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图书出版市场化的高校图书馆采访策略*

2011-03-18张春燕

图书馆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书商学术性畅销书

张春燕

(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福建 漳州 36300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图书市场日趋繁荣。据《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08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74123种,较前一年增长10.41%。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专业纷繁涌现,读者个性化需求表现明显。图书出版市场和读者内在需求的不断变化,给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访人员要用有限的经费保障教学、科研发展的文献需求,必须不断优化采访策略。

1 高校图书采访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1.1 图书发行渠道多样,各种书目信息大量涌现

随着我国出版发行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竞争机制逐步引入图书市场,图书发行已打破了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书店、出版社、民营企业等多个发行商。各种类型的图书发行商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繁荣了文化市场。特别是一些专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民营书商日益壮大,它们发行方式灵活多变、配套服务项目齐全、供书及时、折扣优惠使图书馆获得前所未有的多种选择、提高了新书的入馆速度,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难题:过去“三目”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的出版物发行信息,读者订购图书的源头单一,而今“三目”报道的图书品种只占每年出版总量的1/4左右[1]。我国尚无一种囊括所有出版社全部或某一门类新书的征订目录。书店、出版社各种自编书目竞相登台,然而由于缺乏规范管理,这些书目报道大量重复、质量参差不齐,采访人员经常无所适从。

1.2 图书采访经费相对不足,采选图书盲目性、随意性大

近几年,我国图书每年品种以10%以上、价格以12%~15%的速度上涨,而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增长难以得到持续保证[2],造成图书馆藏书量难以满足读者需求。部分高校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临时加大对图书经费的投入,弥补了部分图书的缺口,但评估结束后,图书经费又恢复原貌,馆藏图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受到严重制约;而临时加大的对图书经费的投入,短期内购进大量图书,图书的查重、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原有的藏书组织计划易被打乱。在采选图书过程中,采访人员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对馆藏评价重视不够、对图书出版市场发展情况不够了解,易造成采访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采选图书的盲目性、随意性大。

1.3 选题相同图书扎堆出版,选题“撞车”现象极为普遍

截至2010年3月1日,全国出版社共报图书选题(2010年)190250种,图书选题数量连续两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3],必然有很多“撞车”现象产生。“撞车”选题主要集中在:①各种通俗类图书(健身保健、烹饪、计算机使用等)、教材及各类考试的辅导读物:与大家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读者范围广。②热门事件选题的图书(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读者关注的焦点。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关于奥巴马的传记已经超过20种。如东方出版社的《改变美国的奥巴马》、南海出版社的《奥巴马传》、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创造历史:奥巴马传奇》、吉林文史出版社的《为什么是OBAMA奥巴马?》等。③一种图书成为畅销书后,跟风的图书。如《天亮以后再分手》成名后,《天不亮就分手》、《天亮以后不分手》相继出现,此类图书是用相似或雷同的书名、装帧、版式,炮制出鱼目混珠的图书,以期混淆视听,抢占市场。相同选题图书扎堆出现,给采访人员采选图书带来很大困难,是对采访人员采访技能运用的极大挑战。

1.4 学术性图书相对贫乏

学术性图书是指围绕某一学科或专题,将有关知识归纳成原理,并进行系统论述的图书,主要包括专业科技类、社科理论类图书及高校教材等,是高校图书馆提供各种服务的核心。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体制改革的进行(院校合并、扩招、本科教学评估、申硕、申博等[4]),高校专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各专业学术性图书的需求缺口增大。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要求评职称、申请科研经费凭完全量化的科研指标来完成,造成学术研究领域的浮躁、急功近利之风,产生了大量学术平庸之作,与读者的需求大相径庭;真正的学术性图书因专业性强、读者知识层面要求较高、投入大(好的精品十年磨一剑)、定价贵等种种原因不易引起出版市场重视,造成学术性图书与高校图书馆间的销售渠道不畅,学术性图书难以入藏。

1.5 时效性较强图书的采访不及时

图书市场竞争激烈,以畅销书而言,其生命周期为3~6个月,过了这一时期,读者注意力大大减少,图书价值大打折扣,很快被别的图书所取代。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时效性较强的图书主要有:畅销书、各类考试辅导用书、计算机类图书等。对此类图书的采访要尽量在其出版初期内进行,以保证图书价值的最大实现。但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书商提供的书目信息不及时、不准确;到书周期长、出版社无库存等原因导致时效性较强图书采访不及时甚至漏订。

2 优化图书采访工作的策略

2.1 拓宽采访渠道,慎选图书发行商

出版业市场化运作的结果使许多民营书店逐步进入书业发行的“主渠道”,图书采访招标成为图书馆采购图书普遍选用的模式。目前全国出版社共有500多家,没有一家图书发行商可以全部涵盖经营,高校图书馆因此要拓宽采访渠道,选择几家书商优势互补。对书商的选择,要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结合,充分考虑书商的可供书源能力、专业书源优势、期货预订能力等方面,选择在书源和专业特色上有所长的书商,尽量保证图书馆所需文献的采购。同时书商提供的配套服务的好坏也影响到采选图书的质量,订单的订到率、到货时间、差错率、退换书容许度、配送编目数据的质量和能力等也是在选择书商时要考虑的因素。

