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2011-03-18朱俊义汤颖通化师范学院科研处吉林通化13400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课程

朱俊义,汤颖(通化师范学院科研处,吉林通化134002)

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朱俊义,汤颖
(通化师范学院科研处,吉林通化134002)

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建设在以教育中“人”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自然生成为原则、以促成基础教育的发展为成果功能的总建设思想下,可以主要从四方面实现其具体建设方略:一是开拓“潜在课程”的文化建设功能;实行系统的“整风”建设;促成教师教育的教学、科研、管理“三合一”的文化合力;权衡与考量学校不同人群需要,引入差异性的文化建设。

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潜在课程;文化合力

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发展的高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将学校中“人”的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而且要促成基础教育工作的成效性,当然也要依据高校自身的文化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总体说来,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建设既要突出以教师教育为主的文化样式,又应该将高校文化建设放置到更为宏大的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背景中,使其能够在更广泛的现实条件下实现文化的建设功能。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发展的高校文化建设当在充分考察教育中“人”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关注校园文化的自然生成,实现以现有的适应性文化为基础的高校文化超越。高校应当通过对各种课程的文化功能开发、对各种校园风气的优化以及对不同人群的文化差异性的考量等具体举措来达成教师教育特色高校的文化建设目标。

一、文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

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指高校文化建设在终极目标定位、文化建设过程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以及文化建设成果的实际功能指向方面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性。这些倾向性及其具体表现阐释如下。

(一)文化建设的应然价值取向是教育中“人”的和谐发展

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建设终极价值取向在于教育中“人”的和谐发展,这里的“人”包括学校工作的所有人员构成,如教学人员、教辅人员、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等,其中与教师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教师教育者”团队和其所培养的“未来教师”队伍是文化建设的对象主体。所谓和谐发展,主要是指教育中人的知识结构、行为习惯、个性品质、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整体发展。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建设以“人”的发展为其价值旨归决定了文化建设的具体思想理念,也是衡量文化建设实施方略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对于整体文化建设及其实效具有引导、规范、评价和监督的功能。

(二)文化建设遵循自然生成原则

教师教育特色高校的文化建设遵循的主导性原则就是自然生成原则。自然生成原则是将高校作为校园文化的切实载体,将高校的自我运行看成是自然发展、顺应社会的过程,在学校的生存、发展的脉络里,学校形成了自我认可、并不断调整和完善的文化识别与生成系统。高校文化建设的自然生成原则首先表现为一种本土性原则,即不脱离校本实际开展开发文化建设内容,寻找文化建设思路;其次表现为一种适应性原则,即高校在针对社会变迁和整体的教育改革而做出的文化适应性转向以及学校本身对于这种转向的认可与接纳;最后表现为一种超越性原则,即随着时代格局的变化,学校对现时文化现状的判断和分析,及据此做出的超越性构建。

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建设的自然生成原则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方法论视角,也为高校文化自我发展体系注入了可续的生命力,是我们在实际的文化建设中应当也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

(三)文化建设成果当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基于教师教育特色发展的高校文化建设成果不仅应该有利于当下教育教学主体的和谐发展,也终将能够有效作用于未来的基础教育事业。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不仅要具备一般的智能,更要拥有一份坚实的心力,智能所呈现的是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水平,而心力更集中反映的则是教育者的职业品质和职业信念,这些品质的达成更多依赖于高校文化氛围对于“未来教师”的精神陶冶力量。基础教育对于师资素养的实际需要要求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发展内容的高校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未来教师”职业成长所需要的文化氛围和条件,针对其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信念等职业发展需要作出文化建设努力,以此实现高校教师教育文化建设的主战场。

二、文化建设具体的实施方略

依据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可以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即开拓潜在课程的文化建设功能;实行系统的“整风”建设;促成教师教育的教学、科研、管理“三合一”的文化合力;权衡与考量学校不同人群需要,引入差异性的文化建设。

(一)开拓“潜在课程”的文化建设功能

所谓潜在课程是指在课程背后,制约公共知识的选择、合法化、分配、接受过程的价值、规范、信念的体系,是潜在的课程,隐蔽的课程。自杰克逊在《教室的生活》一书中首次使用后,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而我们以为,潜在课程对于教师教育特色高校的文化建设当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潜在课程不同于显性课程,它的作用方式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因此往往更容易深入人心。其次,潜在课程贯穿于学校全部教育活动之中,其所呈现出的文化取向、价值观念、态度体验和习俗、习惯等往往以不同的渗透方式表现出来,更容易渲染教育氛围,使潜在课程发挥其弥散性价值。最后,因为潜在课程不是以制度化课程形式呈现,所以更容易形成轻松的文化气氛,而有别于显性课程的严肃性和严苛性。

开拓潜在课程的文化建设功能,实现教师教育特色高校的文化建设成效可以主要从四方面展开具体工作:

1.从学校的环境改良到班级的布置与设置应充分考虑教育主体的心理发展需要。

2.发挥师生关系的良性互动功能,形成以班级为主的微观领域的“对话”氛围。

3.打造教师的人格示范品牌,熏陶“未来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念。

4.过滤潜在课程的负面信息,监督并引导潜在课程发挥与学校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的文化建设功能。

