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初探

2011-03-18杨志明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课堂教学

杨志明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初探

杨志明

(天津市武清区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天津市 301700)

思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思考,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成绩的有效手段。

创新思维;数学教学;质疑;合作;探究;实践

数学教学一直是职业学校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大部分学生虽说记了几个公式、定理,但不求甚解,不能灵活运用。部分学生甚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数学,在探索新教法和学习新课改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成绩的有效手段。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创性、求异性、批判性、发散性、灵活性、联想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小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只有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提高。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

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创新思维又对学好数学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应当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主观体验。传统的课堂教学定位是教师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是“领衔主演”,少数学生是“友情客串”,多数学生是“观众”。忽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阻碍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新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发展途径的个体。注重对个体感受的关注和个体经验及价值观的自我构建,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能力,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施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就行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单纯的知识传授功能,更新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也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关键因素。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以活跃的思维为前提,而活跃的思维是由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的。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与学生应是平等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二是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了解、理解学生。三是尊重、赏识、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选择、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赏识学生,发掘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变得聪明,师生关系的情感交融激活了创新的动机,点燃了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创新从怀疑开始,思维的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它是以大胆质疑,勇于挑战,不盲目唯从,不迷信权威为前提的。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就是一种批判精神,思维的批判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的提问质疑不仅可以锻炼其思维能力,而且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探讨问题的答案,还可以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直线方程时,教师曾经出过这样一道题让学生思考:河岸(直线L方程:x+y-3=0)的同侧有A(-1,1)、B(2,-3)两地,若B地失火,某人从A地出发到河中提水去B地救火,问此人应如何走法速度最快?本来目的是考查学生直线方程的有关知识,多数学生也正是如此,先求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再求A′B方程,确定A′B与直线L的交点。而有一个同学突然站了起来:“老师,这道题不好做,因为提水救火时空桶、满桶速度不一样”。粗一想以为学生是故意捣乱,不禁火苗直窜;细一想这位学生的话很有道理,学生考虑问题比我全面,正是学生的大胆质疑提醒了原题不够严密。对这位学生不但不应该批评,而且应该表扬、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根本

“主动、探究、合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恰当的给学生思考,尝试、展示提供一个舞台,把探索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大都采用魏书生老师倡导的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首先要明确本堂课的任务、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学。正如魏老师所说:教师不要把自己当作演员,而要成为教练。引导、指挥学生学这学那,让学生主动地学,积极地参与、认真地思考,而不仅仅是观众,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体现,也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把讲解、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这样既锻炼学生,也促进了他们进一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学习兴趣。此外,每堂课上适当组织竞赛也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如讲《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时,我们搞竞赛看谁默写得快,就限定2 min时间,看谁写得多,教师刚说完“开始”,大家就全身心地投入竞赛之中,比赛结果,除5名同学外,其余同学在2 min内都写完了5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讲《诱导公式》时,大家感觉容易混淆、弄错。教师采用背诵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对。结果5 min时间内,所有同学们都背下来了,最快的同学背下来只用了3 min。一节课有一两次乃至三四次短时间的竞赛,使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的思维有张有弛,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新的教学模式就是不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教师与学生共享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学的重心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良好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根本。

(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灵感、直觉和想象等创新思维的核心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因此,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针对教材内容,定期安排生动有趣的数学实践课,给学生创造一个开阔的空间,促使学生认识数学,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让学生深入社会,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如购房(车)分期付款中的数学问题,银行存(贷)款中的利息计算问题等。要结合社会实际与所学知识编制适当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对其进行探究,让其体验到数学的用处、数学的乐趣,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实践将会丰富学生的头脑,使其储备大量的形象信息,这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难得的资料信息储备,同时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其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1]王延文,王光明.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编,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YANG Zhi-ming

(Tianjin Wuqing Distric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Tianjin 301700 China)

The essence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s to make a difference.The training of students’in2 novative thinking is the core task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effective means in imp rov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results.

innovative thinking;mathematics teaching;doubt;cooperation;exploration;prac2 tice

G718.3

A

1673-582X(2011)06-0089-03

2010-05-17

杨志明(1981-),天津人,天津市武清区中等职业专业学校,中学二级教师,专业研究方向:数学。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