2.2 确定选书方针,保证图书采访的科学、合理

图书馆从整体上说应是“海纳百川”,收尽社会所有文献。但具体到一个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只能依据本馆的性质、任务、读者对象等对图书进行有效选择,这个选择的标准即选书方针。选书方针的确立使图书采访工作有了可遵循的原则,避免了采选图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2.2.1 与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保持一致

高校图书馆的本质工作就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文献资料支持,教师的教学科研课题和学生的课程设置是采访人员选书时应着重考虑的因素,是选书方针确立的关键。为掌握具体情况,采访人员要定期走访各院系和科研单位,深入了解各专业、各学科的发展趋势、最新科研动态、所开设的课程及学生培养的方向。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整选书方针,尽量保持前瞻性。如了解到漳州师范学院下学年要开设金融数学专业,采访人员立即组织相关骨干教师对该专业所设课程(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金融学概论、统计学原理等)及所需图书范围进行划定,重点采选此类图书,保证教学、科研有足够的文献支持。采选图书时要遵循与本校所设专业相关的图书全面采购,新办专业、重点学科及精品课程所需图书重点采购,学术性图书优先、系统采购的原则。

2.2.2 与馆藏特色保持一致

馆藏特色是一个馆区别于其他馆的形象标志,是图书馆的生命力。馆藏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既要有足够的历史沉淀,还要有平时不断的积累。图书馆的馆藏特色通常由其所服务读者的特点、性质、层次及学校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所决定,以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馆藏特色有:英语学习策略、林语堂(漳州人)、闽南地方文献(地理优势)、师范教育。

2.2.3 吸收各类信息反馈

利用图书管理系统的采访终端,高校图书馆可随时对各类信息进行统计,如读者借阅量、馆藏图书利用情况、订购分类信息等;通过学校的统计年报还可以知道教师、学生、科研人员、教辅人员的人员构成和数量分布。定期关注此类信息的动态变化,采访人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读者不断变化的文献需求及人数分布,促使选书方针不断优化,使选购的图书更加科学、合理。

2.2.4 内容明文化

为了保证选书方针的公正、科学、合理,还必须形成文字,向读者公开,其意义在于:①防止采访人员选书的随意性及由于人员变动而影响馆藏的一贯性和连续性。②方便与读者沟通,加强读者荐书的针对性,使读者更了解馆藏[5]。

2.3 了解各领域权威出版社及知名作者,加强采选质量的控制

2.3.1 权威出版社

每个出版社在运营初期都有一个设定的出版范围,有自己在出版市场上的分工与特点。专业出版社、著名的出版机构出书定位准确,着力于自己专业领域的出版,出版的文献在该领域学术价值较高,应优先选择,如法律出版社的法学类图书。大学出版社主要是根据各自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安排出书,出版的图书多与教学、科研息息相关,作者也多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学术性图书质量比较有保证,如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学术著作,质量较高。采访人员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发展趋势,确定本校采选图书权威出版社的范围。一般来讲,有计算机书籍“四强”(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文艺书籍“四强”(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外语学习书籍“四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文出版社与商务印书馆)[6]。

2.3.2 知名作者

作者及其专业水平一般能反映文献的学术价值。采访人员在采选图书的过程中要考虑作者在其所从事领域中的地位及知名度,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图书在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中所占的学术地位,对采选图书有一定的指向性。为掌握各领域的知名作者,采访人员要有意识地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了解图书出版市场生力军及各种奖项的得主;加强与各系读者的沟通,加深对各专业知名作者的了解。如计算机专业知名作者包括:马忠梅、刘和平、周立功、张毅刚、李学海、张维明等。

2.4 综合各方信息,加强对选题“撞车”图书的选择

对于选题“撞车”图书,内容深入、有创新性是其区别于同类书的优势。图书的内容介绍是我们对图书信息最直观的认知,但仅从图书的内容介绍采访人员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具体要参照图书各方面信息。

2.4.1 出版社、作者的权威性

两本《高老头》,译者不同,一本是傅雷译,一本是林珍妮。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艺术家,早年留法,因其研究与翻译巴尔扎克著作的卓越成就,被法国有关机构吸收为法国巴尔扎克研究协会会员。另一位译者在译作方面相对比较普通,我们可以据此作出选择傅雷所译《高老头》的决定。

2.4.2 参考各种媒体评价信息及专业书评

对于媒体热议、书评好的图书,综合考量,摈弃宣传造势、包装的成分,可优先选购。

2.4.3 再版图书参照读者利用旧版的利用情况(借阅次数、借阅人数)

