、性格、习惯、态度等因素。思维能力指人对外界事物在头脑中的映像进行抽象、加工、提纯、凝练、浓缩、深化认识的能力。人的思维能力决定人的悟性,人的思维能力决定人的智商,人的思维能力决定人的情商,人的思维能力决定人的创造能力,人的思维能力决定人的作为和成就。思维能力的评价考核主要从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创造性四个方面衡量。性格素养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独特心理特征的总和。人的性格是人的现实态度和行为习惯的统一体。每个人的性格都具有多重性和可塑性。性格特征主要包括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意志特征的衡量指标主要有:独立性、主动性、果敢性、坚韧性、自控力;情绪特征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乐观性、稳定性;理智特征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想象能力。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现象分析

1.对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够

职业道德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新理念和新实践。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是从事某一职业必备的条件,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实中一些高职院校对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替代职业素质教育,认识上的不到位,直接导致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缺位。

2.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

职业道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教育,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学习、体验、内化的过程,应当涵盖学生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中尽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但所传达的职业素质知识之间,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常常处于孤立状态。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考评机制不完善;注重显性课程的教学、忽视隐性课程的作用;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职业道德教育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系统;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没有纳入学生培养的整体目标等等。

3.传统的德育教育难以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最大特色,是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目标定位的根本依据。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大多以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社会实践等内容为主,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针对性不强。在高职院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在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上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4.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简单化、表面化

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涵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不能以简单的课程设置来代替全过程教育。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开设了一些相关课程,但仅仅把它作为开阔视野、丰富课外知识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因其职业针对性不强,没有与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需求发生联系,表面化、形式化倾向明显,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

三、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1.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的培养

(1)将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培养融入课堂

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职业道德教育应以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理论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确立主人翁的社会意识和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明确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与规范,为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准备条件。

(2)改进德育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开展情景教学进行职业环境模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式,营造准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教育。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职业心理。

(3)调整教学比例,增加实践课时

紧密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教育;开展第二课堂,对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问题进行讨论,提高思想认识。以社会实践为切入口优化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的教学。我院有专门的职业道德培训基地,实训效果显著。经过职业道德实训基地培训和锻炼的学生都受益良多,为今后进入职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已毕业同学的和企业的反馈,经过培训的同学无论是职业道德还是职业心理都有很大的提升。

2.通过规范管理,提升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必须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在校的点点滴滴中培养,由于高职学生入学分数较低,整体素质不高,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应该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班级开展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应从抓规范养成教育入手,在校规校纪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具体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制订健全的班规班纪,形成比较完备的班级管理制度体系,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管理学生,做好学生的出勤、仪容仪表、卫生、课堂纪律、学习、住宿等各方面的管理。通过规范养成教育管理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养成教育中班级以学生德育考评为抓手,将学生的德育表现和平时的学习表现、行为规范、实践情况纳入学分制的考评体系中促进学生规范养成。班级建立德育考评小组,由班主任负责指导本班学生德育考评。德育考评小组负责本班学生日常品行的登记工作,每月由班委汇总材料上报班主任,班主任定期向学生公布德育考评成绩纳入评优活动。这种考评机制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辱感,为促进其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改善创造了条件。学生在对德育考评积分的关注中拥有了自信,逐步走向了自律。

3.通过开展文体活动、社团活动,促进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教育

综合运用各种资源,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如:军乐团、团体操、武术队、话剧团、影视制作部、书法社、口语社、计算机维修社等社团,在社团活动的同时,除了让学生获得技能之外,更重要的要懂得遵守社规,不仅如此,学生在参加活动中收获了很大的自信。另外,我们还有意识的引进、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改变价值取向;组建“心灵驿站”,专业老师在驿站开展心理咨询,把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通过咨询的方法解决,使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发展;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结合学生中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通过讲座,澄清认识,纠正错误的观念,鼓励学生消除自己不健康的心理,乐观积极地生活。把心理辅导、心理训练、社会实践以及学科渗透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职业道德养成方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通过良好的校园文明环境,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明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心理养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校园文明环境硬件建设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加大投入,美化、绿化校园,逐步创造优美、恬静、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文明环境。同时,发动和组织学生开展“卫生免检班级”、“文明班级”、“文明宿舍”、“青年志愿者”、“月考核达标的检查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服务大家、与人友好合作等职业品质。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倡导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等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5.通过实践活动,深化职业道德养成教育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首要的基本观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深化职业道德养成。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领悟,从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职业道德品质,将知识传授与实践引导充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例如组织班级学习雷锋志愿者小分队,定期到所在社区开展义务巡逻,清理环境,慰问孤老户活动,在服务中引导学生对关爱生命、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产生认同;开展对本专业职业道德情况的调查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会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所处的重要地位;开展就业模拟招聘会和进企业实习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指向性,让他们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和努力方向,树立强烈的职业荣誉感。

良好职业道德养成是一个隐形的、需要长期内化的过程,需要学校德育、学生团委、班主任、教师、宿管、学生干部等全员的努力,需要广大干部、教师对学生在校内校外全过程的关注。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究将是职业教育永恒的课题。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谈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20).

[3]卢艳兰.论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理论界,2004,(02).

The Exploration of Nurturance Education in HVC Students’Prof essional Ethics

QI Shuo

(Tianjin Hongqiao District Staf f and Workers University,Tianjin 300131 China)

There is an obvious lack of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s a result,students’p rofessional ethics level is still f ar f rom being satisf actory.In order to change the situation,the author makes an exploration on th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p rofessional ethics through curriculum construction,moral education,practical experience,environment influence,etc.

HVC students;p rofessional ethics;nurturance education

G711

A

1673-582X(2011)06-0122-04

2011-03-10

祁铄(1980-),女,天津市人,天津市红桥区职工大学教师,大学本科,从事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职业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心理感受
职业写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我爱的职业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