5.考量学校组织制度对学生社会化形成的作用,关注学校规定的教育意义。

(二)实行系统的“整风”建设

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建设重点在于形成文化建设的常规系统,将学校的文化特色、价值取向体现在教育主体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因此,针对校风、师风、学风、班风、寝风等这些几乎时刻都在影响教育主体存在于发展状态的内容进行认真的研究和系统的梳理实为必要。事实上,学校各种“风气”的形成,就是一种文化方式的呈现。结合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我们以为,学校的“整风”建设工作应完成几个具体工作任务,一是应突出以教师教育特色发展为主导文化的校风建设,形成适宜教育主体职业能力发展的文化心理空间;二是引入“大师”强校的理念,通过师风建设开发更多的教师文化资源;三是发挥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室等教育功能,净化学生学习风气,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养成兴趣,探索方法,持之以恒;四是应用班级的舆论导向功能,将班级建设成有心理凝聚力,具有集体奋斗力量的班级团队;五是将寝风建设作为学生生活习惯、礼仪态度等品质养成的重要手段,组织和开展寝室风尚评比活动,尤其侧重发挥寝风的公寓文化建设功能。

(三)促成教师教育的教学、科研、管理“三合一”的文化合力

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建设的文化合力应体现在以教师教育为主的教学文化、科研文化和管理文化三者的有效同一。教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学的理念与思想、教学的规章和制度、保障教学实施的物质条件以及教师和学生体现出的教学风尚、习惯和气质等。科研文化主要体现在教育主体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问题意识、研究习惯、科学精神和研究方式方面,是研究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研究范式和研究精神的整体价值体现。管理文化则主要是指高校各级各类组织在例行的制度与思想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氛围和行为导向,这种导向将直接作用于具体的管理理念、管理思维、管理手段等方面。

我们认为,形成教学、科研与管理“三合一”的文化合力要具备两个基本实现条件:

第一,教学、科研与管理在存在方式上具有内在的统合性,即管理能够为教学与科研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质基础,科研能够为教学与管理提供新视野和新方法,而教学能够为科研提供现实选题,并达成管理制度的具体化实践。

第二,教学、科研与管理能够达成各自目标的有机呼应,这是文化合力得以形成的先决条件。具体说来,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不管”,即养成学生的自治品质。自学、自主与自治构成了教育主体自我发展的心理系统,也建构了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自我生成与自我完善的动力机制。

(四)权衡与考量学校不同人群需要,引入差异性的文化建设

教师教育特色高校文化建设虽然是以教师教育者和其所培养的“未来教师”队伍为文化建设主要主体构成,但高校在人群构成方面的多样来源、不同角色组织决定了文化建设过程的统一性需要结合差异性,学校主流价值观的实现需要其他非主流价值观的配合与补充,因此,在文化建设中充分考量学校不同人群需求,引进差异性建设理念实为必要之事。

所谓差异性的文化建设主要是指高校根据不同的岗位人群所做出的区别性价值规范,或是表现为不同价值倾向的差异示范,或是表现为同一价值原则的不同侧重。例如,同样是创新精神,在高校领导队伍中所呈现的当是一种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发展创新或是竞争创新,而在一线教学人员更具体的体现为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或是班级管理的创新等。又例如,比较后勤工作人员,针对教师教育者的价值引导往往更侧重一种教学示范、育人示范,这种示范往往更直接作用于学习个体;而前者更要求其具有服务育人的意识,这种观念则往往是间接影响到成长个体的。差异性文化建设还表现在具体的课程文化诧异中,虽然不同的课程都当遵循整体的课程价值导向,即一种以学科培养目标位旨的的价值观界定,但不同的课程在内容、实施或评价方面也需要一种功能性差异,这种差异也要求课程文化的不同呈现。例如,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教学法课程,更侧重帮助学生梳理科学的教学观,理解不同的实施程序及其效果,这种课程更集中发挥的是方法论功能;而心理学课程则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并反观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特点,为其把握职业心理知识,建立科学的职业观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教师教育特色高校的文化建设不仅要关注文化建设中“真”的一面,更要将“善”和“美”作为其文化建设成效自始至终的评判标准。只要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能够以教师教育者的光鲜榜样作为学校文化人格示范,并持续关照“未来教师”的职业心理能力的成长条件,从高校自身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岗位角色作出文化建设的侧重性处理,挖掘学校潜在课程的文化建设功能,达成教、研和管的文化合力,这样,即使是文化建设过程遇到其他阻力或困境,也能够使教师教育特色高校在保全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更有信心去完成文化建设的最终使命。

[1]蔡景华.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6).

[2]大卫·G·阿姆斯特朗,肯奈特·T·汉森,汤姆·V·赛威治著.李长华,李剑,汤杰琴译.教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郭维平.教师教育文化传统的变迁、传承与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07,(11).

[4]何祥林.论高校管理中的文化理念[J].教育研究,2009,(1).

[5]王桂林.潜在课程:一种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J].教育探索,2003,(6).

[6]王文鹏.生态视角下高校文化建设谈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7]杨骞.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相关因素分析[J].教育研究,2009,(1).

[8]易开刚.高等学校学习文化建设透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

[9]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卞实)

Abstract:There are some general guiding thoughts o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which regards teacher education as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tak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eople as value orientation,recognizing the natural formation as the principle,recognizing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n elementary education as functional outcome.Under these guiding ideas,we can carry out specific constructive strategies from four aspects:opening up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function of hidden curriculum,implementing rectification construction systematically,facilitating the cultural affinity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in teacher education,weighing and considering the needs of different groups in school, and introducing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differences.

Key words:teacher education;featured university;culture;hidden curriculum;cultural affin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 which Regards Teacher Education as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ZHU Jun-yi,TANG Ying
(Departmentof Scientific Research,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G123

A

1008—7974(2011)01—0015—03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教师教育的特色高校建设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H1150916

2010—09—30

朱俊义(1966-),吉林省辉南县人,通化师范学院院长助理,科研处处长,博士,教授;汤颖(1981-),女,黑龙江省五常市人,通化师范学院教师,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课程
特色种植促增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