参照读者对旧版图书的利用情况,分析读者对此书的需求程度,根据反馈作出决策。

2.4.4 与畅销书相似选题图书

对于一种图书成名后的相似选题图书,采访人员要判断该书是对畅销书市场深层挖掘的周边图书,还是简单的跟风图书甚至是伪书。如果是深层挖掘的周边图书,它抓住了读者真正的需求,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读者,可重点采购;简单的跟风图书、伪书则单纯以赚钱为目的,没有实质性内容和新意,在采购过程中要坚决抵制。《狼图腾》的畅销,究其原因说明读者对原生态动物选题有兴趣,渴望了解动物的本性,后来出版的图书《藏獒》、《东北虎》、《巴别塔之犬》等抓住了这一本质,得到了读者的肯定[7],可重点采购。而前文提到的《天没亮就分手》等图书,盲目跟畅销书表面求同、简单跟风、完全没有自己思路,更有甚者利用各种模糊甚至虚假的信息出版伪书。采访人员平时要加强辨别此类图书的技能,还可通过书商把关、读者监督等手段,杜绝此类图书,保证馆藏的纯洁、科学、合理。

2.5 挖掘读者深层次的信息需求,加强学术性图书的采选

学术性图书内容偏重理论性,难以像畅销书一样通俗易懂,要真正适合读者的需求,学术图书不仅要“有用”,而且要“可用”。“有用”(学术价值)是文献价值的核心,“可用”(实用价值)是文献价值实现的前提。权威出版社及作者能使学术性图书的质量得到保证,深层挖掘本校读者的信息需求,能加强学术性图书的针对性。

2.5.1 深入各系,了解读者实际需求

采访人员定期走访各系,深入读者,通过召开读者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网络交流等方式与读者沟通,掌握不同层级读者(学生、教师、学术带头人)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保证适合学生阅读的基础性学术图书的复本,对一些内容较深、专业性较强的图书限制复本量,供教师进行科学研究。

2.5.2 加强馆藏分析与评价

定期对新书的订购、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确保各专业图书协调发展,掌握读者的阅读倾向。通过网络等媒介,参考兄弟院校、知名高校的图书借阅排行、新书通报等内容,与本校资源进行对比,取其精华,使馆藏资源更加合理、完善。

2.5.3 开辟荐购通道

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辟荐购通道,让各系读者参与到采访工作中,由采访人员最后协调把关,借助外脑的力量,提高征订图书的专业性、针对性。

2.6 主动获取图书出版信息,加强图书采访的时效性

2.6.1 时效性较强图书出版信息的获取

普通的征订模式,中间环节过多,造成时效性较强图书与读者见面用时过长,价值大打折扣。此类图书的订购要在其出版初期完成,故采访人员对时效性较强图书的出版信息要积极、主动获取。

畅销书信息的获取方式:①关注畅销书排行榜。我国专职从事公布畅销书排行榜且进行市场分析的机构有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它每月在《中国图书商报》上发布畅销书排行榜及市场分析。此外,各大城市图书城、批销中心也有根据自己销量所列的排行榜。采访人员可从中获取有关畅销书的最真实动态信息。②留意新闻动态,关注焦点话题。新闻报道类畅销书的出版紧贴时事政治,借助新闻事件进行营销,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汶川地震、金融危机、伊拉克战争等,一个热点新闻事件发生不久就有相应的图书出版。③参加书展会。书展会是出版社与读者交流的重要平台,各出版社均会利用此机会展示最新出版图书、开展各种各样的图书推销活动、带来图书出版的最新动态,畅销书必定会被摆放在最显眼位置,为其造势。④各类考试辅导用书的出版时间与该门考试时间息息相关,一般辅导用书出版高峰期是在考试前半年左右,如计算机等级考试时间在9月份,其考试辅导教材基本3月左右出版,采访人员在该时间段重点关注定会事半功倍。

2.6.2 充分利用书商优势,加强时效性较强图书的采访

①书商的预订书目。教图公司和人天书店均提供部分新书预订书目,且在预订书目中科技图书占有相对较高的比重,对于时效性比较强的科技类图书的采选意义非常大。②选择本地书商。在其他条件同等情况下,选择本地书商可使中间环节时间缩短,现采的难度降低,对时效性较强的图书采访优势明显。③设置新书展厅。与书商合作,在图书馆内设置新书展厅,特别在各类考试辅导教材出版高峰期,把图书样品直接纳入读者的视野,由读者对图书内容直接查看。采访人员可以最快、最便捷地获取读者的文献需求信息,进行图书订购。④对于渠道包销和作者包销的图书,出版社一般都会多印几百册,大的书商与出版社关系密切,往往可以拿到。采访人员如果能够掌握这些图书的出版信息,及时报订给书商,基本上能够保证此类图书的订到率。

[1] 李燕.图书出版发行现状与图书采访工作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2):29-31.

[2] 樊五妹.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界,2009(2):82-84.

[3]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3-22/218370 8.shtm l.

[4] 肖竹青.院校体制改革下对学术性图书采访工作的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2):46-48.

[5] 张铁娥,富月娥.高校图书馆成立选书组织势在必行[J].情报资料工作,2002(S1):85-86.

[6]http://www.lw23.com/paper_29827861_3/.

[7]http://www.cbbr.com.cn/info_12584_1.htm.

猜你喜欢

书商学术性畅销书
24小时完成的畅销书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汉唐书商研究述评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书商的广告
关于某些书商的坏话
畅销书架
畅销书架
畅销书为何畅销
《军事历史》应以学术性为主