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知识管理角度谈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2011-03-18刘莉莉

图书馆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

刘莉莉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3)

知识经济的出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知识资源的占有、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已成为这个时代各类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作为对社会知识进行组织、加工、处理和传递、利用的重要管理部门,适时引入知识管理已成为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运用知识管理理念,做好新时期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工作,就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知识管理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曾为知识管理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组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的一种新途径。”知识管理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图书馆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综合管理,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与图书馆传统的信息管理相比较,知识管理更加注重信息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合理配置,科学用人。注重的是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并采用恰当的激励措施。其核心内容是对员工知识技能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利用。

将知识管理思想应用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用知识管理能够为图书馆员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其次,应用知识管理是适应图书馆作为管理知识部门性质的需要;第三,应用知识管理能够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图书馆中的人力资源是除文献信息资源以外的另一种宝贵资源。它的状况决定着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保存、开发、利用的效果和质量。图书馆作为服务于社会的文化机构,依靠的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如果人的活力得不到激发,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其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图书馆各种具体管理中,如人员管理、经费管理、藏书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然而,综观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存在许多不利于实现事业发展目标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管理理念陈旧

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尚未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些管理者仍认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主要就是靠资金的投入,资金的短缺才是图书馆发展的真正瓶颈。即所谓见物不见人。他们没有意识到图书馆发展的真正危机是缺少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的图书馆工作队伍。

2.2 管理模式过时

当前,图书馆大多采用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管理的对象注重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部门的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岗位责任制则注重对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的落实,它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需要提前制定和下派。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现代管理理念的推广,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已不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为在这两种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只能机械、被动地从事工作,处于一种被支配和绝对服从的地位,其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的发挥均受到制约。

2.3 管理方法落后

现阶段,图书馆对人员的管理仍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没有上升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由于工作优劣与个人利益脱节,缺少激励机制,导致图书馆员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缺少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4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图书馆中,图书馆员的工作和所学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单位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而强行安插非专业人员到图书馆工作,这是造成图书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突出表现。另外,还有一些图书馆存在人员随意组合、学非所用、人员调配上缺少长远计划和宏观调控的现象。

2.5 缺乏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

尽管在图书馆界人们已经认识到,创建一个宽松和谐、富有特色的人际环境,对激发图书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大多图书馆对和谐人际环境的建设仍停留在物质载体或口头上。主要表现为缺乏具有创新特色的图书馆文化和价值观念;图书馆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图书馆员工集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淡薄;图书馆领导者道德威望和人格魅力不高等等。

3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其核心就是把人力资源看作组织最重要的资源。重视人的存在与人的价值,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的良好环境与氛围。要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人事人才新观念,包括人是资源的观念、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力资本投资优先的观念、员工与图书馆同步成长的观念等。要变传统的人才管理观念为人才服务观念,增进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与协调,多倾听员工意见,主动让员工参与管理决策。

3.2 实行“以能为本”的用人制度

“以能为本”就是以图书馆员的能力作为任用的唯一标准。把拥有丰富知识、能力较强的人放到重要岗位,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通过营造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促使图书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3 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就是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实现对知识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通过知识系统、信息技术系统和组织学习等方面的协同运作,以实现知识的不断创新和共享,最终满足顾客(读者)、社会、员工和与组织相关的各种团体需要的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以建立一种创新、交流、学习、共享、应用知识的环境和激励机制为目的,在系统中将员工业绩考评和满足客户需求考虑进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知识管理的基本思想。

3.4 优化图书馆组织结构

图书馆传统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型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中的知识传播相对较慢,而且传播过程中容易发生知识的损耗和扭曲。为了实现图书馆员工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必须优化组织结构,构建图书馆工作中的知识团队。知识团队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它能够跨越图书馆传统的部门和职能设置,可以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而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组成虚拟工作团队,其作用是为读者开展定题服务,为图书馆特定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提供相关资料等。这种组织能够打破图书馆传统的部门界限,弱化等级,实现依据员工拥有知识的情况平等参与、自愿参与,克服了以往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上下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失真甚至阻塞的弊端。这种管理有利于知识管理思想的贯彻实施,可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图书馆员工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目的。

3.5 加强馆员培训

加强馆员培训是图书馆以知识管理思想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策略。在培训内容上,应加强图书馆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馆员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沟通技能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在培训方式上,除了采用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带教、工作轮换、专题研讨、情境模拟和行为塑造等方法。尤其是在隐性知识的共享上,可考虑采用有导师带教的方法。

3.6 完善人性化的激励机制

运用知识管理理念,不断丰富现有的激励手段,努力向多维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出现的多样化要求。具体内容包括:①维护知识所有者的知识产权。图书馆在促使员工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维护知识拥有者的利益,使其认识到显性化带来的诸多好处,从而打消顾虑,主动使隐藏于自身的知识显性化,实现共享。由于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具有非实体性、垄断性、收益性、附着性和公益性等特点,因此将其产权化就变得尤为重要。当隐性知识拥有者一旦将知识显性化,就应立刻确定原拥有者的产权,再通过激励手段将其置换为公共知识,使个人与组织共同受益。②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只有科学的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也才会更有效。传统的绩效评估多以全体员工互相评分的结果为标准,其结果往往由于掺杂个人关系、个人偏见以及个人资历在其中,难免存在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现象,严重压抑了图书馆员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应在该体系中明确科学的可量化的评估指标。如为读者开展定题服务的数量、为本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意见的数量、提供重点收藏文献的数量等等。评估体系应重绩效轻资历,以促使员工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另外,对个人的考评也应注重参照其团队成员及全体员工的评价,将创新意识、合作共享态度等作为主要指标,对主要贡献者予以更多的奖励。③完善奖惩制度。在建立了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后,还必须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使评估结果落到实处。所以,应制定奖惩标准并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加以实施。在奖惩制度中应将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需要,通过制度中的政策倾斜加以体现。另一方面,根据需求层次论,应灵活使用奖金、晋升、休假、培训等多层次的奖励手段加以激励。

3.7 创建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

要创新图书馆组织文化。图书馆组织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并且为图书馆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馆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它具有强烈的整合功能、适应功能和导向功能,能培育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组织和成员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培养馆员树立集体观念和全局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实现馆员间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1] 王丽娟.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J].河南图书馆学刊,2O06(6).

[2] 吴雨华,朱遐.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2):115-117.

[3] 彭立伟.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J].当代图书馆,2009(2):18-20.

[4] 张春平.论人力资源管理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60-62.

[5] 朱明,孙红丽.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理论导刊,2009(10):94-95.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图书馆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